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八十七章 火標槍

類別:網遊競技 作者:正統大汗阿里不鴿字數:4269更新時間:24/06/27 03:40:05
    街道上,火焰燃燒的煙霧籠罩了視線。瑪利亞隊長阻止了屬下修女的追擊意圖,讓她們一路又退回之前的路口,繞過整個街區,繼續前進。

    在他們和敵人交火之前,一夥來路不明的暴徒已經點燃了這裏,隨後便開始肆意搶劫。居住在這裏的貧民,原本還試圖躲在單薄的門板後,但這裏擁擠雜亂的木頭建築,太適合火焰擴散。大火很快吞沒了大片房屋,大部分人都受驚逃走,朝他們認爲相對安全的沿海商業區逃去。

    通往那裏的大路,很快被拖家帶口的居民堵塞。更多人則合力推倒了鐵柵欄,涌入旁邊的大花園,從那裏向海邊前進。

    雖然這幾十年來,城市已經漸漸恢復了繁華,但羅馬列祖列宗留給大都的遺產實在太多,至今,大家都沒能把這座巨城曾經的範圍徹底填滿。這些遺產,今晚算是救了不少人——由於還有不少空地在,讓各處燃起的大火,沒法像二百年前那樣,迅速匯聚到一起。

    只是,這些空地,理論上並不是屬於所有人的。貧窮的居民,尤其是外來者,只能擠在幾處缺乏管理的區域。所謂下城區的不少土地,早早就被城裏的貴族圈佔,其實根本就不屬於這裏的人,而是成爲了顯貴和豪商們的宅院。規模之大,甚至能讓人在這裏打一場小型的攻堅戰。

    不斷增加的需求,和日漸積累的財富,吸引了很多專業人員。從爪哇商人帶來的江南工匠,到意大利和法國來的石匠師傅,再到沿着草原商路趕來的撒馬爾罕建築師,紛紛在這裏大展身手,設計出一座座風格各異的別墅、花園,讓貴人們不用出城就能享受山水田園的樂趣。頂級的宅院,有如一座小型行宮,東西方的藝術在這方寬敞的空間裏碰撞、激盪,甚至引來了不少人,專門來這裏學習交流,又把新的藝術流派,帶回地中海各地。

    不過現在,大家是沒心思顧這些了。

    放在平時,這些藝術品都被細心地保護着。雖然只有一道圍牆乃至籬笆,但很少有人敢直接鑽進這些宅院裏。當然,現在,顯然已經沒人在乎這些了。在危險的刺激下,逃難的人們根本沒工夫思考禁令與法律,只想着趕緊跑遠點。

    而附近的大宅,也確實沒什麼人守衛。他們一路上,前前後後闖入了好幾座,也沒見有人來進行有效的阻攔。因此,逃難的人羣很快便跑得到處都是,也讓更多地方,陷入了緊張的氣氛中。

    與敵人脫離接觸之後,瑪利亞隊長便繼續打着太后的旗號,收攏周圍零散的居民,安撫他們,給他們指點道路,讓他們遠離這裏。同時,還催促修女們趕緊裝填武器,把所有準備工作都做好。

    “我再重複一遍——”她扯着粗啞的大嗓門喊道:“所有拿槍的姐妹,按兩人的分組,互換火槍!檢查一遍!”

    修女們立刻打起精神,互換武器,開始檢查。查完之後,又還了回去。

    “現在,互相檢查火繩和火藥!然後向你們的小隊長報道!”瑪利亞隊長又喊道。

    修女們繼續照做,查驗了一番之後,紛紛報告,說槍支正常,火繩正在燃燒,火藥也保管得當、份量充足,沒有問題。幾個小隊長也很快回覆她,說大家都準備好了。

    “那我們繼續向南。”瑪利亞隊長指了指斜前方,說道:“這一股敵人隊伍拉得很長,看起來是屬於不同的組織,彼此並沒有多好的配合,只是要一同去南邊支援。我們前邊,那一帶的建築比較正規,沒有被火焰焚燒。第四、五、六隊,跟我在樓下警戒。一、二、三隊,跟着科尼莉雅隊長,搶佔樓上的位置。我們應該可以從側面,截住敵人的隊尾。然後,按照之前的計劃,與他們保持距離,持續射擊。大家聽明白了麼?”

    “明白了。”修女們紛紛回答。

    瑪利亞隊長點了點頭。

    不過,對於她這種戰術,一些人是有所不滿的。她對面,一個頭盔上帶着紅色標識的年輕修女,就公開表示了質疑。

    “太后陛下讓我們去救援,不是偵查情況。我們要做的也不是若即若離地跟着,而是想辦法先打垮一部敵人,把他們撈出來。”她說:“離得遠遠地丟子彈,一回只能幹掉幾個人,這樣怎麼才能完成任務?”

    她的話,引起了其他一些人的贊同。好幾個修女都跟着表示,應該更加主動些。

    “我沒聽說只有投標槍就能解決的戰鬥。”另一個修女也說到:“我感覺您一直在迴避與他們直接格鬥,但我們並不需要做的這麼誇張。”

    “是啊,我們訓練這麼久,不就是爲了用出來麼。”

    “您有些太保守了。”

    其他人也紛紛說道。

    瑪利亞隊長沉默了片刻,回答道:“現在這個情況,我們還是更相信手裏的火槍吧。”

    這個時代,火器其實已經不算新鮮東西了。相比於蒙古人當年帶來它的時候,對歐洲造成的震撼,如今的這些發展與革新,也已經不算太大的衝擊了。雖然有些人依然不喜歡這種武器,但歐洲人對它的態度,也越來越趨於實用,不至於真把它當惡魔去詛咒了。

    而瑪利亞隊長等人也發現,對紫帳汗國的軍事思想,產生了巨大影響的東方人,似乎從來沒關注過這些。因爲武器說到底,肯定是要留給人去用的。這麼看來,就更不應該對此大驚小怪了。

    而這些修女,是不缺少武器的。在大家眼裏,她們就是太后身邊最親近的一羣人,甚至有人覺得,她們其實就是太后的養女,天天聚在一起講兵習武,不就是一羣“曳落河”麼。

    因此,有意和太后搞好關系的人,經常會有意無意給她們方便。而那些希望獲得器重的武器匠人,也喜歡給她們送東西:只要能受到她們的歡迎,就肯定可以被喜好武藝、軍事的太后知道。這條路,比起兵部那邊正常的流程,要快多了。

    時間長了,修女會的倉庫裏,堆滿了各種武器,可以給她們挑選。她們手裏的傢伙,理論上比一線軍團還先進。

    不過話說回來,這個時代,武器的先進,到底能不能轉化爲實際的戰鬥力,還是不太好說的。

    有時候,“思路先進”甚至是“花裏胡哨”的同義詞,它帶來的正面效果到底能不能超過副作用,都很難說。這年頭,大家的思路都非常活躍,隔三差五就有人進獻各種離譜的火器,而且個個都把自己的作品吹上了天,好像只要能使用它們,就能把敵人都轟殺至渣一樣。

    但從實際測試的結果看,基本上沒幾個能堪用的。他們的新設計,只要能不導致效率倒退,就已經算是很優秀的想法了。實際上,大部分腦洞大開的發明,也確實只能一直在倉庫裏吃灰,幾乎沒有什麼實用的價值。

    而大家真正喜歡,甚至需要爭奪的火器,其實是火繩槍。

    早年的歐洲火槍,就是一根金屬管,尾部有個洞。火藥和彈丸裝好之後,把火繩往那個洞裏一插,就能發射出去了。如果是比較小的管子,發射小彈丸,那麼給管子尾巴上裝個木頭棍,像騎士老爺夾槍一樣,在胳膊下面夾着開火,就可以了。人自己的力量,足夠抵住這個東西。

    而如果管子比較大,一個人拿不住,就得專門做個架子,把它固定好。至於發射方式,其實沒什麼差別,還是弄個火繩去點……

    在漢語裏,前者早年被稱爲“槍”,因爲那東西確實和槍桿子一樣,就是一根大竹子,裏頭塞點火藥,拿來噴人的。因爲那會兒這武器威力還很有限,有些乾脆就直接綁在槍頭上,用來在攻擊的時候,噴對方一臉。

    後來,竹管逐漸變成了金屬管,也開始被單獨使用,所以在塞里斯,人們就開始用新的文字“銃”來稱呼他。這個名字在明朝那邊比較流行,但紫帳汗國離開中原比較久,因此,在他們的軍事術語裏,還是和宋元時期一樣,稱之爲“槍”。

    而那種大號的火器,因爲早年和投石機一樣,是發射石彈用的,所以就把“砲”改了個偏旁,稱爲“炮”。一般來說,只要是一個人扛不住、需要搞個架子的,都算入此類。

    當然,這只是他們自己的粗略劃分,很多時候,槍炮的界限確實不好明確。而且,這也是漢字特有的創造術語的方法,其他語言未必能這麼玩。實際上,很多語言裏,這些東西也確實是同一個詞。

    這幾年,瑪利亞隊長得到太后的信任,開始爲修女們挑選制式武器。不過,在一衆遠程武器裏,她挑選了一種細長杆的火槍。

    這個東西,和羅馬如今最常用的火槍,在思路上,並不是一回事。

    最早的時候,火槍並不怎麼受歡迎。軍團更喜歡把火藥都用在攻城上,有時候甚至連火炮都不想用,而是傾向於把手頭的火藥儲備都集中起來,直接去炸城牆。靠着這一手技術,紫帳汗國在早年擴張時,往往能很快突破塢堡的防禦。

    那時候,這裏的各個勢力都相當鬆散,而這些塢堡,也是當地貴族維持這種分裂局面、防止自己被兼併的依仗。在之前應對金帳汗國南下時,也是依託它們進行防禦。但紫帳汗國這幫人,是搞工程出身的,拆塢堡非常高效。

    東歐這片大地,歷來大小征戰有多少次,都難以統計了。但很少有人能真正統一,最多也就是個強勢君主暫時壓制貴族,其中大概就有這個軍事因素:哪怕吃了敗仗,塢堡裏的貴族也能堅持很長時間,耗到進攻方難以爲繼。其他貴族爲了防止一家獨大,也會前來干涉,導致很難徹底拔除當地勢力。

    不過,堡壘的密度和城防水平本來就不如西邊。所以,紫帳汗國只要能在野戰中擊敗敵人,對方就基本沒有縮回堡壘苟延殘喘、等其他親戚們來救命的機會。當地的分裂局面,也沒法繼續維持下去了。

    至於早期火槍,這東西最大的問題,其實不是效果不好或者使用不便,而是定位尷尬。

    雖然也叫“遠程武器”,但按照紫帳汗國的經驗,火槍和弓弩這些,是兩個生態位。後者才是真正的遠程武器,用來在一二百步的距離進行射擊,殺傷那些缺少護甲的敵人。

    在這裏,其他勢力往往都擁有大量武器鎧甲低劣,但也十分便宜的士兵,用來填充陣線,乃至消耗敵人。當地斯拉夫貴族強徵上陣的農奴、神羅諸侯僱來的廉價傭兵、奧斯曼人哄來的貧窮匪幫,都可以歸於此類。

    遠距離投射的箭矢,對於能穿上重甲的精銳士兵,殺傷力是很糟糕的。但對於這些缺乏護具的人,卻十分致命,能在短時間內就造成大量傷亡,甚至直接導致對方士氣崩潰。這武器就像個篩子,能把大量不合格的敵人都篩掉,而剩下來的少數精銳,離開這些人的支撐,也就更好對付了。因此,立國以來,紫帳汗國的弓箭裝備比例一直很高。

    而火槍,完全是另一種東西。它彈道筆直,而且遠距離精度堪憂,並不適合遠射。而當時,相對於已經很完善的強弩,它在威力上的優勢也不夠明顯。

    最關鍵的是,這東西當時得雙手才能射擊。這意味着,持有者得放下手頭的武器、盾牌,把兩隻手都空出來。而這東西又打不遠,等於射出去之後,敵人也就快衝上來了。所以,很多人寧可帶一根標槍,充當一二十步的距離上,用來打擊披甲敵人的武器。火槍只能和各種炸彈一樣,交給專門的人來使用。

    而普及的轉折點,是有人移植了扳機。

    地中海世界那種按壓式的弩機,佔空太大,還不適合單手握持,並不適合這種地方。但塞里斯的扳機式弩機,改一下形狀,就可以直接拿來帶動火繩。這樣一來,戰前就可以把火槍裝填好。等敵人離近了,就能單手開槍。

    近些年,這種小裝置才開始出現,不過很快就普及開,迅速淘汰了軍團中的老式火槍。在士兵們看來,經過改造之後,這東西就是很好用的近距離武器了。身處一線的重步兵尤其喜歡攜帶一把。

    在他們的理解中,這東西就是個更厲害的標槍。所以,他們往往不會攜帶太多彈藥和彈丸,免得礙事,甚至可能只帶槍裏那一發。雙方步兵即將發起衝擊的時候,就和標槍一樣,對着敵人打一槍,然後立刻丟掉,進入肉搏。

    因爲不追求遠射,同時要方便攜帶和單手射擊,所以軍團裏流行的火繩槍,槍管並不長,看起來就像個加大了一些的手槍,讓拿着劍盾和雙手格鬥武器的士兵,也能輕鬆地進行齊射。

    修女們雖然沒有上過戰場,但見得多了,對各種武器也都有所瞭解。見到瑪利亞隊長選的這種武器,再瞭解她設計的對應的戰術,自然有人會產生質疑。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