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82 戰備工作
類別:
歷史軍事
作者:
釣魚能手字數:2120更新時間:24/06/27 02:22:59
與家人的相處,只是桓熙閒暇時的放鬆而已,他當然沒有忘記自己承擔的職責。
他可是樑公國的國君,身系關西億兆百姓,又怎能終日不務正業。
桓熙來到尚書臺的時候,王猛還在埋頭處置公務,桓熙見狀,屈指叩響房門,王猛聽見響聲,擡起頭來,正對上了桓熙的目光。
“先生,甲械如今準備得怎樣了?”
桓熙笑着問道。
他說得輕巧,只問結果,殊不知這些時日裏,王猛被繁重的事務壓得都快喘不過氣來。
當然,權力會讓人上癮,也會讓人忘卻疲憊。
王猛非但不感覺到辛苦,反而樂在其中。
“回稟樑公,工部管轄的甲械工坊連日來都在趕工,新制弓弩十萬張,箭矢五百萬發,輕甲五萬副,刀槍等各類長短兵器二十萬柄。”
桓熙在渭水之畔開設了一座甲械工坊,利用水力、風力、火力採用灌鋼法打造各類武器。
爲了保密需要,他將工匠們的家眷都安置在了龍首塬北坡,那裏便是後世的隋唐長安城所在。
桓熙將整個龍首塬北坡劃爲禁區,嚴禁不相關的閒雜人等出入,就是擔心灌鋼法的工序被流傳出去。
由於桓熙幾乎年年征戰,消耗了大量的甲械,尤其是在去年的南北兩線戰鬥之後,長安武庫已經不剩多少儲藏。
別看如今工坊新制了這麼一大批的甲械,實際上,這也就勉強夠一場大戰的消耗。
至於那些輕甲,則是要爲響應徵召的匈奴、鮮卑人準備。
此時,桓熙並不知道慕容儁將會御駕親征,他還以爲燕軍主將依舊是慕容恪,故而,桓熙自然要做足了準備,想要在河東郡打一場富裕仗,絕不能讓自己陷入捉襟見肘的困境。
當然了,就算知道是慕容儁親自領兵,桓熙也只會更加謹慎,畢竟以慕容儁對慕容恪的信重,絕不可能在這樣的關鍵戰爭中將他棄用。
而天子親征,對將士們的士氣也能起到激勵作用。
故而,無論燕軍主將是誰,桓熙都不可能滿意生產出來的甲械只是勉強夠用的程度。
只見桓熙大步進門,與王猛相對而坐,搖頭道:
“還不夠,河東郡的那場戰爭,不會在短時間內分出勝負,僅僅只是攜帶這些甲械,恐怕不足以應付接下來的這場戰事。”
王猛知道桓熙不是在危言聳聽,如今,燕虞兩國都在緊鑼密鼓的做着戰爭準備,這一戰,特別是虞國,必定是要傾舉國之力,想要奪回河東郡。
雙方的戰爭準備越充分,也就越難分出勝負,很容易陷入長時間的拉鋸戰。
屆時你來我往,不相上下,對箭矢以及近戰類的長短兵器都是極大的消耗。
漢武帝時,李陵奉命率領五千將士出塞作戰,他們攜帶了五十萬支箭,可是僅僅一天時間,箭矢就被匈奴人耗光了。
而沙苑之戰時,爲高歡斷後的東魏將領薛孤延且戰且退,也是在一天之內,就砍斷了十五把大刀。
有鑑於此,桓熙怎能不多準備些甲械,他給了王猛一連串具體數字:
“此戰,我要帶走十五萬張弓弩,四十五萬條弦,一千五百萬支箭,各類長短兵器五十萬柄,另需十萬副輕甲。”
桓熙將在河東集結十萬將士,平均下來,其實也不算多。
這也只是前期的準備,如果戰爭曠日持久,桓熙還得指望王猛繼續從後方爲他輸送甲械。
打仗,其實就是在燒錢。
實際上,除非是剛剛放下鋤頭的農民軍,否則,不可能存在只帶着一把武器上戰場的軍隊。
戰爭,歸根結底就是雙方國力上的比拼,除非是將帥之間的才能差距太大,否則,往往會是將士更多,準備更充分,後勤支援更及時的一方取得勝利。
而國力不濟的一方,則會因爲各種原因而被迫退兵,或者急於求戰,給到對方取勝的機會。
譬如長平之戰中的趙國,就是因爲支撐不起這種消耗戰,而不得不臨陣換將,選擇讓敢於冒險額趙括披掛上陣。
王猛知道任務艱巨,但他還是毫不猶豫的應了下來。
桓熙隨即又詢問起了糧草的調運情況,有道是三軍未動,糧草先行,王猛早在桓熙放棄從河套出兵的計劃後,就在向河東郡調運糧草。
王猛繼續彙報道:
“秦州、梁州先後運抵三十萬石粟米,同時,楚國的支援已經驗收,盡數發往了河東,囤積在高王城中。”
桓熙微微頷首,他對王猛的這一安排頗爲滿意。
在桓熙全取河東郡以後,高王城已經不再是抵禦外敵的最前線,但它扼守交通要衝,桓熙要從蒲阪進軍河東,必然經過高王城,因此,王猛選擇在高王城內囤積糧草。
當然了,沈勁在高王城中依舊留有重兵,以看護城中糧草。
高歡就是盲目相信潼關之險,而選擇在弘農囤糧,沒有佈置重兵。
哪知道潼關對關西的防禦,與對關東的防禦不可同日而語,被餓紅眼的宇文泰在一天之內就給攻陷了,最終囤積在弘農的糧食都被飽受饑荒之苦的宇文泰奪了過去,給了宇文泰救命的糧食。
桓溫馳援桓熙的那批糧食,將會用來賑濟災民,河東郡因爲去年的大戰,鬧了饑荒,饑民嗷嗷待哺,尤其是現在正值農耕時節,農夫們需要在田地裏使力氣,自然不能喝稀粥,得要吃幹飯。
而且,每天還得多加一餐,否則哪來的力氣。
好在桓熙推廣曲轅犁,又向河東郡調去了一批耕牛,由於耕種方式從二牛三夫轉變爲一牛一夫,因此,需要下田出力的人少了,必須一日三餐吃飽肚子的人自然也就少了。
桓溫支援的那批糧食,足以養活河東郡的災民。
當然,前提條件是接下來的那場大戰不會對河東郡的生產造成太大的破壞。
桓熙也不是沒想過要御敵於國門之外,可是穩妥起見,他還是希望將戰場放在聞喜縣,到時候,也只能選擇再苦一苦聞喜百姓。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