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章“楚王好細腰”
類別:
歷史軍事
作者:
湯加鹽大伯伯字數:3562更新時間:24/06/27 03:38:27
楚靈王即位之後,非但沒有收斂之前飛揚跋扈的姿態和剛愎自用的處事方式,反而變本加厲,無論是在個人的生活方式上還是在內政外交的處理上愈發無所不爲,將楚國一步步帶向無底的深淵。
歷史上關於楚靈王個人生活喜好方面有一個十分典型的概括,曰:“楚王好細腰。”在《戰國策》中,通過一段對話體現出來。這段對話發生在楚威王和大臣莫敖子華之間。楚威王苦於人才難覓,求問於莫敖子華,說當下人才缺乏,如何才能找到像楚國歷代幾位名臣那樣的人才呢。
莫敖子華以一個典故回答,說楚靈王非常喜歡細小的腰身,於是王公大臣爲了投其所好,紛紛以節食的方式來塑造“細腰”,每天僅進一餐,結果餓得頭昏眼花。人不能獨自站起來,非得靠扶在牆壁上;從馬車上下來,一定要借力於車軾。任何人都喜愛美食,然而爲了有一個細小的腰身愉悅君王,都堅持少吃,即使餓死也在所不惜。正所謂“上有所好,下必從焉”,那麼如果爲君者喜愛賢明的臣子,爲臣者則紛紛努力成爲這樣的人,楚國就不難出現可以比肩前代名臣的賢人了。
通過這則故事,可以看出楚靈王對於“細腰”的喜好可謂是代代流傳。而在其他典籍中,“楚王好細腰”經常與“越王好勇”並列使用,說明君王的個人喜好往往決定了國家和生民的命運這一道理,以此譏諷歷代昏君誤國之事,警示爲君者時時克己自省,避免重蹈前人覆轍。
不過在歷史演進之中,隨着社會文化語境的變化,“楚王好細腰”逐漸發生了內涵的轉變。最初僅僅是用來形容楚靈王的個人喜好對臣子的影響,是作爲一個諷喻性典故而存在。然而,“細腰”二字,竟由指代臣子向指代宮中女性轉向,而“楚王好細腰”的意義,也變成了突出他喜好美色、淫 亂宮中行爲的註解了。
有一點可以確認的是,楚靈王之蠻橫恣肆和驕奢淫逸人所共知,他力主搭建的“三休臺”就是最好的銘證。“三休臺”是章華臺的別稱,是楚靈王在公元前535年於古華容縣城修建的離宮,傾舉國之力,耗數年時間,高數十丈。之所以被稱爲“三休臺”,是因爲人拾級而上,途中需要休息三次方可登頂,足見此臺規模之宏大。
除了“三休臺”之外,章華臺又被稱爲“細腰宮”,因爲楚靈王的個人癖好成爲了楚國全國的審美趨勢。宮女更是當仁不讓,爲滿足靈王眼福,紛紛節食塑身。一時間,細腰美女充盈宮中,歌舞昇平,章華臺由此得名“細腰宮”。
諷刺的是,“楚王好細腰,一國皆餓死”,成爲了歷史對楚靈王的最好評價,可謂一語雙關。當楚靈王沉浸在細腰美女——當然也可能有“美男”有相關的史書記載,因爲楚靈王的個人取向也存在一定爭議——的身段舞姿中;廟堂之臣正絞盡腦汁想方設法滿足靈王之好以求榮華富貴、仕途平坦時;爲這一切買單的,無疑是全國的百姓。因此“一國皆餓死”,可不全是因爲節食瘦身而死。
章華臺落成之後,楚靈王自然意欲炫耀一番,於是廣邀諸侯,希望他們參加慶典。不料遭到冷遇,幾乎無人迴應,因爲各個諸侯對於楚靈王的昏庸荒淫深以爲不屑,皆不願與之爲伍。無奈之下,楚國只好採取無賴手段,以武力侵犯相威脅,逼迫魯國國君參會。魯昭公來到章華臺,爲楚靈王助興,靈王也算“講義氣”,沒有虧待魯昭公,將楚國傳國之寶——大屈寶弓,贈予魯昭公。不過可笑的是,楚靈王此舉乃是一時衝動,待到冷靜下來之後頓覺後悔不已,竟然令臣子向魯昭公討回,其爲人可見一斑,楚國國格由此蕩然無存。
章華臺其實不止一處,楚靈王看中乾溪之地景色優美,於是再度勞民傷財,把“章華臺”在該地“原樣複製”了一個,以滿足個人玩賞之雅興。
楚靈王對於城郭亭臺的喜好不亞於他的“細腰之癖”,在修建兩座章華臺後仍不滿足,廣選天下之址。公元前538年,派遣他的弟弟棄疾修建許城;同年,又修建鍾離、巢州等城郭;公元前531年,繼續大興土木,修建陳、蔡二城。這些工程每每耗費民力,搞得怨聲載道,失去民心不說,還造成了生產力的嚴重喪失,形成了坐吃山空的局面,由此埋下了無窮隱患。大夫申無語一語成讖:“楚禍之首,將在此也。”
唐太宗以“水”和“舟”來比喻君民關係,指出“水能載舟、亦能覆舟”。楚靈王身爲人君,不爲民爲國謀取福祉,反而濫用神器,滿足自己享樂之好,而爲此受苦蒙難的,是其治下萬千生靈。楚國這一潭深水,被他一次次攪擾得不得安寧,以至於風浪驟起,最終傾覆的是楚靈王這只貌似強而有力、實則不堪一擊的小舟。
楚靈王捨我其誰的霸氣更多體現在了其在外交事務的決策處理上。楚王非常喜歡召集諸侯來本國會盟,體現楚國大國地位,符合楚王本人急功近利的浮躁心態和一貫高調的行事風格。
楚靈王三年(公元前538年),楚國遣使來到晉國,說楚國希望舉行會盟,邀請晉國及其盟國前來相會。晉國對此一開始並不熱衷,因爲兩國一是中原大國,一是南方大國,龍爭虎鬥是少不了的,因而晉國不想做長他人志氣、滅自己威風的事。
司馬侯進諫晉平公,說“還是應當去參加會盟,楚靈王現在氣焰正盛,行事魯莽不計後果。上天之所以讓他得意一時,或許就是想藉此讓他招致怨恨。楚靈王如此德行,百姓自然也不會和他一條心,這樣他即使想同我們爭奪霸業也是有心無力了。”
晉平公不同意,說楚國正陷於內耗之中,況且晉國本身地勢艱險,物產豐富。這樣好的局面下,怎麼能坐視楚國稱雄?
司馬侯答曰,不能趁他國落難而本國興起就由此稱霸,這樣做會讓自己陷於不義,十分危險。商紂王荒淫無道,周文王寬厚仁慈,前者終爲後者取代,可見欲成天下之人,德行十分重要。
晉侯採納了司馬侯的建議,讓人回覆楚使說國君有事在身不能參加會盟,至於晉國的盟國,本身就已經臣服於楚,因此楚國大可以邀請這些國家而不必知會晉國。晉侯還答應了楚靈王聯姻的請求。
楚靈王對於自己的會盟提議心中也沒有底,於是請問鄭國的子產,向他討教諸侯國對會盟的反應。子產說晉國一定會允許其盟國前來參加,因爲晉國國君昏庸無能,臣子各個中飽私囊,當了國家蛀蟲,因此晉國沒有大志。況且當年宋國弭兵之會上已有約定,晉國不可能冒着喪失信譽的危險違約。而晉國的那些盟國,一是懼怕楚國強大的軍力,二是希望能與楚國修好,都會前來會盟的。不過,有四個國家可能缺席,它們是,曹、魯、衛、邾四國。
會盟如期舉行,如同子產所言,曹、邾二國自稱國內發生禍事,魯國假託祭祖,衛侯則言身體有恙,皆不至。大夫椒舉私下裏對楚靈王說此次會盟事關楚國霸業,切不可造次。並列舉夏啓的鈞臺之享;商湯的景亳之命;周武的孟津之會;齊桓的昭陵之會;晉文的踐土之盟供楚靈王選擇,靈王決定效仿齊桓公昭陵之會。
隨後楚靈王問於左師和子產,兩人分別獻上禮儀六項以供楚靈王參考。在整個會盟期間,楚靈王讓大夫椒舉不離左右,以期椒舉可以指正自己的於禮不當之處。但從頭到尾椒舉不發一言,楚靈王便問其故,椒舉只得回答自己也不懂齊桓會盟時應當遵從的禮儀,楚國君臣之庸可見一斑。
在對待參加會盟的諸國使臣上,楚靈王表現得極不恰當。楚靈王耽於遊獵,對於沒有按時到達的宋國太子佐不聞不問,最後派了一個使者對太子佐說自己在祭祖,會把宋國的禮品獻上。傲慢態度展露無遺。而相比於徐國國君,太子佐的遭遇甚至是幸運的。由於徐國國君是吳國後裔,楚靈王據此認爲他懷有二心,竟然將他拘捕。
楚靈王的蠻橫舉動令他喪失人心。大夫椒舉進諫,希望楚靈王可以以禮服人,並以夏桀會盟,有緡背叛;商紂會盟,東夷背叛;周幽會盟,戎狄背叛爲先例,警示楚靈王,但楚靈王置若罔聞。子產面見左師,對楚靈王的行爲十分鄙視,言楚靈王現出本性,驕縱難安,必將不壽。左師判定靈王不日將盡失人心,終將遭棄。
楚靈王會集諸侯,耀武揚威仍覺意猶未盡,於是大舉進攻吳國,攻克了吳國城市朱方後,擒獲了自齊國逃難至此的慶封,並把他的族人全部殺光。椒舉再次勸阻靈王,讓他不要輕易殺慶封,說只有完美無缺的人,才具有殺戮他人的資格。慶封在國內胡作非爲,如何可能在這裏服服帖帖地引頸就戮?倘若他散佈對陛下不利的謠言就麻煩了,楚靈王不從。
楚靈王令慶封遊街示衆,讓他邊走邊喊出自己的罪過。不料慶封大聲呼喝出了楚靈王當年奪嫡篡位的暴行,並力勸諸侯不要與楚國結盟。楚靈王驚懼之下立斬慶封。
楚靈王繼續着自己的恣意妄爲,帶領諸侯攻破賴國。賴國國君自縛雙手、口含玉璧、肉袒擡棺,來到楚軍帳下謝罪。楚靈王這次終於聽取了椒舉的建議,鬆綁、受璧、焚棺,以禮相待。隨後把許國人遷入賴國境內,留下鬥尾龜和公子棄疾築城,自己返回國都去了。
不料同年七月,吳軍進犯楚國邊境,逼迫楚國分出人力物力加強守備,一時間楚十分被動。楚國自然不會就此善罷甘休,在楚靈王四年、五年兩次對吳國大規模動兵,都因爲吳國準備充分而遭到敗績,雖然還沒有對國力造成傷筋動骨般的致命打擊,但也使得本就入不敷出的國家又揹負了額外的重擔。
楚靈王伐吳不利,遂調轉矛頭,借陳國國室內亂的機會,插手陳國內政,派公子棄疾揮師東進,攻滅陳國。隨後在新拿下的土地上進行大規模的遷徙,使得數個地方的人民不得不放棄經營已久的生活而舉家搬遷,這些舉措對百姓物質生活和精神心靈造成的切膚之痛楚靈王當然不會有所感受。
楚靈王十年(公元前531年),楚國又把目標定格在了蔡國身上。楚靈王以會盟爲由,將蔡國國君騙到申地,設伏殺之。隨後,楚國大軍將蔡國圍了個水泄不通。晉國會集多國謀求救蔡,但諸國沒有出兵,晉國並沒有獨自對抗楚國的自信,只好遣使入楚,自然無功而返。楚國攻滅陳、蔡二國後,聲勢日漸浩大,楚靈王睥睨四方,儼然已有稱霸天下的意圖。
楚靈王呼風喚雨無人敢違,要會盟就有人和他會盟,要攻伐就能夠攻伐,要築城就築城,如此下去無人約束,勢必人神共憤,命不久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