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4章 詩證相思

類別:武俠仙俠 作者:三劍書生字數:2653更新時間:24/06/27 04:01:28
    江盼竟然在注詩大會上,練出內力來,步入順通境界了?

    等她睜開眼睛,狂喜地看着夜無眠時,這個問題,已經不需回答。

    唯一讓夜無眠感到疑惑的是,注詩大會居然能有這樣的效用,能夠讓人破境?

    眼前的局勢下,自然沒有人能夠回答他的這個問題。

    不過之後,他很快就會得到這個疑問的解答,

    之前在長沙時,嶽不欺曾說過,無論是從無到第一境,還是從第一境到第二境,破境,都不是一個輕鬆的過程。

    單以突破到第二境來說,除了要求自身經脈乾淨雜質少、內力足夠強以外,一般還需要有高手在一旁輔助,有天材地寶補充內力。

    注詩大會之上,雖無天材地寶,但各家高手齊聚,一起領悟同一首詩歌,在許多時刻,念力相通所起到的效果,與高手輔助沒什麼兩樣。

    這也就大大提升了,領悟並破境的成功概率。

    正因爲注詩大會這類盛會,有這樣的好處,才會讓武林人士們,對其趨之若鶩。

    哪怕是金頂門這樣的小門派,都吸引了千人赴會。

    不過,金頂門的這次注詩大會,參加者以第一境人士居多,第二境的來者,則十分稀少。

    金頂門的地位,決定了它能夠邀請到的高手,十分有限。

    第二境的高手,在這樣的盛會上要想突破到第三境,一般需要現場有第三境的高手,來共同參透領悟。

    可是,金頂門沒有第三境界,第二境強者在這裏突破至第三境的概率極低,所以來者才寥寥。

    像文嘉、徐階這樣的天賦型第二境高手,更是連瞧,都不瞧這裏一眼。

    這其中的門道,夜無眠目前並不知曉。他目前只是沉浸在震驚之中,然後,也迅速翻開詩冊。

    雖然先前對這注詩大會嗤之以鼻,但當他知道,破境的希望也許就暗藏在其中之後,他暫時放下了輕視的想法。

    而是集中精力看起詩冊來。

    迎面而來的是甲詩。

    潘樞《遊山》:

    石蹬盤盤上碧霄,武功山頂白雲繞。何時不會江湖事,結個茅廬往上標。

    隨後是乙詩,劉長吾《白鶴峯》:

    居然屹立萬山宗,高聳亭亭第一峯。覽勝仙人騎白鶴,浮空雲氣挾蒼龍。月空樂奏秋逾近,天闕香傳晚更濃。

    夜無眠連着看了甲、乙兩首詩,並沒有看出什麼出彩之處。

    可能是對詩歌的領悟能力並不高,又或者,是沒法與詩人共情,他的內心,沒有起任何波瀾。

    直到看到第三首,丙詩:

    來時蕭峽駐輕舟,惆悵初年作遠遊。

    夢裏相思不相見,武功山下月輪秋。

    這首詩,乃是國朝初年,永樂年間,首任內閣首輔,大學士、大才子解縉的《寄黃元齋》。

    直到這首詩闖入眼中,他的心,才動了動。

    其實,這只是一首很普通的相思詩,在中國古代寫相思的詩林中,這首詩,並不出名。

    但是在這三首詩中,這首詩,卻又是那麼特別。

    這是唯一一首,寫入夜無眠心扉的詩。

    自古文無第一。

    文章的好壞,除了作爲共性的文法、詞句外,沒有十分硬性的評判標準。

    一篇文章,在張三看來可能平平無奇,但是李四看了卻能嚎啕大哭。

    無他,李四有類似經歷,能與作者共情罷了。

    甲詩,寫的是退隱;乙詩,狀武功山之景,夜無眠讀之並不如何觸動。

    直到丙詩,那一股相思纏綿,惆悵難平的情感,蓄積在胸間時,夜無眠彷彿被暫時從此處,抽離出去了,完全到了詩的澤國。

    “來時蕭峽駐輕舟。”

    我乘舟而來,暫駐行程。

    “惆悵初年作遠遊。”

    我出門遠遊,天涯惆悵。

    “夢裏相思不相見。”

    做夢都在相思於你,卻未得相見,

    “武功山下月輪秋。”

    月沉武功山下,月是如此圓,秋又是如此寒。

    夜無眠的臉上,滑落一行淚水。

    原來天底下的情感,是相通的,隔着一百多年的距離,讀到解縉大才子的這首相思詩時,夜無眠也不免墮淚。

    只因,他心中,也有一個相思而不能相見的人啊。

    在詩中,月圓人不團圓。蘇東坡也曾寫過,月啊,何事長向別時圓。

    現實中,行將過年,伊人卻不在身邊。

    一時間,隔着百二十年的時空,夜無眠的心境,與這首詩相融。

    眼淚,像斷線的珠子,一滴接一滴。

    而與此同時,他手中的青釭劍,則青光熾熱。

    時空的惆悵,催生跨越時空的劍法,相思不相見的憤懣,讓手中寶劍,擺脫無奈的束縛。

    恰在此刻,白水心於石碑之上高聲宣佈,一個時辰結束,競相刻字開始,計時一刻鍾。

    話音一落,白水心與石碑上的四名逆通高手,迅速飛離,而地上的人兒,則爭先恐後,揮舞兵刃,氣勢洶洶,都往石碑上飛奔而去。

    這個仗劍猶如飛龍,那個挺刺宛若驚鴻。劍下的力道不肯減弱絲毫,似要把石碑洞穿;傾瀉的內力沒有保留半點,都要留下難以磨滅的痕跡。

    場上,很快有所分明。

    無論順通的小碑,還是逆通的大碑,都以甲碑之上的角逐,最爲激烈。

    畢竟,甲詩相對通俗易懂,又暗含了一種對於江湖厭倦,想要歸隱的心思,這符合很多武林豪傑,想要急流勇退,卻又不得已繼續在江湖中討生活的無奈。

    矛盾之下,最有感觸。

    正因爲這樣,領悟甲詩而有所感的人,是最多的,飛來刻字的人,也是最多的。

    甲字一號碑,逆通強者,聚集了四位之多,都爭着往石碑正中心,那最顯眼的地方,去刻字,不肯偏居一隅。

    因此很快,四人便大打出手。

    四人中,以方纔突破到逆通境界的齊姓老者爲最弱。

    在另外三位成名已久的逆通強者的攻勢之下,他顯得十分不堪,即便是最先來到石碑旁的,目前爲止,刻下的字,也是最少。

    忍着被劍氣逼凌的危險,刻下三個字後,實在迫不得已,撤劍回防,這一撤,便再沒機會去刻字,很快被一名樵夫打扮的劍客,給壓制的死死的。

    而乙字兩號石碑,刻字的人也並不少。

    乙字二號石碑上,周青霜面臨的競爭者,有近百人之多,她艱難地刻上了兩個字,便再也擠不進去——再擠進去,恐有性命之憂。

    畢竟,順通境界的人太多了,碑卻太小了,想要留字,只能更瘋狂地互相殘殺。

    這些人也確實不含糊,爲了刻字,他們是真敢殺。

    很快,三塊爲順通強者準備的石碑下,已經橫七豎八躺了二十幾具屍體,他們大多才刻了一個兩個字,便被後來者,無情地殺戮!

    相比於甲乙四塊碑,丙字兩碑,人便稀少了許多。

    尤其丙字一號碑,目前,只有一個逆通強者,正持劍而來刻字。

    這人穿着一身黑色僧袍,光頭只留前一半,腦後扎着一個鞭子,不像中原人士,倒像是在鐵嶺衛所以北,漁獵的女真人。

    這女真僧人見無人與他競爭,哈哈一笑,頓覺勝券在握,提劍揮泄內力,便要刻字。

    忽然身後一陣疾風乍起,一個寒芒逼近,女真僧人頓時寒毛樹立,顧不上刻字,一劍彈在石碑上,藉助劍的彈力往側邊退去。

    若不退,非要被這寒芒,給戳個透心涼不可!

    他十分惱怒,明明自己先來,卻被人如此無禮逼讓開,穩住身形後,便要再提劍,去與身後來人論個短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