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二十章 “安答戰爭”(下)

類別:網遊競技 作者:正統大汗阿里不鴿字數:2453更新時間:24/06/27 03:40:05
    太后過段時間,就會挑出一些幸運的貴族,授予頭銜和鉅額賞賜,而且理由很隨性。有時候是因爲某個貴族朝覲的時候表現良好,成功討了她的歡心;有時候是他們積極進攻叛亂者,戰果顯著;有時乾脆就是因爲打獵時,射中了太后指定的獵物,所以大手一揮就賞給他了。

    這讓貴族們對此趨之若鶩,很多人還專門待在大都,天天圍着太后轉,就等這個出手闊綽的大金主打賞。被太后青睞的貴族,很快就能帶着大批收穫,準備回家過好日子了。

    來自大都的汗廷商隊,會送來大批賞賜品:價值連城的塞里斯錦緞,華麗的爪哇瓷器,莫斯科人馴服的海東青,乃至諾夫哥羅德人從極北採伐的高檔木材做成的傢俱……這些讓人眼花繚亂的產品,開始涌入塞爾維亞鄉下。

    當然,太后每次賞賜,不可能給的全都是這些頂級奢侈品。按照傳統,在賞賜的時候,也會附贈數量更大的、相對普通一些的物件,把量撐起來,讓貴族們更有面子。

    拜占庭絲綢,希臘的陶器,羅斯地區的皮毛,法國和克里米亞的葡萄酒,乃至草原上的羊毛製品……這些東西在鄉下可能並不常見,但在大都卻比比皆是。

    相比於老家,在這裏能找到工藝更精美的商品,價格卻反而更便宜。所以還不如都在這裏採購,然後再帶回去。

    太后和她周圍的貴族、貴婦圈子,也鼓勵這種行爲。她說,大家如今都見過世面了,不必再和那些鄉下土老爺一樣束手束腳。她賞出去的錢,就是讓大家花的。

    在這種風氣下,剛進城的貴族們眼花繚亂。他們的錢又像流水般消失,換成了一車車商品。到後來,太后甚至專門安排了皇家商人,指導他們,買什麼東西性價比最高,還最有體面。

    但時間長了,貴族們卻漸漸發現,情況好像不太對。

    太后的話,仔細想想,其實並沒有錯。給你這麼多錢,你帶回鄉下,也花不掉啊?然而,隨着衆多大都的商品涌入,領地非但沒有富饒,反而更加貧窮了。

    當一個領主家裏都有好幾個爪哇瓷盤,騎士們人手一套希臘陶器和好幾件綢衣服,鎮裏的匠人,也就沒什麼好生意了。有些手藝的人往往選擇離開,導致這個行業迅速衰落下去。

    一些貴族發現不對,於是拒絕在大都花錢,號召大家把資金帶回本地,幫助家鄉。太后對此也不加阻止。然而,當這些錢幣進入當地市場,卻引發了更大的混亂。

    貴族們一頭霧水,搞不懂這是什麼情況。

    一些人隱約間覺得,可能是因爲錢太多了。

    那時的大都,已經漸漸恢復了元氣。“南北戰爭”之後,羅斯商路逐漸打通,黑海周圍大部分地區也安定下來。至於當年扣留了絕大部分商業收入的意大利商人,在面對汗廷時,不但被迫放棄了之前的徵稅特權,還得倒交碼頭和航道的租金。

    這種情況下,大都一個碼頭幾個月的收入,瞬間涌入一個塞爾維亞鄉下領地,後者就毫無疑問地直接“撐爆”了。而太后,實際上在不定時地依次爆破各個領地。

    曾經,這裏是個獨立的區域,旁邊的希臘、保加利亞地區久經戰火,也早不是什麼富裕地方。而且,貴族們統治下,鄉間的人員和商品流動非常緩慢,其他地區的影響並不很大。

    但紫帳汗國的到來,改變了這一切:他們不但穩定了領地,讓大都確實有了自己口中吹噓的“衆帳之可敦”的資格,還特別喜歡到處修路。

    紫帳的軍民,沒事兒就會開始經營深入內陸的大道。配合環黑海的航線,讓交通很快便利起來。幾百年來已經習慣了分封的領主們,對此非常不適應。

    現在名義上大家臣服於羅馬,又不能公開禁止其他地方的商隊來,而且貴族們自己都需要從外界購買物資。這種情況下,根本沒有個辦法。

    而更讓人絕望的,不是一些幸運貴族拿到了錢,而是大部分貴族沒有拿到這筆錢。

    貴族們想維持更高的獨立性,讓汗廷不過度引入它的秩序,那就得自己維持秩序。但當一個領主突然暴富,軍力卻沒有增長的時候,當地這種自發的秩序,可能就不那麼友好了。

    而且,這些貴族“品味”的提高,讓貴族圈子裏的整體要求都跟着上升了。攀比排場是他們日常的一環,爲了維持面子,就算自己沒有對方的整套物件,起碼也得自費買個差不多的,否則都沒法對等交流了。

    至於這些多出來的花費開銷,當然只能再辛苦下領民了。

    如此被太后折騰了十年,很多貴族已經要撐不住了。他們認爲,雖然搞不懂怎麼越拿錢越窮,但這肯定是邪惡狡猾的希臘人又在搞鬼。

    只要從帝國獨立出去,不跟這個見鬼的安答玩了,就能解決這些問題了。

    聽說大都的塞爾維亞人正在密謀,地方貴族們也來了興趣。

    然而,造反並不是個簡單的事情。

    領地能到行省這種規模的大貴族,早已被海倫娜太后薅沒了,塞爾維亞地區也一樣。如今的主力貴族,是一羣受封的州、軍府的首領。

    他們也並不希望大貴族回來——當初拆分大貴族的時候,他們還是助力者和受益人呢。

    而這裏,也沒有什麼戰功威望很高,或者軍事能力很強的人——紫帳汗國不在乎信仰出身之類的問題,甚至不怎麼看血統。只要有軍功,在那邊能提升的極快。有這個本事的人,早去大都當大官人,享大富貴了。誰還惦念着這點爛地。

    除非,他們能開除比紫帳汗國更高的價碼:比如,邀請人家來當實權國王,這倒是比軍團長待遇更好,理論上有吸引來高級人才的可能了。

    但是,大家造反的目的,就是維持領地獨立。造反前,要被實權大汗管;造反後,還要被實權國王管。那這反,不就白造了麼?

    至於有名無實的國王名號……

    紫帳汗國連共治皇帝都能濫發,搞的法國人都想來捐一個。真比拼名號,人家隨便找個希臘學者,現場就能謅一個天兄聽了都臉紅的誇張名號出來。鄉下貴族們奉上的空頭稱號,誰稀罕啊。

    至於爲什麼強調鄉下,是因爲貴族們拉不來城市的支持。

    當地大城貝爾格萊德,就堅決不參加造反。

    紫帳汗國帶來了更好的陶爐工藝,還給了他們大量的軍隊訂單。此外,汗廷還說,今後各個城市的專業官員,是可以互相升調的,也就是說在貝爾格萊德表現優異的市政官,可以直接調到君士坦丁堡去——那這還造個屁的反。

    城裏的市民,本來就瞧不起周圍這些天天攔路搶劫、破壞貿易的泥腿子貴族,如今更是不想搭理他們。

    市議會對貴族代表說,羅馬人把路免費修過來,市民們正感恩戴德呢。建議他們好自爲之,不要違背效忠誓言。

    同時,市長立刻派親信,帶着舉報信趕往大都,準備先刷個印象分,爲自己升職打基礎。也是貴族們對此早有準備,就知道這貨肯定要告發,提前安排人手,攔截了信使,才沒讓叛亂直接失敗。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