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七百三十章 千載難逢的機會

類別:歷史軍事 作者:止天戈字數:2071更新時間:24/06/27 03:15:11
    的確,空間站運行了這幾年,相關的技術已經驗證完畢,現在到了空間站的平穩運行階段。而在這個階段中,如何控制成本投入,也是航天主管部門一直探討和研究的課題。

    畢竟每年國家給劃撥的經費預算就那麼多,如何集中資源辦大事,這也是航天主管部門需要研究的難題。而現在我們國家積極在探索深空,各個項目開拓不斷,所以如何從固有項目中節省成本,這也是航天主管部門研究的方向。

    而讓商業載人航天公司承擔一部分物資補給和人員運輸任務,從而就能夠極大的節省相關的成本。畢竟按照吳浩他們的預計,他們的發射費用可能只有過去老載人飛船的一半,是現在新載人飛船的四分之一,可以說非常的便宜。

    如此一來,沒進行一次載人發射運輸往返任務和物資補給運輸任務,就能夠節省相當一筆可觀的經費資金。這樣節省下來的經費資金,則完全可以用到其它項目中去來。畢竟在深空探測方面,燒錢的項目實在是太多了。

    當然了,這並不代表航天主管部門就將今後空間站載人往返運輸任務和物資補給任務就完全交給浩宇科技了,這肯定是不可能的。因爲這二者的性質和功能作用不同,即便是浩宇科技的載人航天技術成本再低,技術再先進,也替代不了官方的載人飛船,這關係到整個載人航天系統的穩定發展,以及戰略安全。

    因爲航天主管部門,乃至國家不可能將這方面重要任務完全交給一家民營企業,這肯定是不現實的。

    所以肯定是保留自我的載人航天飛船和貨運飛船體系,用於執行一些重大任務。

    想清楚了這些細節,吳浩依然非常高興,這也意味着今後一些日常普通方面的簡單任務都有可能交給吳浩他們來進行。如此一來,他們每年就能夠從航天主管部門那裏獲得不少訂單,這顯然是一件大喜事。

    不過,這樣的好事也並非沒有條件。而且這樣的項目訂單也不只是面向他們,而是面向所有能力的企業額,只不過從目前來看,浩宇科技是最佳選擇罷了。相信這樣的消息發佈後,肯定會吸引一大批資本力量投入到這個行業中來,也會促使一大批民營航天企業發展壯大的。

    未來,吳浩他們也將要與這些後繼成長起來的民營航天企業來爭奪這些訂單了。而這樣一來,也就是達到了航天主管部門乃至更高層的目的。那就是促進民營市場的健康穩定快速發展,增強技術研發,降低成本,從而促進我們國家航天產業的發展壯大。

    所謂的衆鷸相爭,漁翁得利啊。

    對此,吳浩他們當然不會害怕,別說現在那些其它的民營航天企業他們還看不上眼,即便是以後他們崛起了,吳浩也不會害怕他們。畢竟在真正實力前面,其它的都是浮雲。

    至於條件方面,也會因此畢竟苛刻。過去他們是內部合作,自產自銷,所以在一些方面就能過且過了,可能不會那麼嚴格。可是現在,航天主管部門將這方面的訂單交給了吳浩他們,而且還是商業訂單。那麼如此一來,這些使用單位或者說甲方自然也就有了更高,甚至是苛刻的要求。

    他們不再會屈就與現有的條件,而是會追求更加細緻,專業,甚至是定製級別的服務。

    過去一種模式,一套系統服務用於所有項目的方式將不復存在,專業化定製化服務,將會成爲主體。

    比如,在過去客戶或者說甲方作爲載荷方將會選擇運載火箭進行發射。而運載火箭的性能指標都是固定的,載荷方或者說甲方將會根據這些運載火箭的參數進行研究選擇。而整個過程中,這些運載火箭的性能參數肯定是不能改變的,所以載荷方也就是甲方只能在這些規定好的硬性條件中選擇,最爲適合的那枚運載火箭。如果還不合適的話,那就只能對發射載荷進行相關的調整了。

    甚至一些太空載荷在研製之初,就得考慮要使用什麼樣的火箭發射上去了,要將體積,重量,運行軌道高度等等都要考慮進去。如此一來,在載荷研製上面,就有些束手束腳了。

    而如今呢,在這是商業話合作訂單中,載荷方也就是甲方將會揮舞着訂單來進行招標,甚至直接要求企業要進行相關的改進,以適應他們所研製的載荷性能參數要求。

    如此一來,就對於運載火箭服務方有了更高的要求。而在這個過程中,不但要應付乙方的各種刁難,還得對付提防着那些同行友商們的競爭。

    所以,這對於未來的航天科技企業和相關服務商們來說,將有着更高的要求。

    而對於這樣的轉變,這些載荷研製方和科研院所等等單位自然是無比的歡迎,因爲這意味着將會揭開他們身上所捆着的束縛和枷鎖,讓他們將會更加自由的有了更大的發揮空間。

    而且更爲重要的是,未來它們將再也不用等指標,等資格,等窗口了。過去那種研製好載荷等火箭的經歷將會一去不復返,未來這種定製化服務,將會一對一從頭服務到底,如此一來,也將會爲這些科研單位院所省去非常多的步驟和麻煩。

    所以對於這樣的轉變,他們當然熱烈歡迎。

    而對於航天系統內的運載火箭甚至部分衛星航天器研製單位,這樣的轉變自然會讓他們感受到非常嚴重的危機感。這樣的轉變他們肯定會強烈反對,但在大局之下,這些反對聲音自然也就不會有多大作用了。

    這是一次非常好的契機,如果吳浩他們能夠把握這次千載難逢的機會,那麼他們就能夠藉助這股東風,真正的騰飛起來。或許真正成爲第二個SPX甚至是超越它的存在,也並非不可能了。

    儘管這幾年,吳浩他們發展的非常迅速,甚至在一些領域,已經超過了SPX公司了,但是在一些硬核技術領域,他們相比於SPX還有相當一段距離,這也將是他們未來追趕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