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五十五章 曾國荃金陵屠城(1)
類別:
歷史軍事
作者:
路人四九字數:1861更新時間:24/06/27 04:40:47
第一百五十五章 曾國荃金陵屠城(1)
慈禧太后接奏,亦喜,道:李鴻章至蘇,盡改舊制,更仿夷軍,擡槍換炮,殺將斬兵,攻城略地,無所不能;今又將外夷之洋槍隊裁撤,爲國除一隱患,李臣鴻章,功高至巨。
恭親王奕忻道:李鴻章於蘇,左宗棠於浙,並駕齊驅,攻勢凜厲,東南半壁不日即定。扶酋陳得才,其衆數十萬,蔓延數百裏,現已進至湖北黃安、麻城、蘄水一線;僧格林沁若不能擋,一月之內,賊必進抵金陵。西路陝甘之地,多公隆阿逝後,攻勢趨緩;宜應遣一得力大員督之。
慈禧太后道:僧格林沁,督軍十萬,並唐訓方萬餘湘部,可抗扶酋烏合之衆。這陝西民亂,死傷甚巨,久剿不絕,何時根除?
奕忻道:陝甘之地,多民混聚,偶遇摩擦,即起星火,屬地官吏處置不當,遂成燎原之勢。同治元年五月初六,原江西巡撫張芾勸諭不成,被逆首任伍殺害於渭河沙灘。任酋大放厥詞,蠱惑衆生,傳帖殺戮,一月之內,十幾萬人,皆被戕害。勝保奉旨圍剿,敗多勝少;不以爲恥,反恃前功而驕縱,復沾沾而自喜。多公隆阿入陝剿匪,兩載不到,既將陝亂平息;入甘前夕,多公疾攻周至城垣,孰料竟被流彈戕害。
慈禧太后嘆曰:官文、胡林翼二臣皆言多臣樸誠忠勇,智略冠軍,爲衆所悅服。多臣逝後,陝甘戰事,遂即蹉跎。天妒英才,徒呼奈何?速傳諭旨,著增多臣太子太保,予一等輕車都尉世職,入祀京師昭忠祠,立功地建專祠,諡號忠勇。多臣臨終前,疏薦副都統穆圖善;多臣知人善任,必無遺缺,着頒給穆圖善署理欽察大臣關防,與陝西巡撫劉蓉會辦陝事。
奕忻道:穆圖善、劉蓉資歷皆淺,恐無力節制雷正綰、曹克忠等。
慈禧太后道:無妨,且看穆圖善行軍佈陣;節外如有生枝,都興阿、楊嶽斌即可取而代之。同治元年,穆、雷、曹即附都興阿麾下。福建提督楊嶽斌,轉戰千里,無往不勝,謀略過人,待金陵光復,粵逆平定,亦可赴西。
奕忻道:皇太后聖明,奴才佩服之至。可否即敕都興阿奔赴西北,以便未雨綢繆。
慈禧太后道:陝甘偏隅,刁民頑固,欲速不達;金陵光復,粵逆根除,大局方定,速傳諭旨:李鴻章所部兵勇攻城奪隘,所向有功,炮隊大爲得力。現在金陵功在垂成,發捻蓄意東趨,遲恐制動全局,李鴻章豈能坐視?著即迅調勁旅數千及得力炮隊前赴金陵,會合曾國荃圍師,相機進取,速奏膚功。李鴻章如能親督各軍,與曾國荃會商機宜,剿辦尤宜得力。著該撫酌度情形,一面奏聞,一面迅速辦理。欽此。
李鴻章接旨,躊躇不決。
李鶴章道:這有何難!左季高圍攻湖州四十日,屢擊不克,折損甚巨,諮請我部水陸應援,援乎?
李鴻章道:上月左季高劾我越境搶功,今又低眉求援,是何道理?
李鶴章道:此一時彼一時也。
李鴻章道:也罷,便宜左季高一次。速傳吾令,郭松林、楊鼎勳、劉士奇、王永勝等,分率三十營兵勇,並李朝斌水師,分路推進,圍攻長興,徹底截斷湖州外援之路。
是日,李鴻章上疏曰:臣於攻克常州後,未敢遽議協剿金陵,一以臣部兵將苦戰經年,傷病疲乏,未得休養,若遽令遠出,誠恐再衰三竭,無裨大局;一以曾國荃全軍兩年圍攻,一簣未竟,屢接來書,謂金陵所少者不在兵而在餉,現開地道十餘處,約有數處,五六月間可成,如能及早轟開,自必無須協助。又疊準曾國藩諮緘,屬令派兵接防句容、東壩、溧水、高淳各處,又準左宗棠諮商撥兵進規長興以制湖州賊勢。臣因湖郡賊氛尚熾,實爲蘇省切近之憂,應先派勁旅進規長興,協取湖郡,俟湖州克復,門戶穩固,然後分兵會圖金陵,方無後顧之慮。
李鴻章疏罷,復又致書曾國藩:沅甫辛苦兩載,即將大功告成;雖有上諭,吾軍絕不進擊金陵。
曾國藩接書,嘆曰:愚弟薄面,賴李少荃成全。
國藩嘆罷,復致書曾國荃:十三日接弟初十日書,具悉一切。其時剛聞初六常州克復,初八丹陽克復之信,正自欣慰,而弟信中有雲:肝病已深,痼疾已成,逢人輒怒,遇事輒憂等語,讀之不勝焦慮。
今年以來,蘇浙克城甚多,獨金陵遲遲尚無把握,又餉銀奇絀,不如意之事機、不入耳之言語紛至沓來。我尚憂鬱成疾,況弟之勞苦過甚百倍阿兄,心血久虧數倍於阿兄乎?我自春天以來,常恐弟發肝病,而弟信每含糊言之,此四句乃露實情。此病非藥餌所能爲力,必須將萬事看空,毋惱毋怒,乃可漸漸減輕。蝮蛇蟄手,則壯士斷其手,所以全生也。吾兄弟欲全其生,亦當視惱怒如蝮蛇,去之不可不勇。
年來愧對老弟之事,惟拔去程學啓一名將,有損於阿弟。然有損於家,有益於國,弟不必過鬱,兄亦不必過悔。頃見少荃爲程學啓請恤一疏,立言公允,茲特寄弟一閱,請弟抄後寄還。
李昭壽之事,十二日奏結,茲諮弟處。李昭壽若見此奏,或可將三十萬串迅速送來。並請弟抄折再諮李處,我已諮矣,恐其到緩。
另外,軍餉不足之奏摺,我亦抄一份寄弟,即爲將來兄弟引退之張本。我之病假於四月二十五日滿期,我意再請續假,幕友皆勸銷假,弟以爲如何?
淮北鹽稅、過路費兩項,每年共可得八十萬串,擬概供弟一軍。此亦鉅款,而地尚嫌其無幾,且愧對萬、忠,蓋亦眼大口大之過。我於咸豐四、五、六、七、八、九年間,從無一年收入過八十萬者,此後再籌此等鉅款,萬不可得矣。
順問近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