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9 人證(五千字大章求月票)

類別:女生頻道 作者:非10字數:5323更新時間:24/06/27 03:58:52
    “這個時辰想來已要開審了。”僕婦道:“聽說今日除了刑部及御史臺之外,縣主也奉了聖人之命前去會同審理此案。”

    她口中的縣主自然是明洛。

    “如此事勢,是在意料之中。到底死的人是長孫家的,且又是在大雲寺祈福之際出的事,聖人與各處必然都會格外重視……”

    昌氏口中這樣說着,眉頭卻越鎖越緊。

    各處越重視,便越容易出現紕漏。

    “多派些人手去大理寺盯着今日堂審之事,必要事無巨細地報於我聽。”昌氏交待道。

    物證動機都有了,現如今暫時無人懷疑到別處,若長孫家的人悲怒之下給大理寺施壓,那便再好不過,最好是今日就能當堂定下那常歲安的罪……

    僕婦應下來,見得自家夫人這些時日疲憊緊繃的模樣,遂寬慰了一句:“夫人放心,此事夫人料理得及時,沒人會平白疑心到世子身上,一切必會順利的。”

    昌氏“嗯”了一聲,皺着眉道:“如今最大的變數便在馮家那個蠢東西身上了,怕只怕她今日能和解氏說,來日便能同別人講。”

    “應是不能吧,到底她自己也是殺了人的……”

    昌氏冷笑道:“正常人自是想不到那些蠢人都能做出怎樣的蠢事來。”

    “我爲此竭力籌謀,處處謹慎,絕不能將此事成敗系在這樣一個蠢東西身上,由她在外面犯蠢。”昌氏忍着嫌棄道:“還是趁早將人擡進門來爲好。”

    “那夫人是準備答應解郡君的條件了?”

    “不答應怎麼行。”昌氏起身來:“她有句話說得很對,我兒的命比她整個馮家加起來都金貴。”

    此等關頭若將人逼急了,是沒有好處的。

    她那不爭氣的兒子此番闖下如此禍事,不多付出些代價,又怎麼可能順利平息一切。

    手裏的肉包子該扔出去的時候也要捨得扔出去,否則很容易因小失大。

    左不過一個五品官而已,只當喂狗了便是。

    但這個五品官也不是她一人能輕易說了算的,她還要去尋這個國公府真正的主人。

    自明謹受傷以來,應國公便甚少踏足昌氏的居院,要麼是輪流宿在妾室那裏,要麼便乾脆在前院外書房裏歇下。

    昌氏對此自然不滿,但比起兒子帶來的那些煩心事與禍事,她近來已顧不上去料理那些蠢蠢欲動的妾室了。

    昌氏去了前院,尋到了正與次子下棋的應國公。

    那父子二人對坐下棋,氣氛甚是和樂,這父慈子孝的一幕刺得昌氏的眼珠子生疼。

    阿慎是嫡長子,人對自己的第一個孩子總是更多些偏愛與希冀的,她的丈夫也不例外,從前他眼中根本看不到那兩個膽怯懦弱的庶子的存在,可如今……

    “你怎麼來了?”應國公皺眉問。

    昌氏聞言想要冷笑。

    可如今他與那庶子坐在一處,這話倒將她襯成了個不請自來的外人。

    “我來同國公商議一件事。”昌氏強忍下怒意,看向那起身與她行禮的少年。

    少年對嫡母的畏懼根深蒂固,當即便要退下去,卻聽父親道:“棋還未下完呢,在一旁等着。”

    少年唯有站在那裏,兀自心驚膽戰——父親是半點不考慮他的死活啊,拿他跟嫡母較什麼勁。

    “有什麼話是自家人不能聽的。”應國公看向昌氏:“直說吧。”

    昌氏攥緊了十指,目不斜視地道:“我想爲阿慎擡一房側室進門,替他衝一沖喜,只當替他破災了。”

    應國公聽得一愣:“你說什麼?”

    昌氏氣結了一下:“我說要替阿慎擡一房側室過門——”

    “……你早幹嘛去了!”應國公大感不解:“從前該讓他成家的時候你百般挑揀,如今空有棒槌沒有鼓,算盤珠子脫了框……你倒想起來要給他娶側室了?這不是給禿子買梳子嗎?”

    一旁站着的少年聽得打了個激靈:“……”

    昌氏面上現出了一絲惱色:“郎中已經說了,阿慎並非沒有痊癒的可能……故而才要給他沖喜消災。”

    應國公眉頭緊縮:“你找的那些都是什麼郎中?怎麼還兼任風水先生的?”

    昌氏竭力壓制怒意:“……沖喜之說自不是郎中說的,是我使了高人給阿慎算出來的。”

    應國公瞭然“哦”了一聲。

    昌氏:“?”

    哦是什麼意思!

    見她似要與自己吵架,應國公考慮到她近日的精神狀態,及時擺了擺手,拿懶得與她掰扯的語氣道:“你既想折騰,那便隨你吧。”

    反正不過是個側室而已。

    昌氏便告知道:“是馮郡君的孫女。”

    “馮郡君?”應國公想到解氏之前鬧出的醜事,皺了下眉,但也沒多說什麼。

    畢竟有哪個正常的高門人家會答應讓孫女做沖喜側室呢,有的衝就不錯了。

    “但在人進門之前,有件事還要勞煩國公出面。”

    昌氏將解氏的條件換了種方式說了出來。

    應國公聽得冷笑一聲:“五品官,她口氣倒是不小,這怕不是在賣孫女吧?”

    “如此嘴臉,這親不結也罷。”應國公不打算慣着對方:“既是沖喜而已,那另換一家就是了!”

    應國公有此反應,昌氏並不意外。

    將人提拔爲五品官的確不是一件小事,少不得要費心思費工夫上下打點,她之所以會答應解氏,是因爲她知曉其中利害利弊,不答應不行。但丈夫對內情一無所知,自然不可能輕易鬆口。

    “可那算命的高人說了,只有馮家女郎的八字能幫阿慎消災。”昌氏拿出在路上就準備好的說辭。

    應國公嗤之以鼻:“這哪門子的高人,怕不是收了馮家的好處吧?”

    “我豈會如此蠢笨,叫馮家的人在我眼皮底下做手腳?”昌氏:“那高人說了,此次要消的不止是阿慎的災——若不及時將這災氣驅除,來日或會殃及整個應國公府,我與國公怕也會受牽連的。”

    應國公面色一滯。

    片刻後,道:“……也罷,寧可信其有吧。”

    昌氏聽來甚覺諷刺,這招果然最是奏效。

    應國公看向她,擰眉道:“沖喜消災可以,但災從人來,你更應管教約束好他,讓他安安分分養傷,莫要再惹是生非了!”

    也怪他從前糊塗,竟覺長子隨了他的男子風範,反觀兩個庶子太過怯懦畏縮,叫他看不上眼。

    直到這些年來隨着長子闖的禍越來越多,且那男子風範分明只用在闖禍鬧事之上,正事則一事無成……

    他才後知後覺地意識到,長子雖然隨了他一部分精華之處不假,但卻是取其精華組成糟粕。

    於是,他漸漸品出了庶子的好來,真真是年少不知乖兒好,錯將逆子當成寶。

    現如今他提到長子就覺糟心。

    若非聖人前不久剛親口提醒過他,要他管束好家中之事,不要再鬧出麻煩與話柄來,他真想立刻廢了那逆子的世子之位。

    聖人有言在先,那如今便只先避一避這多事之秋的風頭,待過個三年兩年,他再以長子膝下無出之由,換個乖兒子來做世子。

    但前提是那逆子決不可再惹事了!

    應國公將這最後的底線寫在了臉上。

    昌氏於心底涼涼地苦笑了一聲。

    還底線呢,殊不知這底線早就暗中被踩穿踩爛,渣都不剩了。

    只她暗中在苦苦收拾這爛攤子罷了。

    “雖只是個側室,但該安排的還是要早些安排,你自去忙吧。”

    應國公不耐煩地打發了妻子,讓次子繼續陪他下棋。

    昌氏離開後,應國公與次子閒談間,隨口教育道:“……如今局勢不比前些年穩固,正因你們是明家子孫,才更要謹言慎行,千萬不要學你們長兄的壞毛病。”

    少年恭儒地應下。

    父親實在多慮了,長兄的性情是父親和嫡母一手養出來的,他們這種自幼活在嫡母陰影敲打下的庶子,又哪能學得會這種東西。

    偏他父親大約是覺得大的養廢了,重新養個小的要加倍用心些才行,故而還在繼續說教。

    “爭強鬥狠,魯莽行事更是不可取,且看那位常家郎君如今的下場,就是最好的前車之鑑!”

    這樣一比,他家那逆子竟還算安分的了。

    真要攤上常家郎君那種衝動無腦、連長孫家的女郎都敢亂殺的瘋兒子,他真是要沒活路了,乾脆收拾收拾直接撞死在阿姊面前得了!

    應國公莫名幾分慶幸,又覺管束家中子女勢在必行,遂繼續教導起了次子。

    ……

    大理寺前衙中,身上仍穿着被抓時那身衣袍的少年,此刻跪在大堂之內,相比那日離家時的意氣風發,此刻只剩下了狼狽不安。

    “你不肯承認殺害長孫七娘子之事,那玉佩之事,你又作何解釋?”

    問話的是刑部侍郎,此案由三司會同審理。

    此刻堂中除了三司長官之外,另還有奉旨前來的明洛,及長孫垣之子長孫彥。

    作爲苦主的長孫彥此刻坐在那裏,定定地凝視着那矢口否認的少年。

    “那玉佩我一月前便不慎丟失了!”常歲安解釋道。

    “於何處丟失?”

    “我……我不確定。”常歲安道:“但應是在芙蓉園中秋花宴前後!”

    他若能清楚地確定是在何處丟失的,便不會找不回來了。

    “本官會令人前去芙蓉園查實此事。”姚翼道:“但時隔已久,想要查實不是易事,此言難辨真假之下,暫時做不得證明你無罪的證據。”

    他所言很是委婉,他辦案無數,很清楚如果當真是有人行栽贓之舉,便不會留下如此明顯的線索,多半已將痕跡抹去,很難再查到什麼了。

    姚翼的這個推斷,此刻與衆人一起在堂外旁聽的常歲寧已經證實過了。

    她昨日已從常歲安丟失玉佩的時間,聯想到了那場芙蓉花宴,是以立即使人去往了芙蓉園試着查找線索。

    在喻增的相助下,查問起來很順利。但卻並無收穫,關於她阿兄那枚玉佩的去向,沒有絲毫頭緒。

    但芙蓉園各處人等變更的名單中,卻藏着一個可疑之處——就在長孫萱失蹤的第二日,在芙蓉園馬場中做事的一名內侍,“不慎失足”落水身亡。

    馬場……

    當然她阿兄便曾在馬場與明謹比馬,玉佩極有可能就是在那時丟掉的。

    那名內侍在如此關頭落水身亡,不可能是巧合。

    但人已經死了,如今死無對證。

    不過在常歲寧看來,此行也不算一無所得,能在如此短的時間內料理乾淨這些,足可見背後之人的身份非同尋常……

    其二,若果真是那內侍撿到過玉佩,卻落在了其他人手中,便等同是對方冒領,可既然身份不同尋常,便不可能是爲了貪這等小便宜——

    既不是貪圖玉佩本身,那便多半是衝着玉佩的主人了。

    即便對方將殺害長孫七娘子的罪名栽贓給她阿兄,有可能只是臨時起意,但對方當初私自留下玉佩時的動機必然不純。

    會懷此心思,且這般留意她長兄貼身之物的,想來多半是有過節的相熟之人了。

    有過節,身份不同尋常,並且同時參加了中秋芙蓉花宴和此次大雲寺祈福的人——這是常歲寧暫時得出的線索範圍。

    而若再大膽一些去猜測的話,“此人”極有可能與長孫七娘子也有過節,或是雙方存在不可調和的利益衝突,否則應當不至於在天子眼皮底下便痛下如此殺手。

    但她對長孫萱之事瞭解太少,一時沒辦法做出更多猜測。

    關於背後之人,如今常歲寧已圈定了大致範圍,只待逐一排除深挖,她今日來觀堂審,一是爲了留意各方反應,試着能不能得出新的線索——

    二來,便是想見阿兄一面。

    此時親眼見到常歲安平安無事,暫時並沒有受過嚴刑逼供的跡象,常歲寧便放心了些。

    幸而大理寺卿是姚翼,否則只怕單在長孫氏的施壓下,她阿兄便不可能至今毫髮未損。

    有時在權勢之下,並沒有那麼多的律法流程與道理可講,這一點常歲寧很清楚。

    雖未受太多皮外傷,但從未經歷過這種事的少年人面對如此突然的罪名,這數日在牢中幾乎不曾吃睡,人已肉眼可見地瘦了一圈。

    此時面對這場會審,少年竭力想要證明自己的清白,所言卻一句句皆被駁回。

    “可我當日前去大雲寺祈福時,身上並未佩戴這枚丟失已久的玉佩,寺中見過我的人應當都能作證的!”

    “縱然有人可以證明你當日不曾在腰間佩戴那枚玉佩,卻也不能說明你不曾另行貼身攜帶——”

    玉佩不在腰間,也可能在袖中,懷中,披風下。

    非是審案者刁鑽,而是辦案理應嚴謹。

    凡是不夠嚴謹的,皆無法作爲證據。

    那刑部侍郎繼而肅容問道:“且許多人都曾提起,你當日在後山處曾於人前消失許久,你遠離衆人之時,去了何處,又做了什麼?可有人能夠證明?”

    這一個接一個的質問滿含壓迫之感,常歲安時刻提醒自己要鎮定,不可慌亂。

    冷靜是有好處的,這讓他未有因爲害怕,便下意識地否認自己沒有遠離過人羣。

    他既然是清白的,那他便只需要如實作答,而不需要撒謊掩飾任何。

    “當日我的確離開過人羣……”常歲安順着這些問題往下想,往下答:“但那時我一直和榮王世子在一起!我們在河邊說話!”

    “榮王世子?”

    “沒錯!”常歲安忽然意識到這可能是個轉機:“這一點,榮王世子可以爲我作證!”

    堂內坐着的官員及明洛,聞言面色皆有變化。

    雖說玉佩才是決定性的證據,但榮王世子若能證明當日在別人看不到常歲安的時候,他一直和常歲安呆在一起,此案便還待再行深查。那麼,在找到新的證據、或者證明榮王世子是在做僞證之前,便不能就此定下常歲安的罪名。

    姚翼當即道:“來人,請榮王世子前來大理寺!”

    看着奉命而去的差役,圍觀的人羣中議論紛紛。

    喬玉柏和崔琅放心不下常歲安,今日都逃了國子監的課跑了過來,此時他們下意識地都對榮王世子的到來抱了不小的希望。

    人羣中,有一道小少年的聲音冷冷地道:“誰不知那榮王世子愛慕甚至求娶過常家女郎,焉知他會不會替那殺人兇手做僞證?”

    常歲寧等人聞言看過去。

    那少年不過十二三歲的模樣,衣着不凡卻過於素淨,手腕上系着一截白綢。

    他眼眶紅極,此刻緊緊盯着堂中的常歲安。

    崔琅要上前與他理論,被常歲寧伸手攔了下來。

    這少年看起來應是長孫家的人,此時衆目睽睽之下與之起言語衝突,只會帶來更多麻煩和非議。

    況且爭論榮王世子是否會做僞證,在常歲寧看來意義不大。

    現下更該擔心的或許是……榮王世子會不會出面作證?

    但願是她心思狹隘,以小人之心度人了。

    常歲寧靜靜等着。

    直到那前去請人的差役折返。

    “啓稟大人,據榮王府的下人告知,榮王世子因祭祖之行受寒染病,之後又因受到驚嚇而觸發了舊疾,昨夜起了高熱,人至今還昏迷未醒,暫時無法前來答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