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三十六章樊家父女!

類別:歷史軍事 作者:鯤鵬九變字數:2350更新時間:24/06/27 03:13:11
    「蕭十一,以後你就住在樊老實家裏,好好幹活、好好學習製鹽的手藝,不要偷懶、不要惹是生非,若是遇到了爲難的事情,可以來找老夫,老夫一定盡力幫着解決!」

    「多謝先生,晚輩記住了!」

    ……

    分配結束之後,青袍老者又叮囑了一番,而後離開村子,返回鹽場去了,秦鋒則揹着行李捲住進了樊家。

    樊家的院子呈正方形,內部面積不算大,院牆是用黃土混合着砂石夯築的,因爲年久失修,出現了很多豁口,距離坍塌已經不遠了,至於院門,則是用小木條編成的柵欄門。

    院內有四間破舊不堪、滿是孔洞的茅草屋,全靠幾根粗木棍支撐着,才沒有倒塌下來。

    再看茅草屋裏面,空間狹小、光線昏暗,沒有一件像樣的傢俱、沒有一件不帶補丁的衣服、沒有一件完好的器皿……完美詮釋了‘家徒四壁、一貧如洗"這八個字的含義!

    將秦鋒安置在這樣一個窮竈戶家中,莫非是青袍老者故意使壞嗎?

    還真不是。

    事實上,村子裏的竈戶們的情況都差不多,家家窮苦、戶戶困難,相比較起來,因爲樊老實的製鹽手藝出衆,又捨得賣力氣,日子過的還算好的呢!

    將秦鋒安置在最西邊的茅草屋中之後,樊元良開始準備晚飯。

    雜糧餅子、鹹菜絲、南瓜湯、一條不知放了多久的鹹魚、一個煮雞蛋……晚飯非常寒酸,可這已經是樊家能拿出來的最好的食物了。

    「小夥子,你第一天來到家中,按理來說,老漢應該準備一些好吃喝才是,可是家裏生活困難,實在弄不到更好的食材了,還請莫要怪罪!」

    「老伯客氣了,現在這般年月,能有口飽飯吃就不易了,那裏還敢怪罪呢!」

    「那就好、那就好,來,吃雞蛋!」

    「小姑娘,來,吃雞蛋!」

    「這個雞蛋是專門給大哥哥準備的,珠兒不能吃!」

    「呵呵,你正在長身體,不吃點好的怎麼能行,聽話,快吃吧!」

    ……

    面對寒酸的食物,秦鋒沒有嫌棄,大口吃喝起來,至於專門爲自己準備的雞蛋,則不容拒絕的推給了那個小姑娘。

    這一舉動,頓時贏得了樊老漢和小姑娘的好感!

    吃喝之間,順便閒談。

    通過閒談得知,樊元良今年只有四十二歲,因爲常年辛苦勞作、風吹日曬雨淋,再加上生活困苦、長期營養不良,這才導致未老先衰,看上去猶如花甲老人一般!

    身體瘦弱的小姑娘叫樊寶珠,是樊元良的小女兒,今年只有八歲。

    樊元良另有三子一女,因爲疾病、飢餓、戰亂等原因,全都不幸夭折了,妻子也在兩年前病逝了,如今只剩下父女二人相依爲命,很是可憐!

    另外嗎,在交談過程中,秦鋒還問清了那位青袍老者的情況。

    郭正清,五十四歲,山東—登州府—萊陽縣人氏,滿腹經綸、學富五車,曾經中過進士,做過知縣、同判、知府等官職,後來調到花馬池鹽場,擔任同提舉之職、正六品。

    因其爲官清廉,不肯和其他鹽官一起同流合污,結果飽受排擠和打壓,致使官職一降再降,降成了從九品的書吏!

    即便如此,郭正清依舊沒有屈服,清貧度日、樂在其中,不貪不佔、兩袖清風!

    竈戶們欽佩其人品,因此依舊稱他同提舉大人,更希望有朝一日,郭正清能官復原職,繼續爲竈戶們主持正義!

    ………

    吃完飯之後,天色已經黑了下來,竈戶們點不起蠟燭和油燈,因此只能上牀睡覺了,這樣還能節省一

    些體力。

    節省體力,就能節省一些糧食!

    一夜無話。

    第二天,秦鋒早早的起來了,提了一桶井水,簡單的洗漱之後,扛着工具和樊老漢一起出門幹活。

    咋不吃早飯呢?

    不好意思了,竈戶們家中貧困,爲了節省一點糧食,全都不吃早餐的。

    出門之後,二人和衆鄰居一起來到了娃娃池,而後開始製鹽,具體來說共分三步。

    第一步:在鹽湖周圍開墾出大片的畦地,將湖水引入其中,再利用陽光、風力進行蒸發。

    寧夏地區日照、風力都十分充足,因此用不了幾天時間,畦地中的水份就蒸發沒了,而後繼續引水、繼續蒸發!

    連續數次之後,畦地中就會出現一層白色晶體,這就是鹽了。

    不過嘛,這種鹽過於粗糙,

    裏面含有大量的雜質,人是不能直接食用的,否則就會腹瀉不止,甚至是死亡。

    第二步:將粗鹽收集到大木盆中,用淡水進行溶解,用木棍攪拌均勻,再用紗布、硝板反覆過濾,將裏面的雜質過濾出來。

    第三步:將過濾好的滷水倒入用青石板鋪設的鹽池當中,利用陽光、風力進行蒸發。

    等水份蒸發幹之後,池底就會留下純度較高的細鹽了,因其顏色泛青,故而又叫青鹽!

    接下來,竈戶們會將曬好的青鹽收集起來,上交到鹽課提舉司的庫房中換取報酬。

    按照大明朝廷設置的規定:上交四百斤青鹽,可以換取一石精米,或者與之等價的銀子。

    而一名身體強壯、經驗豐富的竈戶,在全力以赴的情況下,一年可以生產出一萬六千斤左右的青鹽,換取四十石精米。

    四十石精米,節省着一點用,足夠一個六口之家全年生活所需了,而且還能略有剩餘!

    既然足夠生活所需,還能略有剩餘,爲何竈戶們沒有富裕起來,反而一個比一個窮困呢?

    很簡單:鹽官壓榨、手段卑劣!

    按照規定,是四百斤青鹽換一石精米!

    可到了交換的時候,鹽官們不是在官秤上做手腳,就是說青鹽的質量差,或者沒曬乾,裏面有水份,要折扣部分重量……反正是手段多多、藉口多多。

    結果是,竈戶們往往要上交七八百斤青鹽,才能換回一石糧食,換的還不是精米,而是摻了大量草根、樹皮、泥沙、老鼠屎……連牲口都不願意吃的雜糧!

    面對這樣的壓榨,竈戶們又豈能不窮、豈能不逃呢?

    ………

    再說秦鋒,雖然沒幹過製鹽的活,卻明白製鹽的原因,因此上手沒多久,就幹的有模有樣了。

    而且秦鋒身體強壯、臂力過人,裝着幾百斤鹽的***袋,扛在肩膀上,依舊能健步如飛,連扛十幾趟都不帶喘粗氣的。

    於是乎,僅僅兩天時間,秦鋒就得到了一衆老竈戶們的認可,都認爲他是個壯後生、好勞力!

    其中一些有女兒的竈戶,甚至打探起了秦鋒的出身來歷、家庭情況、是否婚配,如果沒成親的話,正好招個女婿!

    就連樊老漢都動了心思,可惜自家女兒太小了,否則招這樣一個能幹的女婿上門,下半輩子就有依靠了。

    免費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