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章 蒙古海賊王(下)

類別:網遊競技 作者:正統大汗阿里不鴿字數:2980更新時間:24/06/27 03:40:05
    汗國想在諾夫哥羅德部署水師,物資上問題不大。那裏有很多高大的林木,並不缺乏木材。長期的貿易航運,也使得當地人已經有了比較完備的工坊、船塢,可以建造和維護艦船。唯一的困難,就是人員的問題了。

    紫帳汗國在這裏維持不了太多軍隊,也沒法把希臘水師主力調過來。實際上,汗廷內部,很多人也不希望希臘人插手這邊的事情,擴大他們的勢力。而諾夫哥羅德人得應付各個方向的戰爭,也沒法提供更多人力了。

    因此,紫帳汗國迫切需要更多的人手,來發展航海。

    一番挑選之後,北海行省平章提出,可以從南邊的草原上,就地拉蒙古人來填補人力空缺。

    因爲周遭的各個族羣、各個文化裏,蒙古人是最適合航海的。

    這個結論,並不難推導。

    什麼是海洋文明?首先一個前提,就是窮。當地資源並不足以滿足其生活所需,因此只能四處冒險、擴張,來往於不同地區,以求獲得更多的資源,提升自己的生活水平。

    很多文明,只要勤勤懇懇地耕作、生產,就能養活自己,所以不會閒着沒事去賭命亂跑。但這邊的蒙古部落,窮的連鍋都沒有,只能到處遊蕩。顯然,這個前提條件和基本動力,他們是具備的。

    而在航海時,航海者的身份是多重的。海商、海盜,往往是同一個人的不同身份。發展航海並不只是做生意,劫掠其他商船乃至劫掠岸上目標,也是隨時可能發生的事情。

    在草原上,當然也是同樣的情況。各部落之間有複雜的關係,一方面會進行貿易,另一方面,相互劫掠也是日常。習慣了這種生活的蒙古部落,對此的相性就會很好。

    還有一個重要的方面,是對風險的容忍程度:雖然整體上看,海運給沿線城市帶來了巨大的財富,但風險同樣很大。可能遇到個風暴,就血本無歸,實際上是非常脆弱的。所謂“冒險”,對於忍受風險的能力有非常高的要求,很多人確實不容易接受。

    但在草原上,風險同樣很大。一場白災,可能整個部落就完蛋了。長期處於這種環境的蒙古人,也有同樣的風險耐受能力。

    最後,即使獲得利潤,收益的大頭也是商人和船主的。普通水手,整日在船上顛簸,生活艱難,收入也有限。羅斯人如果有塊固定的土地,也不想去過這種糟糕日子。

    但蒙古人的日子同樣艱難,很多人都是部落貴族的奴隸,整日在馬背上顛簸,也沒什麼收入。他們從事航海,接受程度就好多了。

    反正,他們本來過的也是居無定所的遊牧生活。在港口間航行,和在草場間轉場,區別也不算很大。牧民們對此早就習慣了,適應起這種生活節奏,也不會太難。

    由此可見,只有起錯的名字,沒有起錯的汗號。蒙古人,才是真正的海洋民族。

    在這一思路的指導下,北海行省開始大量招募蒙古牧民充當水手,填補人力缺口。

    這邊的所謂蒙古人,其實大部分都是當地的欽察、庫曼和保加爾部落。當然,這也不說麼問題。紫帳汗國對於如何驅使牧民,十分有經驗。

    汗國對海上的管理,和對喀山的保加爾舊部、南俄的庫曼故地一樣,十分鬆散,只要在神祖面前,宣誓成爲羅馬公民,向擺賽汗定期繳納貢品,就能享受廣泛的自治權。

    諾夫哥羅德將北方的大片非核心土地,分成了好幾塊領地。本來是打算招募立陶宛貴族,作爲共和國的封臣,擔當北方屏障的角色。但紫帳汗國到來之後,共和國就改了主意,把它們送給行省直轄。

    行省官吏又從中挑選了幾塊合適的地方,建造港口,作爲這些海上牧民的營地。每一艘船,在海上很可能長期見不到人,實質上就是一個獨立的遊牧部落。所以,又按照船隻大小,給船長授予十戶、百戶不等的官職,這樣就算完成了管理機構的設置。

    一開始,很多牧民還不習慣,損失頗大。但這回汗國並不缺人,由於給出了足夠的賞金和劫掠分利,衆多日子不好過的小部落,都跑來投奔。

    由於數量增加太快,很快,船隻數量就超過了商貿所需。閒着沒事的蒙古人四處乘船遊蕩,搶劫瑞典、立陶宛和波蘭的海岸。

    這些歐洲國家,常備軍數量有限,平時都靠各個分封領地自己的力量,來對付出現的敵人,對付普通海盜,效果還不錯。

    然而,蒙古海盜無師自通地結成了大團伙,不時就匯聚起一大堆部落,在首領和老海賊的指揮下,有目的的選擇突破口,藉助紫帳本土派來的工程師,破壞各國的防禦堡壘,然後一擁而入,把沿岸各地都劫掠一番。

    遇到這種突然集中起來的大規模入寇,當地人很難抵擋,因此受害頗爲嚴重。

    紫帳汗國和諾夫哥羅德,對此都很滿意。立陶宛和波蘭因爲背後受到襲擊,不得不調集士兵前往防禦,讓紫帳在南方前線的壓力小了很多。由於效果良好,這一制度就保留了下來。

    蒙古海盜活動的範圍,已經遠超出了北海行省當今的轄地。大都朝廷決定給他們升級編制,順便換個正規點的名字。於是,郭氏通過桃花石島的關係,找了個老學究,專門琢磨個好名字。

    老學究考據一番,告訴他們,可以挑一個和水域有關,又有多重寓意的詞。《衛風·碩人》雲:“河水洋洋”,《毛詩傳》雲:“洋洋,盛大也”;《大雅·大明》雲:“牧野洋洋”,《毛詩傳》雲:“洋洋,廣也”;《魯頌·閟宮》雲:“萬舞洋洋”,《毛詩傳》雲:“洋洋,衆多也”。孔子說:“美哉水,洋洋乎!”可見,這個詞一直以來就是與水有關的美言。

    考究先聖之意,應該把“北海”改爲“北洋”,以示國朝武威之盛,水師軍容之壯大。

    衆人覺得,老學究果然很有文化,於是按照他的建議,改名爲“北洋水師”。

    由於擴張迅速,諾夫哥羅德的造船工坊供不應求,北海行省甚至要去漢堡和呂貝克,訂購德意志戰船。幾年後,艦隊就頗具規模。

    這時,一場新的戰爭爆發了。

    英格蘭王國原本是歐洲重要的羊毛出口國,倫敦商棧在漢薩同盟中也有十分重要的地位。但國王愛德華三世在位時,禁止羊毛出口,同時禁止進口外國的紡織品,違者予以重罰。

    愛德華希望藉此強制推動本國紡織業的發展,把羊毛出口轉爲紡織成品出口。但這一政策,顯然妨礙了外國商人們的利益。

    大量進口羊毛進行生產的弗蘭德斯,首先表達了不滿。漢薩同盟的其他城市,也強烈譴責英格蘭官府這種強制性的貿易保護行爲,呼籲英國開放自由貿易。

    但愛德華三世是個強勢君主,不但把原本的羊毛關稅變本加厲,甚至開始劃界,禁止在距離海岸五英裏內剪羊毛。這些舉措讓商人們十分氣憤,但英國當時還很強,正在毆打法國,大家也沒什麼辦法。

    不過,愛德華統治的最後幾年,患上了中風,無力再處理朝政。1376、1377年,繼承人“黑太子”愛德華和愛德華三世先後去世,之後的繼承人昏庸無能,貴族之間內鬥不休,陷入了將近三十年的混亂。

    而北海商人們抱上了紫帳汗國的大腿,決定趁這個好機會,用武力迫使英國開放貿易。法國對此大力支持,給予了不少贊助,還派人去大都,遊說朝廷追加兵力。

    在法國人的金幣攻勢下,汗廷上下很快同意了他們的計劃。海軍大公伊薩克·杜卡斯親自率領衆多隨從和技術人員,前往諾夫哥羅德指揮作戰。

    次年,蒙古海盜大批南下,與沿途各同盟城市的艦隊會和,首先擊敗了宿敵丹麥,迫使國王宣佈中立。隨後,北洋水師駛出日德蘭海域,進攻英格蘭的各個港口。

    英格蘭國王理查二世不受貴族們的歡迎,以蘭開斯特公爵約翰爲首的大貴族們樂見國王吃癟,只是自保,拒絕給國王提供口頭支持之外的任何援助。原本支持貿易保護的大商人們,見到敵軍來勢洶洶,也開始動搖,不想再堅持到底。在一系列不利條件下,國王軍隊只能在泰晤士河口迎戰北洋水師,結果因爲寡不敵衆被擊潰。

    衆多蒙古海盜、漢薩傭兵和大量混在其中的法國人,成功登陸並進入倫敦,大肆劫掠。城區不少地方被燒燬,理查二世倉皇出逃,躲入威爾士。

    軍事失敗導致國王的權威進一步受損,不久之後,就被約翰的兒子亨利推翻,稱爲亨利四世。英格蘭被迫重新開放羊毛出口,取消高額關稅。漢薩同盟和紫帳汗國擴大了原本設在倫敦的商棧,得到了更多的特權,使得這裏成爲了實質上的國中之國。

    大家之前自己都沒想到,一次行動居然有如此大的成果。嘗到了甜頭之後,各方的合作就更加緊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