第二百二十八章 議和

類別:歷史軍事 作者:魔幻四少字數:3453更新時間:24/06/27 06:04:08
    弘農郡。淅川。

    羅昂問道:“這是真的嗎?”

    “是真的。劉備將劉表殺死,並且將殺死劉表的罪責蓋在主公的頭上。現在,荊州的百姓們以爲殺死劉表的人是主公。”跪在羅昂面前的士兵道。

    羅昂道:“沒想到劉備這麼狠毒。殺死劉表也就罷了,還將殺死劉表的罪責推到我身上。”

    潘璋抱拳道:“主公,我率軍前往荊州,將劉備斬於馬下。”

    羅昂阻止道:“不可。如今荊州的百姓們以爲是我殺死了劉表,一旦你去了,就坐實了我殺死劉表的罪名。”

    潘璋問道:“那該怎麼辦?”

    羅昂嘆了口氣,道:“只能走一步看一步了。”

    荊州。襄陽。

    此時,諸葛亮正站在劉備的府邸。

    “主公急召,是否出了什麼急事?”

    劉備將手中的竹簡遞給諸葛亮:“這是羅昂派人送來的親筆書信。”

    諸葛亮聞言,接過劉備手中的竹簡,然後仔細地看了一遍。

    “他竟然想要與我們罷兵言和?”

    劉備皺眉道:“這一點是我萬萬沒想到的。”

    諸葛亮道:“不過,這對我們來說,並不是什麼壞事。”

    劉備不解地問道:“不是壞事?”

    諸葛亮反問道:“難道主公不覺得,羅昂有此想法,我們的計劃便萬無一失了嗎?”

    羅昂聞言,瞬間明白了過來:“確實如此。”

    諸葛亮道:“所以,我們必須答應羅昂的要求。”

    劉備微笑道:“就依先生所言。”

    第二天一早,劉琦正坐在刺史府的大廳,與衆人商議大殯事宜。

    劉備站了出來,朝劉琦抱拳道:“大公子,羅昂使者來到,說要求見大公子。”

    劉琦聞言,怒道:“我與羅昂有不共戴天之仇,有何好說的。立刻拿下那人,將他刨腹剜心,以祭先父在天之靈。”

    衆人聞言,全都大驚失色。

    蒯良站了出來,朝劉琦抱拳道:“大公子,這萬萬不可。俗話說得好,兩國交兵,不斬來使。如果殺了羅昂的使者,那麼羅昂就會率領大軍,將荊州佔領過去。”

    馬良等人紛紛附和。

    劉琦喝道:“殺父之仇,不共戴天。原以爲你們會贊同我的意見,卻沒想到你們會說出如此毫無骨氣的話來。”

    劉備抱拳道:“公子息怒。”

    劉琦問道:“叔父,想必您不會認同這種荒唐的言論吧?”

    劉備道:“景升兄與我情同手足,對我恩重如山。就個人感情來說,我真是恨不得將羅昂碎屍萬段,千刀萬剮。”

    劉琦道:“叔父此言,正合我心。”

    劉備語重心長地說道:“可是公子,您即爲荊州之主,應當摒除私心,一切以荊州百姓爲先。”

    劉琦聞言,沒好氣地問道:“叔父此言何意?”

    劉備抱拳道:“如今羅昂已經逃回了弘農郡,我們最該考慮的不是復仇,而是如何應對羅昂和他身後所代表的那股勢力。荊州實力雖強,但和羅昂相比,明顯相差很多。如果貿然開戰,後果就不堪設想。所以,我們趁着這個機會,緩和雙方之間的關係。”

    劉琦怒道:“叔父,難道你要讓我與羅昂化干戈爲玉帛?”

    劉備道:“在下所言,並非是要放棄復仇,而是暫時隱忍。就在不久前,羅昂與袁紹交兵,奪了袁紹的廣平郡,袁紹豈肯罷休。在下敢斷言,不出兩年的時間,北方必然爆發決定性的大戰。到那時,就是我們舉全力北進,爲景升兄復仇的時機。現在,我們必須隱忍。只有現在的忍辱負重,才能換取將來的復仇雪恨。”

    衆人紛紛附和。

    劉琦看着衆人紛紛附和,便點了點頭,道:“好吧,就依叔父所言。”

    蒯良等人見劉琦如此態度,心裏都頗爲失望。

    劉備抱拳道:“公子英明!”

    劉琦看向身邊的侍從,道:“帶羅昂使者進來。”

    那名侍從應諾一聲,然後就下去了。

    不一會兒,那名侍從領着一名身着甲冑的中年軍官,從外面走了進來。

    “在下代表燕侯向大公子致敬。”

    劉琦冷冷地問道:“羅昂叫你來,有何貴幹啊?”

    那名軍官道:“我家主公說,劉表之死,貴方定有誤會,還請貴方莫要以意氣用事。”

    劉琦聞言,怒道:“羅昂真是卑鄙無恥,竟然敢作不敢當。”

    此話一出,在場的所有人全都皺起眉頭。

    那名軍官問道:“大公子如此說話,究竟是何用意?”

    話音剛落。

    這時,劉備站了出來,道:“還請貴使海涵。大公子說出此話,只是因爲其父新亡,因此有些失態。”

    那名軍官看了劉琦一眼,道:“這也是人之常情,我是不會見怪的。”

    劉備轉過身,抱拳道:“公子,可否讓在下與來使磋商。”

    劉琦點了點頭,道:“那就勞煩叔父了。”

    劉備道:“公子言重了,這是備分內之事。”

    說着,他轉過身,看向那名軍官,道:“景升兄遇害之事,確實頗有疑點,可以暫且不論。既然燕侯有意講和,可有何什麼表示?”

    那名軍官道:“我家主公願意送上十萬石糧草,以表誠意。”

    衆人聞言,開始議論起來。

    劉備笑道:“既然如此,在下謝過燕侯了。”

    那名軍官道:“但相對的,荊州也該表現出消除誤會的誠意。”

    衆人停止了議論,都注視着那名軍官。

    劉備點了點頭,問道:“不知燕侯有何指教?”

    那名軍官道:“我家主公要的,是十萬名步兵。”

    衆人聞言,暗自鬆了口氣。

    劉琦突然叫道:“不可能!”

    衆人聞言,紛紛看向劉琦。

    蒯越抱拳道:“公子,燕侯對前事既往不咎,再加上提出這樣的條件,可以說是仁至義盡了,公子爲何竟要反對?”

    劉琦怒道:“我父親死在羅昂的手上,你竟然說他仁至義盡。我真是恨不得……”

    蒯良道:“公子,有失才有得。雖然失去了十萬名步兵,但燕侯送來了十萬石糧草,算是很好了。”

    衆人紛紛出言勸諫。

    劉備抱拳道:“公子,人心所向,切不可意氣用事啊!”

    劉琦聞言,這才注意到所有人都在反對自己,頓時吃了一驚。

    劉備見劉琦沒有說話,便看向那名軍官,道:“燕侯的誠意,公子非常感激。公子答應燕侯所提的要求。”

    那名軍官看了一眼皺着眉頭,默不作聲的劉琦,然後朝劉備抱拳道:“既然如此,在下立刻回報。還請荊州方面派人帶着十萬大軍,前往淅川。到那時,我方會將十萬石糧草交於貴方。”

    劉備抱拳道:“就照燕侯的意思辦。”

    第二天一早,蒯良騎着戰馬,率領二十萬大軍,朝淅川的方向趕去了。

    弘農郡。淅川。

    羅昂看着眼前那名軍官,道:“你幹得很不錯,先下去休息吧。”

    那名軍官抱拳道:“是。”

    說着,他便下去了。

    魏續道:“主公,依在下看,這實在有些不妥。”

    羅昂問道:“有何不妥?”

    魏續道:“我們送十萬石糧草給劉備,而他們送十萬名步兵給我們,實在是有點虧。”

    羅昂微笑道:“我們雖然有點虧,但我們還有草原和袁紹之患。如果不向劉備要點兵馬,才是最可惜的。”

    魏續疑惑道:“就算是這樣,爲什麼我們要送十萬石糧草給劉備?”

    羅昂道:“原因很簡單,那就是短暫的和平,將青州、冀州給拿下,並將草原上的蠻族給平定下來。這麼一來,我們才會有機會騰出手,對南方用兵。”

    戲志才補充道:“不僅如此,主公之前就用休養生息之策,將幷州和幽州的民心、經濟和生產力給提升了起來。對於這點糧草,不足爲奇。”

    魏續聽了戲志才和羅昂的這一番分析,瞬間就明白了羅昂的意思。

    數日後,蒯良率領十萬大軍,來到了淅川。

    此時,羅昂早已在城外等候。

    蒯良看見羅昂在城外等候,便翻身下馬,然後走到羅昂面前。

    “參見燕侯!”

    羅昂微笑道:“先生別來無恙啊!”

    蒯良感嘆道:“沒想到會發生這樣的事情。在下真不知道該說什麼才好。”

    羅昂嘆了口氣,道:“人心叵測啊!”

    蒯良聞言,問道:“燕侯此言,莫非是指此事另有隱情?”

    羅昂反問道:“難道先生認爲此事真的是我做的?”

    蒯良搖了搖頭,道:“絕不可能。以燕侯的手段,豈會做出這種完全沒有達到目的,卻讓自己陷入險境的拙劣之事。”

    羅昂讚歎道:“先生還真是我的知己啊!”

    說着,他看向蒯良身後的十萬大軍,道:“我們交換吧。”

    蒯良點了點頭,然後看向身後,道:“立刻交換!”

    話音剛落。

    這時,十萬名步軍朝淅川走去了。

    羅昂把手一揮,城外的士兵押着十萬石糧草,來到了荊州軍中。

    緊接着,那些士兵將糧草車交給了荊州軍,然後返回了淅川。

    蒯良問道:“燕侯真的願意忘記先前的不愉快?”

    羅昂笑道:“你應該知道,我現在想要與荊州和平共處,而荊州也需要與我和平共處,所以先生,你完全不用擔心。”

    蒯良抱拳道:“燕侯所言極是。”

    羅昂拍了拍蒯良的肩膀,道:“如果先生在荊州不如意,隨時可以到洛陽、薊縣或者晉陽來找我。”

    蒯良抱拳道:“多謝燕侯。燕侯的美意,在下記住了。”

    羅昂道:“先生,我懷疑劉表之死,是劉備和諸葛亮搞的鬼。”

    蒯良聽到這話,神情一動,問道:“燕侯的意思是……”

    羅昂笑道:“有些話,如果我說出來,你也不會相信。你如果真的有所懷疑,不如自己去調查一番,說不定會有意外發現。如果需要什麼幫助,先生可以隨時派人來找我。”

    蒯良聽出了羅昂的話外之意,抱拳道:“多謝燕侯。”

    羅昂笑道:“好了,咱們就此別過吧。”

    蒯良跨上戰馬,抱拳道:“後會有期。”

    說着,他率領十萬大軍,朝荊州的方向趕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