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85 我與你同去

類別:女生頻道 作者:非10字數:4276更新時間:24/06/27 03:58:52
    那諸多問責朝廷之言,源於卞春樑離開嶽州之際,令麾下謀士散播出去的又一封檄文。

    此道檄文中,揭露了朝廷大軍向嶽州投毒,蓄意製造瘟疫之惡舉,以及射殺嶽州無辜染疫百姓之事,其上字字如刀入骨,並在原有事實基礎上誇大渲染,一經傳開,便使得四下震動,惹起民怨聲無數。

    各方勢力中的有心者,無不痛斥此事,悲呼“瘟疫雖毒,卻遠不及當權之心也”——矛頭直指朝廷及女帝,甚至有人明言要讓天子立罪己詔,以平息此災與民怨。

    然天子無意罪己。

    天子亦爲此震怒,卻一口否認這場瘟疫乃朝廷大軍所爲。她令人擬旨昭告天下,斷言嶽州此疫乃是卞春樑作惡多端之下,招來的天譴;

    至於射殺患疫百姓之事,則是因爲那些患疫百姓實多爲卞軍假扮,意圖將此疫大肆傳播,朝廷大軍爲阻斷卞軍陰謀,並無過錯;

    總而言之,此疫乃天罰卞軍之體現,卞軍殘暴,招來瘟疫後又企圖混淆視聽,藉此煽動天下人心,實在百死不足惜!

    而待戰事了結後,朝廷必會徹查所有借此事愚弄民心者,給天下人一個完整的交代。

    歷來,輿論也是一種博弈。而沒有凡對手所出之言,一概悉數認下的可能,否則便等同站在原地由對手砍殺,與坐以待斃無異。

    但實情到底如何,朝中百官,心中大多都有一筆賬在。

    此前肖旻上書稟明此事,帝王並未宣揚開,也未有明確示下,只與軍中道,需以戰事爲重,事後再行徹查論功過——

    一則帝王最在意的即是戰事,二來,從那時起,帝王便預料過接下來有可能出現的輿論,故而並未急着有問罪之舉,因爲帝王一旦正面問罪,便等同主動替朝廷認下了這個“過錯”,再沒有轉圜餘地。

    女帝從不昏聵,她無時無刻不在清醒地考量着利與弊。

    但即便如此,眼前的局面還是超乎了女帝的預料,她想過卞春樑會藉此做文章,但沒想到會引起如此之大的民憤……

    此等事,若換作從前,必不可能會在短短時日內發酵至此,也斷不會有那麼多聲音膽敢毫不顧忌地責問朝廷——這一切皆是因爲,那些人只有藉機生事的野心,而沒了往昔待朝廷的敬畏!

    這個認知讓女帝生出無限怒意,但她不曾表露出來分毫。

    威嚴從來不能憑藉發怒來增添,相反,無用的怒氣只會彰顯爲君者的無能——當務之急,她所要做的便是剿滅卞春樑亂軍,用以威懾四下那些各有居心的聲音!

    李獻此計過於自作主張,固然有諸多欠妥處,但若能徹底平息卞軍之亂,也不枉惹起這場風波……

    身爲君王,她從不包庇任何人,她每每只是做出最有利於王權的選擇而已。

    自決意坐上這個位置的那一日起,她便早已不再是一個人,而是王權的化身。

    殿內官員也多在痛斥卞春樑顛倒黑白,煽動人心之惡行。

    心中也自有計較的魏叔易思忖再三,終是上前一步:“聖人,臣以爲,當下最緊急之事,應是設法控制瘟疫傳播,以免引起更大範圍的疫病和動亂。”

    戰事是帝王心中第一緊要之事,但戰事如何,非是他們這些文臣能夠左右,也不必他來多言。而控制瘟疫同樣是目下急需解決的問題,與戰事的進行並不衝突。

    馬相也出言道:“……嶽州已被收復,據聞嶽州城內外仍有許多患疫百姓,應儘快將他們歸攏安置,統計人數,並設法救治。”

    見左相與右相皆已開口,餘下官員也紛紛附和。

    儘快阻斷傳播是必須的,至於救治……固然艱難,但至少表面上是該定下這樣的流程,用以彰顯朝廷的態度,才能最大程度平息如今洶涌的民憤。

    看起來有些疲憊的聖冊帝點了頭,立即下令着手安排,並令京中醫官擇出百人,三日後動身趕赴嶽州。

    爲表重視,又着新任禮部侍郎房廷爲欽差,前往負責此事。

    通常此類奉旨出行,若爲首欽差爲侍郎職,則還需另配至少一兩名低位官員隨行,以起到輔助並監察的作用。

    這時,位於文官末尾處的一道年輕的青色身影站了出來自薦。

    “御史臺宋顯,願與房侍郎同往嶽州,還望陛下準允!”

    宋顯官居六品侍御史,除每月的朔望朝參之外,並無資格參與每日早朝,今日他在此,是因前兩日連上了數道有關嶽州瘟疫的奏摺,今日恰議到此事,便被傳召入朝回話。

    他憂心嶽州災疫,費心瞭解了諸多消息,因此他認爲由自己陪同房侍郎前往更爲合適。

    宋顯以狀元之身入仕,又因時局使然,被以破例的方式迅速提拔到實職之上,女帝對他自然很有印象,此時見其自薦,思量片刻後,便點了頭應允。

    下朝後,御史大夫單獨交待了宋顯幾句:“到了嶽州,行事要格外留心……”

    官場之上,說話多是點到即止。

    宋顯隱約聽出這話中另有所指,但見上峯無意再細言,便也不再追問,只施禮應下。

    但無論如何,此行他僅有一件事要做,那便是最大程度救助患疫百姓。

    宮中醫官很快定下了出京的人選,並同時在民間招募良醫同往。

    “你……你要去嶽州?”

    興寧坊,忠勇侯府內,鳩佔鵲巢已久的孫大夫,看着面前的青裙少女,因爲吃驚而有些結巴地問。

    喬玉綿點頭。

    “你……”孫大夫不由問:“家中人同意了?”

    喬玉綿道:“我未曾告知家人。”

    孫大夫瞪大了眼睛,好一會兒,才道:“那你……何故告知於我?”

    他並不想揹負國子監祭酒之女離家出走的祕密,這會讓他很有壓力,只怕吃睡都不安寧。

    因此孫大夫一直渴望與人保持足夠的距離感,哪怕對方是他唯一的徒兒。

    “因爲需要勞煩師父替我遮掩一二。”喬玉綿懇求道:“我如今在國子監醫堂中做事,若突然不去了,父親母親定會懷疑……所以我與母親道,近日遇到了一疑難雜症,需要向師父您請教,於是便向醫堂告了假,謊稱來興寧坊住上一陣子。所以若之後我家中人問起,還請師傅設法替徒兒應付過去。”

    “……”孫大夫肉眼可見地慌亂了。

    他看起來,竟像是可以被委以如此重任的人嗎?

    “你……”孫大夫神情爲難至極:“你非要去嶽州嗎?”

    喬玉綿毫不遲疑地點頭:“徒兒恰得了幾冊有關救治瘟疫的古籍,在其中頗有所得——”

    那幾冊書籍甚爲珍稀,乃是崔琅偷偷抄給她的。

    “可此次瘟疫……據說是人爲。”孫大夫試圖勸阻道:“單是風寒之症,便有不下數十種,何況是人爲瘟疫……”

    “徒兒明白。”喬玉綿想到聽到的那些有關嶽州瘟疫的慘狀,道:“此行想必也不缺良醫,但徒兒想盡自己所能一試,哪怕只是幫着煮一碗藥也是好的。”

    喬玉綿眼神請求地道:“師父,徒兒實在沒有旁的辦法了,還請師父幫徒兒這一次。”

    孫大夫開始摳手指。

    幫着撒謊,應對喬家人……他當真做得來嗎?

    他道:“只怕力有未逮,數日間便會敗露……”

    喬玉綿很好說話:“哪怕拖延四五日應也足夠了。”

    孫大夫遲疑一瞬後,神情卻更加慌張了——等等,敗露之後才是最可怕的吧?到時他要如何解釋?喬家人會以何等眼神看着他?

    想到那場面,孫大夫迅速驚出了一身汗,恨不能閉上眼睛原地入殮,當一具不問世事的屍體。

    喬玉綿將他慌張到極致下的沉默當作了默許,笑着一禮:“有勞師父了。”

    這時小秋尋來:“女郎,行李都準備妥當了。”

    喬玉綿遂向師父辭別。

    “……等等!”

    喬玉綿剛走了數步,身後忽然傳來孫大夫的聲音。

    喬玉綿愕然回頭,她還是頭一回聽到師父這樣大聲。

    “我……”孫大夫擦了擦額頭的汗,道:“我與你同去嶽州!”

    只要想到喬家人隨時會尋來,他便覺得雙腳似踩在燒紅的烙鐵之上……這忠勇侯府,他是一刻也待不下去了。

    喬玉綿吃驚地看着自家師父:“師父要去嶽州?”

    孫大夫點頭,比起應付人,救人簡單多了。

    見他神態,喬玉綿隱約明白了過來,一時有些不好意思,剛想着能否彌補,只聽那道聲音說:“我曾…參與救治過一場瘟疫……十多年前,蜀中大旱那次。”

    此次聽聞嶽州之事,他心中也是有些動搖的,只是未能下定決心。

    喬玉綿大喜過望。

    孫大夫:“但是路上,以及到了嶽州之後……”

    “一切交給徒兒。”喬玉綿立時道:“師父不必開口與人說話。”

    孫大夫鬆口氣,點點頭,轉身收拾包袱去了。

    ……

    潭州外,李獻在此紮營十日,遲遲未能再行動兵。

    自那一戰後,因一路疾馳作戰,再加上被卞軍過了病氣,他的士兵竟也陸續病倒了大半,雖因一直服用預防湯藥,而算不上十分嚴重,輕易要不了命,但短時間內卻也無法繼續作戰。

    後方的肖旻及所率數萬大軍,大半也已病倒,或因與那些患疫卞軍近身廝殺太久,他們病得更重一些,就連肖旻也數日高熱不退。

    加上天氣炎熱,不利於人體散熱,許多士兵本身也不適宜江南西部悶熱的氣候,部分有傷在身的士兵,數症併發之下,病死的也有近千人。

    李獻即便心急惱火,一時卻也無可奈何,只能讓軍中繼續休整養病。

    於他而言,唯一的“好消息”便是潭州城中因爲卞軍的停留,又有了瘟疫蔓延的跡象,卞春樑爲此很是焦頭爛額。

    雙方在此對峙間,李獻也聽到了卞春樑那些煽動人心的檄文說辭,以及各方問罪之言。

    李獻對此甚是嗤之以鼻,在史書上翻一翻,投毒作戰也並不稀奇,屠城者也比比皆是,那些人滿口仁義道德,不過是各有目的。

    但天子的否認,讓他意識到,此事還需慎重,不可再繼續擴大影響,否則便是送到他人手中的把柄。

    李獻抿了抿脣,他可以不在意外人看法,但他不能與姨母的期望背道而馳。

    在姨母面前,功大於過,怎樣都好說。而若過大於功,卻是不好交代……

    實則,他起初只想藉此對付卞春樑,待收回嶽州後,一把火將嶽州城中的瘟疫燒個乾淨即可……卻沒想到卞春樑反將那些患疫百姓和士兵驅逐出城,害得那些人如今四處逃竄惹禍。

    逃在外面的人越多,瘟疫便越難控制,而活着人越少,麻煩自然也就更加可控……

    李獻轉頭問向身側副將:“可知肖旻將那些患疫的百姓安置在何處?”

    此前卞春樑幾番驅逐那些患疫百姓出嶽州城,他令人悉數射殺,但之後肖旻不顧他的命令,強行帶走了部分帶病百姓,將他們統一安置。

    肖旻讓人給糧給藥,但每天依舊不停地有人死去。

    即便如此,肖旻仍人令人四處尋找患疫百姓,將他們帶去安置之處。

    想到這裏,李獻在心中嗤笑,總有些愚蠢之人,做了些無用事,便當自己是救世主了。

    那名副將答道:“聽說是在嶽州最北面的幾座村子裏。”

    那幾座村子早就被卞軍洗劫一空,幾乎無人居住,肖旻另讓人搭了簡便的棚屋,拿來安置那些患疫百姓。

    李獻擡眉道:“肖將軍人手不足,多派些人去幫忙一起尋人。”

    “並適當放出消息,便道朝廷派來的醫官可以醫治疫病,藉此將那些東躲西藏的百姓引出來之後,將他們一併帶去那幾座村子裏——”李獻尾音微緩而長地道:“好好地安置他們。”

    那名副將會意,領命而去。

    那些在外的百姓也多少聽說了肖將軍安置百姓,給藥給糧之事,此番又聞聽朝廷有辦法醫治他們,就此再無猶豫,大多不再躲藏,滿懷希望地跟去了安置之處。

    短短數日間,幾座村子裏,安置下來的百姓已從原先的數千人,增加到近萬人之多。

    這一日,幾名士兵沿着安置百姓的棚屋後方鋪了柴,在上面淋下了火油。

    一個滿臉髒污,六七歲的小童瞧見,好奇地問:“軍爺,是要燒火嗎?”

    說着,殷勤地上前兩步:“我幫你們搬柴吧!”

    明天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