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4章 最擅長的領域
類別:
科幻靈異
作者:
五星造事包字數:2090更新時間:24/06/27 04:31:33
“沒什麼不方便說的。”康馳直接解釋道,“我希望利用量子糾纏的原理,實現真正意義上的瞬時幽靈通信。”
潘堅爲聽後頓時就愣住了。
“這不可能!”
回過神來的潘堅爲直接搖頭道:“這條路在理論上就已經被堵死了。”
“我看未必。”
康馳直接反駁道:“阿斯佩他們證明貝爾不等式的實驗中,有沒有可能存在某種缺陷?”
“缺陷?”
“對,這個缺陷,也許不是他們的實驗原理,更不是實驗數據有問題,而是我們人類目前的離子阱技術,還遠遠無法捕獲真正的糾纏量子?”
真正的糾纏量子?
潘堅爲思考了片刻才回答道:“你的意思是,我們所捕獲到的,可能是一個類似於虛粒子的虛量子?”
“差不多這個意思吧。”
康馳繼續解釋道:“量子糾纏和量子坍塌是已經真實發生的事情了,但爲什麼觀測它就會坍塌,又爲什麼只能坍塌一次?難道我們看它一次,它就徹底死了嗎?”
“這些問題,目前似乎還沒有具有說服力的解釋。”
“所以有沒有一種可能,它是利用高維度的某種不明力,對我們使出了一招金蟬脫殼?就像脫鉤了的魚一樣,或許在我們神不知鬼不覺的時候,它就已經悄悄地溜走了,留下的只是一對具有對稱性的軀殼,所以我們無論觀察多少次,它都保持第一次觀察的本徵態。”
聽完康馳的假設,潘堅爲頓時就愣住了。
雖然康馳的觀點,整體上和愛因斯坦派系的差不多,不過提出‘多次坍塌’的可能性,倒是非常新穎大膽。
“但問題是,你要怎麼證明量子分爲真量子和假量子,且真量子可以發生多次坍塌?”
“其實很簡單。”
康馳信心滿滿地說道:“我準備造一個更加強大的魚鉤,看看能不能用這個強大的魚鉤,釣出一對真糾纏的量子。”
康馳說的這個魚鉤,其實就是捕獲量子的離子阱或者光鑷設備,它就像是一個牢籠,能夠把量子約束在裏面,所以只要他造出一個這樣的牢籠,然後開掛升級,就有可能證明他的這個猜想。
一旦證明這個猜想是對的,那就意味着真正的量子通訊有了一個明確的方向,康馳順着這個方向研究,就將掌握一種利用更高空間維度,來進行鬼魅通信的技術!
這甚至很有可能,是一種超光速通訊,是文明跨入星際時代的技術基石之一。
其價值和意義之大可想而知了。
哪怕最終失敗了,這項技術以後也能用來造量子芯片,反正橫豎都不會虧。
看着一臉自信的康馳,潘院士不禁愣了愣,隨後笑着說道:“嗯……造實驗裝置製造現象,這倒確實是你最擅長的領域了。”
康馳不禁笑了笑:“您過獎了。”
“不,你造設備的水平,在國內絕對是無人能比,甚至放眼全球,我感覺也找不出一個像你這麼厲害的……如果是你的話,說不定還真能造出更加強大的離子阱或者光鑷,哪怕它不能捕獲到你假設的真量子,也是對量子芯片的製造有巨大的技術推進作用,這其實也是我們現在最需要的東西,所以……祝你好運吧。”
“嗯,謝謝。”
“不客氣。”潘堅爲笑了笑,又說道,“不過話又說回來,首先伱也得先有這個假設,才能知道自己應該造什麼,光是從這點來看,你對量子力學的研究也算是非常深入了,如果這個假設真的能夠成立,肯定會徹底顛覆現有的量子力學,拿個諾貝爾物理獎簡直是輕而易舉。”
“您這算是給我畫餅嘛?”
“哈哈,難道這個餅不香嗎?”
“嗯……對我來說,好像也就那樣,如果成功了,我甚至可能不準備公開,畢竟這種級別的技術,你懂的……”
潘堅爲頓時恍然大悟,點頭道:“倒是我把問題想太簡單了,不過諾貝爾獎對一名科研人員來說誘惑這麼大,我感覺應該沒人能像你一樣,這麼輕描淡寫地就把它拒之門外……”
“我還沒成功呢……”
“你失敗過麼?”
“……”
——
在康馳填寫完申請表後,這張申請表直接走VIP通道遞交給了科學院,並在當天晚上就通過了申請。
第二天一早,康馳就拿着裝滿資料的硬盤先一步回了東陽。
至於那些設備,則會後續用卡車運輸過來。
在設備的運輸過程中,康馳便開始利用學習機,快速地把硬盤裏的資料給過了一遍。
除了康馳主動索要的設備設計圖之外,潘院士還貼心地,附上了他們之前做過的量子糾纏觀測實驗數據,以便康馳在後續的實驗中可以直接和這些數據進行比對。
這確實能讓他省下不少功夫。
這讓康馳也不禁有些暗暗感慨:“潘院士,好人啊!”
不過康馳其實也能理解他的熱情,畢竟搞這種特別前沿的研究,有時候難免會讓人有種強烈的孤獨感,
因爲大部分人,對他們的研究可能連聽都聽不懂,很難找到能夠一起深入探討研究的道友,
尤其是在陷入瓶頸的時候,一旦發現有人能和自己聊上那麼幾句,那妥妥的就是摯友了。
而恰好潘堅爲這段時間,就陷入了量子芯片的研發瓶頸,他們迫切地需要找到一種方法,提高量子芯片的計算準確率。
如果康馳的這個實驗能夠成功,幾乎就能給他們提供一個不用基於超導材料的,全新的量子芯片製造思路。
兩人的最終目標雖然不一樣,一個是造量子芯片,一個是造量子通信芯片,但如果康馳的假設成立,那將來量子芯片很可能就會像傳統芯片一樣,使用的製造設備都是完全相通的。
在康馳研究完潘院士給的資料後,設備也差不多運過來了,
不過這會還用不上它們,因此只是簡單地對潘院士團隊造出來的離子阱裝置研究了一番後,就開始進入了仿製工作……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