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19章 蠢豎子

類別:歷史軍事 作者:歷史系之狼字數:5247更新時間:24/06/27 05:53:47
    宣室殿內,羣臣分別坐在兩側。

    諸侯王們坐在更前的位置上,還有些地方的大臣們,也坐在了大臣之中,殿內的人比起往日要多很多。

    劉長坐在上位,衆人開始了太后逝世後的第一次朝議。

    太尉作爲三公,做的自然是很靠前的。

    此刻,韓信的臉色就很複雜,他盯着坐在自己正對面的劉如意,又看了看坐在左手邊的樊伉,更遠處的陳買,不由得陷入了沉思。

    其實也不只是韓信方纔如此,有幾個老臣,如剛剛退休的陸賈,他看着遠處那幾個人,此刻都開始懷疑人生了。

    這次的朝議,其實還是很重要的,劉長商談的是出征安息的事情。

    自然還是由張不疑來開個頭。

    張不疑起身說道:“安息賊酋對大漢無禮,早有派兵劫掠的想法,先前多次出兵身毒,申屠嘉與阿列等諸將死戰,方纔讓他們退兵.如今大漢境內安平,正是消滅此賊的時機,陛下願親率大軍前往安息,使此獠不敢東顧”

    羣臣安靜的聽着張不疑的言語,心裏卻都明白,這些都是陛下出海的藉口,陛下想要出征海外的事情,羣臣很早就知道了,這是陛下一直都想要去做的事情,在太后還在世的時候,皇帝就曾多次提出過這件事。

    只是因爲那時有太后,皇帝也不敢輕易離開長安太久。

    而現在太后不在了,皇帝自然也就不願意繼續待在長安。

    羣臣的神色還是很擔憂的,雖然這比他們先前所擔憂的要輕一些,他們先前很擔心皇帝會直接讓位給太子,自己帶着人外出,從而毀掉如今這大好局面。如今看來,皇帝是不打算退位與太子,但是,出征是肯定要出征了。

    羣臣面面相覷,目前還能攔得住皇帝的,除卻三公,就是那些宗室裏的長輩了。

    但是這宗室裏的長輩就沒幾個靠譜的。

    宗室裏的長者,現在居然是趙王。

    羣臣們並不指望趙王能說出什麼人話來,只能是希望三公能出面說些什麼。

    三公之中,張不疑就不用考慮了,這個皇帝的狗腿子,他比趙王還不會說人話,而希望只能落在欒布,劉恆,韓信三個人的身上。

    儘管羣臣不願意承認,可現在的情況是,只有太尉能管的住這位皇帝了。

    當初那些叫囂着要處死韓信的大臣們,怎麼也沒有想到,有一天他們居然會期待着讓韓信來壓着大漢皇帝,這簡直離譜!

    衆人的目光看向了三公。

    欒布皺起了眉頭,欒布此刻有些遲疑,說起來,他是不太希望皇帝親自出征的,主要還是擔心劉長,這海外風險極大,何況這又是去征戰,若是皇帝出了什麼事該怎麼辦呢?

    可是,他比任何人都要理解劉長,畢竟,他才是跟隨劉長最久的人,在劉長還是個小娃娃的時候,欒布就已經陪在了他的身邊,對皇帝的所有志向,想法,他都心知肚明。他認真的思考了當下的局面,如今的大漢,其實已經逐步進入了平穩期,來到了一個巔峯狀態,除非是尚方拿出了更強大的新發明,否則這個局面將會持續很久,外部沒有什麼可以威脅大漢的敵人,內部的問題已經很少了。

    就算出了什麼事,也不必由皇帝親自出面來解決。

    在這種情況下,劉長待在長安裏,又能起到什麼作用呢?平日裏也就是前往上林苑狩獵,除此之外,幾乎沒有什麼要他親自來做的事情。

    從老舍人的角度來說,欒布是願意放開手,讓皇帝去做他想要去做的事情。

    在糾結的心態下,欒布緩緩閉上了雙眼,這其實也是他的態度了,他不干涉這件事。

    既不會贊同,也不會拒絕。

    而劉恆,實際上是很支持劉長出征的,首先,劉恆在吳國多年,比羣臣更先看到了開拓海外的重要性,當初廟堂那麼多的贊助救援,都沒有能讓南國發展起來,反而是一個開海的政策,使得南國迅速起飛,僅僅是靠着海外的那些島嶼,以及與身毒的貿易來往,南國就已經完成了一個質的變化,沿海諸多城池的發展是原先衆人都不敢去想的,每天都有大量的糧食,特產被運到沿海城池,又有大量的大漢商品從這裏出發,傾銷到海外市場。

    當初劉長一直說大漢的未來在海外,劉恆或許還有些不能理解,可到了現在,劉恆非常的贊同劉長的諸多說法,大漢的未來確實是在海外。

    而現在的海上,大漢是霸主。

    是先行者,也是最強者。

    在這種時候,儘快完成對遠處海域的探索,點亮那些灰暗的角落,讓大漢注視着全世界,這是最重要的。

    而且,現在廟堂裏的局勢,已經很穩定了,由自己在這裏,就不怕地方上再鬧出什麼事來,劉安的能力也完全足以擔任這個位置,只要自己還在,就不怕劉長離開後大漢出現什麼變亂。

    劉恆對此還是很有信心的。

    自家弟弟的性格,他很理解,若是強行將他留在長安,指不定哪天他腦子一熱,又提出什麼更激烈的革新,倒不如讓他前往海外,做更適合他自己的事情。

    劉恆緩緩站起身來,說道:“出征安息的事情,我是認可的,安息一日不除,身毒就會有危險,而身毒如今是大漢最重要的領地,諸君要知道,大漢每年都要從身毒收取大量的糧食,棉花,香料以及諸多特產,而大漢的商品,很多都是傾銷與身毒,身毒對大漢的重要性,是絕對不能輕視的,若是失去了身毒,大漢將會丟失最重要的原料產地,也會失去最大的海外市場。”

    “因此,必須要討伐安息,不能讓安息成爲懸掛在身毒身上的利刃!”

    劉恆這麼一說,羣臣頓時驚愕。

    作爲皇帝的兄長,廟堂裏的重臣,羣臣本來都希望他能站出來勸一勸皇帝,沒想到,他居然是贊同皇帝的,你可是外王啊,你就不怕引起什麼誤會?巴不得讓皇帝離開??

    可沒有什麼大臣敢直說這些,廟堂裏的直臣確實不多了。

    衆人只能是看向了最後的希望,韓信。

    韓信皺起眉頭,神色有些不悅,他沒有起身,直接坐在自己的位置上,大聲說道:“討伐安息人,難道還能讓皇帝親自去嗎?我大漢就沒有將軍了嗎?”

    羣臣大喜過望,還好有個太尉啊。

    可韓信又說道:“可讓我出征,皇帝爲我先鋒。”

    羣臣臉上的笑容頓時凝固了。

    先別管這話有多大逆不道,光是這意思,韓信同樣是支持出征的,但是他想自己當統帥,讓長老爺給他當先鋒而已。

    事情到了這一步,其實就沒有往下談的必要了,出征的事情算是定下了,沒有人反對,而想要反對的人,也沒有反對的資格。

    接下來的問題就是何時出征,多少兵力,路線,後勤補給等等。

    這朝議變成了軍事會議,好在大漢的大臣們都是知兵事的,對這次出征都能給出不同的想法。

    衆人商談了許久,算是定下了初步的方案。

    以韓信爲統帥,坐鎮在扶南等地,負責接收前鋒打下來的地盤,穩固交通,負責補給後勤,修建堡壘港口,運送傷員,必要時的支援,換句話來說,劉長只負責打仗,不,他就負責殺人,其餘的事情都要韓信來負責,韓信這個脾氣,劉長說服不了他,只能是如此安排但是這樣的安排也不是壞事,韓信負責整個出征的經過,劉長的壓力其實會少很多。

    例如在攻佔安息人的海港城池後,劉長就不用擔心自己離開後安息反攻的問題,因爲韓信肯定能及時接手這裏,也不用擔心傷員的問題,不用擔心糧草,後勤,交通.這樣的仗打起來那得多爽,一路打就是了,其他的都交給師父。

    在出征將領方面,以劉長,周亞夫,周勝之,夏侯竈,樊伉等人爲主。

    謀臣方面,大概就是以張不疑,竇廣國,呂祿三人爲主了。

    羣臣這麼一想,心裏頓時就好接受很多了。

    這些人一走,似乎廟堂會穩定很多啊,愛鬧事的幾乎都被帶走了。

    商談好了大概的事情,劉長就讓羣臣們回去休息,留下了諸侯王們來繼續聊這件事,而三公卻沒有急着離開。

    大臣們離開之後,衆人也就隨意了不少。

    韓信直接坐在了劉長的身邊,盯着他,認真的說道:“其實我可以待在身毒,扶南還是有些太偏遠,不能及時掌控戰局。”

    劉長撓了撓頭,“扶南和身毒很近,沒有什麼區別啊師父,您還是待在大漢境內更好一些,有您在這裏,安這個豎子也能安心一些啊。”

    劉安急忙起身,“我尊重太尉的決定。”

    劉長瞪了他一眼,“你說什麼?”

    “我說我尊重阿父和太尉的決定!”

    諸侯王們則是有着自己的想法,燕王此刻忍不住說道:“陛下,可以從我燕國抽調一些水軍,我也可以跟隨您出征,我只需要一年.”

    劉濞咬着牙,“乾脆我直接讓位,讓太子和賢去治理燕國,我跟着陛下一同前往!”

    “再不出征,臣只怕是要老死在燕國了!”

    韓信瞥了他一眼,沒有多說什麼。

    一旁的劉如意平靜的說道:“其實諸侯國也可以一同出兵的,我麾下的甲士非常的兇猛,完全不弱於南北軍。”

    周亞夫深深看了他一眼,說道:“這次出征,是率領精銳之衆,人數不必太多,精銳就足矣。”

    劉如意還想說些什麼,太尉不好氣的說道:“你就勿要開口了看到你的模樣就令人厭惡!”

    劉長打斷了衆人的商談,認真的說道:“燕王可以與我一同出征,南越和扶南也可以派人,其餘地方就算了,吳國需要對付沿海的水賊,不能抽調太多人,長沙國和滇國沒有海戰的經驗,也就不必前來.其餘的諸國,甲士都不曾出過海,上船就得減員一半,就不要來湊熱鬧了。”

    “這件事就如此決定了,由師父來負責整個西征,我來擔任先鋒將軍,其餘衆人一同前往”

    “亞夫,現在開始就可以抽調精銳了,記住,多找南方的甲士,要善水戰的,能忍受南國那種環境的.算了,我不多說你也明白,反正去找吧,南北軍各抽一些來,進行整合操練!”

    “唯!!!”

    “伉,等亞夫抽調之後,你來負責南軍。”

    “唯!!”

    “不疑,你統籌糧草,我記得你暈船,趁着這些時日裏,好好練一練,若是你覺得不行,那就與太尉一同留守,負責後.”

    “陛下,您放心吧!臣定然能克服,絕對不會拖累大軍!”

    劉長看向了呂祿,“那你也準備準備吧。”

    呂祿當然知道自己要準備什麼。

    劉長最後看向了那些諸侯王們,他認真的說道:“這次出征,短則三四年,長則五六年,誰也說不好,在我出征在外的時候,諸位要多幫襯太子,要服從太子的詔令,我離開之後,大事都要交予太子來操辦,誰若是不服從,太子自有處置的權力,勿要找我求情!!”

    “唯!!!”

    衆人一一離開了此處,各自開始準備了起來。

    劉長也在他們之中,劉長令呂祿準備了戰車,就匆匆離開了皇宮。

    北平侯府內。

    張蒼正悠閒的曬着太陽,一旁還有美妾將飯菜嚼碎了,然後嘴對嘴的餵給他。

    張蒼的牙齒已經完全掉光了,一百多歲的他,完全吃不下任何飯菜,外面有人傳言,說他現在要靠着吃乳汁活着。

    當劉長走進院落內的時候,就看到了老師被嘴對嘴餵飯的辣眼畫面。

    劉長很是無奈的坐在了張蒼的身邊,“老師啊.您都一百多歲了,怎麼還這般有興致?”

    張蒼對劉長的忽然到來完全不吃驚,他懶散的說道:“什麼興致啊過去是爲了享受,現在就是爲了活着我的手沒有力氣,舉不起碗筷,牙齒也都掉光了,不讓人餵飯,還要餓死自己不成?”

    張蒼仰起頭來,感慨道:“想當初,我每頓飯菜都很用心,慢慢品嚐,若是吃不到美味,就寧願餓着現在,我卻嘗不到味道了,不餓死就行,對飯菜也都沒有了要求嚼碎了都一樣。”

    “有些時候啊想到現在這處境,我心裏就會想很多”

    劉長頓時沉默了下來。

    對老師這樣生活精緻的人來說,如此活着大概也是很痛苦的事情吧?

    張蒼繼續說道:“我就想我真的是太厲害了!!”

    張蒼興奮的擡起頭來,看着一旁的劉長,“我都一百零四歲了!哈哈哈,能吃能喝,還有美人陪着?你就說厲不厲害吧?當初那些勸我收斂,要注重養生的人都死了!哈哈哈哈~~~”

    張蒼大笑了起來,劉長不屑的看了他一眼,“別人年邁後都是德高望重的,唯獨老師是愈發的老奸巨猾”

    “你懂什麼?我這是真性情,活得有滋有味啊,光長壽不行,還得活得開心,都說古代那個誰活了八百多歲,你說他活得有我滋潤嗎?”

    “一百多個妾,自古以來,師父大概是活得最滋潤的.”

    “哈哈哈,就說嘛,我有些小友啊,年紀也不大,不過八九十歲,都說自己身體疼痛,不是腿疼就是腰疼的,你看看我,我就是沒力氣了,可我渾身都安好,我感覺自己還能活個二十年!”

    “再活二十年就真的要把我給送走了.”

    張蒼仰起頭來,“果然啊,還是我的志向最好,當初老師詢問我們志向的時候,我就說了,入美人,吃美酒佳餚,活到百歲.連老師都羨慕我的志向,不少人居然還嘲笑,還想讓我改正,嚴厲的訓斥我,你看,那些訓斥我的人,他們的孫子都已經病逝了,我可還好好的!”

    劉長笑了笑,坐在了一旁。

    “我要出征了。”

    “嗯聽說了,怎麼,準備帶上我?”

    劉長苦笑了起來,“我是來告別的。”

    “你這個年紀,不去跟妻妾告別,來找我個老頭做什麼?”

    “我怕這一去,就再也見不到您了。”

    張蒼趕忙往地上吐了口水,“呸,你這廝莫要咒我!除非你一去不復返了,否則就能再看到我,我這大概還能再活個二十年,說不定還能幫着你照看一下遷的兒子.”

    劉長再次忍不住笑了起來,“現在有人敢對您說長命百歲,那都是罵人的了.真沒想到,師父還真的能熬到這個年紀。”

    “不必多說,要出征那就去吧,我就不跟着你去了,這都是你們年輕人的事情,對了,告訴韓生,讓他不要大意,一定要謹慎!”

    “您怎麼不自己去說呢?”

    “當面我也這麼說,他能把我怎麼樣吧??”

    “哈哈哈~~~”

    師徒倆聊的很開心,直到劉長的肚子都開始叫,劉長方纔站起身來,慎重的朝着老師告別。

    “長!!”

    當劉長走到門口的時候,張蒼忽然喊住了他。

    劉長轉過頭來,張蒼卻說道:“記得與我寫信!”

    劉長點點頭,走出了府邸。

    劉長離開之後,張蒼的情緒緩緩平復了下來,臉上沒有了方纔的光澤,有氣無力的躺在自己的位置上,艱難的呼吸着,隨着他的呼吸,胸口一起一伏的,喉嚨處伴隨着難聽的噪音。

    “二十年啊.呵.”

    張蒼輕笑着。

    “蠢豎子”

    ps:今天是兒子的生日.哈哈哈,終於滿歲了。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