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3章 阿母,想打孩子可以去打劉安

類別:歷史軍事 作者:歷史系之狼字數:5266更新時間:24/06/27 05:53:47
    劉長傲然站在了諸多士子們的面前,左右有舍人簇擁在他的身邊。

    浮丘伯爲首的大賢們站在一旁,竊竊私語,他們都不明白這位大王到底想要做什麼。只有浮丘伯看起來很平靜,無論他人如何詢問,都只是輕輕搖着頭,“大王乃賢王也,自有其想法。“

    在整個長安,浮丘伯是第一長吹。

    這位唐王在唐國那堆反賊裏名聲最高,基本上達到了振臂一呼,就能黑袍加身的地步。而在其他地方,在百姓這裏的名聲還不錯,都說唐王是一個行俠仗義的人,神色有種種傳奇故事,民間甚至有關於他的很多傳言,比如在長安,民間說唐王出生在牢獄,哭聲驚動了皇宮裏的高皇帝,這才獲救。

    而在南國,民間傳聞則是說項羽當初自殺身亡,發誓要復仇,泰一很憐憫他,便讓他化身爲高皇帝的兒子長,前來向大漢復仇。

    在齊樑等國,民間傳聞又變了,說當初高皇帝斬殺白帝之子,白帝之子含冤死去,唐王出生時爲蟒,駭死其母,正是白帝子的化身。

    而在唐國.那傳聞就更離譜了,他們說五德始終,周乃火德,而漢爲水德,暴秦是不算的,漢爲黑帝,唐國就不一樣了,唐國是土德,劉長爲黃帝,曾扶漢旗,預示着唐王應當繼漢之大統…嗯,說這個的是一位鄒衍的弟子,曾給彭越擔任謀臣,後來入獄,目前居住在唐國,這套說法他是完全沒有半點私人恩怨在裏頭的。

    而這套說辭在唐國還很流行。氣總之,在一大堆傳奇色彩的加持下,百姓們對劉長是又敬又懼的。

    而在士子這裏,唐王的名聲就相當不好了,只有法家的名士喜歡他,例如在韓國的法家張恢,就曾讚歎唐國的制度,認爲唐王才是天下最賢明的君王,也因此與很多名士們交惡。

    在諸士子們的眼裏,唐王不禮賢下士,沒有威儀,蠻橫無理,不孝不悌,反正惡名滔天,壞的流膿,是個夏桀商紂那樣的人物,正好,他跟商紂一樣,都是力大無窮,蠻橫殘暴,這不就對上了嗎?

    就在這樣的情況之下,唯獨浮丘伯-個人,堅定不移的走吹長路線。

    在太學授業的時候,他總是會誇上幾句唐王,他說唐王赤誠,爲人良善,欺強扶弱,能爲自己的百姓不顧顏面,創作出了那麼多有利與家國的機器,著書育人,是一個聖賢一樣的人物。

    浮丘伯名聲太大,也沒有人敢罵他只能將不滿藏在心裏。

    曾有弟子詢問他,“聽聞唐王不按着終拜的時日去拜高皇帝,祭拜高皇帝的時候不多行禮,不哭泣,飲酒說笑…而高皇帝的其他子嗣,按時祭拜,在靈位之前痛哭流涕,不孝罪大,您如何能說唐王爲賢呢?“

    浮丘伯回答道∶“衆人祭拜高皇帝,唯唐王見其父。“

    又有人詢問道∶“唐王毆戴侯,時戴侯年近古稀,這是賢人可以做的事嗎?“

    浮丘伯笑着回答道∶“冒頓辱唐王母,戴侯卻提議交好匈奴,唐王因孝而怒,不顧及自己的名聲,這怎麼不是賢人的做法呢?“

    後來,就沒有人再來詢問他了。張不疑很快就查清了到底是哪些人掛了名,不曾前來學習的,當他將名單遞給了劉長的時候,劉長勃然大怒,因爲這名單很長,劉長粗略的看了過去,大概就有數百人。

    整個太學千餘人,數百人不曾前來。

    劉長憤怒的罵道∶“設立太學,本是爲了召集天下的賢才,培養他們的能力,讓他們爲天子牧守一方,可這些勳貴子弟,卻無視家國大益,敗壞太學之風,佔着名額,肆意妄爲!“

    “浮丘公,對這種人要怎麼處置呢?

    浮丘公低聲說道∶“請大王處置!

    劉長這才對張不疑說道∶“你派人去告知這些不曾前來的人,就告訴他,從今日開始,他們再也不必前來太學了!從此被太學所除名!!“<

    欒布急忙上前,清了清嗓子,偷偷指了指幾個人名。

    “夏侯竈,樊市人,灌阿,宣莫如∶呂種,呂祿,呂它,呂順,呂和….

    劉長大怒,大聲罵道∶“姓呂又如何?!打得就是姓呂的,張不疑!現在就去!“

    “唯!!“

    諸名士,諸士子此刻都不敢再言語了,低着頭,說實話,他們對這些只是掛名的勳貴也是頗爲不滿,這些人無視太學,也不在乎這些名士,上課的時候公然聚集在一起,嬉笑打鬧,到後來,覺得無趣乾脆就不來了。

    劉長看着衆人,說道∶“太學之風,可以變矣!

    “太學乃重地,豈能如此無序?““寡人當上奏,設立太學諸官職,完善其制,整頓太學!

    衆人大拜,無一人反對。氣劉長便叫來了浮丘伯等幾個大賢,詢問他們有什麼辦法,這些人也是不敢藏私,紛紛進言。就在劉長跟他們交談的時候,忽然聽到遠處傳來喧譁聲,劉長眯了眯雙眼,擡起頭來,就看到烏決泱的一羣人正朝着這邊走了過來。

    這些人大聲的談論着什麼,聲音很大,足足有近百人,沿路的士子們紛紛避讓,他們就這麼走到了劉長的面前。劉長一看,裏頭熟人還不少。羣賢此刻都不敢與劉長對視,偷偷躲在其餘人的身後,時不時偷瞄着劉長,不敢說話。

    呂祿被推到了最前方,尷尬的笑着“大王!“

    “笑什麼笑!!“

    劉長一聲怒吼,呂祿急忙低下了頭。“你回長安幾天了?爲何一次都不曾來這裏!“

    “我準備明日再來的.…““以後,你們這些人都不必來了!劉長這麼一說。衆人頓時坐不住了,紛紛再次喧譁了起來,呂祿只是撓着頭,後退了幾步,藏在了人羣裏。就在這個時候,一個身材矮小的傢伙無奈的上前大王,我等知錯!以後不會再犯了!“

    “不必多說…都出去吧!“劉長很是強硬。

    那人一愣,有些憤怒的反駁道∶“大王乃外王也!何以管太學.…“

    那人的話只說了一半,就看到一陣風吹過,什麼東西出現在了自己的面前,眼前出現了一隻很大的拳頭,“砰~~~“,只是一聲,那人就飛了出去,直接趴在地上,暈了過去,劉長收起了拳頭,暴怒的看着其他人,“不走是吧?!“

    隨即,劉長又是一拳,再次放倒一人。

    到這個時候,衆人就已經感覺到不妙了,衆人驚恐的開始逃散,劉長在身後追着,呂祿氣喘吁吁的跑着,看着劉長即將追上自己,拿起拳頭往自己臉上來了一下,直接倒在地上。

    太學士子們看着劉長追着近百勳貴子弟亂打,目瞪口呆,張不疑忽然大叫了起來,“有萬人對大王不利!!“

    舍人們頓時出動,晁錯即刻去找南民。

    劉長傲然的站在衆人的面前,底下是羣鼻青臉腫的勳貴子弟們,而他們的身後還站着諸多的南軍甲士,周勝之此刻就押着呂祿,板着臉,很是嚴肅的模樣,呂祿瞪了他一眼,沒有說話。

    “將這些人都送去廷尉!交給宣.哦,對,交給王恬啓!“

    “唯!!“

    甲十們押着這些人離開了太學,而其餘衆人看向劉長的眼神也就愈發的驚恐,浮丘伯卻笑呵呵的走到了劉長的身邊,誇讚道∶“大王當真神力!勇不可擋!!老夫從未見過有勇悍者如大幹!“

    劉長大喜,“哈哈哈,不過是舉手之勞而已!“

    隨即,劉長嚴肅的說道∶“如今的太學,不能擔任治學選才的重任,應當改變才是!

    “大王說的對啊!大王爲了國事,不惜得罪那麼多的勳貴,甚至大義滅親,嚴格的懲治自己的好友與親近,唉,大王實乃賢王!“

    浮丘伯再次感慨道。

    劉長緊緊握着他的手,“浮丘公啊,您是真正的大賢啊,真該讓您跟隨在寡人的身邊,隨時聽取您的教誨!“

    呂后輕輕揮着手裏的木棍。劉長尷尬的笑着。阿母…我十六了…““嗯。”

    呂后點着頭,“來,趴下。“

    “阿母 我都是阿父了.要不我把安

    接過來,幫您按着他,您揍他解解悶?“

    “趴下!“

    劉長無奈的趴在了地上,叫道∶“阿母! 您不能如此啊! 我都當阿父了!“

    “啊~“

    高皇帝再一次在椒房殿內高歌,歌聲嘹亮,餘音繞樑。

    呂后看着手裏斷成了兩半的木棍,有些驚愕的看着劉長,劉長揉了揉屁股,無奈的問道∶“阿母?你沒事吧?別弄傷了自己,要不我自己來打?“

    呂后憤怒的丟下了木棍,質問道∶豎子!誰讓你去太學胡鬧的!“

    “還抓了一羣勳貴子弟,將他們打的不輕,丟進了廷尉,你這是在做什麼?!

    “阿母!我可不是胡鬧!“劉長猛地跳起身來,一點事都沒有他憤怒的說道∶“太學名額本來就少,這些人佔着名額,卻如此輕視,難道就不該打嗎?!“

    呂后眯着雙眼,問道∶“我爲何設立太學?“

    “拉攏天下之士,讓他們爲大漢效力。“

    “那朝中勳貴,是否也值得拉攏?是否也該讓他們爲大漢效力?““額…大概值得。“

    “那你管他們有沒有去太學呢?!“

    劉長卻很不開心,他說道∶“阿母那些跟隨阿父作戰的大臣們,各個年邁,就是他們之中年紀最小的周勃陳平等人,都已是年過半百,在地方上,更是如此,我這次前往諸多郡縣,就沒看到一個年輕的,等這些人不在了,我們要讓誰來治理國家呢?就讓太學裏裏的那些人嗎?“

    “阿母啊,太學拉攏天下士子,這是對的,可是也該讓他們學到些本事啊,治理天下的不是我們,是那些官吏,若是他們整日在太學荒廢時日,將來直接派往地方,光有忠誠,卻沒有能力,這算什麼呢?“

    聽到劉長的話,呂后若有所思,“那你覺得該怎麼辦呢?“

    “我覺得,首先就是整頓太學,設立專門的官職,不要那麼的散漫,設立對應的課程,教導他們律法,農桑,商賈,催役,軍事,要教一些實際性的東西,不能只是作爲養士之地,應當作爲育才之地,如今各地都在設立國學,等到士子數量差不多了,我們便推行科舉!““科舉??“4 呂后一頭霧水。

    劉長傲然的說道∶“這是我所想出來的辦法,每隔三年,我們就進行一次考覈。讓天下的十子們前來廟堂,考覈數算治國。軍事,律法等事,通過的就直接任免爲官!“

    “這與泰時的吏考有何不同呢?“

    “當然不一樣,我們的題目要難一些,要選出最優秀的人才,讓他們爲大漢效力!秦的吏考只是考覈律法,選拔底層的亭長這類的官吏,我們選拔的可都是能做縣令的官員啊!“

    秦朝也是有考覈的,當初劉邦就是通過了“大秦法考“,隨即擔任了亭長。

    劉長喋喋不休的說出了自己的想法,呂后卻有些狐疑的看着他,問道∶“這是賈誼的想法?“

    劉長覺得委屈,氣的險些跳了起來,“阿母!!這是我的想法!!與賈誼他們無關!真的是我!!“

    “好吧.或許可行。

    原先賈誼也曾說過考覈,那時劉長就想到了科舉,可是,科舉的基礎是要統一思想,不然你考什麼呢?在張不疑抱怨太學不教實事之後,劉長猛地醒悟,對呀,直接考實在的東西不就好了?考什麼經典學問啊,就考怎麼治理地方,怎麼振興農桑,一畝地的出產是多少,怎麼對付賊寇,再靠一靠數算,考一考對如今制度的理解和想法,這不就好了嗎?

    “我會親自來操辦這件事。“呂后直接開口說道,顯然,她對劉長說的這個選拔官吏的制度很感興趣。

    劉長這才笑着說道∶“那之前,要完善太學啊,阿母,可以讓浮丘伯來擔任太學令,負責太學之事,再進行分科,教各種不同的東西,軍事也該教…我覺得,可以讓淮陰侯來教導軍事,讓士子們學一字怎麼打仗.“

    呂后猛地驚醒,她眯着雙眼,“原來這才是你的目的啊。“

    “啊?什麼目的?“

    “問呵,讓韓信去教導士子,怎麼,

    你想讓他公然拉攏士子,教出更多的反賊嗎?“

    “哈哈哈,阿母,讓師父教別人造反??“

    “師父啥都會,都是不會造反。““此事不可行。“呂后的態度很堅決。

    劉長卻說道∶“阿母,您可以派人跟隨在他的身邊,讓他只負責授業啊,師父打仗的本事,大漢有誰能比得上呢?這樣的人才,不讓他爲大漢效力,那是大漢的損失啊,阿母不放心讓他作戰,那何不讓他來教出會作戰的人呢?“

    “若是您說,只要是他教出來的弟子都會謀反的話,那我呢?我不也是他的弟子嗎?我可曾有謀反的意圖?“

    呂后瞥了他一眼,“尚不清楚。“

    “阿母,師父給我送了幾本兵法,劉不害看到兵法之後,愛不釋手,認爲這兵法無比的精妙,這只是他寫出來的啊,若是他能在太學親自教導,以後大漢各地的官吏,不說是能征善戰,起碼也是懂兵事的!大漢以後還要與匈奴作戰,大臣不能不知兵!!!

    劉長誠懇的說着。

    呂后冷笑着,“你這麼一番行爲,其實都是爲了護住你的老師啊…這是誰教你器”“

    “是陳平!!““且容我再想想。““好!“

    劉長走出了椒房殿,走進了厚德殿,正要開口,便愣住了。

    曹姝正跟一個女子笑着聊着什麼,而這個女子,正是樊卿,樊卿此刻抱着劉安

    正逗着他。劉長忽然就有些尷尬,只是笑着,樊卿笑着起身,對劉安說道∶“看,你的笨阿父回來了!“

    “咳咳,卿,許久不見啊。“劉長看着面前的樊卿,過去了一年多的時間,樊卿卻變得與以往不太一樣了,人徹底長開了,再也不是原先那髒兮兮的小丫頭,臉型跟她阿母一樣,眉清目秀,還有兩顆小虎牙,呂家別的不說,顏值還都是在線的。

    “你這變化還挺大的啊!“劉長笑着說道。

    樊卿看着面前個頭幾乎要追上阿父的如熊黑一樣的劉長,笑着說道∶“你也是啊。“

    “大王,您不在的時候,卿幾次前來幫着照顧安…實在應當感謝她。“

    “害,謝什麼謝啊,我認識她都多少年了!“

    劉長坐在了一旁,拿起了水,急忙喝了起來。

    樊卿這才將安交給了姝,說道∶“那我就先回去了。“

    曹姝急忙挽留,“不如留下來吃點東西?“

    “對,吃頓飯再走,急什麼啊!“

    樊卿只好留了下來,衆人一同吃飯,劉長笑着問起了樊噲和姨母的情況,“他們都很好,阿父很想你,常常說起你,你也不曾去拜訪。“

    “唉,忙啊…回來幾天,我都是四處跑,壓根就沒有時日啊…改天吧,我一定會去拜訪姨父,姨父現在還像從前那樣能吃嗎?“

    “不如大王,可飯量還是很大。?

    那我就放心了。“

    “對了,我今天將樊市人打了一頓,你回去告訴姨父,這是爲了他好,他只掛着名,不去讀書,這樣是無法成才的,將來他可是要肩負大任的…還有,太學的事情讓他不要擔心…等整頓完畢,會找個時日讓他再回去的!“

    “嗯,我會告訴阿父的。“

    “哈哈哈,我向來仰慕姨父,一直都想要跟姨父一決高下!如今正是時機,幫我轉告姨父,我這次去拜訪他的時候,一定要跟他比一比,看誰才是大漢最勇武的那個人!“,劉長說着,拿起樊卿面前的羊骨,猛地掰開,隨意的遞給了她。

    樊卿渾身一顫,低着頭,遲遲都沒有言語。

    曹姝看着她的模樣,若有所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