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6章 好一個壯士!

類別:歷史軍事 作者:歷史系之狼字數:5205更新時間:24/06/27 05:53:47
    劉長開心的與曾經的舍人們坐在一起,比起跟那些大臣們相處,劉長還是更懷念跟舍人們在一起的時日,那時的日子,真的是再愜意不過,如今雖然政務都分攤給羣臣來負責,可劉長還是得常常留意各地的情況,注意羣臣的動向,算不上是真正的自在快活。

    舍人們也是難得能聚在一起,激動的聊起了過往。

    “張不疑!你這廝別開口就是陛下,當今陛下,唯天子與太后!你這麼亂叫,是害了大王的名聲!”

    召平一來就開團,矛頭直指張不疑。

    張不疑卻並不掩飾,傲然的說道:“當今陛下,唯一人也!”

    若不看他那鼻青臉腫的樣子,這番話說的倒是很有氣勢,季布的年紀雖然大,可張不疑還是打不過他。

    對於劉長謀反的這件事,舍人們則是有着各自的看法。

    召平很是無奈,“大王啊..您怎麼能說反就反了呢?”

    “對呀,好歹跟臣說一聲啊,臣都沒有準備好...您就反了。”

    張不疑跟着說道。

    召平瞪了他一眼,罵道:“都是因爲有你這樣的人來蠱惑大王,大王才做出了這樣的事情!”

    對比這兩人,季布就要平靜很多,就彷彿他早有預料,“大王也是迫不得已而爲之...這件事,不能怪大王,廟堂之爭甚急,陛下與太后,諸王與廟堂,羣臣之間....這樣下去,遲早會發生大亂,如今大王執掌大權,這些事就掀不起什麼風浪了。”

    “召公,您應該是知道這些的...別的不說,便是太后與羣臣的爭鬥...若是大王不出手,以後會如何?或許南軍與北軍便要大戰,隨後諸侯起兵...好不容易得到喘息機會的天下,即刻就要陷入動亂之中。”

    季布幾句話,便讓召平說不出話來,他點點頭,也承認季布的這番話,只是,他並不覺得謀反是最好的解決辦法,他感慨道:“只怕後人不會知道這些事,大王當揹負諸多惡名啊...”

    劉長全不在意,笑着說道:“無礙,等寡人快要死的時候,就把記載了這些事情的書都給燒了,找個懦弱點的太史令,讓他按着寡人說的來記錄就好了!”

    欒布揚起了頭,長嘆了一聲,我當初爲什麼要去送信呢?

    “大王要焚書,這不得埋幾個方士助助興?”

    召平陰陽怪氣的挖苦道。

    論陰陽怪氣,那還得看唐王的舍人團體,各個都是陰陽家的嫡傳。

    劉長大笑,“寡人還正好就認識幾個方士,整日忙着要給寡人獻什麼祥瑞,在長安跟叔孫通打的是爭鋒相對,頭破血流...寡人都忍不住過去看了,叔孫通的頭都被纏了好幾圈...”

    “額..是真的打啊?”

    “是啊,先前叔孫通在朝議時說不過劉敬,打也打不過他,就狠狠咬了他一口...有時候,寡人都看不出他們到底是大臣還是如意,反正鬧得很厲害,寡人也不理會...任由他們鬧,就那個叫公孫臣的,就跟五德槓上了,張相都下場了,你們真該看看張相辯論的樣子!”

    “張相都下場了,那公孫臣豈不是要敗得更加徹底?”

    “不,張相這個人吧,雖然跟寡婦說話的時候談笑風生,巧舌如簧,口若懸河,騙得她們團團轉,可遇到公孫臣這樣的,完全說不過,支支吾吾的,被公孫臣一頓痛斥,面色漲紅...”

    “啊?”

    幾個舍人都有些意外,欒布說道:“那這個叫公孫臣的方士口才很不錯啊!”

    “是挺不錯的,所以寡人壓根就沒有跟他見面說話,就怕被他給騙了!”

    召平感慨道:“張相居然被一個方士說的啞口無言...唉,張相受了委屈啊。”

    “他受個屁的委屈啊,說起這件事寡人就是一肚子火,他說不過公孫臣,就跟他的妻給勾搭上了,要不是寡人派了繡衣去盯着公孫臣,寡人都不知道...那公孫臣還洋洋得意的說張相不過如此...寡人看到他都覺得心疼...張相此爲,實在是小人之舉啊!欺人太甚,哪天他被公孫臣捅了一劍,寡人都不驚訝...”

    幾個舍人聽的是目瞪口呆。

    欒布再次仰頭長嘆,我儒家怎麼就出了這麼一個人呢?

    劉長並不將舍人們當作外人,面對這些絕對的心腹,他可以放心的抱怨着廟堂裏的事情。

    “張相也就罷了,其餘幾個大臣,也不讓人安心啊,周昌太耿直了,又很倔強,根本就不是能正常溝通的,就是一根筋...寡人讓他儘快改進以糧換爵的事情,結果他還真的就不吃不喝,日夜操勞,第四天就暈過去了...嚇得寡人連忙去看望,讓他不要這麼急...”

    “寡人險些就揹負累殺老臣的罪名了...寡人現在都不敢說蒯徹的事情了,我怕這老相真的把人給丟鼎裏去!”

    “也不知阿父當初是從哪裏找來的這麼一個耿人。”

    “陳平倒還好,幫了寡人很大的忙,可他只管事,不管人,少府裏的屬吏都要打起來了,他還能悠閒的吃着茶...有些時候吧,寡人是真的想找一桶茶,都給塞他嘴裏!”

    “晁錯跟另一個姓袁的後生,吵得那叫一個厲害...”

    “蕭相逝世之後,滿朝公卿就沒剩下幾個靠譜的,好在我那幫兄弟除了如意都還比較靠譜...”

    話題漸漸來到了諸侯王這裏,欒布忽然想起了什麼,皺着眉頭,說道:“大王,我覺得您應當前往一趟濟北郡,見見齊王。”

    劉長臉色一僵,“不是說大哥痊癒了不少嗎?”

    “齊王是沒事...齊國有事。”

    聽到大哥沒事,劉長鬆了一口氣,“齊國能有什麼事?”

    欒布冷着臉,毫不客氣的說道:“大王的那位猶子襄,望之不似人君,自從齊王病重之後,齊國便越來越不對,唐國前往齊國的商賈,都在抱怨,齊國的甲士爲難他們,向他們索要錢財,還有劫掠商賈的行爲...先前借給齊國的鐵器,送到齊國後莫名少了大半,這都是在齊王病重之後開始的,我認爲,這都是劉襄所做的。”

    “劉襄做的??這不可能啊!”

    劉長皺着眉頭,“寡人很瞭解他,這豎子做事瞻前顧後,才能遠不如他的弟弟,但是,絕非是能做出這種事的人....”

    “若不是他,那便是國相有問題了。”

    “齊國的國相是誰啊?”

    “曹窋。”

    “嗯??”

    “他怎麼能當國相啊?”

    “額...因爲他有兩個妹妹?”

    劉長撓了撓頭,曹窋的性格他也知道,這人比較老實,跟他阿父不太一樣,也不像是能做這種事情的人啊。欒布卻認真的說道:“我跟齊王也說過這件事,齊王也覺得不可能...大王,若不是齊王,那齊王身邊,定有奸賊,此人不除,只怕齊國遲早都要出大亂子。”

    “嗯...那寡人便去一趟濟北郡,這些年裏,寡人還沒有去過濟北,看看大哥,然後再去齊國看看到底是怎麼回事。”

    劉長做出了決定,便跳過了這件事,再次跟舍人們抱怨了起來。

    衆人一直坐到了很晚,這才離去。

    次日,劉長只帶上了欒布,便讓其餘衆人先一步回到唐國去,對劉長的這個決定,除卻張不疑之外的衆人都很服從,張不疑還想要跟着去,劉長卻笑呵呵的問道:“這次可是要坐船去的...你真的跟一起來嗎?”

    聽到這句話,張不疑才知道大王爲什麼要丟下自己,遲疑了許久,張不疑還是決定先回唐國等着大王到來。

    劉長在離別的時候,吩咐他們:“回去後做好準備,告訴太尉,大漢又缺糧了!等寡人回去之後,可以去跟鄰居借點糧食,度過難關!”

    ......

    濟北郡,作爲唐國的一個郡,在融合了當地的齊風之後,發生了顯著的變化。

    在這裏,你時常能看到穿着蠻夷的服裝,佩戴着齊劍,用夾雜胡語的腔調說着論語的文士,這就很有違和感,在濟北之外的齊人看來,這簡直就是不倫不類,濟北已經淪爲了蠻夷之地!

    作爲唐國對南貿易的中間站,這裏的商業活動是非常繁榮的,來往的人又很多,加上最近劉長頒發的自由進出令,這裏的人流量更是達到了一個恐怖的程度,密密麻麻,在古代,齊國的晏子前往楚國,面對楚王的質問,曾說過:“齊之臨淄三百閭,張袂成陰,揮汗成雨,比肩繼踵而在。”

    這話在當時或許是帶着誇張的成分,但是用來形容如今的濟北郡,那是再合適不過了。

    爲了不影響這裏的商業活動,劉長並沒有再搞那誇張的儀仗,穿着也很是樸素,穿的也僅僅只是金銀編制的錦衣罷了。

    這對大王來說已經很樸素了,畢竟尋常大王都是恨不得將冕服黏在身上,不捨得脫下來。

    在這些年裏,從濟北走了很多人,前往唐國其他地區,而從其他地區也來了不少的人,到達濟北。因此,胡漢雜居的場面就這麼形成了,加上這裏原先就有的濃郁的學術風氣,使得很多來自塞外的胡人都開始引經據典,賣個東西都要扯出幾個典故來,假裝自己很有文化。

    這一切...實在是太對劉長的口味了!

    此刻,劉長就站在一個商販的面前,開始了一場史無前例的辯論。

    “您不必擔心,我肯定不會賣您假貨,這可都是從雲中那裏帶來的帶...你看看這條,這上頭的玉石,那可都是從西域弄來的...我聽聞,陶朱公曾說:商以信....我們經商都是以誠信爲本的...您現在就買,我還能送一條....”

    劉長傲然的回答道:“我聽聞,將欲取之,必先與之...您表現的這麼殷切,實在是令我不安啊!”

    那胡商看到劉長這番話,眼前一亮,“您也是個有學問的人啊!我聽聞當初商鞅立法,曾立木爲信....”

    隨即,兩人便開始說出各種典故來,話題已經脫離了賣東西的範圍,漸漸變成了信任與懷疑的哲學命題。

    兩人彷彿大儒再世,也不管那典故適合不適合,拿來就用,什麼奇貨可居,什麼子貢贖魯人,不能說是緊扣主題,只能說是毫無相關。

    兩人大戰,平分秋色,相見恨晚,不分高下,再往後,甚至都學叔孫通開始編造典故了。

    看着面前這對“管仲樂毅”開展的經典大辯論,欒布的神色極爲複雜。

    “錢我出了...家主,我們回去吧...還有要事要辦呢!”

    劉長依依不捨的看了一眼商賈,只能結束這次的曠世辯論,“告辭,以後再戰!”

    劉長走在路上,忍不住跟欒布說道:“這裏的人都是些飽學之士啊,連商販都能說出這麼多典故來....”

    “大王啊...唉。”

    欒布搖了搖頭,齊地多飽學之士,這不假,或許是因爲聖人的緣故,又或許是因爲學宮的緣故,這裏的士子數量相當的多,墨家來到齊國,都能被他們同化,成爲只會開口辯論的“做題家”,完全丟掉了機械等方面的能力。

    可大王硬要說剛纔的半個文盲是飽學之士,那欒布就不認同了,不過,沒辦法,誰讓大王也是這個水平呢。

    劉長先後跟着數個大賢學習,奈何,他這個坐不下來的性格,讓他壓根就沒學到什麼東西,處理奏表啊,寫寫信啊倒是沒問題,也知道不少歷史,知道一些典故,可研究經典,鑽研生僻字,談論過去的學術思想理論,那着實有些難爲大王了。

    在所有的諸侯王裏,只有楚王和吳王的文化水平最高,能跟投奔自己的大賢們坐着辯論經典,不落下風,其餘的諸侯王,都不咋滴,不過比自家大王還是要好一些的,畢竟沒有逃那麼多課,上課時也不敢神遊天際。

    就這個水平說自己是荀子的再傳,張蒼的弟子,屬實有些辱儒了。

    不過,想想張蒼的所作所爲,在人品方面,兩人倒是一脈相承的。

    荀子教導出的弟子們,能力都是有的,就是各有缺陷,這缺陷還都挺大的。

    劉長是第一次來到這裏,一路上都在好奇的看着周圍,時不時就要跑,好在欒布的老手藝沒丟,緊緊跟在劉長的身後,不給他逃走的機會。濟北郡的情況,才是劉長心裏理想的社會,寬鬆的社會風氣,繁華的街道,來往散漫的人羣。

    當劉長來到了郡守府的時候,已經是晚上了。

    董赤畢恭畢敬的前來迎接。

    “哈哈哈,許久不見啊,君無恙?!”

    “大王,臣無恙!”

    董赤急忙說着,劉長親切的拉着他的手,他將濟北郡治理的非常不錯,遠遠超出了劉長的預期,劉長跟他寒暄了許久,這才讓他回去休息,政務明日再說,他還得去見大哥。

    當劉長笑着走進了內屋的時候,劉肥也是知道了劉長要來的消息,正在等着他。

    “大哥!”

    看到髮色灰白,垂垂老矣的兄長,劉長有了片刻的失神,只是幾年的時日,劉肥便完成了從中年到老年的過度,大概是因爲兒子太多的原因,他老的有些快,畢竟,不是人人都能像張蒼那樣。

    劉長坐在劉肥的面前,劉肥要仰起頭來,才能看到他的臉。

    劉肥笑得很是慈祥,他輕撫着劉長的臉,“不錯,又壯了很多....”

    隨即他又急忙問道:“你不在廟堂裏處理要事,怎麼來這裏了呢?廟堂裏的事情怎麼辦啊?怎麼能因私廢公啊?”

    “大哥,沒事的,我出去的時候,已經下令太子監國了!”

    “啊??安才那麼一點,你就讓他來監國?”

    “哦,不是安,是二哥...”

    “你這豎子!”

    劉肥忍不住笑了起來,在劉肥面前,劉長還是很乖巧的,低着頭,滿臉的傻笑,劉肥看着這個有出息的幼弟,卻只是搖着頭,滿是心疼,“唉,苦了你啦,苦了你啦...大哥拖累了你啊。”

    “大哥何出此言呢?大哥拖累不了我,就大哥這個身板,我拖上十個都無礙!”

    “尖牙利嘴!”

    “長弟啊...家裏的情況還好嗎?”

    “家...家裏的情況都還好...二哥也很想你,本來是他想要來看望大哥的...”

    兄弟倆寒暄了許久,劉肥緩緩喘着氣,身體狀況非常的不好,這也是爲什麼他一直留在濟北的原因,走不動路,也不敢讓他行路...可以想象,當時若不是劉長派人阻攔,只怕大哥早就沒了,劉長便讓他先休息,自己便告退了。

    走出了府邸,欒布正在等候着他。

    “大王...齊國的情況可曾問過了?”

    “沒有...你先前不是已經問了嗎,我就不問了,讓大哥安心修養吧。”

    “那....”

    “寡人親自去一趟齊國,看看劉襄這豎子搞得什麼名堂...你剛纔也聽到了,我在各地買東西,都能聽到他們的抱怨...情況越發的嚴重,比你知道的還要嚴重,我倒是要看看,是哪個蠢物,敢對我唐人下手...簡直是不知死活!”

    劉長很是生氣,大哥只修養了幾個月,齊國就變成了這般模樣,還敢對唐國的商賈出手,剋扣唐國借給齊國的物資,劉長平生最是厭惡這樣的蛀蟲。

    次日,劉長隨意編了個瞎話跟劉肥告了別,就帶着欒布,找來一羣甲士扮作商賈,前往齊國。

    果然,但他們剛來到齊地後不久,就被一羣人馬攔住了去路。

    爲首的乃是一個官吏,騎着駿馬,臉色蠻橫,身邊跟着不少的人,正在盤查來往的商賈,這官吏很快就看到了在人羣裏的劉長,他上下打量了片刻,不由得誇讚道:“好一個壯士!”

    “那壯士!你若是願意跟隨我,做我的賓客,我可以買下你所有的物資!”

    7017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