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5章 幕後的大人物

類別:玄幻奇幻 作者:心無塵字數:3317更新時間:24/06/27 02:24:06
    陳遠沒有選擇的餘地,只能遵從乾若蘭的命令,逐條執行。

    沒過多久,陳遠就召集了兩千名匠人和數千民夫,趕往城門外。

    衆人快速砍伐大量木材,在城外的平原上搭建簡易的木屋和粥棚。

    沒過多久,上百名郎中也在城衛軍的護送下,趕往城外給難民們診治。

    清河縣有三千城衛軍,只留了五百人在城中。

    剩下兩千五百人都去了城外,維持秩序和安定。

    一切都在有條不紊地進行。

    待到日落之後,絕大部分災民都得到了安置。

    他們既有粥飯可食,亦有木屋棲身,還有郎中抓藥治病。

    雖然,這只是一時之計,太過虛弱的災民們,至少要療養好幾天才能恢復元氣。

    但不管怎樣,災民們的情緒得到安撫,生命也有了保障。

    之前的民怨和怒氣都消散了,取而代之的,是對清河縣的感激。

    乾若蘭、楚青雲和陳遠等人,一直忙到深更半夜,才有時間喘口氣。

    這時,陳遠匆忙找到乾若蘭,向她匯報情況。

    “啓稟公主殿下,城外的五萬災民,基本都得到了妥善安置。

    不過,卑職認爲這並非長久之計。

    就算把清河縣的餘糧都拿出來,也撐不住他們吃喝十天。

    今天他們有木屋住,有粥喝就滿足了。

    但明天、後天,他們就想住大房子、吃飯菜。

    人一多就容易起鬨,稍微控制不好就容易鬧出禍端……”

    乾若蘭不動聲色,對陳遠問道:“你想說什麼?”

    陳遠撓了撓頭,鼓起勇氣說道:“卑職的意思是,這麼多災民,我們清河縣照顧不了多久。

    最多收留他們三天,待他們恢復些元氣了,便讓他們繼續往西走。

    把他們分攤到周圍各縣,清河縣的壓力就會小很多。

    而且,今天清河縣收留了這些災民,明天消息就會傳開。

    到時候,只會有更多的災民涌過來,很快就會把清河縣吃垮的!”

    陳遠這番話,雖然有推卸責任的嫌疑,但也不無道理。

    乾若蘭和楚青雲也知道,這並非長久之計。

    於是,楚青雲用靈識傳音對乾若蘭提出了建議。

    “師姐,讓清河縣白白養着那些災民也不現實,不如以工代賑,讓災民們自行選擇去留……”

    聽完楚青雲的建議,乾若蘭對陳遠說道:“先行救濟五日,待災民們恢復些元氣,處理好傷勢後,再頒佈法令。

    凡願意留在清河縣者,皆可以工代賑。

    或各展所長,由僱主們挑選。

    或由城主府統一調度,進行水利興建、農田開墾、伐木採礦等工作。

    再或者,將周邊各鄉各鎮的閒置田地,租賃給災民們,由他們耕種。

    無論災民們從事何項工作,一應待遇都該公平對待,清河縣也應該提供幫助。

    待到秋收之後,災民們應該能存些餘糧和閒錢。

    到那時,一部分人會返回家鄉,重建家園。

    而另一部分人,多半會留在清河縣,加入清河縣的戶籍……”

    陳遠聽完之後,不禁露出欽佩之色,連忙點頭道:“還是殿下想得周到,此法可謂一舉三得。

    災民們有了着落和生計,清河縣也能擴充人口,本縣的百姓們也不用擔心,自身利益受到損失……

    至於那些不願意幹活,只想吃白食的災民,清河縣只招待五天,便會讓他們離開。

    他們願意顛沛流離,就讓他們去別的地方吧。”

    陳遠確實沒想到,無比尊貴的長公主,竟然對百姓生計如此瞭解。

    雖然只是提出幾個大概的方向,但都是切合實際的安排,可行性非常之高。

    很快,陳遠拿來紙和筆,快速記下乾若蘭所說的各種事項。

    在此期間,三人還探討了一些細節,進行補充和完善。

    約莫一炷香後,一份完整的救助災民計劃書,便順利完成了。

    陳遠遵照計劃書,開始提前安排和部署。

    乾若蘭、楚青雲和鹿瑤也拿出一些錢財,向城中各家商戶採購物資,捐給城外的災民們。

    在三人的號召下,城中百姓們也紛紛捐出衣物、糧食和藥物,幫助災民們渡過難關。

    又一天過後,災民們全部安置妥當,清河縣也沒了後顧之憂。

    乾若蘭對陳遠叮囑一番,便帶着楚青雲和鹿瑤離開了。

    雖然,三人很想留下,看着陳遠執行計劃,將所有災民都安頓好。

    但三人都知道,清河縣的事情只是冰山一角。

    目前的乾國,到處都在發生類似的事情。

    以乾若蘭的身份,更應該注重大局,從根源上解決問題。

    像陳遠這樣的地方父母官,看到遍地餓殍時,還是會動惻隱之心。

    哪怕能力有限,也多少會施以援手。

    但最可恨的,便是廟堂之上,那些居心叵測的‘大人物’。

    他們根本不顧百姓的死活,只想讓乾國內亂、動盪,以達到不可告人的目的。

    乾若蘭急於趕回王都,就是想改變現狀,揪出這些罪魁禍首!

    ……

    離開清河縣後,乾若蘭和楚青雲三人飛上高天,風馳電掣地趕路。

    再看到沿途的山川河嶽,乾若蘭和楚青雲便不覺得賞心悅目了,心中只有擔憂和感慨。

    尤其是,沿途中又看到一些零零散散的災民,那悽慘無助的模樣,讓兩人的心情更沉重了。

    一天之後,三人又路過流水郡。

    三人不免想起,不久之前在天水城,與夏侯徳之間發生的事。

    於是,乾若蘭拿出一枚傳訊玉簡,發給御東神將蘇東流,詢問事情的進展。

    沒過多久,蘇東流便發回傳訊,向乾若蘭彙報目前的情況。

    這段時間以來,蘇東流一直在盡心盡力地查辦五行門一案。

    夏侯徳和陸水明兩人,被他囚禁在一處非常隱蔽、安全之地,無需擔心。

    半個月前,他率領天巡司的將士們,圍剿了五行門的老巢。

    那一戰頗爲順利,抓獲五行門徒八千餘人,繳獲了堆積如山的戰利品。

    最重要的是,他找到了大量的交易賬冊、名單和信函等等。

    那是五行門操縱鹽鐵布糧等生意,貪污朝廷銀錢的罪證,也是五行門跟衆多官員,跟譽王勢力集團勾結的證據。

    截至目前,天巡司已經陸續抓獲五行門徒近萬人,重點關押、囚禁了數百名骨幹和眼線。

    通過各種手段,調查、審問到了海量的證據,足足記錄了上百本卷宗。

    另外,蘇東流也整理出一份名單,都是跟五行門勾結,中飽私囊、貪贓枉法的官員名單。

    名單中最大的派系,便是譽王的勢力集團,其次便是流水郡守一派。

    但其中還有一些門閥和貴族,竟然來自於王都。

    蘇東流暫時不好直接抓捕譽王,便將流水郡守抓了起來。

    不過,譽王麾下有些臭名昭著、能力出衆的頭目,已經被他抓了,正在刑訊逼供中。

    總而言之,蘇東流向乾若蘭彙報的消息,前面九成都是在報喜。

    但最後幾句話,讓乾若蘭蹙起眉頭,眼中涌現着怒意。

    因爲,隨着蘇東流查案的深入,離真相越來越近時,他所承受的壓力也越來越大。

    不僅譽王和一些皇室宗親,通過各種名目和理由,向他示好或施壓。

    就連蘇東流以前的同窗、同袍和舊友,也紛紛傳訊、寫信勸說他,替譽王求情。

    甚至,還有王都裏的大人物,直接對蘇東流施壓,警告他不要太過分,否則自身難保。

    蘇東流可是四大神將之一,皇帝的左膀右臂和親信,直接歸皇帝統轄。

    換句話說,能讓他俯首退讓的人,放眼整個乾國,也不超過十個。

    但王都的那位‘大人物’,便是其中之一。

    蘇東流倒是不懼死亡,只要能爲乾國盡忠,爲皇帝陛下效命,他無所畏懼。

    但他最近明顯感覺到,天巡司受到了牽制和打壓,處處辦事受阻礙,效率極大的下降。

    尤其是牽扯到五行門和譽王這件案子,他幾乎快到了寸步難行的地步。

    蘇東流並未向乾若蘭求助,除了匯報情況,並未多說什麼。

    但乾若蘭能想象到,這段時間蘇東流肯定是心憂如焚、夜不能寐。

    收起傳訊玉簡後,她也是驚怒交加,皺眉揣測着:“究竟是誰,擁有如此驚人的能力,幾乎操控半個朝堂的人向蘇東流施壓?

    幸好蘇東流鐵骨錚錚,對陛下的忠誠無可置疑。

    若是換做其他人,只怕早就承受不住壓力,不敢再查下去了。

    我倒要看看,譽王背後究竟還藏着哪位大人物!”

    見乾若蘭眉頭緊皺,沉默了許久都沒說話,楚青雲猜到事情不太順利。

    於是,他開口安慰乾若蘭幾句。

    乾若蘭稍感寬慰,情緒平復後,又給蘇東流發去一封傳訊玉簡。

    她讓蘇東流停止大張旗鼓的查案,轉爲暗中進行。

    並且要減緩進度,不要對譽王逼迫的太狠。

    主要重心變成審問五行門骨幹和流水郡守等人,儘量蒐集和整理更詳細的罪證。

    至於譽王背後的勢力和人物,近期她會親自回王都一趟。

    待她弄清楚狀況後,與皇帝陛下會面、商談之後,再進行下一步行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