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章 名臣回朝

類別:歷史軍事 作者:燉爛的肉湯字數:2240更新時間:24/06/27 03:03:50
    朱常淦來後花園轉了半天,卻依然沒有見到張嫣皇后,不由心情有些鬱悶。

    “陛下,您今日怎麼有空閒來這後花園之中了?”周皇後的聲音突然傳進了朱常淦的耳朵之中。

    “皇后,朕在想有沒有什麼辦法能漲一下咱們皇家的名聲。”

    “漲咱皇家的名聲?陛下卻來到了這慈慶宮?”

    慈慶宮正是皇嫂張嫣所住的地方,與皇后所住的坤寧宮住的還有點距離。

    朱常淦頓時老臉一紅,總不能說自己昨日得見張嫣,豐頎秀美,面色白皙若觀音,目光如波,口若朱櫻,折纖腰以微步,呈皓腕於輕紗……

    “皇后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了不是?”朱常淦端怔了一下身子,“這幾日從陝西、河南來的流民甚多,朕讓錦衣衛、東廠以及京城裏面的商賈、富戶前去救災。”

    “自去歲,皇陵被毀,皇家威望受損以來,朕一直在想,能不能讓皇家的人前去撫民呢?”

    崇禎九年,大明德陵被毀,這正是天啓皇帝的陵寢,也是張嫣百年之後的陵寢。

    “陛下,您的意思是讓我和太子去?”周皇後心智通透,第一時間就聽出來皇帝的意思。

    朱常淦點頭,“不僅你和太子去,懿安皇後也去,去年以來,懿安皇後因爲皇陵被毀,幾乎不曾外出,身體也每況愈下,正好趁着這機會也出去走走。”

    “朕安排錦衣衛和東廠的人跟隨,保護你們的安全。”

    “陛下,奴婢這就去和張皇後說去。”周皇後輕咬嘴脣看了皇帝一眼,轉身離去。

    很快,周皇後就回來了,“陛下,懿安皇後答應了。”

    朱常淦發現和大明朝的皇后在這一點上也有好處。

    皇后都是小戶人家選上來的,她們不會高屋建瓴,也不會聯合家族制衡皇權,自然不必擔心外戚干政。

    反而會關心、提醒皇帝,體恤人間疾苦,

    以張嫣和周皇後來說,兩人都算得上一代賢后。

    “朕會讓東廠採買一些衣服,以供你們發放。”朱常淦想了想說道。

    之所以這樣做,是因爲朱常淦發現大明的國運值上漲較慢,他想試試這種方法,是否能提升的快一些。

    交代完這些,朱常淦看到有小黃門在王承恩耳邊說了什麼,不由問道:“何事?”

    “回皇爺,孫承宗已經在乾清宮外候着了。”

    朱常淦眼睛猛地一亮,“快,迎進來,通知御膳房,朕要與與孫公共進晚膳。”

    ……

    乾清宮,

    朱常淦笑着端起酒杯,對頭髮花白、臉上皆是鬍鬚的孫承宗道:“先生一路行辛苦,朕略備薄酒,給先生接風洗塵。”

    孫承宗是天啓皇帝的老師,作爲皇帝,天啓有很多家庭教師,崇禎也曾經去蹭課。

    而且老孫給他們講課的時候,深入淺出,讓天啓、崇禎很容易理解,每次都豁然開朗,再加上孫承宗跟天啓皇帝的私人關系非常好,崇禎因此與孫承宗多了一些交集。

    這也是爲何崇禎稱呼爲先生。

    “真不知道,陛下非得把老朽抓過來是爲什麼?”孫承宗搖着頭嘆道,他是被綁過來的,而且還是被自己的兒子連同東廠綁過來的。

    他擡起頭,目光看了乾清宮一圈。

    還是原來的樣子,似乎和當日自己和皇帝辭行時,沒有絲毫的變化。

    朱常淦有些唏噓道:“先生大才,初到山海關之時,所有的只是山海關以及山海關之外的八里地,也正是有了先生,才鞏固了山海關,收復了寧遠以及周邊的四百餘裏,建立了關寧防線,將後金阻擋在關外……”

    “可我年老了,已經七十五歲。”

    “先生不老,昔日姜子牙七十歲出山,八十歲拜相;百里奚七十多歲,輔佐秦穆公,與他們相比,朕以爲先生一點也不老。”

    孫承宗搖頭,“老朽哪裏比得上姜尚和百里奚?已經上不了馬,拉不開弓了。”

    “朕不讓孫公上馬,更不讓孫公拉弓射箭,只要您幫我出謀劃策。”

    “陛下的想法是好的,但如今朝中局勢……”孫承宗苦笑着搖了搖頭,沒有再說話。

    朱常淦突然有些激動的說道:“先生難道就看着大明的江山付諸於清風流水嗎?”

    “陛下,真的欲救國於危難?”孫承宗終於擡起頭,目光如炬,“老朽斗膽問陛下一句,國庫之中可當有糧餉乎?”

    “國庫之中沒有說,但朕的內帑有1200萬兩。”

    孫承宗的目光如熾,猛然放亮,“老朽再問陛下,你就不怕老朽老朽,年老體衰,昏聵無用?”

    “不怕!”

    “若朝中東林文官,攻訐於老朽,陛下又如何自處?”

    “他們攻奸於先生,朕給你擔着,一切罪責在朕,無外乎再寫幾封罪己詔。”

    “老朽再問一句,陛下所求的大明江山是什麼樣子?”

    “朕想在這片土地上的百姓耕者有其田,織者有其杼,居者有其廬,老幼有從依。”

    孫承宗定定的看着皇帝,如木頭坐在那裏。

    一時之間竟然分不清這是在做夢還是現實。

    終於,

    他起身跪下,“老臣,願爲陛下燃盡這最後一絲心血。”

    這個而立之年才中舉,不惑之年中進士,大器晚成的明臣,終於再次迴歸朝堂。

    “先生,朕敬你一杯。”

    “臣不敢!”孫承宗連忙拿起酒杯一飲而盡。

    隨着幾杯酒下肚,氣氛也漸漸融洽起來。

    這時,王承恩進來稟告道:“陛下,李邦華在外求見。”

    “讓他進來!”

    很快,一個身材不算高大的儒生走了進來,“臣李邦華,叩見陛下。”

    “來,孟暗,坐朕的身邊,與朕同飲。”朱常淦讓王承恩再填個座位。(李邦華,字孟暗。)

    李邦華這才看清楚孫承宗竟然也在,連忙擡手道:“孫公!”

    這次被皇帝召入京,他心中一直有些忐忑,自己前前後後被罷官,家中閒住了二十年,不知道這次是福是禍,但如今看到孫承宗也在,頓時眼中的光芒乍現。

    席間,

    朱常淦一邊吃一邊對孫承宗、李邦華道:“朕特簡先生和孟暗爲文淵閣大學士,東閣大學士。”

    “先生主持兵政,孟暗來主持京營,可行?”

    “謝陛下!”

    “謝陛下!“

    “朕彷彿又聽到了岐山下的第二次鳳鳴聲。”

    朱常淦眼中熠熠生輝,都說大明朝實亡,始於孫承宗辭官,成於盧象升殉國,終於孫傳庭戰死。

    那我就把孫承宗、李邦華拉回朝堂,將盧象升、孫傳庭護得周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