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六章 主角和副業

類別:都市言情 作者:趙墨涵字數:5361更新時間:24/06/27 04:28:39
    除了忙於後期制作,小吉伯特還關注配樂方面的製作工作。

    配樂師麥肯很出色的完成了工作,機器人拳擊部分,用硬核的重金屬搖滾作爲基底來配樂。

    查理和麥克斯的父子戲份,還有前期廣袤的美國中部鄉鎮風景,則使用了大量的鄉村樂風格的配樂,各有特色。

    當然,最驚喜的,還是來自ad/dc樂隊的幾首歌,以及說唱歌手dr.dre專門爲電影創作的歌曲。

    根據小吉伯特的要求,dr.dre捨棄了西海岸說唱裏常見的黃腔和粗口,轉而以拳擊運動的熱血,火熱來創作歌曲。

    雖然一直不是很欣賞嘻哈音樂,但歌詞讓小吉伯特很滿意。

    索菲亞·科波拉對這個比較感興趣,聽了之後告訴小吉伯特:“還不錯,聽着很有感覺,讓人忍不住想要一起跟着跳動。”

    既然有感覺,那就好說了。

    小吉伯特對歐美歌手和流行音樂不太瞭解,有的聽過歌,但不知道歌手,有的就乾脆聽過名字。

    除了邁克爾·傑克遜,惠特尼·休斯頓這樣天王天后級,就連中國聽衆都耳熟能詳的巨星之外,九十年代的歐美樂壇他所瞭解的就很少了。

    不過對音樂的鑑賞能力,並不會因爲不認識不瞭解,就會下降很多。

    這些配樂和歌曲,在小吉伯特看來,確實很不錯。

    在拿到最終版的配樂和歌曲之後,小吉伯特開始對現有的素材剪輯。

    一邊特效製作,一邊添加進真人拍攝的鏡頭當中,這對沒多少這類經驗的小吉伯特在工作上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有原版影片作爲參照,但後期剪輯工作一開始進行得相當不順利。

    “梅赫迪,我需要把查理的鏡頭再剪短一些,把更多的鏡頭留給機器人拳擊的鏡頭。”小吉伯特說道。

    剪輯師梅赫迪·湯姆森有點懷疑自己的耳朵:“小吉伯特,這樣一來的話,查理的戲份將會減少很多,這不太妥當吧?”

    “就是要這樣的,我們這部影片的賣點是機器人拳擊,是那些機器人。”小吉伯特肯定的回答道。

    “不是,我沒明白你的意思,”梅赫迪·湯姆森撓撓頭:“你的意思是,查理其實算一個配角,而且是給機器人做配角的?”

    “從某種意義上來說,確實是這樣的。”

    梅赫迪·湯姆森有些懷疑:“讓一個高人氣演員去給機器人做配角,市場會買賬嗎?”

    不是梅赫迪·湯姆森要質疑小吉伯特,而是沒人這麼幹過。

    哪怕是《終結者》裏的機器人,人家那機器人好歹外表是人的形狀,是由人類演員飾演的。

    但《鐵甲鋼拳》的機器人,完全就是模型和動作捕捉,電腦特效設計出來的,這代入感就差了好一大截。

    但梅赫迪·湯姆森說了不算,影片的最終剪輯權握在小吉伯特手裏。

    梅赫迪·湯姆森只好按照小吉伯特要求的去剪輯,然後把問題報告給迪士尼和華納的製片人。

    凱恩·韋克斯曼和查爾斯·羅文聽聞後,也覺得這樣做不妥,當即就趕來和小吉伯特商量。

    兩人過來的時候,小吉伯特正在和音效設計組商量着音效方面的設計呢。

    “克里斯,我不需要那麼多機器運轉的電子雜音,我只需要最從純粹的鋼鐵碰撞。

    去看過拳擊比賽嗎,我要的聲音要比拳擊比賽的反饋更激烈。”

    克里斯似懂非懂,試着製作了幾版音效效果,聽起來還很帶勁。

    看到兩位製片人過來,小吉伯特並沒有打招呼,只是簡單的點點頭,繼續和音效設計溝通工作。

    “鋼鐵碰撞,人聲的嘈雜和歡呼聲,開始暴力粗口的聲音都該設計出來。

    如果找不到方向,就去看看拳擊比賽,看看球賽,感受一下那個氛圍。”

    和音效設計溝通完畢之後,小吉伯特這才有空和兩位製片人談話。

    “有什麼事嗎?”

    凱恩·韋克斯曼和查爾斯·羅文對視一眼,最終還是由查爾斯·羅文說道:“小吉伯特,聽梅赫迪說,你大幅度剪短了布魯斯的戲份。”

    “沒錯,”小吉伯特乾脆老實承認,並且還解釋道:“在影片的立項之初,我就反復強調過,機器人是主角。”

    “這……”兩位製片人面面相覷,小吉伯特確實說過這種話。

    但當時大家都沒在意,確實機器人是這部電影的主角啊,小吉伯特說法沒問題。

    但誰知道,機器人的戲份,居然重要到要壓縮人類演員的戲份。

    看兩位製片人還有疑問,小吉伯特又反問道:“那伱們說,把機器人拳擊的戲份拿走,影片還有什麼看點?”

    什麼看點?對一部劇情片來說,父子關系可能是看點。

    但對於一部立志在暑期檔闖出一番成績的影片來說,這遠遠不夠。

    兩位製片人不得不承認,小吉伯特說的很有道理。

    如果要減少機器人的戲份,那爲什麼不乾脆拍一對拳擊手父子,讓布魯斯·威利斯上去打拳擊算了。

    可問題是,有《洛奇》在前,拍任何真人拳擊總是繞不過這部電影,那還請什麼布魯斯·威利斯,直接上史泰龍就好了。

    除非變成小男主麥克斯上去和成年拳擊手搏擊,或許有看點。

    不過這劇情,貌似比《鐵甲鋼拳》還要科幻。

    一番交談後,凱恩·韋克斯曼以及查爾斯·羅文不得不認可小吉伯特的剪輯方案。

    不過查爾斯·羅文還是要求小吉伯特,儘量多保留布魯斯·威利斯的戲份,不要剪太多。

    小吉伯特表示明白,當然不會剪太多。

    先不說布魯斯·威利斯片酬不便宜,戲份剪太多對不起他那片酬。

    而且演員本身也不會願意自己的戲份被剪太多,這對演員來說是一種損失。

    出演一部電影,並不是單純的爲了片酬,否則那些爛片大可以開高價請好萊塢一線演員。

    但事實上,除了詐騙電影,那些一看就很爛的電影,幾乎沒有好萊塢明星會出演。

    除非窮瘋了,比如索菲亞·科波拉的表哥尼古拉斯·凱奇,爲了還債拍爛片。

    又或者爲了還人情,而去出演的。

    電影對演員來說,其價值不光體現在片酬上,還有名氣,熱度帶來的咖位上升。

    所以一些好萊塢明星在接戲的時候,也會有規矩的,比如自己的戲份不少於多少分鐘,角色當中不能有這樣那樣的壞脾氣和特點。

    這方面做到極致的代表,就是湯姆·克魯斯。

    阿湯哥可以說是好萊塢偶像級別的演員,所以形象對他來說非常非常的重要。

    所以研究湯姆·克魯斯電影作品的時候就會發現,他出演的角色大多都會有些相似,就是爲了維持其形象。

    布魯斯·威利斯還好,只要戲份不剪太多,他不會有什麼意見。

    要是換成阿湯哥來,讓他給機器人做配角,估計阿湯哥會不樂意。

    時間緩緩來到1993年的十二月,《鐵甲鋼拳》的後期制作有條不紊的進行當中。

    八九月挑起的牛牛輿論風暴並沒有完全消散乾淨,還是讓不少影迷持續關注着影片。

    迪士尼和華納影業當然要持續吸引影迷的注意力,不斷通過報紙放出關於劇組的各種小道消息。

    比如布魯斯·威利斯在影片中的精彩發揮,小演員瑞恩·高斯林的天真可愛。

    還有娜奧米·沃茨和卡梅隆·迪亞茲與小吉伯特的三角戀,貌似一個叫查理茲·塞隆的也參合其中。

    各種真真假假的消息,持續不斷衝擊着影迷,讓他們始終保持對影片的興趣。

    小吉伯特這邊也沒閒着,弄出了幾張似是而非的手稿,還有一些不透露劇情的劇照,通過御用採訪記者莎拉透露出去。

    值得一提的是,這個曾經《洛杉磯商報》的小記者,此時已經升職爲娛樂版塊的首席記者。

    據說《洛杉磯時報》,《華盛頓郵報》,《好萊塢報道者》都想挖她過去。

    不過莎拉最終還是留在《洛杉磯商報》,畢竟這裏的環境比較寬鬆和自由,而且她手握小吉伯特這個資源,上面老闆並不會虧待他。

    這些手稿和劇照,同樣也引起了影迷的討論。

    其中一張劇照,可以看到牛牛黑色閃電把機器人偷襲者給拆爛的場面。

    看到這張照片的第一時間,有些影迷就不免嘀咕,難道這電影是牛牛大戰機器人的電影嗎?

    如果稍微去看過原著,或許會瞭解一些故事。

    但原著並不是《魔戒》這樣響徹世界的名著,看過的人沒多少,所以觀衆的猜測五八門。

    在通過莎拉放料的時候,小吉伯特就感覺不是很方便。

    閒暇時,他就在想,如果這時候有個類似微博或者推特這樣的平臺,是否就能方便很多?

    那樣他就可以把電影的劇照,物料都通過互聯網社交平臺公佈出去,藉此持續吸引影迷的注意力。

    隨後小吉伯特思路更加開闊,雖然自己不懂技術,但可以找懂的人來做啊!

    資金和想法他都可以提供,雖然互聯網企業燒錢嚴重,但在企業發展初期,需要的資金並不是很多,他完全能夠負擔得起,而且還可以融資嘛!

    想到這裏,小吉伯特不由得給自己一巴掌,看得索菲亞·科波拉一愣一愣的。

    “你這是怎麼了?怎麼突然想着給自己一巴掌?”索菲亞問道。

    “沒事沒事,就是發現以前的自己好蠢,我去打個電話。”說着,小吉伯特去給自己的投資經理大衛打電話。

    索菲亞翻了個白眼,暗道:原來你次啊知道自己蠢啊!

    “大衛,你去幫我找幾個人才,最好是熟悉互聯網和程序的,我有用。”

    投資經理人大衛並沒有感到奇怪,實際上他這個老闆腦迴路和其他投資人明顯不一樣,大衛對此都已經產生免疫了。

    好在小吉伯特在電影方面的才華確實無與倫比,能夠支撐他在投資商不正常的腦迴路,要不然大衛此時應該換老闆了。

    接到小吉伯特的指示之後,大衛立馬安排人去大學面試,找小吉伯特所需要的人才。

    他很聰明的沒有問小吉伯特,這些要來幹什麼,如果小吉伯特願意,會告訴他的。

    大衛是以小吉伯特的皮包投資公司的名義招聘人才的,但很多大學人才看到一個皮包公司,下意識的覺得不是什麼好活。

    就算大衛說了老闆是好萊塢知名導演小吉伯特之後,感興趣的人也不錯。

    他們不明白,互聯網和電影行業之間的關係有什麼。或許1990年成立的imdb算一個,但imdb直到現在都是一個非營利性網站。

    甚至在今年十一月,imdb才連上互聯網,成爲萬維網上可遠端訪問的一個網站。

    再有關的,估計就是電腦在特效製作上面所起到的作用了。

    估計小吉伯特是想成立自己的特效工作室,喬治·盧卡斯當初爲了拍《星球大戰》,同樣也成立了工業光魔。

    但看招聘要求,貌似和電腦特效行業也沾邊。

    最終,經過一番猶豫,還是有兩個年輕人參加了招聘,並且能力得到了認可。

    這兩個人一個叫霍尼·馬爾斯,德裔,另外一個叫伊萊休·里昂,法裔。

    兩人大學都是學的計算機,設計一個網頁和程序,對他們來說不是難事。

    唯一的問題是,小吉伯特這位知名導演招他們到底是幹什麼的?

    他們的疑惑很快有了解答,聽說大衛招到兩位人才之後,小吉伯特讓大衛把兩人帶到洛杉磯好好聊一聊。

    因爲談的事情比較隱祕,小吉伯特把老頭子趕出去度假,在老頭子的家中接待來這兩人。

    “請坐吧!”小吉伯特給兩人泡了來自中國的龍井茶。

    兩人喝了,但覺得不如咖啡好喝。

    當然,小吉伯特請兩人來,不是爲喝茶的,而是談事情的,

    一番簡單的寒暄過後,小吉伯特直入正題:“不知道兩位對互聯網有什麼看法?”

    霍尼·馬爾斯首先回答:“我認爲,互聯網拉近了世界的距離,使得世界各地的人們更加方便的交流,是一個很活躍的平臺。”

    “你呢,里昂?”小吉伯特問另外一個人。

    伊萊休·里昂的說法很有法國人的特色:“我認爲,先生,互聯網可以是一個大型的資料庫。

    以前人們想要查閱資料,需要去圖書館查閱,還不一定能找得到。

    但是這些過程,都可以在互聯網上實現。”

    “如何實現?”小吉伯特問道。

    伊萊休·里昂說道:“在我們大學圖書館,已經可以用電腦查閱書籍資料。

    如果把這個電腦查閱方式再擴展一下呢?”

    小吉伯特不懂互聯網,但畢竟有前世的見識和經歷,馬上反應過來,這不就是百度嘛!

    當然,在國外可能是雅虎谷歌什麼的,小吉伯特不瞭解。

    但問題是,現在谷歌連影子都沒有,更不用說百度了。

    或許前世伊萊休·里昂這個人也產生了這個想法,但和谷歌的兩位創始人不同,他們得到資金和機會,而伊萊休·里昂沒有。

    一想到一個巨頭公司,就要在今天的交談之中誕生,小吉伯特感覺自己都要興奮起來了。

    於是他對伊萊休·里昂說道:“你寫出一份計劃書出來討論,如果計劃可行,我會進行投資。”

    伊萊休·里昂一喜,沒想到這只是自己閒暇之餘的想法,就被小吉伯特賞識。

    這很重要,因爲小吉伯特有錢,而他有想法。

    看着一臉興奮離去的伊萊休·里昂,霍尼·馬爾斯非常羨慕,轉頭期盼的看着小吉伯特。

    小吉伯特也沒讓霍尼·馬爾斯失望,和他溝通了自己的想法,通過分享照片,形成一個社交網絡。

    霍尼·馬爾斯沒有非凡的想象力,但對德國人刻板的執行力和嚴謹的印象在他身上有所體現。

    很快,小吉伯特就把成立一個什麼樣網站的想法,給霍尼·馬爾斯說清楚。

    這之後,霍尼·馬爾斯就可以開始正式的搞這個網站了,他計劃先回學校,靠着小吉伯特提供的資金,成立一家公司。

    從校園出發,來實現小吉伯特的設想。

    從萬維網出現開始,就如同病毒一般,北美互聯網用戶實現了爆炸式增長。

    小吉伯特雖然不太懂互聯網,但知道未來幾年是互聯網快速發展的幾年。

    只是好像還有互聯網泡沫什麼的,他不太懂,只能見招拆招了。

    霍尼·馬爾斯則相信,未來幾年內互聯網用戶還會持續爆炸增長。

    趁着這股東風,新公司發展很有前景。

    “這個網站的名稱叫什麼?”霍尼·馬爾斯問道。

    小吉伯特想了想道:“不如叫臉書吧!”

    編輯茶寶和羣裏大佬說一天三章比較好,我覺得可以,改成一天三章,但還是保證一天一萬字以上的更新。

    首訂成績不錯,感謝大家的支持。

    寫書當然不會讓所有人滿意,你們的意見我都看到了,也會聽取做一些適當的修改、

    修改不了的,那就沒辦法了。

    還有說我刪評的,那沒辦法,有時候腦子不想刪,但管不住手,就沒了……

    之後加更,也是按照大章的來加更,碼不過來先欠着。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