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章 爲戚家軍平反、白桿兵
類別:
歷史軍事
作者:
燉爛的肉湯字數:2070更新時間:24/06/27 03:03:50
“朕記得有一隻勇猛之師極其厲害來着,怎麼沒了?”朱常淦飯都沒有吃完,猛然起身,朝着乾清宮而去。
“陛下,陛下……”袁貴妃幽怨的跺腳,卻攔不住皇帝的腳步。
可即便如此,她依然覺得陛下特別的有魅力,比當初剛嫁到信王府的時候,還充滿吸引力。
朱常淦回到乾清宮,讓幾個小黃門去皇史宬(1)給自己找‘戚家軍’的資料,大明朝中後期,這支功勳赫赫的鐵軍,怎麼就淡出歷史舞臺了?
“陛下,找到了。”很快有個小黃門拿着一沓奏疏疏跑了過來,遞在了皇帝的面前。
朱常淦看着上面的有些發黃的紙條,以及上面的字跡,手臂有些顫抖。
他看到的是薊鎮總兵王保的奏疏,其中詳細記載了戚家軍的結局。
“薊鎮兵變?……這根本就是一場骯髒的屠殺。”朱常淦氣的將薊鎮總兵王保的奏疏拍在桌子上。
這麼一支虎狼之師,就這麼被自己人給殺害了?
“大明的國防觀念是真的爛。”朱常淦忍不住罵道。
張居正留給萬曆那麼一筆豐厚的遺產,大量的錢財,還有幾支強橫的部隊,北邊的邊軍,東南的戚家軍,也正是靠着這些,萬曆才打贏了“萬曆三大戰役。”
可惜張居正沒死幾年,大明朝就徹底武備廢弛。
軍隊的錢糧也被官吏、將領大肆貪污,導致士兵得不到他們應得的錢糧,軍隊的裝備也不到位,所以兵變很常見,這種情況持續到崇禎一朝也是屢見不鮮。
“來人,朕要爲戚家軍正名。”
……
襄王府,崇禎正在埋頭苦讀,尋章摘句。
原因無他,襄王朱翊銘請了先生過來,誓要將他塑造成朱家的“大儒”。
他正寫着字,突然毛筆猛地一下劃出去,身形怔住,臉色大變。
大明的國防觀念爛?爲戚家軍正名?
崇禎的臉色頓時極其的難看,戚家軍之死,他也是有所耳聞的,朱常淦直言要爲戚家軍正名,怎麼正名?
那是崇禎的爺爺,萬曆皇帝親筆同意的,你一句爲戚家軍正名,打的可就是皇家的臉面。
不自禁的勃然大怒道:“這如何可以?”
忽地,一個聲音將他驚醒,“世子?你這是怎麼了?”
“呃……”崇禎豁然反應過來,自己這是在襄王府,嘴角抽搐了幾下,“沒……沒什麼,朕……我只是想起來之前一件事兒,心中有些惱怒。”
獨孤先生嘆道:“世子雖然天資聰慧,但讀書最講究的就是專心致志,汝可聽說過《傷仲永》乎?”
崇禎攥了攥手指,“聽過。”
“仲永之通悟,受之天也。其受之天也,賢於材人遠矣……世子大才,反而越加需要努力。”獨孤先生的諄諄教誨,讓崇禎的尷尬的滿臉通紅。
……
乾清宮內,
正巧,溫體仁前來覲見。
朱常淦便讓溫體仁給擬旨,給戚家軍正名。
“陛下,戚家軍之事久遠,涉及當年案牘甚多,臣是不是好好整理一下,再擬旨不遲?”
朱常淦搖頭,“正是因爲久遠,朕才讓你擬旨。”
“戚家軍奮勇殺敵,沒有死在朝鮮反而死在了自己的手中,他們只不過是討薪而已,卻被如此坑殺,如此自斷長城,朕心難安,萬千將士的心也難安。”
“是,陛下!”
朱常淦之所以讓溫體仁擬旨,就是吃透了他溫體仁善於揣摩皇上心意,逢迎有術。
皇帝越是表現的堅定,溫體仁就越是主逢迎,只要不涉及他自己的核心利益,總是快速的辦下去。
戚家軍對於溫體仁來說,八竿子打不着,自然會按照皇帝的意思辦。
“陛下,錢謙益一案涉及人員,已經全部在這裏了。”溫體仁遞上來一封奏疏,王承恩不在,有另一個宦官取了過來,展開放在皇帝的面前。
“辦的不錯,溫閣老,身體可好一些?”朱常淦看都沒有看,反而問及了溫體仁的身體。
這讓溫體仁眼中的喜色一閃而逝,“謝陛下掛念,臣身體恢復的不錯,想來明日即可上朝了。”
“那朕就等着明天在朝會上見到溫閣老的身影了。”
等溫體仁一走,朱常淦手指敲着桌子。
皮島失守,讓他對於可用之兵的渴望,壓過了所有的一切。
錦衣衛、勇衛營,合起來不到三萬人,終究還是太少了。
戚家軍又已經消亡,能派得上用場的。
白桿兵!
崇禎給兩個人寫過詩,一個是楊嗣昌,另一個就是女將秦良玉。
她率領的“白桿兵”曾在遼東戰場和北上勤王中,發揮出來巨大的殺傷力。目中無人的滿洲兵怕了,他們被這隊奇特的“白桿兵”戰敗,並且心裏留下了陰影,秦良玉也被授予總兵一職。
大明歷史上唯一的一名女總兵。
崇禎上吊之前,明將混亂指揮“白桿兵”,致使三萬“白桿兵”全軍覆沒,但秦良玉並未灰心,再次調集溪洞兵卒組建白桿兵。
朱常淦眼睛大亮,“大善!”
雖然有了燧發槍,但遠距離有優勢,面對滿清的騎兵的快速衝鋒,一旦被衝到近前,便會徹底陷入劣勢。
但如果能搭配上“白桿兵”……
白杆槍是用結實的白臘木做成長杆,上配帶刃的鉤,下配堅硬的鐵環,作戰時,鉤可砍可拉,環則可作錘擊武器。
搭配燧發槍,騎兵也未必在他們手上佔到便宜。
“王承恩你來代筆,朕要給秦總兵手書一封……王承恩?”
朱常淦喊了幾句,才想起王承恩去找曹化淳商量整頓整風的事情去了。
他喃喃的說道:“還有機會,盧象升還在,孫傳庭也還在,只是現在都不在京城,得想辦法將他們調入京才行。”
……
1:皇史宬,明朝的皇家檔案庫,皇史宬的建造原因與防火密切相關,十年大內東偏火災造成14座建築被毀,由此興建,嘉靖十五年落成,此後存放皇家檔案。清代曾大修,但繼續沿用,清末遭到八國聯軍搶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