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8章 互不偏袒,自負盈虧

類別:科幻靈異 作者:五星造事包字數:2779更新時間:24/06/27 04:31:33
    成立典禮結束之後,整個大唐重工便迅速忙碌了起來。

    一輛輛大卡車不停地往裏面運送各種設備和物資,其中有一些是從平江運過來的老設備,有些是從全國各地採購的新設備。

    這些設備,幾乎一運進來,就被一萬多名工程師迅速安裝到位,然後開始投入使用。

    整個大唐重工,最大的部門就是採油蟲製造部門,有足足八千多人,由方強擔任部門主管。

    這個部門又分成了十個大組,一百個小組。

    每個小組都分配了幾十到一百個零部件的製造任務,然後由組裝小組負責組裝,最後送到總裝車間完成最後的總裝。

    因此除了幾百個負責總裝的高級工程師,大部分人哪怕已經在大唐重工工作了半個多月,也還對他們造的東西一無所知。

    其次便是負責給大秦光學‘代工’EUV光刻機的光刻機部門,這個部門的員工三千,由嚴輝擔任部門主管。

    剩下的一千,則是些最高端的研發技術員,他們是真正具有自我研發能力,擅長的是研發創新而不是生產製造。

    這些人屬於公司的機動靈活小組,直接受康馳指揮,哪裏需要就去哪。

    目前康馳交給他們的主要任務,就是協助其他兩個部門,完成公司的儀器設備安裝,並協助他們迅速進入生產狀態。

    如果閒着沒事的時候,可以自己提出科研立項,由康馳負責審覈批准,也可以選擇掛在任務板上,類似於自動料理機小型化、多樣化之類的小項目。

    就在大唐重工逐漸步入正軌之時,南亞地區的一片戈壁上,一座太陽能發電站經過了數月的建設,也開始逐漸成形。

    在這座太陽能發電站的東北方,是一片風蝕形成的雅丹地貌,這些土牆就像一座座古老的城堡,靜靜地屹立在沙漠之中。

    此時兩個穿着黃色迷彩服的男子,正趴在一座‘古堡’腰部,通過望遠鏡,靜靜地觀察着遠處的太陽能電站。

    “這些華國佬究竟在幹什麼?”

    放下望遠鏡後,拜特斯忍不住說了一句他已經說了不知道多少次的臺詞。

    “很明顯,他們準備開採下面的頁岩油。”

    “我知道,可是油井都打了六個,發電站也鋪了這麼大,油呢?爲什麼一滴油也沒見他們採上來?”

    “或許,他們是在這裏進行開採實驗?但實驗失敗了?”

    “實驗?他們是腦子抽風嗎?大老遠跑來PK國,建個這麼大的太陽能發電站做頁岩油開採實驗?他們華國幾百億噸的資源不夠他們實驗的?”

    “呃……這個問題我覺得還是留給上面去頭疼吧,我現在只希望這羣人能快點結束這該死的實驗,好讓我早點回家去洗個舒舒服服的熱水澡,不然再這樣下去,連蝨子都能把我們吃了!”

    “指望他們結束實驗,還不如祈禱上頭派人換崗……”

    其實這個話題,他們已經幾乎每天都會討論上幾遍,

    而且每次討論的結果,都顯得毫無意義,

    但他們依然樂此不疲。

    或者說,在這鳥不拉屎的地方潛伏了將近一個多月,拜特斯和他的隊友必須得找點話題來聊聊。

    不然簡直無聊到要精神分裂了。

    就在兩人結束話題後,另外一組隊友悄悄地摸了上來,和他們進行換崗。

    拜特斯頓時笑着收拾好裝備,準備在中午太陽最毒辣的期間,回到掩護所舒舒服服地睡個午覺……

    ——

    三月的春風開始悄悄吹拂大地。

    大秦光學相機研發部門,在開年收到康馳的項目回饋,發現康馳竟然直接幫他們,解決了幾乎所有關鍵性難題後,都驚訝地連話都說不出來。

    不過有了武安的研發經歷後,他們的接能力,也已經今非昔比。

    賀勇彬甚至默默在心裏,腦補了康馳對他笑着說句:基操勿六。

    毫無違和感。

    關鍵問題都被解決後,剩下的都是一些匹配性的小問題了,賀勇彬直接宣佈項目進入樣機製造和調試環節。

    僅僅只過了三週,康馳就收到了賀勇彬寄過來的一臺手機樣機。

    這臺手機其實就是市面上的普通手機,賀勇彬把它原本的攝像頭給拆了,換上了他們研發的鏡頭模塊,並調試好了系統的相機驅動。

    康馳簡單地測試了幾下後,確認效果符合自己的設計預期,沒有太大偏差之後,便打了個電話給方啓明。

    “手機鏡頭的研發成本,和製造成本核算出來了嗎?”

    “嗯。”方啓明迅速回答道,“目前爲止的研發費用大概在一億四千萬,其中CMOS流片費用九千萬,佔據了最大頭。”

    “如果讓申城硅產業來代工CMOS,我們自己負責造鏡片,一個攝像頭模塊十萬量級的製造成本大概在一百五十左右,超過百萬的話可以再降低二三十左右。”

    康馳點了點頭:“大漢芯業的第一條生產線,下個月就差不多投產了,以後沒必要再麻煩申城硅產業了。”

    康馳這裏說的‘麻煩’,其實還真是事實。

    康馳造出來的第一臺光刻機,目前就是申城硅產業在用,而以國內高端製程芯片目前的缺口和市場,他們壓根就不缺訂單。

    但康馳動不動就找他們流片,每次流片都要調試一次機器,相當於成了康馳的實驗室,非常浪費時間。

    所以他們早就巴不得康馳自己的晶圓廠趕緊建好,別耽誤他們的生產計劃了……

    方啓明沉默了片刻後,忍不住開口道:“如果是大漢芯業來代工,那我這邊暫時就沒辦法確定成本了。”

    “你不用顧忌什麼兄弟企業,申城硅產業的代工費是多少,大漢芯業也就這麼多,讓他們自負盈虧。”康馳直接回答道,“如果以後他們開出的代工費,高出市場價太多,我也允許你去另找代工廠。”

    方啓明聽完後,也不禁微微鬆了口氣。

    自己集團建了晶圓廠,某種意義上確實更加方便,但這其實也限制了他們的選擇權。

    衡量一個晶圓廠實力最主要的數據,除了產能、製程之外,就是良品率了,

    如果生產良率低,那它的代工費用肯定便宜不到哪去。

    而大漢芯業作爲一家新興的晶圓廠,雖然享受着集團設備資源的優先供給,但技術底蘊和人才底蘊,和中芯、申城硅產業這些老牌晶圓廠肯定沒得比,前期的良率估計不會很高。

    如果讓大漢芯業根據生產成本來實際報價,代工費很可能比申城硅產業高得多,

    這就會讓大秦光學的產品成本上漲,壓縮了他們的盈利能力。

    而康馳現在的意思,顯然就是要讓旗下的子公司互不偏袒,自負盈虧,憑實力說話。

    雖然不管是盈是虧,最終都是康馳來承擔,但至少下面的人,不會因此而束手束腳,更不會因爲客戶都是自己人,從而生產高枕無憂的心態,甚至理直氣壯地宰自己人,最終徹底失去市場競爭力。

    這種現象,曾經在一些國企身上就發生過,後來經過多輪改革,才慢慢好轉起來。

    談完鏡頭的製造環節,康馳又和方啓明敲定了這款手機鏡頭的出貨價。

    699。

    這個價格,在手機鏡頭裏面來說,肯定是貴的。

    但1.4億的前期投入,哪怕賣一個鏡頭就能賺500,出貨量也得有25萬左右才能勉強回本,多出的才能賺錢,少了就得虧錢了。

    其實方啓明覺得,以這個手機鏡頭的性能,哪怕賣個999也毫不誇張,但康馳覺得現在是搶市場的階段,還是得堅持低價走量原則。

    哪怕把市場搶下來了,真到了可以割韭菜的階段,也應該去海外市場割,在華國市場,他要永遠主打一個物美價廉!

    敲定完一些細節後,兩人便結束了通話。

    接下來,就是方啓明親自帶隊,上門向各大手機廠商談合作了。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