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千六百一十章 水下極端生存戰術

類別:歷史軍事 作者:止天戈字數:2115更新時間:24/06/27 03:15:11
    聽到張小蕾這麼說,在場的衆人紛紛感興趣起來。如果這款空氣過濾補氧循環系統只能裝配到水下特種作戰機械外骨骼防護裝甲上面,那大家的興致自然不可能這麼高。

    雖然說現在很多特種部隊都可以進行三棲作戰,其中就有水中和水下作戰。但是呢,其它特種部隊的作戰主體還是在廣袤的陸地之上。只有陸戰隊和陸戰特種部隊的作戰主體是放在了海洋水域,水底環境,以及水陸島礁區域,然後兼容涵蓋了其它地理環境的作戰需求。

    所以對於這些特種部隊來說,他們雖然眼饞這套空氣過濾補氧循環系統能夠讓潛水人員在水下呆五六十小時,但是卻不會去專門購置一款用於水下作戰任務的水下特種作戰機械外骨骼防護裝甲裝備。

    因此在聽到張小蕾如此明確肯定的回答,這些人自然欣喜若狂。只有陸戰隊那邊保持平靜,甚至還有那麼一絲幽怨,委屈,不悅。

    “這種空氣過濾補氧循環系統可以設計製造成一個獨立的供氣系統,可以和潛水揹包一樣,背在潛水人員的背上,然後像是和氣瓶那樣正常使用。

    當然了,這種獨立的供氣系統,因爲功率有限,容量有限,所以自然比不上裝備在外骨骼防護裝甲上的空氣過濾補氧循環系統的性能,其供潛水人員水下潛水的時間只有大概一半,也就是二十到三十小時左右。

    不過我們認爲,即便是只有二十到三十個小時,也足以應對各種水下作戰任務了。而且目前大部分的潛水服都只有兩種,一種乾式,一種溼式。

    即便是乾式潛水服,也只是防止流入潛水服裏面的水流出,並不能讓我們的潛水者完全隔絕水。這也會導致我們的潛水人員在水下如果呆的時間過長,一方面可能會加速身體熱量流失,從而導致上身體失溫,這不僅僅有害於身體健康,而且還可能會有生命危險。另外一方面水長期與皮膚接觸,還會導致一系列皮膚和身體病症。

    換源app】

    最後則就是呼吸方式了,常規潛水需要含着呼吸器呼吸,這種方式並不舒服,對於人來說也是一種消耗。長時間使用的話,可能會帶來一系列問題,比如口腔內壁的磨損發炎等等。

    另外一個帶着呼吸器,意味着潛水員就無法進水進食了,長時間呆在水下潛水對於身體消耗也是非常大的。

    如果無法及時補充事物的話,會導致潛水人員的體力迅速下降,不僅僅會影響到任務的完成,而且還會帶來一些生命危險。

    所以如果是佩戴這種單獨的空氣過濾補氧循環系統揹包的話,我們建議單次在水下的潛水時間不超過八個小時。如果水下運動量過大的話,那麼時間也要相應的縮減到五六個小時,甚至更短的時間。”

    聽完張小蕾的這番介紹在,在場的衆人也都點了點頭,陸戰隊方面衆人臉上的表情也好看了一些。

    的確,張小蕾說的沒錯。長時間在在水下潛水,對於潛水人員的體力消耗非常巨大。而且水下溫度通常很低,長時間呆在水下很容易失溫,要知道這可是有生命危險的。

    張小蕾呢,講完這些後時刻在關注在場衆人的反應,待衆人消化了一會兒後,她這才微笑着走到那款水下特種作戰機械外骨骼防護裝甲旁邊笑着介紹起來。

    “而我們這款水下特種作戰機械外骨骼防護裝甲,採用的是全封閉防護服,也就是說我們可以將人與水徹底隔絕開,讓我們的穿戴者始終處於一個乾爽,恆溫的環境之中。

    這樣一來,就可以解決常規潛水服無法隔水,無法保溫的問題了。

    第二方面,大家注意看我們的頭部裝甲裏面,一個吸管,我們的穿戴者,可以通過這個吸管來補充水和流體食物。

    我們在背部揹包系統中,設置了一個食物儲存盒,它裏面儲存着水,食物,提神飲料,還可以根據自己的喜好來自由裝備一些能夠提高情緒的食物。

    通過菜單控制,吸管就可以隨時隨地的進行切換,選擇水或者不同的食物。當然了,這些食物都要求是易消化,少排泄的食物。

    畢竟在水下要待那麼長時間,無法上廁所。這樣一來最好的辦法就是不吃,但人總是要排泄的。

    所以這個時候就需要對於飲食進行嚴格控制,讓所補充進去的食物基本上都能夠被吸收。當然了,這是不可能的。

    那麼我們的穿戴人員就只能穿上紙尿褲,或者是佩戴尿袋了。”

    “當然了,這是非常極端的環境下的極端戰法。畢竟在水下呆那麼長時間,這對於人的意志力,體力,精神都是幾位嚴苛的考驗。所以有條件的話,還是儘可能的將任務控制在十個小時之內。若是想要連續執行任務,最好還是能夠攜帶水密艙,或者是定時到陸地上修整一番。”

    聽完張小蕾的話,在場的衆人紛紛交頭接耳互相交流起來。

    這個時候,來自於陸戰隊羣體爲首一位臂章上貼着海軍軍旗的中校衝着張小蕾立正敬了個軍禮道。

    “張經理,我是蛟龍的趙成剛。您剛纔介紹這款水下特種作戰機械外骨骼防護裝甲上面的空氣過濾補氧循環系統可以讓蛙人在水下待上五六十個小時,請問這個數據實驗過嗎。”

    聽到這位來自於陸戰隊中校的提問,張小蕾隨即面向他微笑着回答道:“不,這只是理論數據,實際使用可能因爲環境不同,所以可能結果也會有所不同。

    我們在這款空氣過濾補氧循環系統研製過程中呢,曾經利用泳池進行實驗,但是我們也不可能讓我們的測試人員一直待在水下五六十個小時。就只能採用多人輪流進行測試,根據多次試驗結果顯示,正常情況下,我們這款空氣過濾補氧循環系統裝備十二升液氧,可以維持我們測試人員在水下待上四十個小時以上。

    這結果可能與理論數據有所不同,這主要是因爲我們無法精確預估人在水下的正常生理狀態,所以自然也就無法預估其在水下的氧氣消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