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2章 王稽議罪
類別:
歷史軍事
作者:
楚秦一鶴字數:2914更新時間:24/07/20 16:08:29
呂不韋有安定洛陽的大功,卻沒有得到任何封賞,這似乎不符合秦王的處事風格,有功必賞,有過必罰,才是秦政的特徵,在諸侯中有“六親不認”的名聲。諸侯們的眼光重新盯向邯鄲,想看看邯鄲會有什麼反應。
邯鄲的反應讓諸侯驚掉了下巴:趙王率先宣佈將遣使前往咸陽聘問。趙王,這個與秦奮戰了多年,而且似乎並沒有被秦打敗過的趙王,主動與秦媾和了。
蔡澤因平定洛陽之功,被封爲綱成君。但蔡澤也出人意料地辭去了秦相一職,主動交出相印!而秦王也以年老力衰爲由,取消了御前會議。一應政事都交給子楚府辦理,再到章臺宮用印。
久未審理的王稽案,重新進入大家的視野。
王稽回到咸陽後,即因私通諸侯之罪,羈押在府,家人只能送飯,不能和他說話,更不用說見面了。如此過了半年,直到春天,王稽才被廷尉府傳喚,訊問他與韓人私通一事。王稽經過半年的孤獨的生活,精神上已經有些崩潰。他已經無意隱瞞什麼,聽天由命地將他所做一切全盤托出。
當王稽得知皮綰和李冰離開了上黨,改任蒙驁爲上黨守後,就開始對自己的職業生涯產生了懷疑。皮綰和李冰都是幹才,而蒙驁則剛剛入秦。用蒙驁代替皮綰和李冰,在王稽看來,那就是要放棄上黨的信號。而上黨一旦放棄,河東將暴露在三晉的矛頭之下。
王稽敢出任河東守,其實就是依仗着皮綰和李冰擋在他的前面。現在失去了依託,王稽頓時沒有了主意。他自忖絕對沒有能力在三晉的聯合打擊下守住河東;而守不住河東,自己只有死路一條。千思萬想之下,王稽竟然想到用私下約定的方法來保全河東的策略。他參考官場上的私人交誼,繞了幾個彎,和韓人結上了關係;提出不戰與三晉共分河東的建議!在王稽看來,這明顯是雙方都得利的事,自己保住了河東的一部分,雖然職業生涯有了個污點,但如果能在有生之年收復河東,那還能將功折過。萬一不成,也不過是年終評個“損”,降級使用,也好過喪命。而且,他想,那時的河東一定會成爲個燙手山芋,不會有人願意來接手,很可能還是讓自己戴罪視事。
他自然知道這事一旦被發現,那就是滅族的罪過!但如果不這知做呢,只有死路一條;而這麼做了,如果僥倖不被發現,不就死裏逃生了嗎!在這種僥幸心理下,王稽在一些下屬的勸說下,終於邁出了無法挽回的一步。
這一步邁出後,王稽就成了三晉的俘虜。由於這事在王稽是絕對不能暴光,而在三晉則不然。談判的韓使十分老到地利用了這一點,迫使王稽一點點讓步,終於達成了停掉對上黨的援助,主動撤掉翼城、曲沃的防禦,爲三晉軍補充糧草等一系列屈辱條件。王稽懊悔不已,但已經無法回頭。
廷尉府在得到王稽的交代後,立即發文到河東,將勸說王稽的諸吏員及當地士人開列名單,令河東尉、丞將其捉拿到案。而這時,河東剛剛經過一場不亞於大戰的驚魂時刻,河東的吏員已經大半散失,連河東丞也不知所終,大家認爲可能是失陷於安邑了。有些人還在府中,蒙驁決定自己承擔責任,上書報告說,河東戰亂,吏員盡散,而及於丞;所列諸員,俟靖寧後,詳加追拿到案!打了個馬虎眼,混了過去。尉無傷也報告說,河東丞無名不知所終,正尋找中。
雖然秦王已經告知蒙驁,秦已與趙達成割讓安邑的協議,但還必須要假打,以幫助趙國獲得韓魏的援助。蒙驁並不敢大意,凡協議中要求堅守的城池,都給予加固,並派重兵把守;相反,安邑則沒有派駐多少部隊,只留下化名無名的芒未總其事,自己則退往曲沃,指揮翼城和絳城的防禦。河東尉無傷則遠在少水一線,指揮上黨殘軍,逐次防禦,緩緩退往河東。
在蒙驁的預計中,趙軍大軍兵臨翼城城下,秦軍放開東邊的山口,讓聯軍從山口衝向安邑。秦軍在左邑抵抗幾天,留守安邑的官吏有時間撤出。但廉頗出人意料地從南陽經軹道殺向安邑。而這時,從端氏進攻的趙軍甚至還未接近翼城。左邑的士兵沒有得到任何警報就被趙軍殺進城來,留駐安邑的官吏只有少數逃出來。蒙驁急派人打探,得知這支軍隊的將軍叫樂乘,副將叫慶曆。
蒙驁再一打聽,這樂乘大有來歷,竟然是那位率領燕軍幾乎滅了齊國的樂毅的族子。
樂毅失去燕王信任,伐齊功敗垂成,自己逃往趙國。樂毅是魏文侯時伐中山國的名將樂羊的後人,而現在中山國是趙國的屬地。樂毅逃回趙國,算是回到自己的本國。樂毅逃回趙國後,燕王又派人請樂毅回去。樂毅於是半在趙,半在燕,兩邊拿工資不幹活,而他的兒子樂間則繼承了他在燕國的昌國君爵位。
樂乘和樂毅的關係史無明記,好像樂乘也是同時在趙、燕間任職。這是他作爲將軍獨立指揮的第一次作戰。這一戰雖然有種種內幕,但依然十分精彩。一支偏師能夠神不知鬼不覺地通過軹道,佔領垣城,然後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佔領左邑和安邑,這無論如何都不是俗手所能辦到的。蒙驁向秦王報告,趙國又出了一位悍將。
有一名廉頗就已經很讓諸侯頭痛了,又出了一名樂乘,不是耎嘴皮子,而是真的能帶兵,這也讓秦王下了決心不再與趙國多作糾纏,把力量用在更有成效的方向上。呂不韋向趙王傳遞了這一信息:如果趙王能夠遣使到咸陽聘問,對趙王此前攻佔的秦地,秦王只從其他諸侯手中加以收復,而不會因此而報復趙國;爲了表明自己的誠意,秦王表示願意保留上黨不攻,哪怕它現在在韓國手中。
得到秦王的這一默契,趙王也派人向呂不韋表示,只要秦軍不觸碰上黨,趙國願意前往咸陽觀鼎。連續多年的征戰,邯鄲也的確是疲憊了。爲了表示自己的誠意,趙王表示不再對爲楚國攻取陶邑,以換取楚國的錢糧。
陶邑的秦軍前進到衛國城下,就停止了前進。後來楚軍出淮上,秦軍被迫退回陶邑堅守。不料楚軍只是虛晃一槍,明攻陶邑,實則圖滅魯國。所有的諸侯都被春申君騙了!
在春申君進入曲阜後,魏使也進入濮陽,聲言要與衛國和親。衛國不久後宣佈,由於周國已滅,衛與周的君臣關係自然終結,衛國向魏國稱臣!
看到這些,趙國君臣似乎恍然大悟,自己被諸侯當槍使了。趙國傻不楞登地衝在抗秦的第一線,把自己弄得遍體鱗傷,結果好果子都被別人搶走了,自己只能瞪着眼看,還要仰他人鼻息。呂不韋奉上的玉帛正當其時!
趙國的突然變故,也讓諸侯感到十分意外。各國使臣紛紛出使邯鄲,竭力勸說趙王繼續抗秦。趙王託病一個也不見,只讓平原君、平陽君等人與他們周旋。信陵君也想勸說平原君,不要輕易與秦議和,尤其不要入咸陽觀鼎,平原君搖頭對信陵君道:“趙王意已決,無可諫也!”但同時加強了對信陵君的控制,信陵君也無可奈何。
不過,由於諸侯施加了強大的壓力,趙國也輕易不敢與秦國結盟,只與呂不韋達成默契,並沒有遣使到咸陽。但趙國將與王稽交往的整個過程,都透露給了呂不韋。
呂不韋現在身後已經有了強大的支持,明面上多了十來個“故友”,潛藏於水下的則是一支龐大的力量。那是秦王和子楚親自爲他安排的。呂不韋將與趙王的每一次接觸,都如實向咸陽報告,包括趙王提供的王稽與趙串通的事實。
廷尉已經將王稽案審結,幾大卷卷宗報到秦王宮中。秦王與子楚聽着廷尉對案件的意見:“稽無王命,暗與諸侯通,誠幹律也。然彼守河東,力有不逮,情急智生,出此下策,蓋非其私。今河東之勢,蓋與稽所議不遠。彼固能知進退強弱之機變,非將賣王!臣意,可以爵贖之,耐爲城旦。”
秦王沉思片刻,道:“王稽之罪,非及其身,所涉甚廣。容寡人三思!”
送走廷尉,秦王問子楚:“汝意如何?”
子楚道:“兒何能,敢言此也。以兒之見,依律而行,乃其道也。”
秦王道:“斬一王稽,必涉應侯。應侯薦鄭安平,安平降趙,封武陽君,此欲寡人殺應侯也。應侯固當罪,而寡人憐其才,欲用之於異日。今若罪王稽,應侯無可綰也,必同罪!”
子楚道:“廷尉之意,王稽雖罪,罪不當死。或耐爲城旦,廢爲庶人,則可不及於應侯。”
秦王道:“然鄭安平之後,應侯心智似有不寧,吾固不知其因。彼薦蔡卿,因以爲相,試之而不效,非能和上下,通遠近,察古今也。小有其智,或堪驅使,而不能使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