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人物生卒年(二)

類別:科幻靈異 作者:閒話桑麻字數:2557更新時間:24/06/27 04:45:00
    (10)孫策

    《建康實錄太祖上》稱孫堅亡時,孫策年十七,然。卻又稱“計堅亡時,策年十六也”,誤。其生卒(175—200)。

    (11)呂蒙

    《建康實錄太祖上》稱蒙亡齡四十,誤。依《三國志呂蒙傳》爲四十二。其生卒(178—219)。

    另,蒙竊隨姐夫鄧當討賊時年齡。《三國志呂蒙傳》載“當爲孫策將,數討山越。蒙年十五六,竊隨當擊賊,當顧見大驚,呵叱不能禁止……”。事在193年明確,時孫策依吳景於丹楊,蒙年十六。《太平廣記驍勇》收《獨異志》“吳呂蒙隨姊夫鄧當擊賊,時年十六……”,亦不作“十五六”。

    2011-08-2822:13回覆

    gg1521

    知名人士105樓

    (12)劉協

    《後漢書獻帝紀》載協亡魏青龍二年。則於吳嘉禾三年,而《建康實錄太祖下》爲嘉禾二年,誤。其生卒(181—234)。

    (13)孫權

    《三國志吳主傳》載權亡神鳳元年(252年),七十一歲。則229年稱帝時四十八歲,而《建康實錄太祖下》爲“四十七即帝位”,誤。其生卒(182—252)。

    (14)陸遜

    依《三國志陸遜傳》,遜加入孫權勢力時“年二十一”。而《建康實錄太祖下》爲“年二十”,誤。其生卒(183—245)。

    (15)孫翊

    《建康實錄太祖上》以翊亡建安十年,誤。依《三國志吳主傳》爲建安九年。其生卒(184—204)。

    (16)劉基

    《三國志劉基傳》載其亡齡四十九,又“年十四,居繇喪盡禮”。繇亡199年(見上文)則基生卒(186—234)。

    (17)淩統

    《三國志淩統傳》載統亡齡四十九,又,其父死時(203年)統年十五,則其生卒(189—237)。但統爲吳重要將領,於219年荊州之戰、222年夷陵之戰相關史料卻無載,此後也如同消失,《三國志駱統傳》稱“及凌統死,復領其兵”時間在夷陵戰事之前,則亡齡四十九必錯。許嵩《建康實錄太祖上》載統亡建安二十二年,此與史實無矛盾。故其生卒(189—217)亡齡二十九。

    (18)全琮

    其亡年,《三國志吳主傳》載赤烏十年(247年)春正月,《資治通鑑魏紀七》採。《三國志全琮傳》載赤烏十二年(249年),《建康實錄太祖下》採,且加“冬”字,又載琮亡齡五十二。

    說明。1、《三國志朱然傳》稱朱然病時“功臣名將存者惟然,莫與比隆”,寢疾二年,亡赤烏十二年。若全琮算的上“功臣名將”,基本認定死247年,同年朱然臥病,合然傳所言情況。2、吳主傳“赤烏十年說”,明出“春正月”更爲清晰,且其前載“九年事”後載“十一年事”,順序明確,如有問題則是將琮亡錯置。若棄琮傳“赤烏十二年說”,只當“二”字多餘爲筆誤就行。至於《建康實錄太祖下》“冬”字,應是許嵩錯加,其載三國事誤甚,粗心落筆。

    合此二條,以琮亡247年爲是。採《建康實錄太祖下》琮亡齡,其生卒(196—247)。

    (19)朱據

    《三國志朱據傳》載據亡年不甚清晰“遭二宮構爭,據擁護太子,言則懇至,義形於色,守之以死,遂左遷新都郡丞。未到,中書令孫弘譖潤據,因權寢疾,弘爲詔書追賜死,時年五十七”。

    說明。250年孫權廢太子和、殺魯王霸,完結“二宮之爭”。諸臣保太子者,陳正、陳象僅因上書力爭竟被族誅,朱據、屈晃被杖一百,據以死爭,晚年孫權又昏甚,易以爲據此年遭貶,未到被殺,於是《資治通鑑魏紀七》、《建康實錄太祖下》皆以據亡250年。但250年孫權未臥病,又,據爲人,有姿貌膂力能論難,才兼文武,得權賞識,官驃騎將軍、領丞相,如此人物,孫弘應不敢僞詔賜死,當是252年權病重,弘方敢殺據。其生卒應爲(196—252)。

    2011-08-2822:13回覆

    gg1521

    知名人士106樓

    (20)韋昭

    昭亡於273年。時“年已七十”,見《三國志韋昭傳》載華核語,而《建康實錄後主》亦載核語,爲“年過七十”。許嵩稱昭亡齡七十三,可採。其生卒(201—273)。

    (21)陳騫

    《晉書武帝紀》載騫亡太康二年(281年),《資治通鑑晉紀三》採。而《晉書陳騫傳》稱騫亡元康二年(292年),八十一歲,與史料衝突又與相關事不合,“元”字筆誤,亡齡可採。其生卒(201—281)。

    (22)孫鄰

    《三國志孫鄰傳》載鄰亡赤烏十二年,又,年九歲,代父賁領豫章太守,而賁生卒不明確。《三國志孫賁傳》載“時策已平吳、會二郡,賁與策徵廬江太守劉勳、江夏太守黃祖,軍旋,聞繇病死,過定豫章,上賁領太守,後封都亭侯。建安十三年,使者劉隱奉詔拜賁爲徵虜將軍,領郡如故。在官十一年卒”。

    關於定豫章時間。199年12月11日,孫策破黃祖,軍旋,聞劉繇病亡,於是遣太史慈往豫章撫安其衆(上文已明)。策問曰“何時能還”,慈答曰“不過六十日”,見《三國志太史慈傳》。慈還,策定豫章,時間在199年12月的可能性小,應在200年1月。

    再看《三國志孫賁傳》之“在官十一年卒”。兩說,其一、從200年孫賁領豫章太守算起,則211年賁亡,孫鄰時年九歲,生卒(203—249)。其二,從208年孫賁爲徵虜將軍算起,則219年賁亡,孫鄰時年九歲,生卒(211—249)。顯然當從前者。以賁亡211年,於相關事並無問題,又,孫策生卒(175—200),有一子三女,而賁年長於策。鄰生於203年基本認定。

    (23)曹睿

    《三國志明帝紀》載睿亡景初三年(239年),三十六歲。則其204年生,已由裴松之糾正“魏武以建安九年(204年)八月定鄴,文帝始納甄后,明帝應以十年(205年)生”。此爲是,否則睿爲袁熙子,逃死尚難,況繼曹丕爲帝?故其生卒(205—239)亡齡三十五。

    (24)管輅

    《三國志管輅傳》載輅亡正元三年(256年),四十八歲。則其209年生,已由裴松之糾正,本傳載輅言“吾本命在寅”。其生卒應爲(210—256)亡齡四十七。

    (25)陸抗

    《建康實錄後主》稱抗亡齡五十一,誤。依《三國志陸抗傳》爲四十九。其生卒(226—274)。

    (26)孫休

    《三國志孫休傳》載休亡永安七年(264年),三十歲。則252年爲琅邪王時十八歲,而《建康實錄景帝》卻爲“年十七”,誤。其生卒(235—264)。

    (27)孫皓

    《三國志孫皓傳》載皓即位時二十三歲,亡於太康五年,得其生卒(242—284)。《吳錄》稱皓亡於太康四年(《資治通鑑晉紀三》採),四十二歲,得其生卒(242—283)。從《吳錄》。

    《建康實錄後主》稱皓“年二十二歲即位”、“年三十八爲晉所滅”,皆誤。280年吳亡,皓三十九歲。

    (28)孫亮

    依《三國志孫亮傳》、《三國志孫休傳》,亮生於赤烏六年(243年),250年爲太子時八歲,252年即位時十歲,258年退位時十六歲,亡於永安三年(260年),時十八歲。而《建康實錄廢帝》稱亮“赤烏七年,生於內殿”、“年七歲……立爲皇太子”、“帝九歲即位”、“帝年十六,永安二年見殺”,皆誤。

    (29)曹奐

    《魏世譜》載奐亡太安元年(302年),五十八歲。則265年讓位時二十一歲,而《三國志三少帝紀》卻爲“時年二十”。從《魏世譜》。

    (30)馬元義

    《後漢書皇甫嵩傳》載“未及作亂,而張角弟子濟南唐周上書告之,於是車裂元義於洛陽”。故馬元義死於黃巾起事前。而《後漢紀卷二十四》稱馬元義亡於184年5月,在黃巾起事後。從範書。其生卒(?—184)。

    (31)曹嵩

    關於曹嵩被殺的具體情況。《魏晉世語》載“嵩在泰山華縣。太祖令泰山太守應劭送家詣兗州,劭兵未至,陶謙密遣數千騎掩捕。嵩家以爲劭迎,不設備。謙兵至,殺太祖弟德於門中。嵩懼,穿後垣,先出其妾,妾肥,不時得出;嵩逃於廁,與妾俱被害,闔門皆死。劭懼,棄官赴袁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