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7章 那點意思得多少呢

類別:都市言情 作者:司馬白衫字數:2137更新時間:24/06/27 04:17:12
    人藝,於是之辦公室的門,開着。

    今天上午,他想把江潯的《芳華》重新讀一遍,可是辦公室裏人來人往,就跟菜市場似的。

    他是個好好先生,爲人寬厚,善良心軟,人情味也濃,抹不開面子,什麼分房子、評職稱,雜七雜八地全找他,半個上午就沒喝上一口水。

    “潯子……”

    江潯進來的時候,正瞅見一人在跟於院打官司呢,院裏出國演出,這位呢,爭着要去,於院心一軟,就把這人的名字加上去了,把另外一人劃了下去。

    可劃掉的那個人又來找他,質問爲什麼把他劃掉,他只好改正過來。

    結果今天被劃掉的人又來找他,弄得他兩頭不討好,進退兩難。

    看着於院的樣子,江潯是又心酸,又好笑,

    “潯子,你來了,中午在這兒吃飯。”於是之好不容易把這人打發滿意了,這才瞅到江潯,就跟看到孩子似的,他下意識地拉開抽屜,想找點好吃的,“你來找小濮?”

    哥倆好,人藝人所共知,江潯不由有些心酸了。

    從八四年開始,他的記憶力就開始衰退,老忘事,這兩年,劇院裏的人名,常走的地名經常“掉線”,今年,他的嘴巴一直動,怎麼控制也控制不住。

    “是您讓我來的啊,您不是說中午請我吃羊肉餡的餃子嗎?”江潯笑嘻嘻地坐在他辦公桌一角,一邊拿起一本書翻着。

    “下來,沒規矩。”於是之就跟王利發似地拍拍自己的頭,“我記起來了,你說我這記性,本子我看了,是好本子,寫得真好。”

    一句話,江潯差點破防。

    他看着本子,上面有鉛筆寫的意見。

    這也是於院的習慣,即便提意見,一定是要用鉛筆寫,這樣可以隨時擦掉。

    他,對別人的勞動非常尊敬,給別人的劇本提意見,都得事先提前讀兩遍,他覺得人家辛辛苦苦花了好長時間寫了個劇本給你看,你看完一遍就給人家提意見是不夠的。

    “這本子,我沒有什麼意見,感覺很成熟,”於是之笑道,“好啊,我們人藝又出了位編劇,這不,知道你愛吃羊肉餡的餃子,中午我們爺倆喝點。”

    嘿——

    江潯嬉皮笑臉地把胳膊肘支在桌上,托住自己的下巴,就沒皮沒臉地往前湊,惹得於是之笑着往後坐着,“去去,有話好好說,別弄些鬼把戲。”

    “我是說啊,於大爺,我得梅花獎,您不請我吃餃子,這寫了一本子,您又要請我吃餃子,又要請我喝酒,這是爲什麼呀?”

    於是之笑,他伸手在江潯的腦瓜上彈了一下。

    “潯子,你說,爲什麼作家、詩人不會說自己是語言藝術家?爲什麼演員就覺得一個演員的稱呼不過癮,非得要加上表演藝術家、一級演員、二級演員……什麼什麼獎的獲得者?”

    嗯?

    “得獎不得獎不都是演員嗎?一個獎,有那麼重要嗎?”於是之就這樣看着江潯。

    窗外,零星的雨點飄來,鑽進窗子,溼潤了窗臺上的一棵君子蘭。

    江潯沉默,對,不管什麼時候,我,都是一名演員。

    “可是我畢竟年輕,不象你們老同志,你們吃得鹽比我們吃的飯多,您看,蘇民老師給了我一塊表,您不也得表示表示?”

    “我不象蘇民有的是金山銀山,那你要什麼?”於是之露出王利發無奈的表情,好象眼前就是宋恩子和吳祥子在敲詐他。

    “啊,那……王掌櫃不願意咱們看,王掌櫃必會給咱們想辦法!咱們得給王掌櫃留個面子!對吧?王掌櫃!”江潯笑着說着茶館裏的臺詞。

    “我出個不很高明的主意:乾脆來個包月,每月一號,按陽曆算,你把那點……那點意思送到,你省事,我也省事!”

    江潯臉上一幅宋恩子的表情,逗得於是之直笑。他也順着這臺詞往下走,“那點意思得多少呢?”

    “多年的交情,你看着辦!你聰明,還能把那點意思鬧成不好意思嗎?”江潯笑道。

    於是之大笑。

    他是太喜歡這個年輕人了。

    他認識的演員當中,他以前最欣賞的一位是李保田,另一位是姜文,現在又加上了一個江潯。

    這孩子,肯吃苦,悟性強,性格也好,不象別人那麼拘謹,聰明中還帶着一點狡黠,現在還會寫本子了,第一個本子就寫得這麼好。

    “潯子,你可別掉錢眼裏去……”於是之笑着用手指着江潯。

    “沒辦法,我困難啊……我變盡了方法,不過是爲了活下去。”江潯是太喜歡茶館,臺詞張口就來,“我得活下去啊,您不得把您的什麼祕籍、感悟傳授給莪?”

    是要這個啊。

    於是之笑了,他站起身,八七年的時候,他寫過一本《於是之論表演藝術》,現在正在寫的是《論北京人藝演劇學派》。

    對,人藝的表演自成一派!

    “您這……也是……”江潯手捧着稿子,手寫的稿子,這還沒付梓,自己怕是第一個拜讀的吧。

    “多給我提提意見,”於是之道,他假裝不耐煩地揮揮手,“來了就跟我要東西,吃完餃子你就回去,離我遠遠的……”

    “讓咱走咱就麻溜着吧……”江潯說着就假裝往門外走,正碰上一羣人拿着飯盒進來。

    “顧導,濮哥,龍雲哥……”

    這個時候北平人藝有十幾個編劇,人稱“小作協”,李龍雲、何冀平、過士行、王梓夫、顧威、林兆華、任鳴、濮存昕……

    一批批青年劇作家、導演和演員在舞臺上綻放才華,成爲北平人藝的中堅力量。

    於院在人藝最開始主管的是創作組,人藝所有創作組的人都特別喜歡他。

    平時編劇們的生活非常自由,於院每週都會組織六七個編劇一起聊天吃飯。

    編劇中午也都是從食堂打了飯去他那吃,他提供酒,泡了枸杞之類的,每天中午大家就在一起吃飯、喝酒、聊天,但其實都是聊本子,相當於工作餐。

    “你們都來看看,看看,我們人藝又出了一位作家……”

    哦,濮存晰是知道的,江潯他們正在準備參加世界大學生戲劇節,本子創作好,也送給蘇民老師一份,他還沒得及翻。

    “你們看着,我去打餃子……”江潯瞅這空當,跑到食堂,打了三份羊肉餃子,又拿了幾頭蒜。

    “光看開頭,是好本子!”還沒走到門口,裏面就傳來林兆華的聲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