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千一十三章 江南士紳,養倭自重

類別:歷史軍事 作者:朱郎才盡字數:2021更新時間:24/06/27 03:30:19
    “不過三十多名倭寇爾,若我是小朱大人,則會留下一半兵力剿滅倭寇,自己親率一半兵力繼續趕路,如此趕路、剿倭兩不誤,豈不兩全其美。”

    屠大人依然有些不依不饒,以說教的口吻對朱平安說道。

    “屠大人見教的是。”朱平安也不想再跟他解釋了,澹澹的回了一句。

    “好了,子厚也不算遲到,又剿滅了三十六名倭寇,有功,遲到一說,揭過不提。”張經在座上擺了擺手。

    接着,張經伸手向朱平安介紹這位屠大人,“子厚,你來的晚,我單獨爲你再介紹一下,這位是屠大山屠大人,數日前才由川湖總督調任爲應天兵部左侍郎、應天巡撫,兼提督軍務。屠大人通曉兵事,當年任川湖巡撫期間,協助前川湖總督張嶽平定了苗蠻龍許保、吳黑苗發動的大規模叛亂,在張總督病逝後接任川湖總督,誘殺了龍氏餘黨龍阿仔等,盡滅其族,熄滅了即將死灰複燃的苗蠻叛亂。你們二人一個應天巡撫,一個浙江巡撫,以後要力同心,共同助我一臂之力,早日剿滅倭寇。”

    “原來是屠大人,久聞屠大人大名,如雷貫耳。”朱平安禮貌的向屠大人拱手見禮。

    什久聞大名啊,至少朱平安在現代時對其沒有一點印象,可見其不夠有名。

    朱平安也是到了大明,被貶到靖南後,瞭解周邊官員的時候,才知道川湖地區爲平定苗民叛亂設總督,總督張嶽平定了苗民叛亂,因病過世後,川湖巡撫屠大人繼任巡撫。

    從邸報上也隻是見過其一則重金誘殺龍氏餘黨龍阿仔等,盡滅其族的消息而已。

    不過,原川湖總督啊,也是一位大人物了。

    雖然轄區不如張經,但是畢竟也曾是一位總督了,名義上也是和張經一個檔次的,怪不得態度如此倨傲。

    “本官也久聞小朱大人大名了,不過今日一見,略有失望。”屠大山態度有些冷澹。

    氣氛一下子幹冷場了。

    “那平安唯有繼續努力了。”朱平安輕輕扯了扯嘴角,不明白爲何屠大山屢屢針對自己。

    “好了,咱們言歸正傳,今日召集諸位前來,是爲了統一對倭作戰方略。”

    張經主持,將話題拉回正規。

    “諸位,如今江南倭患的情況不用我過多說了吧,這幾日拓林徐海倭衆在南直隸與浙北一帶瘋狂肆虐,汪直倭衆也屢屢進犯江南各地,除這兩夥倭寇外,還有數不清的大小倭寇頻頻進犯我東南沿海,燒殺搶掠無惡不作,百姓屢受其害,水深火熱,而我們各地官軍對倭作戰,頻頻失利。我想問問在座的諸位,爲何我官軍對倭作戰會頻頻失利呢?”

    張經一臉嚴肅的環視衆人,緩緩出口問道。

    衆人一時間有些沉默。

    “《孟子》曰:天時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我們官軍對倭作戰頻頻失利,是天時不在官軍,還是地利不在官軍,亦或者人和不在官軍?!不然,爲何我們對倭作戰頻頻失利呢?!”張經的眼神逐一掃視衆人,再一次詢問道。

    是啊,爲什官軍會頻頻失利呢?!

    倭寇跨洋而來,異地作戰,在大明殺人放火,爲何還能頻頻戰勝明軍呢?

    是天時不在官軍?

    開玩笑!天時怎可能不在官軍這邊呢,倭寇難道還能比官軍更適應天時嗎?!

    那是地利不在官軍這邊嗎?

    也不會,官軍在本土作戰,倭寇可是異地作戰,又怎可能比官軍更得天時。

    那是人和不在官軍這邊?!

    那更不可能了!倭寇來大明燒殺搶掠、無惡不作,是不義的一方,官軍打擊倭寇,是正義的一方,怎會沒有人呢和?

    可是爲什天時地利人和都在官軍,官軍對倭作戰還會頻頻失利呢?

    這完全解釋不通啊,是孟子錯了?!還是孫子錯了?!

    “總督大人,倭寇不僅有真倭,還有我大明叛徒——假倭,假倭的數量還不少,有的倭寇團伙麵假倭佔了四成以上,甚至有的倭寇團伙佔據了六成以上。當然,倭寇大規模進犯的時候除外,那時候真倭的數量就佔大多數了,都是假倭勾結的倭國真倭。有這些假倭在,倭寇也能佔據天時地利人和。”有一個武將站了起來,迴應了張經的詢問。

    這個武將四十餘歲,身材非常魁梧雄壯,還有一圈絡腮鬍子,看上去端是一員勐將。

    這位武將的關係應該跟屠大山巡撫關係不一般,他坐在了屠大山身後,朱平安注意到屠大山有跟他耳語交流,這位武將對屠大山畢恭畢敬。

    或許是屠大山從川湖總督任上帶來的心腹武將吧。

    “嗯,李逢時將軍說的不錯,至少你看到了表麵。”張經輕輕的頷首,澹澹的說道。

    李逢時將軍?沒聽過,朱平安搜索了一下腦海,確定自己在現代也沒聽過李逢時。

    “表麵?”李逢時愣了一下。

    “不錯,就是表麵,你隻看到了倭寇中有很多假倭爲倭寇做倀,沒看到有些重利無意的江南士紳養倭自重,沒看到有些鼠目寸光的江南刁民爲了蠅頭寸利、數典忘祖、支持倭寇!”張經一臉嚴肅憤慨的說道。

    “什?江南士紳養倭自重?”李逢時愣的更厲害了,一臉的難以置信。

    朱平安也禁不住擡起了頭看向張經。

    在場的衆人也都紛紛擡起頭看向了張經。

    “不錯,這些江南士紳中的敗類,就是江南官軍剿倭屢屢失利的最重要原因。”

    張經用力的點了點頭,一臉嚴肅的說道。

    “倭患是危害了所有百姓嗎?不是,江南倭患看似危害了所有百姓,但是事實並非如此,浙江、福建的市舶司關停後,朝廷嚴令不許片帆出海。有些江南士紳中的敗類爲了繼續從事海外貿易,爲了將手的貨出售道海外,他們扶持了倭寇在江南盤踞,通過倭寇向外出貨,賺取銀兩!”

    張經進一步補充解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