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7章 什麼才是該做的事
類別:
玄幻奇幻
作者:
鍾九陵字數:2189更新時間:24/06/27 02:33:02
雨打溼牆壁,透過縫隙滲進牆裏,巷角處的青磚老舊殘破,露出下面被壓實的泥土,雨水澆落,形成了一個個大小不一的坑窪。
南林巷是不折不扣的老巷子,尤其是近幾十年三千院遣散閉門之後更是人跡罕至,許多原本精緻的地方現如今都被時光留下了痕跡。
有人覺得這是遺憾,也有人覺得這是古韻。
幾十年前的東西到如今是不需要修復的,即便是殘破了也獨有一種美感,尤其是坑窪裏生長的野草,在如今行人漸漸變多的繁華裏反而更能保留舊巷在煙雨中腐朽的氣息。
生活總是需要一些腐朽的,在陽光落盡後舔舐孤獨,然後才能更好的走進詩畫裏。
李子冀走出巷子,雨水順着青紙傘面滑落,密集的像是水簾。
這樣的大雨本就是不該出門的,只是聽見了顧春秋帶來的消息,他忽然想出門走走,對於聖皇會答應休戰這件事早在一開始他就對結果有了猜測,但必須要考慮的是,聖皇這麼選擇,會不會影響其在天下百姓心目中的地位。
李子冀知道這不是他應該考慮的事情,但無論是出於對聖皇的尊敬還是對於皇后的仇恨,他都想知道這件事會以什麼樣的結果落幕。
民意永遠都是最重要的事情,任何自大到以爲可以操弄忽略民意的掌權者,都將會走向滅亡。
所以他打算去伯爵府問問西風。
在作出決定的那一瞬間,民間以及廟堂都會以最快的速度給出反應,是利大於弊,還是弊大於利,只需要稍稍觀察便能夠感受出來。
和南林巷比較起來,興寧坊要更加安靜,這裏的一磚一瓦都極盡華貴精緻,類似於舊巷裏的泥牆煙火,這裏是絕對不會有的。
李子冀走進了興寧坊的街口,從外往內。
李應剛好從興寧坊走出來,從內向外。
兩個人撐着傘,在擦肩而過的瞬間不約而同的停下了腳步。
“南境會怎麼看這件事?”
李子冀詢問道。
在大雨中,顯得他聲音很輕。
南境與妖國仇怨最深,休戰百年,南境邊軍毫無疑問是最無法接受的。
除了兩側的景觀樹之外,寬闊的長街上就只有他們兩個人,李應穿着銀月血甲,這是李子冀第一次見到這副在南境代表着最高榮譽的鎧甲。
“先前父親也問過我這個問題。”
李應握着傘,偏頭看着李子冀,淡聲道:“南境的責任從來不是與妖國不死不休,南境邊軍的責任永遠只有一個,保衛聖朝子民不受侵害。”
李子冀點了點頭,邁步繼續往興寧坊內走去。
腳步聲陸續響起,然後漸行漸遠。
......
......
李孟嘗站在國公府門前,自從發生上次那件事之後,李應很少會回國公府,這次回來見一面,明天便要離開長安回去南境。
“一千多年積累下來的威望和地位不是一兩次看似無法理解的決定就能改變的,不過凡事就是如此,即便是一面銅牆鐵壁,也早晚會裂開縫隙。”
李孟嘗想要回去,但剛要轉身的時候卻忽然停住,擡頭看向了府門之前的街口。
一個穿着青衫的青年撐着一把青紙傘漫步雨中。
大雨落在地面甚至激起了水霧,讓視線朦朧,看不太真切,可對於五境大修行者的李孟嘗來說,這當然算不上是什麼阻礙。
“是小公子來了。”
管家韓山也看得清楚,站在身後開口說道。
他的眼中帶着些許的無奈,偌大國公府裏,三位少郎君,兩位已經與府內鬧掰,不得不說這算得上是一種悲哀。
縣伯府就在國公府對面,雙方守在外面的護衛依然目光不善的瞪着彼此,他們都是精挑細選出來的修道者,靈氣附着身體表面阻擋雨水這種事情還是不難做到的。
李子冀只是習慣了打傘,就像吃包子一定要喝粥,吃油條一定要配豆漿一樣,既然下雨,那就一定要撐傘。
李子冀當然也看見了站在國公府門前的二人,只是他卻並沒有什麼想打招呼的意思,徑直路過,朝着伯爵府走去。
祁連也早已經看到了李子冀,此刻挺胸擡頭打起了十二分的精神眼睛一眨不眨的盯着,要是國公府的兔崽子敢放肆,他二話不說就要帶人打過去。
祁連這個名字,其實和祁連山並沒有什麼關係,只是恰好一樣,以前在都衛禁軍的時候不少同袍都會拿他的名字取笑,認爲他不應該在都衛禁軍,應該派去祁連山鎮守祁連山脈。
“你不該與皇后說那些話,只有將仇恨藏在心裏,才能安然無恙的生根發芽。”
李孟嘗看着李子冀的身影,忽然開口說道。
幼苗總是喜歡陽光的,但卻又禁不住陽光的一直照射,所以在成長的過程中不可避免的要學會躲在陰影下。
李子冀腳步微頓,沒有回頭。
“什麼才是應該的呢?”
這個反問聽上去像是在賭氣一般,但實際上這真的是李子冀想要詢問的事情,對於國公府來說,什麼才是應該的呢?
這個問題很簡單,可往往越是簡單的問題就越難以得到答案。
李孟嘗沒有回答這個問題,而是再度問道:“休戰的事情,你怎麼看待?”
李子冀轉過身子看向了他,就只是一瞬間的事情,瓢潑大雨忽然止住,就連瀰漫壓迫在蒼穹之上的烏雲都被一股無形卻純粹的力量撕碎。
一束陽光落下,剛好落在了李子冀的身上。
在陽光下,青紙傘面的水滴折射着彩虹的顏色,整座長安城忽然響起了此起彼伏的飲勝聲音,在冷風裏,在雨檐下,在陽光中。
李子冀沒有回答這個問題,轉身離開了興寧坊。
他已經不需要回答,就像他已經不需要再去詢問西風一樣,答案和結果已經顯而易見。
聖朝百姓凝聚在一起的聲音,震懾人心。
聽着那些愈演愈烈的喝彩和雄心,李孟嘗皺了皺眉,轉身走進了國公府。
管家韓山微微嘆了口氣,前後不到兩刻鐘的時間,兩位小郎君都給出了一樣的答案,或許有些事情,早已經是命中註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