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二十七章 把之前的外匯,全給賺回來
類別:
都市言情
作者:
如意鍵盤字數:3760更新時間:24/06/27 04:38:46
“醫療隊員到坦桑,遠航萬里送醫忙,救死扶傷走四方……”
1972年,一首名叫《醫療隊員到坦桑》的歌曲,道盡了我國醫療隊員遠赴非洲救死扶傷的種種艱辛。
早在1950年時,自一批醫療物資運抵北朝鮮之後,浦江浩浩蕩蕩的援外歷史便隨即展開了。
之後的20多年裏,直接由中央領導的浦江對外聯絡局,前前後後爲110多個國家提供過援助。
這其中,有90多個國家的人均GDP超過了我國。
“除了物資的援助,浦江還派出了很多又紅又專的技術人員,”許沐春介紹道:
“有幾位高級知識分子,直到生命的最後一刻,仍在爲當地的援建工程費力勞心。”
江山和在坐的老同志一樣,默默聽着許局的敘述。
“1955年7月,燕京爲了援越的成套設施,設立了一個援越火柴工作組,
同年,決定在我市建立一個援越火柴設計組,和一座名爲統一的火柴廠。”
正在喝粥的江山,心裏咯噔了一下。
實在是沒想到,國家居然如此重視此事。
不但蓋了座火柴加工廠,還組建了一支設計小組。
“到了1957年,由於援外項目的不斷增加,火柴設計組改名爲援越辦公室,”許沐春手裏的筷子,微微輕點:
“就在去年年底,解除任務的援越辦公室,被正式移交給了浦江市輕工局,並很快划進了我的分管區域,叫什麼名來着……”
1980年1月剛掛的牌子,許沐春都還沒叫順嘴。
坐在一旁的韓科長,趕緊提醒道:“出口供應辦公室。”
“對,就是這名,現在我那是一套班子、兩塊招牌,”一說到班子,許沐春忽然道:
“我們這原本有一位工程師,去年忽然說是要去沿海一個美的像夏威夷的地區發展。
小江,他的這個位子我一直給你留着,哪天你要是有興趣了,隨時上我這來。”
王世襄一聽這話,悄悄對黃永鈺使了個眼神。
意思很明顯,千萬別讓你侄子過去。
黃永鈺閉了三秒眼,表示已收到。
他當然明白對方的意思。
當年,在啓功和朱家晉收到故博的邀請時,王世襄其實也在受邀行列。
但最後,只有王世襄婉拒了。
他這人和黃永鈺一樣,不愛上班、只愛退休。
“美的像夏威夷?”
江山直接切換了話題,不用旁人提醒,他也知道該怎麼做:“那是什麼地方。”
許沐春:“蛇口。”
江山:“有那麼美?”
“美不美的我不清楚,”許沐春倒是很想過去看一眼:“聽我那位老部下說,那個地方這半年都在忙着炸山填海。”
“這麼大動靜?”江山一副很嚮往的模樣:“看來現在還不是去的時候。”
“你也想去看看?”許局最近給江山的笑臉,越來越多了:“等過陣子不忙了,讓辦公室組織一次去蛇口參觀學習的機會,到時候你就跟着我。”
“好嘞,”江山點頭:“我等您通知。”
“我剛說到哪了?”
“說到火柴廠歸您管了。”
“……”許沐春擺了擺手:“準確點說,應該叫歸我操心了。”
他這話一說,在場的都笑了。
“就目前的情況來看,浦江大大小小的火柴廠效益都非常好。”
很多在火柴廠上班的女青年,找個對象連郵局、工商局的都看不上。
“不過以後就難講了,最近幾年我市的部分火柴廠,都在積極幫助全國的兄弟單位改進生產技術。據說,各地火柴廠的產量都在大幅提高。”
這樣一來,浦江的火柴廠效益,必將受到影響。
“不過,這些都與我接管的這家火柴廠沒多大關係,”許局開始劃重點了:“因爲它的銷售任務,依然是對外,不對內。”
“火柴最早也是舶來品,所以它也被稱作洋火,我國曾經也是個火柴進口大國,”許局身邊的韓科長,忽然開口道:
“光緒五年,廣-東佛山創辦了第一家中國人自己的火柴廠。
1920年,浦江第一家火柴廠也誕生了。
經過不斷發展,我國也一度成了火柴的出口大國。
最遠至東歐,都與我市的火柴廠有過合作。
但由於火柴的利潤太薄,長途運輸的成本太高,再加上特殊時期,便逐漸丟失了國際市場。
等現在再想恢復,卻發現其它國家的火柴生產工藝,已經遙遙領先了。”
“這些都不是問題,”許沐春目光一斂:“別忘了,一塊划過來的還有一個火柴設計組。”
“目前,設計組不但爲火柴設計了豐富的包裝,”韓科長邊說,邊遞了一疊畫稿給江山:
“還改進了火柴的工藝、什麼高級芳香火柴、抗風防潮火柴、彩色火柴……
另外,經過我們的調研和準備,接下來,廠裏將啓動賓館火柴、和高檔火柴的生產計劃。
一切就像許局說得那樣,要麼不接手,既然接手了,就一定要對工廠負責到底。”
韓科長的一席話,顯示了許沐春的決心。
這一會,許沐春什麼話也沒說,只靜靜地看着江山。
江山擡頭迎上了對方的目光:“您現在需要我做什麼?”
“需要你幫我,”許沐春一字一句道:
“需要你幫這家已經怠工兩年的火柴廠,重新啓動對外生產任務。不過這一次,統一火柴廠的產品,絕不能再白送。”
虧本的買賣,絕不能做。
一說這事,江山絕對拿手:“不僅不能白送,還必須把之前的外匯都給賺回頭。”
“沒錯,”許沐春緩緩點頭:“就是這意思。”
“那……?”
口號既然已經喊出去了,江山就不得不問個仔細了:“咱們這次的意向出口國,究竟是哪啊?”
“印、馬、泰、新、韓,”許沐春想把之前失去的出口國一一拿過來:
“這一次,我還準備在港澳地區,甚至日-本投放廣告。”
江山摸了摸腦門:“那地方的火柴款式,可俏的很!”
許沐春:“沒關係,他們那流行什麼,我們就生產什麼。”
韓科長:“採集調研小組目前已陸續回國,統一火柴廠今後的定位,將以中高檔火柴爲主。”
許沐春的班子,這次是做足功課了。
“小江,記得你曾說過一句話,以終爲始才是正確的努力方向。”
“明白了,”江山知道自己該操哪份心了:“接下來您只管指揮生產,推廣的活就叫給我吧。”
“和中華鉛筆的廣告一樣,”許沐春提醒道:“統一廠的火柴,也是面對多個國家的。”
“我記下了,”江山點了點頭:“您容我多想幾天。”
“別有壓力,”許沐春已經開始期待了:“這不是着急的事,伱只管好好琢磨去。”
“我聽您的!”
“先把飯吃飽。”
說完,許沐春看了眼桌面。
一旁的韓科長立刻起身,又張羅早點去了。
之前是他着相了,一點沒瞧出來,這幾位不聲不響的老教授居然這麼能吃。
“小江啊,”
任務落實後,許沐春的胃口進步不小:“一會準備領幾位教授上哪轉轉呀?”
還沒等江山開口,黃永鈺就說道:“我這幾位老友想去浦江博物館瞧瞧。”
“博物館?”許沐春沒想到,天天在博物館上班的人,出個遠門還是想去博物館:“去兄弟單位瞧一眼也好。”
朱家晉看着許邦達笑道:“浦江的博物館,可是我們這位半尺先生的老根據地了。“
“哦?”許沐春早知道這幾位不簡單。
知道這幾位謙虛,江山便主動介紹了起來:“徐老在調去燕京之前,一直在浦江博物館從事領導工作。”
“是嘛,”許沐春:“原來徐老和浦江也有過一段緣分啊!”
“儂曉得伐,”徐邦達笑道:“梧可是土生土長的浦江人!”
“這可真是巧了,”許沐春哈哈一笑:“儂是浦江本地人,我卻是打燕京來的。”
“嘿,”黃永鈺笑道:“你倆這是在換防啊!。”
“既然如此,”許沐春當即決定:“今天乾脆就由我來做東,吃完早飯,先送大家去博物館,接着上哪,咱們再商量。”
江山一聽,直接愣住了:“這……太麻煩您了吧?”
“這有什麼麻煩的,”許沐春見菜又上桌:“趕緊吃,吃完咱們一塊逛博物館去。”
“那我們就……”江山環顧了幾位老同志:“恭敬不如從命?”
“領導都發話了,豈有不聽之理,”黃永鈺感覺許局這人不錯:“還不趕緊謝謝你們局長。”
“感謝許局的照顧,”江山起身給局長盛粥:“您也多吃點。”
……
沒過多久,兩輛輕工局的小車,一前一後停在了浦江博物館的門前。
一行人下車後,細細打量了一眼浦江博物館。
這棟頗具時代特色的中匯大樓,曾是杜月笙開辦中匯銀行的地方。
“50年籌備那會兒,我還沒調去燕京,”徐邦達向上指了一下:“那時選得新址在跑馬總會大樓,陳老總親自挑得地。”
“這裏也是老總親自挑的,”揹着雙手的許沐春,一塊向上看着:“59年時因爲藏品實在太多,博物館不得不再次改址。”
就在老幾位一塊擡頭打量的時候,江山也在一旁靜靜看着。
這個年代的浦江博物館還很苗條,遠不及後世的大火鍋氣派。
“走,”徐邦達大手一揮:“浦江的博物館,你們可得仔細瞧瞧,一點不比故博遜色。”
“那是,”對於這點,朱家晉也很贊同:“咱們館的大盂鼎,還是這送過去的呢。”
“要是沒有各方兄弟單位的接濟,”王世襄說了句公道話:“哪有故博今日之輝煌。”
幾位業內人士大步向前,江山與許沐春緊跟其後。
邁入浦江博物館的那一刻,厚重的古韻撲面而來。
映入眼簾的一件件藏品,彷彿正在輕輕吟誦它的曾經。
一行人漫步其中,如同走進了一條悠悠歲月的歷史長河。
不知不覺間,黃永鈺和王世襄漸漸和江山走在了一排。
還沒等他倆想好說辭,江山倒搶先開了口:“王老師,聽說您對漆器很有研究?”
王世襄的腳步慢慢放緩:“的確琢磨了不少年頭,不過……我研究的漆器,不知是不是你所說的漆器。”
江山笑了:“一會您能受累陪我去一個地方嗎?”
“哪啊?”
“友誼商場!”
這一次,王世襄直接停下了腳步,幾秒後:“正好,我也想去好好瞧瞧。”
“不如……”江山笑着往裏請道:“您先在這給我講講吧!”
“成,”
這一會的王世襄,忽然想起了江山爲老徐寫得那篇文章:“也別光我說,年輕人也得踊躍發言嘛!”
兩人相視一笑。
再轉臉時,發現黃永鈺早跑得沒影了。
隱隱約約間,徐邦達的聲音正源源不斷的傳來……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