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68章 太過優秀

類別:歷史軍事 作者:歷史系之狼字數:5129更新時間:24/06/27 05:53:47
    在這一年,張蒼正式退休。

    張不疑接替了他三公的位置,而欒布則是繼承了他在尚書臺的差事。

    張不疑以右相領侍中,使得三省機構的排序又產生了微妙的變化。

    原先來說,尚書的地位肯定是要高與侍中,但是張不疑的右相高與左相,決策的地位正式的高出了執行。

    張不疑算是實現了自己的畢生夙願,成爲了大漢右相,從此再也沒有張左相的稱呼,大漢只有一位張相,那就是我張不疑!

    面對張不疑升遷爲右相的事情,羣臣大多是不滿的,畢竟在羣臣看來,張不疑是個沒什麼才能,只懂得阿諛奉承,整日跟在皇帝身邊的小人,如今他這樣的人成爲了百官之首,實在是有些諷刺。而對於欒布,衆人就沒有那麼多的惡意了,認爲這是理所應當的,畢竟欒布無論是在名聲上來說,還是在能力來講,都是早早就證明了自己的。

    張不疑如今走起路來,那眼神都是看着天空的,身爲大漢第一臣,他完全有資格不將任何人放在眼裏,在他的眼裏,這些都是些逆賊!

    而欒布卻截然不同。

    他看起來有些緊張。

    坐在新府之中,欒布還是有些緊張不安。

    欒布與家裏人搬了家,他過去那狹小的府邸,實在是不符合國相的標準,主要是因爲他往後要接見很多的大臣,並且會有甲士入駐,專門負責他的安全,加上那些屬吏,必須要足夠大的府邸,而且還要靠近皇宮才行…來到了新的住處,這是一個極大的府邸,內外共計有三十多間屋,前院裏還有專門的議事廳,假山,園林等等,佔地極大,且靠近皇宮,徒步都能去個來回。

    欒布看着遠處的那些甲士們,心裏只覺得有些拘束。

    這些甲士們正在忙碌着的搬着東西,從今日起,這些甲士就要跟在欒布的身邊,貼身保護,在大漢,只有到達三公的級別,才能擁有甲士護衛,合法藏甲冑,除卻甲士,還有不少的屬吏,這些人正在搬着文書,也是進進出出的,這府邸內變得極爲熱鬧。

    欒布的妻笑呵呵的站在不遠處,看着面前這些人,臉上是說不出的激動。

    她是真心的爲自家良人的成就而感到自豪。

    欒布的長子欒平和次子欒賁分別坐在不遠處,好奇的看着這些。

    欒平此刻咧着嘴,得意的看着這一切,他也沒想到,一覺醒來,自己阿父就當上了大漢國相,萬戶侯啊,往後自己在兵學裏說話都可以大點聲了。

    而此子欒賁年紀還小,只是咬着自己的手,好奇的看着這些人走來走去的,問道:「大哥,他們爲什麼要闖進我們的家裏?」

    「是來保護阿父的。」

    「爲什麼要保護阿父啊?」

    「因爲阿父現在是國相了。

    」

    「他爲什麼是國相啊?」

    欒平抿了抿嘴,從衣袖裏拿出了些吃的,直接塞到了弟弟的嘴裏。

    最爲不安的,大概還是欒布的老丈人魯公,魯公此刻就坐在欒布的身邊,正偷偷看着自家的女婿,又看着遠處那些人,神色頗爲震撼,他是怎麼都沒有想到,自己居然能擁有一個當國相的女婿,要是當初在趙國的時候,自己說要將女兒嫁給當朝國相,那些人不都得覺得自己瘋了??可是,這讓老遊俠變得更加拘束。

    原先待在欒布身邊就覺得很不安了,現在他又變成了大漢之相。

    欒布深吸了一口氣,只是直勾勾的看着前方。

    欒布的夫人看出了欒布內心的糾結,便對阿父說道:「您且帶着孩子們回去休息…稍後會有來服侍起居的近侍…」

    在他們都離開之後,欒布的妻坐在了欒布的身邊,

    輕輕握住了他的手。

    「良人啊,這幾天,您也吃不下飯,晚上也睡不好覺,整日唉聲嘆氣的,到底是因爲什麼緣故呢?出了什麼事不能與我說?」

    欒布皺了皺眉頭,「我只是有些擔心。」

    「尚書臺要執掌天下政務,我哪裏能比得上張相呢…就怕耽誤了大事…」

    欒布此刻壓力極大,或許在這一刻,欒布方纔體會到了當初周昌的感覺,周昌之前,是陳平,曹參,蕭何等人當國相,當他成爲國相,看着面前的衆人,定然會感受到如山的壓力,生怕自己比不上前人,而欒布這裏就更是如此了,他往前看,看到的是張蒼。這位雖然個人作風有些小問題,但是論才能和功勞,那還真的是很令人絕望。

    欒布仰起頭來,只看到一座名爲張蒼的高山,高不可攀。

    欒布並非是小人,他也不會想要建立比張蒼更大的政績,不會去嫉恨張蒼,他此刻只是害怕,自己不能承擔這樣的重任。

    「良人,您的才能是連陛下都信服的,爲什麼會覺得自己不足以爲相呢?」

    「我跟隨陛下多年,深知陛下之大志向,就是因爲陛下如此看重我,我才擔心會耽誤了他的大事。」

    欒布的夫人笑着說道:「我當初與您爲妻的時候,心裏也很是擔心自己配不上您,我知道您是有德操的人,自以爲不足以服侍您,故而我在成家之後,就常常詢問那些有賢德的人,詢問她們服侍良人,使家裏周全的辦法,皇后就是這樣的人,她常常告知我如何持家的道理,與您相處如此之久,這家裏的事情,好在也沒有讓您擔心…如今您身邊有賢德的人更多,若是您有不懂的地方,完全可以向他們請教,您還有什麼好擔心的呢?」

    欒布一愣,隨即苦笑了起來,「只能是如此了。」

    「給我準備些東西,我要去拜見北平侯。」

    …

    當欒布帶着禮物來到了張蒼府邸的時候,張蒼並不是閒着的他家裏還有客人。張蒼的兒子領着欒布走進了書房內。

    張蒼看起來愜意了很多,他穿着很舒適的衣裳,衣領是半敞開的,整個人就悠閒的靠在枕上,看起來很是放蕩,臉上帶着笑容,面前還擺放着各類的吃食,以及朝貢的美酒。

    劉恆坐在他的面前,看起來卻又極爲的嚴肅。

    欒布拜見了兩人,這才小心翼翼的坐在了劉恆的身邊。

    對於他的到來,張蒼似乎一點都不驚訝,他笑着說道:「你總算是來了啊,我這些天一直都在等着你呢…當國相的感覺如何啊?」

    欒布急忙回答道:「極爲忐忑。」

    「忐忑什麼啊,其實沒有你想的那麼難,你是一定能做好的。」

    張蒼隨意說着,隨即看着劉恆,笑吟吟的說道:「你看,能與你商談大事的人來了…今日就把該說的都給說完,往後也就讓我安心休息,如何啊?」

    劉恆點了點頭,看着一頭霧水的欒布,解釋道:「欒公,我這次來找北平侯,是爲了九卿之事而來,北平侯將這件事做成了一半,便丟下擔子不幹了…我這不好接下,也沒有這個能力。」

    欒布恍然大悟。

    張蒼做了一半的事情,忽然交給別人,那別人還真的沒辦法接手,除非是重新去擬定。

    張蒼吃了口茶,潤了潤嗓子,隨即慢條斯理的開了口,「你們兩位都聽着吧,原先陛下曾與我說過這些事,對九卿啊,最大的改動就是九卿改爲九部,同屬尚書.欒布曾擔任的治粟內史,往後就得改名爲農部,少府和食貨府合併,改稱爲商部,廷尉改刑部,中尉改兵部,奉常改禮部,以典客爲外部,以尚方和司空合一設立工部,又增設戶部和吏部…」

    「如此設九部卿,接

    替原先的九卿,對九卿麾下的諸多職權,也進行了初步的改變,這一點我就要跟你們詳細的說一說,在部設曹,分諸曹來管轄,如禮部下設報邸曹縣學曹,太學曹…」

    張蒼從案下掏出了幾張紙,將自己的全部想法都一一指給了兩人來看。

    「我們所要做到的,就是分工明確,不能出現職權混亂,減少官吏的數量,加強其效率,不能養着閒人…其中要注意的是…」

    劉恆和欒布認真的聽了起來。

    張蒼剛開始說起構想的時候還有些簡單,可是一旦往後延申,這頓時就變得復雜了起來,不同的屬吏,不同的職權,屬吏的人數,品級,張蒼甚至不帶停頓的,張嘴就是一頓點評,劉恆和欒布光是聽着他說,都覺得有些跟不上,思路很難能與他同時前進,還得打斷他,詢問一下上一句的意思。

    張蒼很快就說完了自己的全部想法,然後就將這些文書遞給劉恆,又從案下拿出了一本書,交給了欒布。

    「這是我爲相多年,所整理出來的經驗,你拿去看一看,縱然不能幫你太多,也能讓你度過這段時日,若是有不懂的,就給我寫信!」

    張蒼說完,渾身後仰,做出了一副疲憊的模樣來。

    這顯然是要趕客了。

    劉恆起身,拿着那些文書,恭敬的告別,欒布也是茫然的拿着這本書,連禮物都沒來得及放下來,就跟着劉恆離開了他的府邸。

    走出來後,欒布才反應過來,自己的禮物都沒來得及獻上去。

    劉恆搖着頭,很是無奈的說道:「張相大概是再也不想見到我們了。」

    「這件事,只能是由我們來繼續操辦了,方纔張相所說的,您覺得如何啊?」

    欒布回憶了一下,只是點着頭,「我覺得很好…」

    「需要改動嗎?」

    「這…」

    劉恆看到欒布不敢回答,模樣也變得嚴肅了起來,「欒公啊,如今您才是大漢國相,務必要對這些事上心,絕對不能輕視。」

    「我…那就勞煩您派人抄寫一份,送到我這裏,我看看還有沒有可以改進的地方。」

    「善!」

    兩人正要辭別,劉恆卻想起了什麼,叫住了欒布,說道:「欒公,還有一件事,倭郡多次上書,直言沒有足夠的官吏來管理當地,我沒有資格來委任官員,請您迅速聯繫吏部卿,落實這件事!」

    「倭郡??」

    ………

    大漢在倭島上設立了郡由平倭將軍樊伉兼任這裏的郡守。

    樊伉在這裏治理了不少時日,算是對倭島靠近燕國的方向進行了一定程度上的開發。

    這裏已經出現了道路,有了城池和村落,不過此處的漢人數量非常的少,基本沒有人願意來到這裏生活,除卻一些罪犯被丟到這裏外,還有就是一些吳國的商人來到這裏,吳人的膽子很大,他們想要沿着倭島往北航行,看看那邊是否有着什麼收穫。

    就說樊將軍城,如今在這座城池內所生活的百姓數量有十餘萬人,其中若是不加上駐紮在當地的士卒,那漢人的數量只有一萬出頭。

    這簡直連身毒都不如。

    樊伉爲了當地的事情,可謂是愁壞了頭。

    其實這裏有適合耕作的土地,也有各種的礦產,人力資源也不算太低,這片島嶼上的人還是挺多的,光是在西北部,就有幾十萬的人。

    樊伉將這裏治理的越來越像個開化之地了,可問題是,教化的進程遙遙無期。

    大漢在開拓新領地的時候,最重視的不是當地的資源,而是對當地人的教化上。

    教化在大漢被認爲是第一等的功勞,燕國這些年就在瘋狂的教

    化那些境內的胡人們,成果非常的不錯,連帶着半島都開始說着燕語,新一代的人基本與燕人沒有了區別。燕王也常常爲自己化胡爲夏的行爲而感到自豪,包括那些士人們,他們也很追求這種教化,認爲讓當地人明白聖人的道理,讓他們「進入文明」是最高的榮譽。

    樊伉就差在了這一點上,他實在是無法教化。

    也不是當地人不聽話,主要是他這裏的漢人太少,想要教化,得要有人啊,開通婚,縣學等舉措,可這些政策,在倭郡是無法開展的…那些罪犯來到這裏,說不準倒是被他們給帶成了胡人,畢竟那些胡人的數量也太多了。

    樊伉皺着眉頭,眼裏滿是擔憂。

    他的副將顯然就比他看的開。

    他勸說道:「將軍啊,您何必擔心這些呢?這些時日裏,我們修建了很多城池,開了道路,還挖了很多的資源,源源不斷的送往中原…我們的功勞已經很大了,不必再說什麼教化之類的。」

    「你懂個屁啊!若是不教化其人,只是在這裏修建城池道路,現在倒還好,一旦中原出了什麼事,這些不都成了資敵嗎?大漢的付出全部都歸了這些胡人所有了…得讓他們變成大漢子民,才能安心在這裏搞發展啊!再說了,什麼樣的資源能比得上人呢?人才是最寶貴的資源,你知道大漢有多缺人嗎?若是能讓大漢多了數十萬的子民,這功勞比你在這裏挖十年礦都要大!」

    樊伉看起來有些暴躁,對着副將便是一通謾罵。

    副將也說不出話來,只是撓着頭,「在這裏如何教化啊,他們的人數是我們的數倍,而且,也根本就沒有人願意來這裏,更別說是定居在這裏了,大漢哪裏都缺人,燕國也缺人,罪犯都要送到半島等地,壓根就不會送到我們這裏,南邊也缺人,西北更是缺人…我們能怎麼辦?難道要全軍甲士不去打仗,安心給那些胡人搞教化嗎?」

    樊伉一愣,隨即撫摸着下巴。

    「你別說…讓甲士搞教化…還有點道理啊。」

    「啊??將軍,我們這些士卒,哪裏懂什麼教化啊?」

    「就是不懂寫字,說話總是會的吧!況且那些軍官,哪個是不懂文字的?」

    「我們這裏的士卒,都是兩年一更換,你想想,若是我們擴大這裏的駐軍,讓他們前往各地,每個人負責十個胡人,讓他們去傳授大漢之言語風俗…」

    「將軍,這能行嗎??」

    「那怎麼辦?總比什麼都不做要好吧?這裏的胡人是漢人的十倍有餘,你還能如何教化他們??」

    副將嘀咕道:「您要是覺得人太多了,不如都送給燕國,燕國肯定很喜歡…」

    樊伉一愣,忽然問道:「你說什麼?!」

    「將軍,我什麼都沒說啊!!」

    「送去燕國…燕國…有道理啊!!」

    樊伉猛地站起身來,「如果能減少島嶼上的胡人數量,將他們分化…你說,如果我拿這些胡人去跟燕國換取其他的胡人怎麼樣??」

    「啊??將軍,爲什麼要這麼做?」

    「分化,這對我們和燕國都是有好處的,燕國那裏的胡人也很多啊,難以教化,若是我們能交換一批人,打亂他們的分佈,諸胡漢雜居,不就能加快教化的速度了嗎?」

    副將對此目瞪口呆,「這麼大的事情,將軍最好還是詢問一下廟堂的高賢,莫要衝動,這耗費可不少,只是爲了換人,怕是有些不值…」

    「廟堂?廟堂只有派人來接收東西的時候才會很積極,其餘時候,都是無視我的上書…對我們不管不顧的,這件事,還是先跟燕王商談,然後讓燕王來上書…你不知道,陛下這個人啊,對我和夏侯竈有着很深的偏見,一旦我和他上書,哪怕再正確,

    他都會拒絕還是讓諸侯王來上書,通過的可能性會更大一些!!」

    「啊?陛下何以對您有偏見呢?我聽聞您與陛下一同長大…」

    「那是因爲我太優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