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97 出兵之前(五)
類別:
歷史軍事
作者:
釣魚能手字數:2080更新時間:24/06/27 02:22:59
一名自蒲阪而來的驛丞,風塵僕僕的趕到了位於馮翊郡,大荔縣城郊的驛站。
驛丞是管理各縣驛站的吏員,通常只有十萬火急,且不容有失的事情,他們才會親自出馬,因而,精於騎馬也是他們必備的技能。
這位蒲阪驛丞還沒進門,就在驛站外大聲喊道:
“黃老兒!緊急軍情!快些出來。”
聽見喊聲,屋裏的驛卒們簇擁着那位被換作黃老兒的大荔驛丞出門。
說是老兒,其實黃驛丞正值壯年,才四十出頭,不過看上去卻跟五十多歲一樣。
大荔縣與蒲阪相鄰,兩地的驛丞常有往來,故而相熟。
但此時好友重逢,來不及敘舊,蒲阪驛丞從懷裏摸出一封密信,交給了黃驛丞,他鄭重道:
“幷州沈刺史有令,需得我等驛丞護送,沿途換人換馬,一刻也不許耽誤。”
蒲阪與大荔縣相距八十餘裏,在來到大荔縣城郊的驛站前,他已經在中途的三處驛站更換了三匹馬。
由於沈勁的命令,必須得是驛丞們親自護送,故而,這一路上,蒲阪驛丞只能換馬,非得到了這裏,才能與黃老兒交接。
之所以沈勁有這樣的安排,是因爲相較於驛卒的招募,驛丞的委任可就要嚴格許多,需得仔細審查才能批准,因此,在沈勁看來,這麼重要的軍情,交由驛丞護送要比驛卒們可靠得多。
黃老兒看着眼前幾乎精疲力竭的蒲阪驛丞,沒有任何的猶豫,他接過密信,也來不及與衆人一一道別,便直奔馬廄,牽了一匹最好的驛馬倉促上路,直奔西南方向的下邽縣。
大荔縣與下邽縣相距一百裏,按照桓熙二十裏一處驛站的規模,沿途黃老兒能夠更換四匹驛馬,直至與下邽縣驛丞交接。
桓熙選擇每二十裏設置一處驛站,是因爲馬在駝人的情況下,跑了二十多裏地就必須要休息一段時間,用來恢復體力。
爲了追求情報傳遞的速度,二十裏一處驛站便可無縫連接,全速傳遞。
黃老兒離開不久,大荔縣令就已經得知了消息,由於大荔縣是馮翊郡的郡治所在,縣令找到與他同城的馮翊太守,憂心忡忡地說道:
“看這情形,只怕是邊關告急,燕、虞兩國已經出兵了。”
馮翊太守見他滿面愁容,忍不住笑道:
“此戰,樑公自有安排,我等身處關西,就算整日食不下咽,也與大局無關,賢弟何以杞人憂天。
“莫非苻堅、慕容恪這些手下敗將,還能在與樑公交手時佔得便宜。
“退一萬步來說,即使前線戰局不利,他們也打不進關西,賢弟大可高枕無憂。”
這話倒也不假,即使桓熙丟了河東郡,但只要能夠守住高王城,還是能保關西安寧,不讓燕、虞兩國反攻關中。
而高王城的險峻,早已爲世人所共知。
當年苻健集結重兵,而桓熙的主力尚在河西,但面對這樣一座堅城,苻健久攻不下,只得飲恨班師,從此絕了入主關中的野心,才會去謀奪代國。
在馮翊太守看來,只要高王城與潼關都還在,關中就是絕對安全的,不可能出現敵情。
大荔縣令聞言,舒展開了眉頭,但還是不甘地說道:
“大戰當前,只恨不能效力軍前,爲樑公殺敵立功。”
馮翊太守瞥他一眼,他可知道這人是一個手無縛雞之力的書生,從未有過軍功,之所以能當上縣令,不過是出身士族,走的九品中正制步入的仕途。
而馮翊太守則是梁州漢中郡人,行伍出身,將門子弟,追隨桓熙征戰多年,如今被安排在了馮翊郡,一旦敵軍選擇冒險繞過高王城,直接進攻蒲阪,將會由他領着馮翊郡的州郡兵率先馳援。
大荔縣令見馮翊太守不搭腔,只得轉移話題,問起了馮翊太守是否已經確定了三個舉薦人選。
馮翊太守恍然大悟,原來這就是他今天來找自己的真正意圖。
桓熙曾頒佈政令,讓各地太守爲他舉薦人才,每位太守每年需得舉薦三人,在秋季前往長安接受戶部的考覈,成績優異即可爲官,而其中的佼佼者,更是會被委以重用。
這份政令一經發佈,便引得有志向的士族子弟紛紛趨之若鶩,大家都知道,樑公對原有的九品官人發存在着不滿,認爲此法不能區分優劣。
自然而然的,再走九品中正制,前途有限,這都是給那些庸碌之人準備的。
可無奈,桓熙考覈取官,應試的名額實在有限。
在桓熙的控制之下,共有雍、樑、秦、涼、並五州,其中雍州包括新被劃入的上洛郡在內,有八郡,梁州八郡、秦州六郡、涼州八郡、幷州一郡,再加上名義上歸屬司州,實則被樑國控制的弘農郡,一共也只有三十二郡。
每個郡推舉三人,共計九十六人,桓熙又給了銀川單于臺左輔索遐三個舉薦名額、右輔車胤三個名額,以及姑臧單于臺左輔趙俱、右輔牛夷各三個名額,讓單于臺爲他舉薦河套、河西部落中的優秀人才。
故而,今年地方將向中央舉賢一百零八人。
無數人都在盯着這一百零八個名額,可謂是僧多肉少。
大荔縣令出自士族,身上自然擔負了族老們的囑託,雖說太守們每年都可以舉薦人才,但誰不希望自家的青年才俊能夠早些步入仕途。
馮翊太守明白大荔縣令的心思,但他實在愛莫能助,因爲名額早就分出去了,都是馮翊郡的大族,作爲利益交換,他在任期內,將得到獲得推薦名額的大族的全力配合。
這也是桓熙讓各地太守推舉人才的目的所在。
而大荔縣令雖然也是出自名門,但因爲異地爲官的條例,他並非馮翊郡人,並不能在馮翊太守施政時提供方便,名額也自然不會留給他。
“樑公的深意,想必賢弟也是明白的,與其來找我,賢弟不如寄信回家,讓他們往當地太守的身上想想辦法。”
馮翊太守坦誠道。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