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千一十八章 又一個任務

類別:歷史軍事 作者:朱郎才盡字數:2080更新時間:24/07/04 22:43:11
    “方纔趙文華過來督促出兵,諸位也都看到了,無論是巡撫還是知府還是知縣,身爲百姓父母官,就有保境安民之責,需要做什,不用本督多說了吧。本督也不要求你們剿滅境內的倭寇,這也不現實,但是你們至少要守住城鎮不失,底線是守住縣城不失,至於村落,視諸位能力,自行決斷守與不守,本督不會因此苛責諸位,不過一定要竭盡所能保全百姓,提醒百姓警惕倭寇也好,及時轉移村子百姓到縣城避難也好,其他舉措都好。”

    最後,張經又給朱平安等巡撫、知府等下了一個任務,保境安民的任務。

    張經話音剛落,下面就禁不住哄聲一片。

    張經的這個任務看似不重,只是要守住縣城不失,偏遠的村落,甚至鎮子都可以放棄。

    但是

    但凡你看看近期的戰報,你就知道這個任務有多重了,隔三差五就能聽到縣城被倭寇攻克的消息。

    雖然倭寇攻克縣城後,總是燒殺搶掠一場後就撤,從不佔領縣城過長時間,但是縣城失就是失了,失而復得,也抹不平曾經失去的事實。

    還有。

    趙文華向張經施壓,催促出兵......現在,張經把這個壓力轉移到我們這些人身上了。

    任務很重。

    但......

    “盧鏜、湯克寬、俞大猷、李逢時、鄒繼芳他們只負責駐紮地防守,其他地方的防守暫不參與,他們當前的重任是合練麾下本地兵與客兵,山東槍兵、廣西狼兵新至,他們要加緊合練,熟悉客兵,控制客兵,做到如指臂使,日後上陣殺敵,狼兵等客兵作爲捅向倭寇心臟的一把尖刀。當前合練就是磨刀,只要把刀磨鋒利了,到時才能刺穿倭寇心臟。”

    張經又幽幽的補了一句話,將衆人剛剛生出的念頭給按滅在萌芽中了。

    這下,下面的哄聲更大了。

    衆人本來還想讓客兵和狼兵協防呢,這樣一來,任務雖重,但是分派客兵協防縣城的話,也不是不能完成,結果張經這一席話杜絕了衆人的念頭。

    衆人自然意見就多了,就大了。

    你把壓力下移到我們身上,還把最精銳的將領和兵力收回去了,山東槍兵和廣西狼兵等客兵也不給我們。

    這樣就過了啊。

    “你們負責守,守住就是大功一件,攻滅倭寇,交給本督,論功行賞少不得諸位的。諸位,聖上在看着我們,萬萬百姓在看着我們,拜託了。”

    張經起身向衆人,長長一躬。

    張經都如此了,衆人還能說什呢,只能跟着起身還禮,被迫接受任務了。

    從總督衙門離開時,已經是夜晚了。

    倭寇首級都已經覈實確認登記造冊了,首級確認是倭寇無疑,張經已經令人擬文向京城報功了。

    天色太晚了,連夜往回趕是不行了,好在總督衙門的官吏給朱平安等外地趕來的官員定好休息的地方,朱平安一行由他們領着過去休息。

    這是一處兩進的宅院,原主人一家在一個月前的徐海衆倭攻克嘉興的倭患中被倭寇殺害。

    宅院中還能看到刀劈火燒的痕跡,甚至在過門石上還能看到沒有被沖洗乾淨的血跡。

    在這樣的宅院就寢,朱平安感到深深的責任感。

    如果不能保境安民,那就會有無數個這樣的宅院,無數個百姓死不瞑目。

    夜晚,房間的油燈亮了大半夜才熄滅。

    翌日,一大早天不亮,嘉興城還在沉睡,販夫走卒屈指可數,朱平安就帶人去總督衙門向張經辭行,張經也早已起牀,正在書房研究江南地圖。

    地圖上,嘉興被重重的圈了起來。

    “平安拜見總督大人,特來向總督大人辭行。”朱平安進了書房,拱手辭行。

    “不急,不急,子厚起的這般早,還沒用過早膳吧,正好在我這用過早膳再回。”

    張經擺了擺手,讓朱平安跟他用過早膳再走,言畢就催促差役去端早膳。

    “多謝總督大人,那就恭敬不如從命了。”朱平安道謝。

    很快,差役就將早膳就端上來桌子,比較簡單的兩碗米粥、兩個雞蛋、四個饅頭還有兩碟小菜,一碟涼拌豆皮蘿卜絲,一碟醋溜綠豆芽。

    “粗茶淡飯,子厚莫要嫌棄,快快請坐。”張經微笑着請朱平安入座用早膳。

    朱平安落座道謝,兩人邊用早膳邊聊。

    “子厚,可知我爲何要將總督行轅移至嘉興?”張經一邊剝雞蛋,一邊考較朱平安。

    “嘉興位置處於拓林徐海一夥倭寇,以及瀝港汪直一夥倭寇的中間,距離拓林徐海倭寇約有兩百餘,距離瀝港汪直倭寇約有四百餘,都不算特別遙遠,總督坐鎮嘉興可居中指揮對兩股倭寇的作戰,消息、命令傳遞快。”

    朱平安放下筷子,回道。

    “嗯,不錯,子厚不愧是知兵的,處於兩大倭寇中間的地理位置是我相中嘉興的一個重要原因。”張經讚賞的點了點頭,不過又話音一轉,“但,這也只是其中一個原因。”

    “子厚可知?”張經問道。

    “願聞其詳。”朱平安搖了搖頭,拱手向張經請教。

    “某願以身爲餌,請倭寇入局,進而圍而殲之。”張經目光看向窗外,一臉的視死如歸。

    張經的話令朱平安心生敬意,張江以自己爲餌,引倭寇上鉤,再一舉殲滅,這份勇氣和擔當令人點贊。

    “徐海膽大包天,某觀其行事,無論是攻蘇州,還是攻嘉興,除了擄掠財物外,棋有意揚名,以吸引倭寇入局;汪直近期動作頻頻,指使麾下倭寇四處出擊,燒殺搶掠,目的不外乎'要挾官府,開港通市'。無論徐海,還是汪直,在得知本督移營嘉興後,肯定都不會放過這個千載難逢的機會。若是倭寇兵圍嘉興,拿下本官,徐海的名望在倭寇中就無出其右了;若是汪直兵圍嘉興,拿下本官,他就有了要挾朝廷的籌碼!”

    張經緩緩解釋道。

    朱平安聞言,點了點頭,張經說的很有道理,按照歷史軌跡,張經接下來取得的大捷,位置就在嘉興城北的王江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