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0章 板兒爺
類別:
都市言情
作者:
司馬白衫字數:2520更新時間:24/06/27 04:17:12
當年,在人們穿衣還需用布票、最時髦的衣着是中山裝的時期,他就穿着長袍馬褂、手提鳥籠,招搖過市的在北平大街上穿過。
面對街上人質疑的眼光,他還不在意。
看到相識的熟人,他還會像清朝遺老那樣,打千行禮,怪模怪樣,令人瞠目結舌。
事實上,這身扮相正是《茶館》中的鬆二爺。
就是這位黃宗洛大爺,把角色帶到生活裏,不分時間和地點。
有人笑他矯情、嘚瑟,他卻不置可否,將娘娘腔老太監、吝嗇怪異的老地主等上百個龍套角色演的淋漓盡致。
他也因此被成爲“龍套大師”,堪稱配角演員中的“奇蹟”。
“潯子,想演一人物,不太好演,這不回來取經嗎?”夏淳導演笑着,“你啊,好不容易回來一趟,你給年輕人傳授一下經驗。”
“我哪有什麼經驗啊,要不,潯子,你跟我賣酸梨兒去?”
這段故事,江潯知道。
當時,焦菊隱導演拍攝電影《龍鬚溝》,黃宗洛在其中飾演一個賣酸梨的老頭。
這個老頭的戲份雖然不多,但還是有臺詞的。
拍攝時,焦菊隱導演對演員的要求非常高,他要求演員們能將濃郁的北平特色與基層風格演出來。
焦菊隱導演的高要求難倒了黃宗洛,怎樣才能將這個賣梨老頭演好呢?苦思冥想不得解後,黃宗洛只好請教焦菊隱導演。
焦導給他支了一招:“你去北平大街上找一個賣酸梨的老頭,天天跟着他,看他是什麼樣的語言神態,然後模仿他。畢竟,還有什麼比賣酸梨的老頭更像賣酸梨的老頭呢?”
焦導的建議令他靈光一閃。他果然去街上找了一個賣酸梨的老頭,然後天天跟着人家後面觀察。
這還不算完,他還在自己的家屬院支了一個賣梨攤子,有模有樣的賣起了酸梨。鄰居看見了不禁好笑:
“怎地,不做演員改賣梨了?”
可正是通過這種方式,黃宗洛將現實生活中的感受帶到了舞臺上,那情形彷彿不是演戲,而是他本人的生活。
“您是說,還是得到生活裏去?”江潯猶豫着問道。
“我啊,不象於是之,蘇民,藍天野,他們是天才,我沒有他們那麼聰明,也沒有那麼好的運氣,就只能苦幹,笨幹,傻幹!”
哦,江潯明白了,“大爺,改天請您喝酒。”
“你別急着走啊,潯子,我還沒說完呢……”黃宗洛還在後面開着玩笑,“你瞧,你媳婦兒都樂了……”
江潯拉着楊哲的手,楊哲的臉色通紅通紅的,“得,我明天得去拉板車了。”
兩人上了一輛公交車,江潯就故意嘆口氣,“你可不能嫌棄我。”
“那我給你送飯去,你拉幾天我送幾天,管夠。”楊哲伸出兩隻手夾住江潯的臉,“我瞧瞧,板兒爺長什麼樣兒啊?”
她正說着,公交車一個急剎車,楊哲站立不穩,一下就撲進江潯懷裏,江潯順勢就攬住了她的腰。
“鬆手。”楊哲紅着臉看看四周,可是卻又笑着調笑起江潯來,“您看,您這模樣,也不象個板兒爺啊。”
象不象,首先得從衣服上打量。
丁志誠的工地上,有一四十多歲的大叔,丁志誠就每天給人家五塊錢,讓他把板兒車借給江潯一個禮拜。
“大叔,乾脆您這一身行頭,都給我了得了。”
哦,大叔看着江潯的牛仔褲與白T恤,猶豫了,“怎麼,老劉,這一身配不上你?”丁志誠胳膊底下夾着一包,他用包扇扇大叔的肩頭,“那我再給你二十塊錢,脫吧。”
這還有什麼好猶豫的?大叔麻利地脫下自己前胸後背破了幾個洞的老頭汗衫,又摘下自己的草帽子。
“得,您這毛巾一併搭上,還有您這鞋……”丁志誠索性一不做二不休,就差把人家大叔的內褲給扒下來了。
哦——
江潯接過來,一股刺鼻的汗味直衝腦際,差點就把腦仁給薰壞了,他長出一口氣。
得,他猛地把這汗衫穿在身上,又套上大叔那灰不拉唧的褲子,穿上那雙底子都快斷了的拖鞋。
“這個戴上。”丁志誠戲謔地把一頂幾乎千瘡百孔的草帽子給江潯扣到頭上,順手又把那條幾乎能頂得上一袋子尿素的毛巾搭在他的肩膀上,“好了,這下齊活了。”
這光有行頭可不行,大叔還給江潯作了簡單的培訓,三輪和自行車車把的用力不一樣,自行車的車把活,而三輪的車把較死,騎三輪時,車把你得刻意的去用力,而自行車拐彎時不用使力自然而然的就拐彎了……
還有,騎自行車是用平衡力來掌方向的,騎三輪車是用手臂力來掌方向的,騎三輪車時要把注意力放在手上就可以了……
“老劉,你們平時在哪集合?”眼瞅着江潯還在練着,丁志誠就象要把一位地下黨同志送進白區一樣,興奮地問道。
“一般都是在鐵路貨運站,家具店,信託店門口兒趴活兒……”老劉還是不習慣自己一身上下的乾淨,口裏說話都文明了許多。
“那成,就到信託商店,成嗎,最近的……”丁志成發動起車來,“嘿,潯子,成了嗎,你自己個跟上啊……”
這大熱天的,等江潯騎到時,渾身上下跟水裏撈出來似的。
他也終於看到了在這個江湖上久負盛名的一幫人——板兒爺。
”板兒爺“大約是只有北平,而且是老北平才懂的名詞。
”爺“在這裏不是指輩分,是尊稱;老北平管有點地位的人叫“爺”;如有錢的叫“款爺”;過去做買賣的,管潛在的主顧也叫“爺”。
在21世紀前,北平還沒那麼多汽車,貨車也少,但城市發展,需要物流,這時平板三輪車顯示出獨特的優勢,普通的運貨,搬家,都需要平板三輪車。
北平人管平板三輪車叫”板兒車“,蹬平板三輪的叫”板兒爺”。
此時從事這種職業的,一般是20-40歲左右,幹的是力氣活,裝車時幫着主家搬,蹬車,卸貨時再幫着運。
幹這行的沒點力氣不行,蹬車也要有技巧,看着簡單,但不好幹。
“您跟誰一起搭活兒,我這兄弟初來乍到,別讓人
再給欺負了?”
丁志誠的擔心很有道理。
從事這行的,不少按北平話說都是”老炮兒“,他們對北平城裏的道理極其熟悉,知道所有的衚衕裏所有的小路;而其中很大一部分人是那種文化水平不高,長期待業,甚至進過“局子”或下過大獄出來;沒有一技之長的一個特殊羣體。
“奎勇,你看那個。”劉大叔就指着一年輕人,看起來大概二十七八歲的樣子,“這孩子心眼兒不錯,就是愛喝酒,離了婚,讓媳婦兒給甩了,嫌他沒錢,就一姑娘跟着他過……”
哦,江潯看着這位。
腳蹬拖鞋,褲腳兒怕被腳蹬子鏈子刮着,彆着一個小夾子。
這時間正是吃飯的時候,這位就拿出一饅頭幹啃着,啃完卻又掏出一酒瓶。
“下酒菜呢?”丁志誠問,這手裏就一酒瓶,也沒有什麼菜啊。
“您且看着。”姓劉的大叔故意賣着關子。
只見這位奎勇也不知從哪摸出一塊水果糖,嗯,嘬一口,喝口酒。
江潯已經想到,象這樣的重體力勞動者,等活兒或者吃飯的時候肯定都喜歡喝上幾口,至於下酒的東西可能從來不講究,但是今天真是開眼了,第一次見有人拿着水果糖喝白酒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