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四十二章 李鴻章去舊納新(2)
類別:
歷史軍事
作者:
路人四九字數:2105更新時間:24/06/27 04:40:47
第一百四十二章 李鴻章去舊納新(2)
常勝軍事定,李鴻章速即上奏:洋槍隊一軍,吳煦、楊坊等始意藉此以禦寇,薪糧夫價及一切軍火應視官軍加至數倍,漫無限制,陸續增至四千五百餘人,並長夫炮船輪船,經費月需餉銀七八萬兩。
前次收復松江、青浦等城,未嘗不兼資其力,遂日益驕蹇,漸成尾大不掉之勢。臣籌思累月,久欲稍加裁抑,而事關中外交涉之端,未便輕於發難。
此次白齊文逞兇跋扈,立即撤其兵權。事當更替之初,須求補救之法。英國提督士迪佛立初不願中國官員會帶,臣與之往復辨論,舌弊脣焦,數日以來始獲定議。
士迪佛立原定條約十三條,臣覆加勘正增爲十六條。其條約大概,如裁汰常勝軍爲三千人,減定長夫額數口糧,中國派員會帶口糧由臣處派員經營,刪除病房及日用房費種種浮濫之款,既可稍節餉需。
鬆城內外地方事宜,外國管帶官不得干預。購買軍火須有撫臣文書,管帶官不準私購承辦。諸勇須聽中國會帶官主意各條,亦可以漸收兵柄。
慈禧太后接奏,大喜過望,道:李鴻章內御粵逆,外制洋夷,確屬可造之才,速即傳諭,著準曾國藩所奏,李鴻章實授江蘇巡撫之後,兼署五口通商大臣,再賞兵部右侍郎銜兼署都察院右副都御史。薛煥速即進京,另候簡用。
李鴻章接旨,甚喜,道:吾初至滬上,恩師滌帥告誡,以練兵學戰爲性命根本,吏治洋務皆置後圖。入滬將近一載,戰尚有爲,吏治洋務亦應有圖。
翰林編修郭嵩燾道:薛煥昨日去京,吳煦、楊坊相並告假。
李鴻章道:求仁得仁,吾即奏請雲仙兄爲蘇鬆糧道兼署布政使一職,蘇滬吏治,即自兄起。洋務之事,煩請馮公賜教。
幕客馮桂芬道:師夷長技以制夷,國若強盛,必制洋器,採西學。洋務繁雜,首先之舉,乃設翻譯公所,聘請洋人,教習西國文字,講習經史算學。
李鴻章道:知己知彼,百戰不殆。前日我與英人洽談常勝軍裁剪事宜,英人嗚哩哇啦,我如墜雲裏;譯者非我方派遣,常恐詐語其間。
是日,李鴻章奏曰:吾國與洋人交涉,必先通其志、達其欲,周知其虛實誠僞,而後實施制衡之道。
互市二十年來,洋人之習我語言文字者不少,其尤者能讀我經史,於朝章憲典、吏治民情,言之習習,而我官員紳士中絕少通習外國語言文字之人。
各國在滬均設立翻譯官一二員,遇中外大臣會商之事,皆憑外國翻譯官傳述,亦難保無偏袒捏造情形。
中國能通洋語者,僅恃通事。凡關局、軍營交涉事務,無非僱傭通事往來傳話,而其人遂爲洋務之大害。
查上海通事一途,獲利最厚,於士農工商之外別成一業,其人不外兩種:一、廣東、寧波商人子弟。遊手好閒,別無長技,輒以學習通事爲逋逃藪。二、英法等國設立義學,招本地貧苦兒童,與以衣食而教習之,市兒村堅,來歷難知,無不沾染洋人習氣,亦無不傳習洋教。
此兩種人者,皆資性愚蠢,心術卑鄙,貨利聲色之外,不知其他。且其僅通洋語者十之八九,兼識洋字者十之一二。
即遇有交涉事宜,詞氣輕重緩急往往失其本旨。惟知借洋人勢力播弄挑唆,以遂其利慾。蔑視官長,欺壓平民,無所忌憚。
即如同會辦防堵一節,間與通習漢語之大酋晤談,尚不遠乎情理,而瑣碎事件勢不能一一面商,因而通事假手其間,勾結洋兵爲分肥之計,誅求之無厭,挑斥之無理,支銷之無藝,欺我聾喑,逞其簧鼓,或遂以小嫌釀大釁。
洋務爲國家懷遠招攜之要政,乃以樞紐付若輩之手,遂致彼己之不知,情僞之莫辯,操縱進退不得其要領,此非小事也。
京師同文館之設,實爲良法,行之既久,必有正人君子,奇尤異敏之士出乎其中,然後盡得西人之要領而思所以駕馭之,綏靖邊陲之原本實在於此。
惟是洋人總彙之地,以上海、廣西兩口爲最,種類較多,書籍較富,見聞較廣,語言文字之粗者一教習已足,其精者,務在博採周諮,集思廣益,非求之上海、廣東不可。
臣愚擬請仿照同文館之例,於上海添設外國語言文字學館,選十四歲以下聰穎之文童,聘西人教習,兼聘內地品學兼優之舉貢生員,課以經史文藝。學成以後,送本省督撫考驗,請作爲該縣附學生,準其應試。
府衙之中,候補副職,佐雜等官,有年少聰慧願入館學習者,呈明由同鄉館出具品行端正,切結送局,一體教習。學成後亦酌給升途,以示鼓勵。均有海關監督督籌試辦,隨時察覈具詳。
三五年後,有此一種讀書明理之人精通番語,凡通商督撫衙門及海關監督應添設翻譯館承辦洋務,即於學館中遴選承充。庶關稅、軍需可期覈實,而無賴通事亦銷聲匿跡矣。
夫通商綱領固在總理衙門,而中外交涉事件則兩口轉多,勢不能以八旗學生兼顧,惟多途以取之,隨地以求之,則習其語言文字者必多,人數既多,人才斯出,彼西人所擅長者測算之學、格物之理、制器尚象之法,無不專精務實。
鴻章此折面京,京官紛紜,皆言粵逆未滅,李鴻章不務正業。
慈禧太后道:去歲光復安慶以來,粵逆節節敗退,覆滅遲早之間。然與洋人,互市二十年來,交流益多,我等不可自盲雙目,自聾兩耳。着準李鴻章所請,即於上海設立廣方言館。李臣鴻章,標新立異,皆爲國計,交部從優議敘。
慈安太后、恭親王奕忻皆曰:湘勇勢大,如此擢拔李鴻章,川湘贛鄂,皖蘇浙滬,中南楚天,東南半壁,皆爲曾氏湘團囊括。
慈禧太后道:粵逆肆虐華夏,不聚一力,難戡其亂!曾國藩以欽臣,督兩江,蘇浙贛皖巡撫以下,鹹歸節制。李鴻章兼爲通商大臣,或可與曾平齊。一山不容二虎,況三乎?左宗棠去歲入浙,早於李鴻章赴滬,然左軍進展甚慢,滯於龍遊、壽昌、蘭溪、湯溪一線,久無捷報;左臣亦曰,各城及附城諸壘堅不可拔,每次進攻,輒傷精銳,官軍進逼愈猛,傷亡愈多。
奕忻道:侍酋離浙援戰金陵逆酋以後,浙匪羣龍無首,左宗棠大軍必有斬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