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章戰局形勢

類別:歷史軍事 作者:湯加鹽大伯伯字數:2132更新時間:24/06/28 05:34:33
    就在楚軍駐紮范陽止步不前的日子裏,趙王歇和張耳的處境越來越不妙了。

    前邊介紹過,王離軍是當時秦朝的正規軍之一,也是秦末唯一參加了平定起義的秦朝正規軍團。這支軍團曾經在蒙恬的帶領下北擊匈奴,在與來去如風的遊牧民族的較量中獲得了勝利。王離接管這支北方軍團的時間並不長。但是,王離畢竟是老將軍王翦之孫,虎將王賁之子,是地地道道的將門之後。不像當年的趙括只會紙上談兵,王離原本也是蒙恬手下的一員裨將,跟隨蒙恬與匈奴征戰多年。家學淵源,再加上有實戰爲佐證,王離的戰術素養起碼可以說不會差。在王離的帶領下,北方軍團的戰鬥力雖然不及蒙恬在時,但在當時也可以說數一數二的。

    王離二十萬大軍圍城,日夜耗費糧草無數。張耳本來寄希望於秦軍糧草不濟,自行退卻。哪知道,就在王離即將斷糧的時候,章邯把糧食運來了。

    一下子就把能量充滿了!

    當時的鉅鹿戰場距離黃河不遠。那時候的黃河碧波盪漾,水勢浩大,遠不是今天這般時斷時續的泥漿模樣。章邯早就知道鉅鹿之戰是個持久戰。作爲主帥,打從戰爭進入相持階段開始,他就在考慮爲王離輸送糧草的問題。當時最便捷的方法莫過於漕運。章邯一拍腦門,決定抽調兵力,從黃河渡口修了一條直抵鉅鹿城的河道。章邯的軍隊本來就是由大量刑徒組成。這羣刑徒走上戰場之前就是專做土木工程的,挖起河道來當然是駕輕就熟。很快,王離軍大營與黃河之間出現了一條水路。秦軍運送輜重的船隊往來不絕。王離軍的後勤危機輕易就被化解了。

    有了糧草,王離安心了,張耳卻不開心。鉅鹿雖然兵精糧足,也經不起這樣窮年累月的消耗。更何況這些日子王離把強攻、夜襲等攻城戰術練了個遍,鉅鹿眼看已經指日可破了。無可奈何之下,張耳拉下臉皮,派當年一同起事追隨陳勝、跟自己與陳餘交情深厚的張黶和陳澤突出重圍,給陳餘傳話。

    張耳的口信是:“你我結識多年,我與你是過命交情,一個頭磕在地上,發誓雖然不能同生,但願同死。眼下,大王與我危在旦夕。你擁兵數萬,卻在旁邊觀望,不肯前來相救。人臣大義我就不說了,同生共死的誓言你都忘了嗎?如果你沒忘,爲什麼不出兵解圍,與我赴難同死?發動攻擊固然生死難測,可是起碼咱們還能有一線希望啊!你要是再不來,我可就真的要完了!”

    得了張耳的口信,陳餘心裏挺不好受。畢竟是朋友一場,生死之交。話說到這份上,自己的臉也沒處擱。可是,陳餘有他自己的考量。他對張黶和陳澤說:“當年的誓言我怎麼會忘記呢?如果說用我的死能換來大哥脫險,那麼我毫不猶豫。可是實際情況是,我手下就這麼點兵力。一旦出擊,非但不能解救鉅鹿之急,連給王離塞牙縫都不夠!我不是怕死,而是希望至少能爲大王和大哥保留一點報仇的希望。現在這個局勢,非要我出擊,不是讓我送死呢嗎?這跟拿肉包子打狗有什麼區別呢?”

    張耳、陳餘哥倆的分歧,其實完全在於考慮事情的角度不同。

    張耳從自己的角度考慮:自己堅持不下去了,不知什麼時候鉅鹿城就破了。如果沒有奇蹟出現,自己是必死的局面。而陳餘手下好幾萬人,如果從外圍向裏殺,自己再派兵裏應外合往外殺,沒準就把王離打敗了。再說,他眼看就要死了,而陳餘當年發過誓,怎麼能不豁出命來救他呢?

    但是張耳可沒想到陳餘興許就死在亂軍之中,自己在城中倒未必就死了。他也沒想到自己身爲哥哥的應該想着怎麼讓弟弟活,而不是怎麼讓弟弟跟自己一起死。

    陳餘也是一樣,他只想到衝出去可能就這麼完了,連個水花都打不出來,卻沒有想到他的國君、他的結義哥哥正在生死存亡關頭,面對死亡的威脅心急如焚,反而想的是:你們要死沒必要拖我下水,我活着將來沒準還能給你們報仇。就算不能爲你們報仇,將來還能給你們掃墳呢!

    最後,因爲張黶、陳澤兩個人堅決要求出兵,陳餘實在沒轍,撥給兩人五千人馬,讓他們前邊探路。只要他們能衝過去,陳餘答應隨後就到。

    相比之下,還是張黶、陳澤二人講義氣。二話不說,帶着五千士兵就殺出去了。五千人想衝破二十萬大軍的封鎖,談何容易!這一票人馬殺出去沒多遠就被秦軍飽嗝都沒打一個地消化了。陳餘在後邊根本連動都沒敢動,眼睜睜看着自己的戰友消失在由秦軍構成的茫茫人海中。

    看這個情景,仔細一想,陳餘覺得不出擊的決定是正確的。不過,陳餘也並沒有獨自逃命。他一面命令軍隊抓緊時間修築深溝高壘,堅壁自守,一面連續派遣使者向楚、齊、燕、魏各國求援。陳餘的計劃是這樣的:如果諸國援軍能夠及時趕到,大家合兵一處,他也絕不當孬種,一定跟着大夥一起把大哥救出來。如果沒等援軍趕到城就破了,那就對不起大哥了,他日後一定給大哥報仇。但要想讓他現在就去送死,那是恕不奉陪。

    在陳餘的懇求下,燕、齊、楚三國的援軍陸陸續續地趕到了。

    齊國田榮因爲趙王不肯殺田角、田間,本來沒有出兵,但是田榮手下有一員大將名叫田都,不知道是因爲什麼原因,膽大包天,也沒向上請示,自行帶了一萬人馬,參與了此次援趙行動。

    此時的燕王姓韓名廣,前邊提到,是武臣的部下,之後自立爲王。

    因爲西南兩個方向有趙國做屏障,燕國一直沒有受到秦軍的直接攻擊。

    此刻,儘管之前有過糾紛,但脣亡齒寒的道理韓廣是明白的。於是,他派遣大將臧荼統領燕國援軍南下,抵達鉅鹿城外,就駐紮在陳餘軍旁邊。

    援兵雖然及時趕到,但是,誰也不敢對王離發起進攻,都向陳餘學習,躲在一邊觀望。最富戲劇性的是,張耳的兒子張熬也斂了萬把來人來救父親。可是到了鉅鹿附近,張熬也止步不前,看着老爹被王離圍起來痛揍,就是不敢出手相救。四路人馬在鉅鹿城外你看着我,我看着你,都希望對方先行一步,試試王離的斤兩,以便於自己決定是戰是逃。

    可是,誰都不敢先動手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