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三章 戊午科場肅順顯威

類別:歷史軍事 作者:路人四九字數:1669更新時間:24/06/27 04:40:47
    十月初七日,御史孟傳金上疏:伶人平齡,一無所長,本年順天鄉試,竟高中第七,事出反常,必有妖孽;懇請吾皇明查。

    鹹豐帝聞奏,欽命磨勘平齡中榜卷宗。

    吏部查觀,平齡墨卷潦草不堪,硃卷竟有七處篡改。

    鹹豐帝詔令:平齡收監,徹查此案。

    主考官柏葰惶恐,急急進殿面聖。

    鹹豐帝以茲事體大,拒而不見。

    不日,平齡瘐斃。

    伶人中榜,朱墨不符;人死口滅,事出蹊蹺。鹹豐帝嗔,諭令怡親王載垣、鄭親王端華、刑部尚書趙光、翰林編修郭嵩燾等,即刻磨勘所有中榜卷宗。

    載垣等複覈二日,查獲嫌卷五十餘,考生羅鴻祀一卷,訛字竟至三百餘。

    鹹豐帝謹慎起見,欽召羅鴻祀,南書房面試。

    羅鴻祀資淺才薄,果然名不符實。鹹豐帝怒,立將主考官柏葰、副主考程庭桂、朱鳳標、考官浦安等暫行革職,欽命吏部即刻查辦。

    吏部輕描淡寫,以去職、罰薪、革名,草草結案。

    鹹豐帝震怒,敕命怡親王載垣、鄭親王端華、戶部尚書全慶三方會審、徹查。

    肅順建言兵部尚書陳孚恩協辦。鹹豐帝問故。

    肅順道:三十年正月,吾皇即位之初,陳孚恩與怡親王殿堂爭辯,陳大言小義,遂以“乖謬”降級,陳、載二人自此不睦。主考官柏葰乃文淵閣大學士,一品大員,朱鳳標、程庭桂非御史即尚書;此次鄉試,牽掣甚衆。載、陳互相配合,或可釐清此案。

    載垣等審查月餘,拿獲應訊辦查議者五十人之多,其中廣東考生羅鴻祀,牽扯甚衆。羅鴻祀賄賂同鄉、兵部主事李鶴齡。李鶴齡復求同榜進士、考官浦安。浦安將羅鴻祀榜文,薦於柏葰。柏葰以文辭粗劣,剔除正榜。浦安收得錢財,心有不安,遂賄賂柏葰家丁靳祥,靳祥借理卷之機,陳倉暗渡。事成之後,靳祥孝敬柏葰紋銀一十六兩。柏葰不明就裏,欣然而納。

    靳祥入獄,不日,竟又懸樑而死。

    載垣、陳孚恩提審浦安,大刑未使,浦安既已供認,且又檢舉副主考程庭桂,暗授其子,收條謀利。

    陳孚恩之子陳景彥,亦陷其中。陳孚恩驚,私求載垣、肅順,跪請相救。

    肅順道:考前送條子,乞求關照。此比照交通囑託,賄買關節例,斬立決!然查無實據,空口無憑,孰能奈何?

    陳孚恩恍然大悟,急至程府,謂程庭桂道:道光年間,愚兄鄉試,有人繕寫條子,恭奉穆相;此次會試,想來程兄,收條良多。

    程庭桂笑曰:此乃陋習,吾雖得條百餘,然卻一私未徇。吾之犬子,爾之世子,皆乃俗人。世子之條子,言之有據,文理皆通,實乃上乘之作。陳兄請觀。

    陳孚恩一把搶過,急置嘴中,強行吞下,方道:此比照交通囑託,賄買關節例,斬立決!程兄宜早作準備。

    次日,載垣提審程庭桂,程遂將得條之事,一一供呈。

    戊午科場舞弊案,至此全結。

    柏葰乃文淵閣大學士,一品大員,勤慎無咎,與肅順一張一弛,相得益彰,鹹豐帝無意處其極刑,曰:柏葰有無屈抑?。

    然闔朝上下,竟無一人說情。

    肅順看破玄機,上言道:禁錮久馳,上下容隱;此景再長,天昏地暗。取士大典,關係至重,亟宜執法,以懲積習。柏葰身爲一品大員,非正法不足以儆在位!

    鹹豐帝深思再三,諭曰:科場爲掄才大典,交通舞弊,定例奇嚴。自來典試諸臣,從無敢以身試法者。不意柏葰以一品大員,辜恩藐法,至於如是!柏葰身任大臣,且系科甲進士出身,豈不知科場定例?竟以家人幹請,輒即撤換試卷。若使靳祥尚在,加以夾訊,何難盡情吐露?既有成憲可循,即不爲已甚,就所供各節,情雖可原,法難寬宥。柏葰、李鶴齡、浦安、程炳採等,着即正法!程庭桂、陳景彥等發配新疆。

    柏葰自爲一品樞臣,若僅失察之罪,不過褫職而止。然刑部尚書趙光捧諭泣至,方知死期至也。柏葰長嘆:是必肅順弄權,吾其休乎!

    程炳採臨刑悲嚎:吾爲陳孚恩所紿,代弟到案以至於此。陳孚恩諂媚權奸,吾在冥間當觀其結局也。

    柏葰既死,鹹豐帝愁眉不展。

    懿貴妃道:亂世須用重典,此舉必使功令爲之一肅,數十年諸弊端淨絕。然柏葰一去,朝堂之上,亦無掣肘肅順之人。

    鹹豐帝道:奕忻、載垣、瑞華亦可匡正。

    懿貴妃道:奕忻乃皇室正嗣,妄自依怙,喧賓奪主。載、瑞二人不識大體,妄附肅意,不可大用。柏葰此去,大清有失。

    鹹豐帝忽感此失,不禁垂淚。

    懿貴妃跪拜道:臣妾言重,萬望吾皇治妾胡言之罪。

    鹹豐帝道:諸事言明,爾有何罪?何有淚流?風沙迷眼矣!曾國藩、胡林翼、李續賓、鄧紹良等,疆場殺敵,馬革裹屍,朕嘗無淚,況一亂臣劣相!戊午案前,李卿續賓戰歿,朕曾竭力諭命胡林翼奔赴黃州,統籌戰局,不知胡卿到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