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五十八章 立場
類別:
歷史軍事
作者:
十月南山火字數:4148更新時間:24/06/27 05:59:03
等所有人都到齊了,始皇帝這才示意身旁的內侍,把趙郢送來的加急書信遞給衆人。
“這是皇長孫讓人給朕送來的書信,大家不妨先看一看……”
書信?
所有人,頗爲默契地沒有吭聲,默默接過這封皇長孫殿下寫給陛下的“書信”。既然是“書信”,那就跟“奏疏”不同。
前者,只是祖孫二人私下裏的一次交流探討,無論事情成與不成,都侷限在祖孫之間,與政見無關,而後者,則是君臣之間,非常嚴肅的探討,代表着皇長孫的立場。
到了如今趙郢這等地位,他的一舉一動,一言一行,都已經不僅僅代表了他自己。
一旦在什麼事情上,與始皇帝的意見出現了相左的情況,必然會引起軒然大波。
當然,始皇帝拿出來自家孫子寫給自己的“書信”,讓大家一起看,那就屬於另外一回事了。對於這一點,大概除了內閣的三位新人之外,王翦等人,都心知肚明。
當初那個還一臉稚嫩的皇長孫,不知不覺間已經成長到了這般地步。
王翦拿着書信,心中不由感嘆了一聲,但旋即他便忍不住心頭一跳,然後不着痕跡地掃了一眼端坐在上的始皇陛下。
沒看出任何端倪,這才又強行收斂心神,仔細地看着這一封“書信”,也終於明白了,陛下爲什麼要特意召集他們這些老臣過來,一起看這封書信的原因。
因爲,這封書信,提出了一個前所未有,又極容易讓始皇帝敏感的話題。
他竟然想廢南郡、恆山郡爲江陵府!
治所爲江陵!
並異想天開地立楚懷王後裔熊心爲江陵府大都督。只不過,這個大都督,只有名分,沒有什麼實權,不僅府上的一切軍政要務,都歸屬府上長史和司馬,就連自己也要受到府上御史的節制和監督。
皇長孫,這是打算借用楚懷王後裔熊心的名頭,安撫楚地百姓的民心。
不得不說,這是一個極爲大膽的設想,也是一個極爲冒險的建議。
誰都知道,始皇帝爲了推行郡縣制所下定的決心,也都知道,始皇帝爲了推行郡縣制所付出的代價。
如今,他這個最爲看重的皇長孫,竟然提出,要在南郡一帶改變這種制度。雖然只是一隅之地,還掛着試行的名頭,但誰敢保證,這種試行,以後不會成爲常態,取代剛剛確立不久的郡縣制?
說的好一聽一點,這叫大膽嘗試,說得難聽一點,這就是在動搖政體!
“如何——”
始皇帝目光平靜地看着沉吟不已的衆人。
“大家覺得皇長孫這個建議怎麼樣……”
始皇帝話音未落,李斯已經一步跨出,神色肅穆地道。
“陛下,萬萬不可,如今天下新立未久,郡縣制乃是朝廷的根本,對朝廷推行政令,控制地方,限制豪族擴張,侵害百姓,妨礙地方官府,有百利無一害。”
說到這裏,李斯再次衝着始皇帝深施一禮。
“陛下,朝令夕改,乃是朝廷大忌,更何況,今日立楚王後裔,焉知來日沒有齊王後裔?今楚地設府,來日魏趙之地,韓燕之屬,又等如何?若是都立各國子嗣,時日一久,又與當年六國分立之局面有何區別?”
說到這裏,李斯聲音愈發誠懇。
“陛下,千里之堤毀於蟻穴,這個口子一開,後患無窮……”
始皇帝微微頷首,又把目光看向一旁沉吟不語的馮去疾。
馮去疾心中暗自叫苦。
他萬萬沒有想到,那麼聰明的皇長孫,這次竟然會這麼冒失地提出這麼一個棘手的問題。但他跟李斯不同,他是已經擺明車馬,站臺皇長孫的人,而且他的嫡孫女婿,又是皇長孫的嫡系愛將。這個時候,若是帶頭反對皇長孫的建議……
他心中暗自嘆了一口氣,站出身來,躬身道。
“老臣以爲,李相之言,有些過了。殿下之言,雖然看似大膽冒進,異想天開,但未必不是一招穩定楚地的好棋。陛下昔日囊括四海之時,與楚之戰,最爲慘烈,而楚地百姓,也因之對我大秦的統治,最爲敵視,若是果然能招攬楚王之後熊心,立爲大都督,讓他做楚地名義上的最高長官,所有政令,都打着楚王後裔的旗號,則楚地的百姓,必然歸附……”
說到這裏,馮去疾再次躬身道。
“如此,不出十年,則楚地民心可望安定……”
看着侃侃而談的馮去疾,李斯不由眉頭微蹙,下意識地掃了一眼,這個最近總喜歡跟自己唱反調的右相。
他不信馮去疾看不出皇長孫殿下這個提議的後患!
然而,他卻見始皇帝依然是平靜地點了點頭,沒有任何的表示,熟知始皇帝習慣的他,心中不由便是一沉。
始皇帝把目光看向太尉繚。
太尉繚沉吟片刻,這才認真地道。
“皇長孫之策,未必就跟郡縣制不同,雖然名稱換了,但實質相同,地方上除了多了一位名義上的大都督之外,依然是軍政分立,所謂長史,可看做郡守,所謂司馬,則可看做郡尉,並未動搖郡縣制的根基……”
始皇帝聽到這裏,臉上終於出現了一絲動容。
尉繚子則一邊說着,一邊斟酌着自己的言辭,繼續道。
“但卻可以藉此消弭楚地百姓的怨恨,穩定地方民心,如果僅僅限於一地的話,未必不是一條可行之策……”
見始皇帝把目光望向自己,王翦這才躬身道。
“必然若擔心其趁機做大,危害地方,不妨讓其學習皇長孫……”
始皇帝聞言,不由心中一動,挑眉道。
“此言何意?”
王翦道。
“陛下或可在咸陽,爲其賜下府邸田產,令他如皇長孫一般遙領江陵總督之職……”
在始皇帝這個時代,還沒有遙領的的傳統,唯一的前例,還是趙郢。至今,他的身上,還掛着河西郡郡守的名頭,雖然他自從回來之後,從沒有回去過封地。
也幸虧是他,不然,換成其他人,早已經被人彈劾成了馬蜂窩。
始皇帝聽到王翦的說法,不由眼睛一亮!
一直默不作聲的蒙毅,忽然站起身來,躬身道。
“陛下,若有意試行皇長孫殿下的建議,不妨把長沙,九江等郡也囊括其中……”
始皇帝微微點頭。
“善!”
李斯:……
他看看毫無立場的馮去疾,又看看老神在在的太尉繚和王翦,以及不動聲色的蒙毅,忽然覺得自己好像被孤立了……
他自然知道,始皇帝對皇長孫的寵愛。
也知道皇長孫殿下對自己的示好,畢竟,自家兒子能出任會稽郡郡守,這其中就是皇長孫殿下的推舉,但問題是,他不是馮去疾這個毫無立場的老狐狸,更沒辦法跟王翦這老貨相比,人家王翦不僅是皇長孫殿下兵法的老師,還是皇長孫的姻親,可以擺明車馬,光明正大地支持皇長孫。
他是李斯,當今法家在朝堂上的話事人。
皇長孫今日的提議,分明就是在動搖郡縣制的根本,而他作爲郡縣制的主要推行者,踐行者,以及法家制度的維護者,他不能不表明這個態度。
否則,便是放棄了自己的根本。
“你們三人,也不妨說說——直說無妨,你們是內閣,只對朕負責,無須考慮任何人的意見……”
蒙毅退下去,始皇帝又把目光落向李忱、徐志和卓易三人,他很想知道,在這個問題上,自家孫子挑出來的這三位年輕人是什麼態度。
“我聽聞,世無常法,時移世易,聖明的君主,總能根據形勢,因地制宜,制定最適合的政策去安撫百姓,而不會拘泥於具體的政策形勢。皇長孫殿下能不拘囿於成法,根據當地的情況,制定最合適的政策,胸襟膽魄格局,已經遠超常人……”
讓始皇帝沒有料到的是,這一次,依然是李忱率先站了出來,旗幟鮮明地表明了自己的觀點。
徐志看了一眼,站在那裏,顯得有些孤零零的李斯,心中輕嘆,硬着頭皮道。
“臣以爲,皇長孫殿下之政,或可收穫奇效……”
他是李斯的弟子不錯,他堅持法家的理念也不錯,但他不傻啊。
他能走到今天,成爲大秦第一任內閣,有資格幫陛下票擬奏疏,都是皇長孫殿下的推舉,沒有皇長孫,就沒有他的現在,沒有皇長孫,也不會有他的未來。
見始皇帝的目光望過來,卓易起身道。
“皇長孫之政,必能安撫百姓,收攏民心,民無爭端,心無怨憤,則可事君,可農桑,如此,可謂仁……”
聽到三個人的表態,始皇帝不由眉梢微挑,眼角露出一絲笑意。
李忱、徐志和卓易三人的回答,讓他非常滿意。
在他看來,作爲自家大孫子挑選出來的備用人才,其他的都無所謂,能不能跟自家孫子合拍,跟得上自家孫子的思路,才是最最重要的前提。
這三個人,差不多真的可以培養一下了。
李忱、徐志和卓易三人,還不知道,自己剛剛到底經歷了一場多麼重要的考驗。一念天堂,一念地獄。
……
對於南郡的官員來講,這幾天,很不好過。
因爲,原本說好,等船和糧草到來,就啓程離開的皇長孫殿下這個江南諸郡總督事,忽然就留下來不走了。
讓這些南郡的官吏上下,不由人人忐忑。
畢竟,上頭坐着這麼一位大權在握,可以掌控自己生死的爺,誰不害怕?
那可是江南諸郡總督事!
郡守汲慕更是天天過來請安,拉着趙郢,旁敲側擊,想要知道,這位皇長孫殿下到底是個什麼意思?然而,趙郢沒有得到始皇帝那邊的回信,哪裏會跟他說這個?
只能每日裏,顧左右而言他,後來被嘮叨的煩了,乾脆拉着汲慕,開始往鄉下跑,考察當地的風土人情,以及各地佔城稻的推廣情況。
跟南陽郡那邊不同,這邊得到的糧種比較早,大多數都按時種上了,但是讓趙郢比較意外的是,雖然如此,這邊的百姓,種得也不積極。
這楚地的百姓,對大秦官府,普遍不怎麼信任。
“……咳咳,殿下,勿怪,鄉野之民,愚昧無知,等明年,這些稻子收了,他們見到好處,自然就知道殿下的苦心了……”
擔心趙郢生氣,汲慕輕咳一聲,出聲勸解了一句,趙郢笑着搖了搖頭。
“無妨,這種事,本來就應該是循序漸進,讓他們自發耕種,是我要求的太心急了……”
汲慕偷偷觀察了一下趙郢的神色,見他確實沒有生氣的意思,這才偷偷地鬆了一口氣。回到營中,趙郢又當着汲慕的面,讓人召來了南郡附近的大秦說書郎。
“下吏見過皇長孫殿下!”
這些來自儒家和墨家的學徒,沒想到竟然能在此處得到皇長孫殿下的親自接見,一個個神色激動,搶着上前躬身行禮。
趙郢笑容滿面地上前,親手把前面幾位年齡稍長的人扶起來。這才環顧衆人,笑着道。
“諸君辛苦了,不必多禮,快都請坐吧……”
趙郢的話,讓他們這些人不由鼻子一酸,險些流下淚來。
跟分到關中,又或者是河東等地的大秦說書郎不同,他們這些被分到南郡的大秦說書郎,處境很艱難,畢竟,他們的工作,就是要向當地的百姓,宣傳大秦政策和始皇帝制度的好處。
而對於很多楚地的百姓來講,誰替始皇帝和大秦說好話,誰就是自己的仇人……
受人冷眼,遭人敵視,都是輕的,關鍵是他們的宣傳效果近乎爲零,但即便如此,他們也只能咬着牙,硬着頭皮,繼續堅持,然後順道整理當地的風土人情,傳回咸陽……
其中的辛酸,真是不足爲外人道。
對於,這些情況,郡守汲慕自然是一清二楚,此時聽趙郢諮詢起這個,頓時有些額頭見汗,畢竟,這些大秦說書郎遭遇這種處境,他這位郡守,難辭其責。
好在,皇長孫殿下雖然聽得很認真,但似乎也沒有想要追究他責任的意思,而是沉吟片刻,把目光看向南郡這邊的負責人。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