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末和三國時歷任官職爵位人員

類別:科幻靈異 作者:閒話桑麻字數:3042更新時間:24/06/27 04:45:00
    首先說明一點,這篇只包含漢末的官職。時間爲一八四年到二二零年。三國的放在後面的篇章再介紹。其次,個人的力量畢竟有限,文中應該有不少遺漏,歡迎看過的各位朋友進行補充。

    東漢、魏國、蜀漢、吳國之間官制各不相同,不能一概套用,而且我打算在每個官職後都補上任職的人和年份,爲了避免混淆,就分爲四個大篇。

    每個大篇又分三個大部分:文官、武官以及爵位。文官、武官之下又分京官和地方官。漢朝和三國文武之分並不是非常明確,我分文武只是爲了閱讀的便利,如有混淆的地方,會在文章裏面加以註明。

    兩漢時以官秩劃分官員的等級。官秩爲按照職位高低而發放的俸祿,從一萬石到一百石不等;同樣的石數還有中、真、比之分,中爲滿的意思,中兩千石即實發兩千石。中兩千石的月俸是米七十二斛和錢九千,真兩千石是米三十六斛和錢六千五,比兩千石是米三十四斛和錢五千(引自《後漢書·百官志五》)。一般史書中石數之前未注明“中”和“比”,則爲“真”,譬如刺史秩六百石,即刺史官秩爲真六百石。

    兩漢時並無官品一說,官品即正一品、從一品、正二品之類。至於三國時有無官品,我並不是十分確定,有些古書上的確提及了魏國有類似官品一說(此說最早見於《通典·魏官品》,《通典》是唐朝人所著),但正史《三國志》、《後漢書》、《晉書》之中都沒有明確的記載,因此三國部分也不分官品。

    文官篇

    京官:在京中任職的官員,類似現在的中央官,區別於地方官。我依次介紹太傅、太師、丞相、三公、九卿、宦官及其他官職。

    一三公之上的存在

    太傅:

    《後漢書·百官志一》:“太傅,上公一人。本注曰:掌以善導,無常職。”荀綽晉百官表注曰:“漢太傅置掾屬十人,御屬一人,令史十二人。”

    上公即位在三公以上的公,西漢時太師、太傅、太保合爲上公。掾屬是掾吏和屬吏的總稱(《漢書音義》曰:“正曰掾,副曰屬。”掾吏爲正,屬吏是副官,類似現在的正副局長。),是由主官自行選用的官吏;御屬是由朝廷指派給主官的下屬官吏,主管府中的文書;令史在掾屬之下,是低級的辦事官吏。

    東漢僅有太傅,而且不常置,只有新帝繼位的時候,才設置太傅一職,太傅死去後,則不再選用人繼任。《後漢書·百官志一》:“世祖(漢光武帝)以卓茂爲太傅,薨,因省。其後每帝初即位,輒置太傅錄尚書事,薨,輒省。”

    太傅負責教導天子,並沒有特定的職務,通常都授予朝中威望極高的老臣。按漢光武帝時慣例,所有太傅都錄尚書事。但實際上,東漢末年的太傅並沒有實權。

    公元一八九年四月,漢少帝劉辯繼位後,以後將軍袁隗爲太傅。袁隗是袁紹和袁術的叔父。一九零年三月初五,袁隗受袁紹、袁術牽連,被董卓所殺。

    一九零年四月,獻帝劉協以大司馬、幽州牧劉虞爲太傅,但由於道路堵塞,詔令並未傳達。

    一九二年七月十三日,獻帝以太尉馬日磾爲太傅。一九四年,馬日磾被壽春的袁術扣留,氣憤之下吐血而亡。馬日磾死後,漢末再無人擔任過太傅。

    太傅掾:太傅的掾吏。華歆在馬日磾任太傅之時曾擔任過此職。朱治也曾在馬日磾任太傅時擔任過此職。

    太師:

    東漢僅有董卓一人擔任過太師。一九一年二月十二日,獻帝以董卓爲太師,位在諸侯王上。董卓死後,漢末再無人擔任過太師。太師是上公之首,和太傅一樣,是個虛銜,董卓當時兼爲相國。

    丞相:

    《漢書·百官公卿表上》:“相國、丞相,皆秦官,金印紫綬,掌丞天子助理萬機。”《漢舊儀》曰:“哀帝元壽二年,以丞相爲大司徒。”

    掌丞天子,即輔弼皇帝;助理萬機,即協助皇帝處理一切軍政事務。西漢漢哀帝元壽二年(公元前一年),改丞相爲大司徒。此後東漢延續了這一官制,不設丞相,以司徒、太尉、司空爲三公。而這裏之所以將丞相列爲高於三公的存在,是因爲身爲漢末兩大權臣的董卓和曹操都擔任過此職。

    《後漢書·百官志一》:“董卓自太尉進爲相國,而司徒不省。”《資治通鑑》第五十九卷:“(一八九年)十一月,以董卓爲相國,贊拜不名,入朝不趨,劍履上殿。”

    相國和丞相大同小異,除了名字有別以外,相國的地位應該高於丞相。《史記·蕭相國世家》:“上已聞淮陰侯誅,使使拜丞相何爲相國,益封五千戶。”可見相國高於丞相。另外,整個漢朝,冠以相國這個稱謂的只有蕭何、曹參和董卓三人。蕭何、曹參是開國元勳,而董卓是亡國元兇,這真是莫大的諷刺。董卓死的時候,官職應爲相國兼太師。補:西漢呂雉的侄子呂產也曾擔任過一個月的相國,我個人覺得呂產這個相國不算也罷。

    《後漢書·百官志一》:“及建安末,曹公爲丞相,郗慮爲御史大夫,則罷三公官。”《資治通鑑第六十五卷》:“(二零八年)夏,六月,罷三公官,復置丞相、御史大夫。癸巳(初九),以曹操爲丞相。操以冀州別駕從事崔琰爲丞相西曹掾,司空東曹掾陳留毛玠爲丞相東曹掾,元城令河內司馬朗爲主簿,弟懿爲文學掾,冀州主簿盧毓爲法曹議令史。”

    二零八年六月,曹操廢三公,置丞相和御史大夫,自己擔任丞相一職。御史大夫位次於丞相,類似於司空,後文會有介紹。公元二一六年,曹操改丞相爲相國。

    二二零年正月,曹操去世,曹丕繼任爲丞相、魏王。二二零年十二月,曹丕稱帝後,東漢正式亡國。丞相一職放在三國部分繼續講述。二一一年,曹操還曾任命曹丕爲五官中郎將、副丞相。

    丞相府的官署屬員(《後漢書·百官志一》:長史一人,千石。掾屬三十一人。令史及御屬三十六人):

    1司直:一人,官秩比兩千石。司直協助丞相糾察不法之事,是相府之中最高品級的官吏。漢武帝元狩五年(前一一八年)在相府中初次設置司直一職,漢光武帝建武十一年(三十五年)廢置,建安八年(二零三年)十月曹操在司空府中重置。《漢書·百官公卿表》:“(西漢)武帝元狩五年初置司直,秩比二千石,掌佐丞相舉不法。”《三國職官表》(清朝洪飴孫所著):“司直,一人,比二千石。(《魏官品》無,疑黃初以後不置。)太祖爲漢丞相時置。”《後漢書·百官志一》:“本注曰:世祖(漢光武帝)即位,以武帝故事,置司直,居丞相府,助督錄諸州,建武十八年省也。”

    僅有韋晃一人擔任過曹操丞相府的司直。韋晃在二一八年和耿紀等人企圖發動政變,事敗後被曹操夷滅三族。(《三國志·魏書一》)

    2長史:一人,官秩一千石。上公、三公、丞相及各將軍府皆有一名長史,總掌府中各曹(曹可以理解爲現在的部門)的事務。《後漢書·百官志一》:“長史一人,千石。本注曰:署諸曹事。”

    《通典》中說曹操有左、右長史各一名,我認爲不可信。史料中對此有詳細記載的僅有《裴注三國志》一處:“世語曰:悌字孝威。年二十二,以兗州從事爲泰山太守。初,太祖定冀州,以悌及東平王國爲左右長史,後至中領軍,並悉忠貞練事,爲世吏表。”這裏的世語應該指已經失傳的《魏晉世語》,從裴松之註解中所引用的一星半點來看,這部書史料價值不高。不過,不排除曹操丞相府同時有兩名長史的可能。

    一八九年左右,何顒爲相國董卓的長史。

    二一一年,曹操西征馬超之時,轉陳矯爲丞相長史。曹操班師回到魏郡後,陳矯轉爲西曹屬。

    二一一年左右,國淵擔任曹操丞相府的居府長史。(《資治通鑑第六十六卷》:命五官將丕留守鄴,以奮武將軍程昱參丕軍事,門下督廣陵徐宣爲左護軍,留統諸軍,樂安國淵爲居府長史,統留事。)居府即坐鎮丞相府。

    二一二年左右,徐奕擔任曹操丞相府長史,替曹操坐鎮西京長安。《三國志·徐奕傳》:“超破,軍還。時關中新服,未甚安,留奕爲丞相長史,鎮撫西京,西京稱其威信。”二一七年左右,徐奕還曾擔任過留府長史。《三國志·徐奕傳》:“太祖徵孫權(此處應該是指建安二十二年春,曹操在濡須口擊敗孫權一役),徙爲留府長史。”

    二一三年左右,萬潛、謝奐、袁霸可能擔任過曹操丞相府的長史。《裴注三國志·魏書一》:“魏書載公令曰:‘長史萬潛、謝奐、袁霸等勸進。’”這裏並沒有明說是丞相長史,所以我並不是十分確定。

    二一五年左右,杜襲擔任曹操的丞相府長史。二一九年,曹操以杜襲爲留府長史,讓杜襲帶兵駐守關中。留府即替丞相留守。

    二一七年左右,王必擔任曹操的丞相府長史。王必在二一八年死於耿紀、韋晃之亂。

    二一八年,曹操以辛毗爲丞相府長史。《三國志·辛毗傳》:“太祖遣都護曹洪平下辯,使毗與曹休參之。軍還,爲丞相長史。”曹洪平下辯指二一八年,曹洪在下辨大破劉備的將領吳蘭。

    二二零年左右,吳質可能爲曹操的丞相府長史。《三國志·吳質傳》:“東漢獻帝延康元年曹丕即王位……而吳質仍爲長史如故。”沒有明確說是丞相長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