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章 包產到戶,全家一起上陣
類別:
都市言情
作者:
泠泠十三弦字數:2130更新時間:24/06/27 04:41:19
“有七十分吧?”姜大國問。因爲上回姜美蘭考了六十來分,這回樂得咧嘴笑,一定比上回考的還要好。
“才不止呢,有八十三分!”姜美蘭嘿嘿笑着說。
姜大娘撇了撇脣,“那也沒一百分嘛。”
“媽,黃老師說這次的卷子比較難,八十分以上的沒幾個人呢,我這次考了全班第十一名,對了,我們班有四十個人哦。”姜美蘭辯解說。
姜大國驚訝了,“啊?進步挺大嘛,小妹!”
“那是當然,嘿嘿。”姜美蘭揚脣。
“每回考八十多分還差不多,只一次算什麼本事?”姜大娘睇了眼姜美蘭,“把書包放下,去餵雞。”
“又要我餵雞?我還要寫作業呢。”姜美蘭扭頭。
“寫了作業也考不上一百分,寫什麼寫的?去餵雞!”姜大娘跺着小腳罵。
姜美蘭哼哼唧唧反駁。
話題轉移,姜大娘忘記了奶粉的事,只盯着姜美蘭罵去了。
姜大國趁機提着奶粉進了臥房。
劉喜花聽到院中姜大娘在罵人,抱着姜曉曉沒敢出去。
見姜大國進來,她忙說,“大國,一次買得確實太多了,得留着點錢家用啊,結算工分錢得年底呢。”
姜大國說,“我看,過不了多久,我們就不用掙工分了,那個時候就有錢了。”
劉喜花睜大雙眼,“不用掙工分?什麼意思?”
“我在奶站排隊買奶粉的時候,聽不少人說,要包產到戶了,別的縣已經開始了,咱們這個縣也快了。快的話下月會準備分田,慢的話最遲到國慶前。”姜大國說。
劉喜花去地裏上工的時候,聽村小隊的人說起過什麼叫包產到戶。
就是將田塊按各家的人頭數劃分到每家,每年秋天交一定數量的公糧到村大隊,收成結餘的就歸自己。
有人說好,有人說不好。
劉喜花也不知道好不好,她皺着眉頭說,“大國,我聽一些人說,包產到戶不大好呢,還要自己買種子農藥,萬一沒有收成,還要交公糧,這風險可不小,怎麼可能會有錢呢?”
“可我聽說,隔壁縣有人包產到戶發財了呢。”姜大國說。
劉喜花搖搖頭,“我不看好,太冒險了。”
姜曉曉聽着他們的聊天,心中感嘆,原來包產到戶開始了。
書中說,姜家人自從包產到戶後,收入確實比走集體時少了不少。
那是因爲姜家人身體都差,在集體裏可以混日子過,多少能混點工分回來。
包產後,一隻腿殘疾的姜大爺做事太慢,地裏的活兒基本幫不上大忙,姜大娘曾是地主的女兒,年輕時還有丫頭服侍,她說打死也不會去地裏跟曾經的窮佃農一起做活。
而姜美華,在兩年後則被姜大娘嫁掉了。
姜美蘭又被村大隊的混混們騙去做生意,常年不歸家。
劉喜花後來懷上了娃,但因爲身子流產太多,又吃得不好還要帶兩個小娃,也幫不上地裏大忙。
全家只靠姜大國一人忙作,家裏一直是全小隊最窮的那戶。
姜曉曉握着小拳頭,她要幫家裏致富!
姜家富了,她的日子才好過,才有牛奶吃。
姜大爺腿有殘疾,不能勉強,姜大娘和姜美蘭一定要攆到田裏去做事,哪怕做的不多,也是一個幫襯。
【媽,包產到戶是主流哦,大膽的承包啊】
【多勞多得,少勞少得,全家一起上陣,不怕賺不到收入】
【媽,爸爸力氣大幹大力的活兒,其他人力氣小幹體力輕的活兒,齊心協力致富哇】
【曉曉長大了也能幫家裏哦】
劉喜花看向懷裏的女兒,姜曉曉正朝她看來,揮着小手一副支持的表情。
包產到戶真有這麼好吧?劉喜花暗忖。
-
正如姜大國猜測的那樣,到五月末的時候,各村小隊都在傳要實施包產到戶了。
五月三十這天傍晚,小隊長姜國平組織各家戶主開會,會場就在姜國平家。
他從衣兜裏取出一個封面磨損厲害的舊本子,抖了抖,說道,“這是今天上午,我到村大隊開會的會議精神,現在傳達給大家聽。”
他把本子上的記錄內容念了一遍,“總結就是,咱們大隊也要開始包產到戶了,我計劃是從下月一號正式包產,今天將各家各戶的責任田劃分出來。”
如何個包產到戶,隊員們早就從別的生產大隊聽來了,有錢的人家有電視機的,大家從電視裏聽到了新聞,或從收音機裏聽到了廣播。
和劉喜花的想法一樣,有人歡喜有人愁。
但大多數人都是歡喜的,一個個磨拳搓掌,說要大幹一場。
小隊長姜國平揮着手叫大家安靜,開始分田,“按人頭分,然後再抓鬮選田。”
姜家加上姜曉曉,一共有七口人,分了八畝地。
八畝地也並不是全是好地,也不在一塊兒,分一二三類田地。
離村小隊近的是一類地,大家叫一號渠,種的都是時令菜蔬等。再遠一些是二號渠,種些旱地產的經濟作物。最遠的是五畝水田,是三號渠。
除此之外,姜家還分了一擔籮筐,兩把連架。
至於耕牛,則是十戶共養一頭牛兒。
來開會的除了有姜大國,還有姜大爺,父子倆捏着抓的鬮,回了家。
姜大娘馬上問他們開會分田的結果。
“分了八畝地,有三號渠的五畝水田,一號渠的一畝菜地,二號渠的兩畝地。”姜大爺說。
姜大國則將分的農具放在屋子的角落,“這是發給我們家的,耕牛是十戶共有,我們家跟小隊長一家共用一頭牛兒。”
姜美華嘆氣,“牛兒也分了,我的工分就沒了。”
“那五畝的水田,可怎麼收割得完?”姜大娘聽到分到的數字,爲難地拍腿。
走集體的時候,大家一天才割二分地。
五畝水田,不得割上一個月?
劉喜花也皺眉頭,“五畝水田有些多呢。”
“家家都差不多是這樣多。”姜大爺說。
姜曉曉聽着姜家人的牢騷,心裏嘆氣,怎麼還嫌田少呢?
【全家一起上陣,分工合作,才能走向富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