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百九十三章 觀江閣記
類別:
歷史軍事
作者:
止天戈字數:2101更新時間:24/06/27 03:15:11
【未修改版】大伯舅舅他們拜訪完畢,接下來就要應對這幫親戚了。不過這些親戚說實話有很多吳浩都不認識,大多數也沒什麼交際。
所以啊這些人啊還是讓父親吳建華和繼母張小曼來應對吧,他和林薇呢適時出現在現場講幾句話敬一杯酒就醒來。
和吳浩預想的差不多,這些親戚們基本上都是拖家帶口來的,有點甚至是一家男女老少都觸動,一家寶座一桌,甚至還不夠呢。
對此這也讓吳浩包括父親吳建華他們都很無奈。當然了,基本上人再多一些,幾倍幾十倍哪怕上百倍,也不會吃窮他的。
只是這樣一大堆人,亂哄哄的,讓他有些頭疼。
合着這些人是來吃大戶的!
而且這可不只是吃那麼簡單,甚至有些人還打起了其它注意。
比如在其中有些人看來,你發達了,有錢了,理所應當要分親戚一些。
還有一些人呢,拉着吳建華,張小曼,甚至吳浩,委婉或者直接的表達了自己的‘困難’,想要向他‘借’一些錢。
困難,吳浩倒是沒見的,只看到了一羣貪婪的嘴臉。至於這些人口中的接,恐怕是劉備借錦州,有借無還啊。
其實原本吳浩也有打算,打算等這些人離開的時候,給一些年老的長輩和一些正在上學的晚輩封個紅包,裏面賽各五千塊錢。
一方面這也算是他這個晚輩的一點點心意,另外一方面也是爲了激勵這些晚輩們讀書。
可面對現在的情形,這些紅包無論如何是不能拿出來了。不然的話,肯定會引起混亂甚至是爭端。
另外說實話,吳浩的成長和成功與這些人又有什麼關係呢,唯一有關係的可能是父輩祖輩的一些血緣親戚關係,但到他這邊也已經淡了。
來的很多年輕人,吳浩根本不認識,又能指望他們什麼。
當然了,看在父輩的面子,吳浩即便是有再多的牢騷也得客客氣氣的應付好這些人。
整個宴會過程還算順利,雖然有一些波折,但整體氣氛還是非常熱鬧的。
至此,他回到家鄉的消息算是正式傳播出去了。
爲了避免不必要的麻煩,他決定還是儘快離開吧。不過在離開之前,還是先和地方上的領導見一見見面吧,畢竟是地方上的父母官,而且人家已經邀請過多少次了。
理所應當,他也應該去見上一面。而且如果有可能的話,他也願意爲家鄉做點事情。
與地方上領導的見面放在了城市江邊的的觀江閣上,這座觀江閣始建於宋代,重修過數次,但數次也被毀壞在戰亂之中。原本的觀江閣是清代木質三層閣樓,只不過在那個十年特殊時期,被人爲拆除破壞。後在九十年代重建,新千年後,又經過了重新整修,現在也算是家鄉城市的地標建築之一。
待吳浩和林薇來的時候,家鄉地方上領導已經在樓下門口迎接了,簡單吳浩從車上下來,隨即迎了上來。
吳總,你好。你這也太低調了,回到家鄉怎麼也不說一聲。如果不是有心人提醒,我們恐怕還矇在鼓裏呢。
哈哈,這不是怕給大家添麻煩嗎。吳浩握住一位五十歲左右,帶着眼鏡,顯得非常精神的中年人笑道。
吳總,這是咱們家鄉的柳光明柳書記。旁邊的一個四十來歲的中年人隨即衝着他介紹道。
吳浩點頭笑應道:“知道,知道,咱們家鄉的父母官嘛,我能不知道嗎”
說着,吳浩衝着一邊的柳光明笑道:“回來後,不少人可是給我說,咱們柳書記可是爲我們家鄉做了不少實事呢。”
呵呵,見笑了,見笑了啊。柳光明笑着衝着他道:“所謂爲官一任,造福一方,這裏也是我的第二家鄉嘛,我對這裏充滿感情,當然理所應當的希望它好,竭盡全力的讓她變好。”
您這句話說的好,咱們家鄉人有福了啊。吳浩笑讚道。
哈哈,過獎了。柳光明隨即衝着吳浩做出了一個請的手勢道:“走,外面寒冷,咱們進去說吧。”
好!吳浩點了點頭,隨即和柳光明他們一起上樓。
此刻,整個觀江閣前面已經聚集了大量的民衆,公安民警們也不由的緊張起來。
所以啊,大家也不敢在外面多停留,害怕出現什麼踩踏或者其它不安全事件,還是儘早的進去吧。
另外對於柳光明他們來說,這次機會非常難得,所以他們自然想要把握事件,爭取機會。
登上觀江閣三層,裏面已經佈置一新。幾張木質仿古傢俱,倒是讓這整個三層多了幾絲古韻。
四周擺滿了各種鮮花和和桌上一些水果擔心,也能顯示着主人的熱情。因爲是仿古建築,所以閣內沒有空調,於是組織方臨時弄了了暖氣和移動是空調,讓整個三樓裏面十分暖和。
而吳浩他們的目光呢,則是聚焦在這外面的無邊江景。家鄉古城建立在一處兩江交匯的衝擊平原上,跨江二建,臨水而居。因此在兩江交匯處,彙集出來了廣闊的江面,以及岸邊的一些江邊溼地。
廣闊的江面上有那麼兩三座長長的沙洲,因爲正處於冬季枯水期,所以露在表面,上面長滿了各種蘆葦水槽,以及一些喜水灌木。因此這幾座沙洲也成了鳥兒棲息過冬的聖地。
什麼白鷺,野鴨,鴛鴦,翠鳥等等在江面上嬉戲覓食,或成羣的從水面躍起,展翅而飛。
近岸,七八艘各式沙船停靠在碼頭上,船身和倒影共同形成了一副水彩畫卷。
吳浩站在欄杆邊上眺望着江面,不由的感嘆起來:“好久沒有見到這樣的場面了,我印象中還是上中學的時候,我們學校組織活動,我和班上的同學登上了這觀江閣,看到了這江天一色的景象。”
一旁的柳光明聞言笑着說道:“是啊,很多人都有這樣的感嘆,去年秋天,我陪同咱們家鄉走出去的一位領導登上了這觀江閣。那位領導見狀也不由的感嘆起來,他不到二十歲就當兵走了,等到回來已經是幾十年後了。江還是這條江,只是物是人非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