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一章:戴上禮帽的盎格人

類別:網遊競技 作者:荒野之行字數:699更新時間:24/06/27 05:23:54
    9月8日:我們都看到了那一點一點在荒蕪的土地上成長起來的蓬勃生命力——城市,聖丹尼斯就是這樣在萊莫恩東南兀自發展。在騎馬經過羅傑森和拉卡伊沼澤的時候我遠遠望見冷杉林上豎立起來的煙囪,那是城市的符號,那是聖丹尼斯的呼聲——這荒野上唯一的人類氣息,而現在,我正奮不顧身地投進它的懷抱……

    《未來的希望》

    著:馬爾科姆·麥金託什

    第一卷第一章:

    在很久以前,美利堅西部廣袤的土地上,運送菸草、木料的馬車來往不斷,除了各州主要的幹路,在村莊之間也常見到它們的身影,我們似乎可以說,經歷無數次歷史變遷,商品經濟仍保持着持久的活力。百十年之後,這樣看似永恆的貿易往來催發了一種新的生活形式——劫掠,以劫掠爲主的盜匪們自發組成一個個壁壘式的羣體,寄生於與他們完全對立的文明社會並吸取營養。十八世紀,隨着工業化的逐步深入,許多人歸附文明麾下,無法律者的地位變得岌岌可危。

    天平漸漸傾向和平者那方……

    也許是爲了更好地獲取資本,信奉法律的商人們商量着建起了貿易港,並僱傭起可靠的鏢客,來防禦亡命之徒的進攻,歷史證明這是個成效顯著的策略,一方的力量隨另一方力量的衰減慢慢增強。

    到了十八世紀後期及十九世紀初期,生產的重心從農村轉移到了城市,手握重權的官員從治安官變成了市長,這時,一些幫派魚目混珠進入城市,在城市底層或上層變換着花樣敲詐勒索,留一息尚存。同時,市政官員找到了某些有利可圖的幫派,以權力爲籌碼撈取個人利益。

    於此,文明與野蠻並未激化矛盾發生戰爭,而是以一種妙不可言的方式共存着。

    矛盾的對立不再尖銳,善與惡的評判並不非黑即白。有着深仇大恨的雙方開始互遞橄欖枝,可我們都知道,這並不是長久之計,我們不能把未來的希望寄託在這短暫的平衡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