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四章 後臺

類別:武俠仙俠 作者:睡覺小哥字數:2188更新時間:24/06/27 04:35:33
    在青國國主收到徐州方面的求援之時,青國的天津被偷襲,一時間京師振動,青國國主一時間不知如何是好。

    遠在青國龍興之地的黃帝與青城老道人,眼前的蛟龍氣突然虛幻,龍頭出現痛苦的神情。

    “青國不穩,我們回去吧!”

    兩人叢身而起,往京師方向而去。

    天津,一空曠之地。

    倭寇武士正在搬運着屍體,屍體被集中在有一個祭壇周圍,屍體被人一具具丟入祭壇,,祭壇中央是一譚血水,屍體落入血水中,化作血水,血水只是不斷的冒泡,並沒有增多。

    不斷冒泡,翻騰的血水的上空中央坐着一個人,穿着黑衣,頭帶黑布,只露出一雙眼睛,眼睛血色,看到了活人就會冒出渴望的眼神。

    被看的人總是不寒而慄,更加敬畏的看着祭壇中央之人。

    倭寇順利打下天津,把目光轉向京城,徐州方面也收到了消息,只能耐着性子與趙青雲僵持,城牆上的陣法已經撐不了多久了。

    流民不斷涌現京城,周邊地區;情報組織的彙報,有關天津的情報出現在國主的案牘之上。

    京師,御書房,老道人,黃帝,青國國主。

    “倭寇攻佔天津,進行了血祭!”青國國主說着一邊把案牘上的文書推向黃帝與老道人。

    “先古之民,血魔!”

    “拜託兩位老前輩了。”

    青城山道人在城牆佈下陣法,黃帝坐鎮居中。

    出關的黑衣人,帶人馬奔赴京師,出現在城牆之下。

    “血魔,可認得我!”

    “黃帝,千百年後再次相遇,現在你轉世了,還不知道鹿死誰手!”

    “那就做過一場。”

    血魔直接現出原型,一團長橢圓柱形血液,血色液體在流動,血盆大口,尖銳的眼齒,兩個眼睛血色,血色的頭髮,走路都是懸空着的。

    黃帝與血魔戰作一團,黃帝周身出現五穀,兵車,大鼎浮現;血魔周身出現血氣,幽魂,怨氣,天象在兩人的戰鬥下被改易。

    山幫。

    “京城有修者大戰,氣息很強!”

    “老哥,我們去看看!”

    “正有此意。”

    血魔與黃帝於空中對峙,雙方交手,誰也不能奈何誰,老道人看着空中的情況,正想要加入戰局。

    韓易世與甄英蓮出現在青城山老道人生身旁,詢問情況。

    這時一個年輕道人御道出現,八卦環繞周身,血魔被黃帝與青年道人前後夾擊。

    “伏羲,黃帝,我血魔還會回來的!”

    “好好在封神榜中呆着不好嗎?”

    “時不時出來現世,你們真是一點也不安生!”

    血魔在兩人的攻擊下灰飛煙滅。

    “韓易世。見過兩位先賢!”

    “有禮了×2。”

    倭寇部衆被甄英蓮一招絕殺靈魂而死。

    “我做個中間人,立下約定,我們這些老家夥就不要插手不插手人間戰場,讓他們自己決定自己的命運。”

    ……

    天下勢力有三個方向。

    西邊郭瑞金,宗教起家,平民起家,重法家,儒士天然排斥。

    這樣就使得郭瑞金走上霸道,兵強天下;憑藉武力、刑法、權勢等進行統治的政策。

    走向了始皇帝的一個方向,側重於表示壓制思想的一個過程。

    憑藉武力又假借仁義者,可以稱霸天下,所以稱霸者必須具備自身是大國的條件。

    富國強兵,武力征服,建立新的秩序。

    公平教有漢中,川渝地區爲根基,人口,耕地充足;自身能以六畜祭快速製造戰力;實行耕戰體系,憑戰功升遷爵位。

    山幫位於東,非常重視老百姓的生活並以此爲準衡量統治的優劣,減輕人民負擔,按自然規律辦事,人民才能夠豐衣足食。

    只有達到這個水平,才可以說是仁政,這是山幫的追求。

    用武力讓別人屈服,別人未必是真心屈服,只是力量不足以反抗罷了;用道德讓別人順從,別人才會心悅誠服地順從。

    王霸合併,教化與兵強天下並行,以仁政征服思想的一個過程。

    強軍,保護自己不被傷害,但也不傷害他人,以強軍震懾不臣,提供實行仁政的環境。

    土地國有,國家承包給個人種植;生民有平等的政治權利;實行全民教育。

    探索如何讓生民安居樂業的道路,弘揚王道精神,關注大同世界的理想。

    東南的白蓮教,政教合一,教兵,教主。

    政權和神權合二爲一的政治制度。

    其基本特點是:國家yua

    shou和宗教領袖同爲一人,政權和教權由一人執掌;國家法律以宗教教義爲依據,宗教教義是處理一切民間事務的準則,民衆受狂熱和專一的宗教感情所支配。

    沈白衣自稱名號爲“佛君”,一般徒衆稱爲“鬼卒”,帶領徒衆者稱爲“祭酒”,徒衆多者稱爲“治頭大祭酒”,負責某部門事務者有“都講祭酒”、“奸令祭酒”等等。祭酒之外不設置其他官員,

    凡是在領地者不管是本地人或者外地人均要入教,無例外。

    ……

    京城,約定好的衆人聚在一起,韓易世好奇的問起了先古之民。

    “先古之民,天地所生,集天地之靈氣所生,得天地鍾愛,直到媧皇造人後,事情起了變故。”

    “那蚩尤是何等人物?”這是甄英蓮突然開口。

    “蚩尤發明了金屬冶煉和金屬兵器的製造;是建立法規、實行法制的最早創造者和施行者;戰爭之神。”

    從黃帝口中得知了兩人的爭端的起因:

    蚩尤反對先古之民,當以人族爲主,非我族類,其心必異,對先古之民進行討伐,讓先古之民臣服。

    黃帝想要人族與先古之民共處,友好,平等的共處。

    兩人因的不同的立場先是分道揚鑣,直到最後不可避免的戰爭。

    伏羲作出補充:

    伏羲爲先古之民,又爲媧皇之兄與夫,是爲人族之祖。

    在先古之民與人族兩方之間來回奔走,積極促成先古之民與人族的和平共處,有力的支持黃帝的主張。

    結果是三年的戰爭在先古之民的插手之中,蚩尤戰敗,黃帝勝出,先古之民與人族共處。

    人族與先古之民的共處爲後來的封神埋下先決條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