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95 目的弘農
類別:
歷史軍事
作者:
釣魚能手字數:3214更新時間:24/06/27 02:22:59
桓熙這個計劃,有郗超配合,再與司馬興男打個招呼,最大的困難不在於瞞過桓溫,而是如何確保能夠找到一個與樂氏懷中胎兒同一天生產的女嬰。
當然,這是郗超需要操心的事情。
實際上,桓熙自己也清楚,樂氏哪怕接連誕下男嬰,都不可能影響到他的地位。
否則司馬興男怎麼可能容許樂氏生下肚子裏的孩子。
但桓熙這人,凡事都要做最壞的打算,萬一桓溫真的老糊塗了,非要讓私生子認祖歸宗,又一次犯起了偏愛幼子的錯誤。
總不能讓桓熙掀起一場玄武門之變,殺弟囚父吧。
李二鳳作爲帝王來說,那麼完美的一人,不還是有人拿着這件事情戳他脊樑骨。
因此,樂氏十月懷胎,生下的必須得是女娃,才能說是萬無一失。
在得知桓熙可能會換走自己的孩子以後,樂氏的心情很複雜。
既有對孩子的不捨,也有爲桓熙給她的承諾而高興。
桓熙已經說了,會給到樂氏的孩子一份前程,這至少證明桓熙不會害了那孩子的性命。
畢竟,如果桓熙心腸歹毒一些,不是沒有能力讓樂氏在生育的過程中,因爲所謂的難產而出現一屍兩命的情況。
樂氏朝着桓熙一禮,說道:
“妾身只求腹中的孩子能夠平安長大,不敢生出別的妄想。
“不瞞世子,當妾身得知自己懷有生育的時候,一度驚慌失措,唯恐讓夫人聽說消息,不僅留不住這個孩子,也將累及妾身自己的性命。
“如今夫人開恩,准許我爲楚公誕下這個孩子,妾身再無所求,願意聽從世子的安排。”
桓熙對樂氏的態度很滿意,他點頭道:
“你如果能夠守住這份初心,即便將來誕下男丁,與他分離,但也未嘗不會有母子相見的時候。”
樂氏聞言,再無一絲疑慮,連連謝恩。
桓熙隨即離開,如果待得久了,傳出什麼風言風語,總不是什麼光彩的事情。
樂氏想要送他出門,也被桓熙拒絕,真要論及年齡,樂氏還比桓熙小了幾歲。
桓熙沒有在襄陽歇息,他乘坐馬車,又由郗超送出了城。
分別之際,郗超問道:
“世子北上,可是要直奔河套,主持戰局?”
桓熙搖頭道:
“有謝艾坐鎮,只要鄧遐能與他戮力同心,我去與不去,都無關大局。”
說着,桓熙望向北方:
“況且,現在去往銀川,只怕是來不及了。”
襄陽與銀川相距甚遠,桓熙就算乘坐馬車,星夜兼程肯定也趕不上那場大戰。
而謝艾久經沙場,曾三次率領前涼軍隊抵禦後趙十餘萬大軍的進攻,並以少勝多,有他指揮,只要鄧遐願意配合,實際上也不需要桓熙太過擔心。
畢竟兩軍交戰,不僅要看士兵數量,還得比較雙方統帥的才能。
苻堅毋庸置疑是一位明主,但作爲統帥,他可比謝艾要差得遠了。
此前,苻氏每當有大戰,要麼是苻雄掛帥,要麼是苻健親征,其餘人並沒有指揮大兵團作戰的經驗。
就連苻堅,也只是在奔襲盛樂一戰中,作爲隨軍的將領,跟在了苻健的身邊。
如今苻堅親征,對上謝艾,就等於是長平之戰中的趙括碰上了白起。
當然·,謝艾不是白起,苻堅也不是紙上談兵的趙括,但是,道理是這麼個道理,不是所有人都是霍去病那樣的天生統帥,論及行軍作戰的經驗,苻堅怎麼能跟謝艾比較。
單論指揮作戰的才智,苻堅也是不如謝艾的。
桓熙在河套地區佈置的精兵雖少,而百保鮮卑畢竟是從數十萬河西鮮卑中精挑細選出來,又經過鄧遐嚴格的訓練,不說以一當百,但絕不可以等閒視之。
況且還有那麼多的鮮卑、匈奴僕從軍作戰,兵力充足,相信謝艾也不會令自己失望。
郗超聽說桓熙不是要前往銀川,可如今又這麼急着趕回去,心頭不僅浮現一種猜想,他問道:
“世子此行,難道是要前往弘農?”
桓熙聞言笑道:
“果然瞞不住景興。”
弘農太守鄧羌麾下有三萬重甲步兵,原本是用來策應洛陽的防禦,如今虞國主力在河套,剩餘兵力,還得守衛河東,難以威脅到洛陽的安全。
而燕國在前年爭奪洛陽、去年征討段龕的戰事中,先後兩次調動超過十萬步騎的規模。
雖然在去年奪取了青、兗、徐三州之地,但是需要時間消化這些地區,國庫也難以再次支撐起一場大戰,急需休養生息。
這也是桓溫爲何敢於率領楚軍主力前往送殯,而不擔心洛陽地區安全的原因。
至於桓熙駐紮在弘農的三萬精銳步卒,也成了一支桓熙手中的生力軍,可以加入到與虞國的戰鬥之中。
當然,不可能是前往銀川,他們是步卒,等用雙腿趕到的時候,只怕戰鬥也已經結束了。
關中,長安。
自桓熙收到關西的急報之後,連夜就給王猛回了一封信,如今回信送達了樑國的尚書臺,王猛看罷來信後,緊急找來了權翼、周楚。
王猛將回信交給二人,待他們看罷以後,王猛這才不急不緩道:
“樑公的意思,二位想必也都明白了,今日之所以冒昧將元孫(周楚字)請來,是希望元孫統率三萬州郡兵東出,前往弘農與破胡(鄧羌)匯合。
“至於子良(權翼字),樑公點名讓你隨軍參贊。”
說着,王猛笑道:
“想必二位也不會推脫。”
二人異口同聲道:
“這是自然。”
近衛義從如今不在關中,桓熙南下,只帶了數百郎衛隨行,但是近衛義從則負責保護謝道韞等人的安全,跟着她們去了江南。
桓熙提前離開新亭大營,近衛義從也跟隨他,由楚國水師護衛,坐船離開了江東,如今在下船之後,正跟着桓熙直奔弘農。
因此,關西如今能夠抽調的兵力,除了河西鮮卑以外,也就只有州郡兵了。
河西鮮卑遠在涼州,短時間內難以調動。
而關中雖有不下十萬州郡兵,但必須預防着河套戰場的失敗,不能全員調用,否則關中空虛,一旦河套失守,苻堅便可長驅直入,深入關中。
哪怕最終桓熙驅逐了虞軍,對關中也將造成極大的破壞。
故而,桓熙能夠抽出三萬州郡兵前往弘農,差不多已經是極限了。
好在春耕已經過去,此前河套告急,王猛已經在關中動員州郡兵,準備隨時前去救火。
如今桓熙徵調三萬州郡兵,王猛能夠立即響應,以周楚爲主將,率軍東出。
同行的不僅有權翼,還有楊安、石越等大將,顯然,桓熙打定主意,要趁着苻堅遠在河套的機會,進攻幷州南部,大幹一場。
翌日,王猛親自爲衆人送行,留守長安的大將,幾乎傾巢而出,但有王猛坐鎮,肯定翻不起風浪。
在權翼離開後,謝安也更多的發揮起了作用,成爲了留守長安的二號人物。
桓熙在離開長安之前,原本是想將謝安任命爲右僕射,但因爲王猛的堅持,他將謝安提拔爲了左僕射,位在王猛之下。
王猛並非嫉賢妒能之人,況且,王猛與桓熙的私人關系,也註定了他不必擔心有任何人來取代自己的位置。
至少在桓熙一統天下之前,王猛對於桓熙來說,是必不可少的。
桓熙根本找不到一個替代者,能像王猛一樣,能夠讓他在出征時,放心的託付後方的軍政大權。
畢竟王猛出身北方寒門,沒有宗族助力,雖然個人的威望很高,能力全面且出衆,但是得罪的人也很多,因此,極度依賴桓熙的信任。
至於桓熙,他也不是一個兔死狗烹,鳥盡弓藏的無情性子。
王猛很欣賞謝安,有些人的才華是遮掩不住的,譬如謝安。
謝安第一次拜謁桓溫,僅僅是一番促膝長談,就使桓溫折服,遺憾他將前往關中,而不能入楚爲官,爲己所用。
王猛的眼光並不比桓溫差,在與謝安的日常交往中,就已經認定他是一個相才,既然不擔心謝安取代自己,當然是要讓他在樑國發揮更多的重用,幫助自己減輕負擔。
謝安跟隨王猛送走周楚、權翼等人,坐回到自己的車廂裏,對其侄兒謝韶感慨道:
“危難之際,方知真情,如今樑公將權中書調走,而留王令君一人獨掌大權,對他的信重可見一斑。”
謝韶是謝家封胡遏末中,爲首的封,時年十三歲,比謝玄小了一歲,深受其叔父謝安的喜愛。
“叔父本無意仕途,如今又爲何羨慕王令君。”
謝韶很不解。
謝安搖頭道:
“我並不是羨慕王猛如今的顯貴,而是羨慕他初出茅廬,就遇到一個無條件信任他,讓他能夠盡展所學的明主。
“如果王猛真的輔佐樑公吞併天下,論及地位,只怕是能與姜尚、蕭何等人相媲美。”
當然,也只是地位,真要談論能力,哪怕是姜尚、蕭何,那也不如王猛全面。
畢竟無論是治國,還是領軍,或者是出謀劃策,王猛一個人都可以包圓了。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