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44章 縱然是秦王,也要繳納賦稅!
類別:
歷史軍事
作者:
風姓天幽字數:2097更新時間:24/06/28 09:00:43
放下手中帛書!
趙術眼中浮現一抹驚豔,他這位老師,當真是不同凡響。
這定國圖治十大事,基本上包含了大秦統一之後,最需要做的事情,可以說,對於中原大地極爲的重要。
“王上,老師所言這些事情,乃是大秦統一後的必然選擇!”
“只是我們需要一步一步來,不能多管齊下!”
“我們可以走的慢一些,但一定要穩!”
喝了一口涼茶,趙術語氣也變得嚴肅:“畢竟,天下一統,如今王上威望天下無二!”
“大秦銳士兵鋒天下無雙!”
“所以我們走慢一點無所謂,但是,未來則不一樣!”
“不是末將小覷諸位公子,他們沒有人的才學與能力可以比肩王上,他們的威望也比不了王上!”
“若是我們走得太急,留下一些根本性的問題,後面的君王很難再去改變!”
“這對於大秦不利!”
這一番話出口,章臺宮中陷入了安靜。
不管是秦王政還是李斯兩人想法基本上都一樣,雖然趙術的話,有些不中聽,但確實是爲了大秦着想。
畢竟,誰也不敢保證,下一任秦王,還有秦王政這樣的威望與魄力。
“你說的有道理!”
秦王政抿了一口涼茶,直視着趙術,道:“既然說到這裏了,那就說一說,我大秦最先做什麼?”
“稟王上,末將以爲,最先做的事情,不在老師準備的這上面!”
“這十條是盤整華夏,鞏固大秦的必須的路,但並非當下最緊要的!”
趙術眼中掠過一抹肅然,朝着秦王政與李斯,道:“當下最緊要的則是民生!”
“統計天下人口,制定人口黃冊,重新推進編戶齊民律!”
“統計天下田畝,確保耕者有其田,讓天下庶民看到希望!”
“看到,我大秦,有爲了他們爭取利益的決心,有解決問題的決心!”
“與此同時,修改補充秦法,讓其進一步完善!”
“王上,我們需要改變思路與觀念了!”
“未來的大秦,不再是一隅之地,而是整個中原!”
“商君之法,乃戰時之法,而非治世之法!”
.......
”修法一事,勢在必行!”
這一刻,李斯也是開口,道:“但是,必須要在朝廷穩定下來之後!”
“當下還是以民生爲主!”
“只是這統計人口尚好,但,確保耕者有其田,只怕是極難!”
“田地幾乎都在世家手中.......”
“田地的所有權,必須要收歸國有!”
趙術語氣冰冷:“由大秦朝廷租借於天下庶民耕種,同時改變納稅之法!”
“當下我大秦的賦稅主要有田租、口賦、雜賦三種。”
“田租往常是按土地畝數徵收的!”
“不論實際土地有多少,一律按官府掌握的每人應有土地的畝數徵收,即使沒有那麼多的土地,也要按此數目徵稅。”
“這樣的局面必須要改變!”
“田賦,當按照實際掌控的田地數量來徵收!”
“朝廷,當對於一個人擁有的田畝數量,做一個限定!”
“若是朝廷限定,三口之家,擁有田畝十五畝,擁有十五畝,則按照十五稅一徵收!”
“若是三口之家,擁有的田畝數量,超過十五畝,超過的數量則按照十稅一徵守!”
“這個上限於百畝!”
“一旦超過百畝,則必須要十稅二,甚至於十銳四五的重稅!”
“朝廷必須要嚴厲打擊土地兼併!”
“那些庶民,也是大秦的一份子,正是因爲有了他們,才有了大秦,絕對不能讓他們成爲傭戶!”
“廢除口賦與戶賦,大秦一統天下,必須要收攏天下民心,而且,也需要鼓勵人口增加!”
.......
聽完趙術的一番話,李斯皺着眉頭,道:“公子,按照你這樣說,朝廷必亂!”
“廢除口賦,與戶賦,這對於人口增加有大用,但是,這樣一來,帝國的財政將會捉襟見肘!”
“而且,你準備將田賦,按照十稅一,改成十五稅一!”
“這意味着,朝廷的賦稅將會減少.......”
“沒有減少!”
趙術望着李斯,語氣凝重,道:“大秦一統天下,以後朝廷的收入,將會是以往的十倍有餘!”
“與民生息,才能讓民心歸附!”
“除攤丁入畝之外,還需要公侯貴胄官吏世家一體納糧!”
“在大秦,不論是王族,還是封君封侯,亦或者本朝官吏,都需要繳納賦稅!”
“縱然是秦王,也要繳納賦稅!”
此話一出,秦王政與李斯臉色微變。
秦王政忍不住,道:“寡人也要繳納賦稅?”
“嗯!”
趙術擡頭看向了秦王政,語氣嚴肅,道:“王上,不是已經繳納了三成的山澤銳麼?”
“最多不過是王族公田繳納一部分賦稅而已!”
“更何況,在大秦,連王上繳納了賦稅,試問,大秦官吏,王族,勳貴,世家,誰敢不繳納賦稅!”
“如此一來,完全可以補上那部分口賦!”
“更何況,還有細化商稅,一旦手工業與商業發展起來,光是商稅,都可以比得上田賦!”
“王上,老師,人口才是大秦的根本!”
“如今大秦拿下南州,都需要遷徒,更何況是,很多地方都沒有開發!”
“一旦朝廷推行編戶齊民,然後推行攤丁入畝與勳貴官吏王族一體納糧,不光是可以增加人口,增加賦稅,也能夠讓天下庶民歸心!”
“商稅有這麼多?”
秦王政眉頭微皺,他對於商賈並不陌生,忍不住朝着趙術,道。
他清楚,趙術乃是經商奇才。
對於商賈一道,瞭解遠在他與李斯二人之上。
聞言,趙術輕笑,道:“王上,老師,當下商稅少,那是朝廷重本抑末,而且對於商銳的徵收,遠遠不及田賦那般細化。”
“一旦商賈興盛起來,商稅不下於田賦!”
“朝廷的財政收入,不能光靠着田賦,必須要開闢新的路徑!”
“這些年,亦或者數百年來,農人已經夠苦了,我們要給他們一條活路,而不是往死路上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