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0章 唐王府?不,賊窩!

類別:歷史軍事 作者:歷史系之狼字數:5632更新時間:24/06/27 05:53:47
    宣義擡起頭來一看,這府邸沒有關門,牌匾大大方方的寫着“唐王府”三個字,宣義坐立不安,仔細看了許久,才從字縫裏看出字來,府門寫着的兩個字是,賊窩!

    當廷尉得知唐王擁有自己旳府邸之後,他就明白,來大活了。

    果然,當宣義很快就從唐王府抓出了數個“罪犯”。

    夏侯竈格外的憤怒,他大叫道:“我幫着在街道上掃雪,這是義舉!你不來獎賞我們,還要抓走我們,賞罰不明!我一定會告訴阿父,讓他好好治治你!”

    宣義瞥了他一眼,“你掃雪我不管,但是你把積雪堆在曹府大門外,讓曹公只能翻牆出來查看,這就是你的問題了。”

    “我要見阿父!”

    “讓我來這裏抓人的,就是你阿父...你阿父此刻正在曹府掃雪,親自向曹相請罪。”

    樊伉有些不悅的問道:“他堵了曹府的門,你抓他也就罷了,我們不過就是玩滑冰,也沒有去堵誰家的大門,爲何連我們也要一起抓呢?”

    “你和呂祿滑冰我不管,可是你們往建成侯家的門前灑水,在那裏滑冰,那我就得抓你了...也就是建成侯身體結實...不然現在呂則就要變成建成侯了...”

    “啊?阿父摔着了?”

    呂祿瞪大了雙眼。

    宣義又看向了張偃,無奈的長嘆,“你爲什麼也要跟他們混在一起呢?堆雪的有你,滑冰的也有你...跟我走吧。”

    張偃可不像這些人,他沒有經驗,滿臉驚恐,看着劉長,叫道:“舅父救我!”

    劉長小手一揮,“別怕,我等會便讓欒布去撈你!沒人敢把你怎麼樣...宣公啊,我這猶子身體虛弱,我大姊正跟太后在一起,若是傷了他,只怕這廷尉可要換人啦!”

    宣義冷冷盯着劉長,又對衆人問道:“若是你們如實交代,我可以放過你們,唐王也參與了這些事情,對不對?”

    “不對!都是我一個人幹的!”

    樊伉最先叫道,在他之後,衆人也是紛紛大叫,張偃一愣,也急忙說道:“這與我舅父無關!要懲治便懲治我!”

    宣莫如也叫道:“對,莪們絕不出賣大王!”

    宣義瞪了他一眼,“來人啊,把這個豎子也給我帶回去!!”

    羣賢被抓走了一半,可劉長並不慌,這方面,他已經是行家了,上至廷尉,下至甲士,他都混的很熟了,照常讓欒布去幫忙叫人,讓其餘賢才們回家,劉長又跟季布聊起了那些墨者們的安排事宜。

    正聊着,張不疑便帶着一羣人來到了唐王府。

    這些人便是原先在尚方的那些墨者與儒者。

    劉長笑呵呵的起身,請那位老秦墨坐在了一旁,很是客氣,而陳陶這些人就只是站着,凍得渾身發抖。

    劉長不屑的看着他們,“我聽聞,當初墨家的鉅子帶着墨者們去講學,冬天也穿着單薄的衣裳,不穿鞋履,與百姓同,依不怕嚴寒,你們如今還穿着冬衣,怎麼連這點冷風都扛不住啊?”

    陳陶咬着牙,“大王,我們是楚墨啊...楚人!”

    “哦,寡人明白你的意思了,楚墨最弱,因此扛不住...”

    “我...”,陳陶氣的說不出話來。

    “算了,進內屋吧!”

    劉長揮了揮手,領着衆人進了內屋,衆人分別坐在兩側,劉長便問道:“陳陶?聽聞又來了一批楚墨,也是你的人?”

    陳陶無奈的說道:“大王...這些人聽聞吾等被困在長安,故而前來解救...在我解釋之後,

    他們便留了下來。”

    “留下來也好,看你們最近做出的東西,你們楚墨也不是一無是處啊,如果你們能痛改前非,或許在唐國,墨家能得到復興的機會。”

    陳陶等的就是這句話,他急忙上前拜謝。

    陳陶等人之所以留這麼久,當然不是因爲劉長那簡單的激將法,最主要的原因,還是因爲墨家落寞了,基本沒有一個貴族能看得起墨家的,齊墨完全消失,秦墨隨着秦滅亡而淪爲罪犯,楚墨也是漸漸消亡。

    唐王是唯一看重墨家的人,他解救了很多被關押起來的秦墨,甚至還將一部分秦墨派往唐國講學,楚墨自然也不想放過這樣的機會。

    張不疑起身說道:“大王,昨晚尚方別府來了兩個人,自稱能幫助大王改善農具。”

    “哦?人呢?”

    劉長詢問之後,便有兩人起身,朝着劉長行禮,這兩人皮膚黝黑,年紀也不大,相貌平常,不像是有什麼才能的。

    “趙利拜見大王!”

    “趙人?你能改善農具?”

    開口那人擡起頭來,笑着說道:“臣乃農家之人,jing通數算,也知農具改進之法。”

    劉長大驚,農家他當然是知道的,這也是諸子百家之一,生命力極其頑強,這學派沒有沒落,因爲他壓根就沒有興起過,屬於那種不上不下,卻一直存在的,沒有像墨家那麼顯赫過,但是墨家不在了,他依舊存在。

    “什麼?農家之人!”

    那一刻,坐在右側的幾個儒生猛地跳了起來,破口大罵:“悖上下之序的奸賊!”

    在百家爭辯之時,儒家跟墨家總是過不去,見面就互掐,可儒家跟農家就更過不去了,關係極其惡劣,惡劣到雙方見面基本就幹架,沒有緩和的餘地。

    劉長卻不在乎,笑着說道:“農家?好啊,我正缺這方面的人才!你不去唐國,怎麼卻直接來找寡人呢?”

    “額...張相乃儒家...”,趙利隱晦的提了一句,隨即又說道:“何況,我與大王有親。”

    “你我有親?”

    劉長滿臉的困惑,趙利急忙說道:“臣乃是恆山真定趙...與大王...”

    “荒謬!”,季布忽然打斷了他,嚴肅的說道:“我家大王祖籍沛縣,出生與長安,不曾與趙地有關聯。”

    趙利一愣,恍然大悟,急忙俯身說道:“是我記錯了,主要就是擔心張相不肯收留,故而前來。”

    跟墨家不同,農家一直都活躍在各地,各諸侯國裏也有不少的農家,他們會採用農家的技術,但是不會聽取他的治政理念,爲什麼呢?因爲農家提出,所有人都要自己動手,豐衣足食,他們以神農等人爲先例,想讓君主和大臣們停止對百姓的稅收,讓他們自己去耕作,養活自己。

    因此,儒家認爲他們想讓君臣在土地裏耕作,儒家復古,想要回到堯舜的年代,而這些人則是直接想回到原始社會,君王和大臣們一起在耕地裏幹活,簡直就是無禮到了極點!

    那爲什麼在秦朝時他們還能活下來,沒有遭受始皇帝的迫害呢?

    因爲農家除了這個政治主張,還有一個耕戰的政治主張,他們獎勵發展農業生產,研究農業生產問題,在這方面頗有造詣,而這與秦朝的治國理念不謀而合,秦國最看重的就是耕戰,因此他們活到了現在。

    那爲什麼在大漢他們還能繼續度日而不沒落呢?

    那是因爲大漢抄..咳咳,在暴秦滅亡的基礎上吸取了教訓,吸納了一小部分的治政理念,剛好就包括耕戰,巧合,完全就是巧合!

    儒家講究禮法等級之類,而農家想要廢等級,基本上就是喊人人平等,大家都要下地幹活,自食其力,儒家講究仁政,農家卻說耕作是爲了戰爭,戰爭是爲了耕作,儒家講復禮,農家卻覺得堯舜是開了君主不事,迫害百姓的先例...雙方算不上是相親相愛,也能算是你死我活了。

    因此,幾乎在得知對方身份的那一刻,儒生們便勃然大怒,險些要與他們動手。

    劉長卻笑呵呵的,讓那人坐在自己的身邊。

    季布低着頭,欲言又止。

    “你是真定人啊?哎呀,這地方寡人熟啊!聽聞這裏民風彪悍,數百年後,這裏肯定會出猛將!”

    趙利卻什麼都沒有說,只是說道:“我略懂農利之法,在唐地曾看到大王所製作的新農具....大王,請看!”

    趙利從懷裏拿出了設計圖,劉長拿起來,認真的看了起來,這設計圖很簡單,是在劉長所製作的耕犁的基礎上所改進的,劉長打量了片刻,問道:“這是利用耕犁來播種?”

    “是啊,這是我等在看到大王的耕犁之後所做出來的...”

    趙利解釋起自己的思路,劉長聽的很是開心,而遠處的儒者們就有些坐不住了。

    “大王!”

    “勿要中了小人之計!”

    “農家悖序之賊,豈能與大王同席?!”

    最先吹起進攻農家號角的,乃是孟子,在孟子之後,儒者們便沒有放下這恩怨,不斷的抨擊農家,在歷史上,到東漢中期,儒家終於全面獲勝,農家從此退出歷史舞臺。

    劉長看了一眼儒生們,問道:“若是你們看不慣農家,便證明自己比農家更有用啊,怎麼還藉助寡人之力呢?當初百家爭鳴,衆人都來證明自己的學派,這才涌現出了諸賢,你們既然厭惡農家,爲何不去證明呢?”

    “用自己學派的標準去指責,還不如在農家所擅長的事情上擊敗他們!”

    “你們農家也是這樣,不要想我會幫你們,扶持你們,寡人最是公正,從不偏袒,你們要證明自己,才能在唐國謀取出路!”

    “唯!”

    趙利答應的很快,儒生們漲紅了臉,自然也是急忙應允。

    看着神色不善的兩夥人,劉長卻眯起了雙眼,競爭也是有利有弊的,看來,自己不能倒向任何一方,要利用好他們內部的這種不和,讓他們更加賣力的爲唐國付出!

    劉長又看着楚墨,“你們看看,農家之人冒着風雪來到長安,只是爲了振興自己的學派,你們呢?你們這個樣子,如何能振興墨家啊!”

    劉長自然是不會放過那設計圖的,他交給趙利一份信,讓趙利帶着這書信前往唐國,言有這封信,張相就不會爲難他。劉長知道,其實就是沒有這書信,師傅也一定不會爲難他,因爲張蒼壓根就不在乎這些,他用人從不看他的學派,好用就行。

    將楚墨等人安排自己的府邸後,劉長便坐着馬車,跟着季布等人離開了府邸,前往皇宮。他本來是想要直接住在這裏的,奈何,阿母不許,只能白天來府邸待上一會,晚上還是得回皇宮。

    “季布啊...那人爲什麼說與我有親啊?”

    劉長忽然詢問,季布卻低着頭,“胡言亂語罷了。”

    “那你爲什麼要那麼激動呢?”

    “臣...有難言之隱。”

    “我最討厭別人騙我!”

    “大王,等你回到封國,我就將這件事告訴你。”

    劉長看了季布一眼,卻沒有再逼他。

    當劉長歡喜的回到了椒房殿的時候,劉樂正激動的跟呂后說着什麼,看到劉長進來,兩人頓時就停下了,劉樂笑着看了劉長一眼,正要說什麼,可是看了看劉長的身邊,劉樂有些詫異的問道:“張偃呢?”

    “啊?你們沒去廷尉撈他嘛?”

    “廷尉?!!”

    劉樂瞪大了雙眼,劉長猛地拍了一下額頭,“哎呀,寡人忘了讓欒布來通知你們!快派人去將張偃接過來吧!”

    劉樂第一次遇到這樣的情況,急急忙忙的就衝出了椒房殿,劉長搖着頭,“嗨,這天寒地凍的,也不知道我那猶子遭了多少罪...”,他說着,轉過身來,正好看到阿母輕輕用木棍拍打着左手。

    “不管我的事啊!是周勝之他們帶着偃去堆雪,滑冰!”

    當晚,舅侄兩人就趴在牀榻上了,張偃委屈的說道:“其餘衆人都被接走了,就我一個人在廷尉凍得瑟瑟發抖...也沒有人來...”

    “咳咳,猶子啊,我是很早就告訴了大姊的,她就是想讓你長個記性,所以去晚了一些。”

    “舅父,我想回家。”

    “哎,不過一頓打,大丈夫,捱打又如何?你看看我,我這些年裏,最少也是打斷了六根木棍,越打越壯,再過幾年,他們就打不過我了!”

    就在兩人閒談的時候,劉樂卻走了進來,她看了看周圍,問道:“阿母不在?”

    “不在...幫兄長處理公文去了...有急事。”

    劉樂坐在了劉長的身邊,神色肅穆的說道:“長啊,有一件事,非要你來幫我不可。”

    “偃,你去外殿。”

    “啊?”,張偃一愣,還是乖乖的起身,他挨的沒那麼重,起身什麼的還是沒有啥問題,在他離開之後,劉長迫不及待的問道:“大姊,你說吧,要寡人怎麼幫你?!”

    劉樂認真的說道:“阿母想要將嫣嫁給燕王。”

    “啊??這不是亂了輩分嘛,那以後我見到燕王,要喊他兄長,還是讓他來喊我舅父?”

    劉樂搖着頭,“燕國苦寒之地,何況,他們兩人有親...我和你姐丈,其實早就有了人選。”

    “啊?有了人選?誰啊??”

    “這個人你應該是知道的,是張相最傑出最優秀的弟子。”

    劉長大驚失色,叫道:“要嫁給我?不妥!不妥!我可是她的親舅舅啊!”

    “我呸!你這豎子,說什麼呢!”

    “是你自己說的啊,我就是張相最傑出最優秀的弟子啊!”

    劉樂不屑的瞥了他一眼,說道:“我說的是另外一人,比你還優秀。”

    “比我還優秀?胡說八道,我力比霸王,智勝留侯,荀子親傳,黃老未來之聖人,誰能比我更優秀?”

    劉樂不想再爭這個問題,她說道:“這人叫賈誼,年幼時就曾被張相收入門下,如今跟你四哥一般年紀,卻有才名,誦詩書善文,點評天下大事,無不jing通,他的父親曾跟隨景王,你姐丈非常的喜歡他,想要將女兒嫁給他。”

    劉長不屑的擡起頭來,酸酸的說道:“聽起來也不怎麼樣啊,能點評天下大事算什麼,我也整日跟着長安全賢點評天下局勢啊,誰不會啊!”

    “好,好,遠不如你...不過,你得幫我啊,絕不能讓張嫣嫁到燕國去!”

    “好!這件事,就交給我吧!”

    劉長做好了準備,等待阿母回來,到了很晚的時候,呂后這才小心翼翼的走進了椒房殿內,她看起來有些疲倦,雙眼通紅,當她輕輕走進了椒房殿的時候,劉長猛地起身,雙手撐着自己,叫道:“阿母!”

    “沒睡?”

    “沒有,我有要事與阿母商談...”

    呂後進內屋,換了衣裳,便來到了劉長這裏,開始吃飯,“什麼事?”

    劉長努力的回憶着自己的舍人們勸諫自己時的樣子,板着臉,嚴肅的說道:“阿母,我聽聞,古時的賢人說:同姓不婚...”,他說了幾句,只覺得彆扭,實在是編不出來,他索性直接開口說道:“你要是將嫣嫁到燕國,我就亡了燕國!”

    呂后眯起了雙眼,“今天打的輕了?”

    “額,阿母啊,你平日裏最喜歡嫣啊,爲什麼要將她嫁到那麼遠的燕國呢?”

    “燕王一表人才,難道配不上嫣嗎?”

    “倒也不是,只是,還是得看大姊的意思啊。”

    “她是我生的,我還活着,還輪不到她來負責這些事情。”

    劉長不悅的說道:“這就是最大的問題,阿母,你總是覺得我們年幼,哪怕大姊已經成了家,孩子都要嫁人了,你都要管着,難怪兄長到現在也受制與羣臣!阿母是想要管他們一輩子嘛?!”

    “豎子!我難道是在害你們嘛?!”

    呂后勃然大怒,憤怒的瞪着劉長。

    “我們都長大啦!難道就不能自己來決定一件事嘛?!”

    “我也就算了,大姊都多大了,爲什麼連她孩子的婚事,阿母都要插手呢!”

    兩人大吵了起來,呂后冷着臉,“好,好,你們都長大了,以後,我就不管你們了,你自己好好活着!有事也別來找我!”

    劉長冷哼了一聲,轉過頭去,叫道:“本來就長大了!我明天就回自己的府邸!再也不來了!再也不來了!”

    近侍們低着頭,一言不發,全天下,也只有劉長敢跟呂后吵架了,這也不是他們第一次吵架,隨着劉長的年紀越來越大,跟呂后吵架的次數也越來越多,不過,這不重要,反正最後都能和好,這與他們無關。

    次日,呂后正在吃着飯,劉長卻笑嘻嘻的走到了她的身邊。

    “阿母,吃什麼呢?”

    “阿母”

    呂后別過頭去,不去理會他,劉長就摟着她的脖子,在她臉上親了幾口,“阿母,別生氣啦”

    “你的東西我都準備好了,搬出去吧。”

    “阿母你怎麼捨得我走啊?”

    當劉長發動撒嬌大法,不斷的獻殷勤之後,呂后的臉色才好了一些,她皺着眉頭,罵道:“我那都是爲了你們好!沒了我,你們能做好什麼事?吃了幾碗粟,就來跟我叫板?!”

    “沒有啊...我知道阿母都是爲了我們好...阿母最好啦!”

    “那張嫣的事情?”

    “你去告訴劉樂,她愛怎麼辦怎麼辦!遇到什麼事也再也不要來問我了,都讓她自己去拿主意!”

    “阿母不要生氣嘛...來,我給你唱歌吧?”

    看着纏着自己獻殷勤的劉長,呂后冷哼了一聲。

    “豎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