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2 財政之憂

類別:歷史軍事 作者:釣魚能手字數:2181更新時間:24/06/27 02:22:59
    翌日,謝家衆人離開南陽郡城,而桓溫也同樣啓程南下,臨別時,桓溫在與謝弈話別後,握着謝安的手,不捨道:

    “自與安石促膝長談,於老夫而言,廣受啓發,很想能與安石朝夕相處,奈何天不遂人願,今日就將分道而行。”

    桓溫的重視,也讓謝安心生感激,常言道,士爲知己者死,女爲悅己者容。

    若非謝安已經提前接受了桓熙的邀請,說不定還真就改變了心意,與桓溫一同前往了襄陽。

    謝安躬身道:

    “惟願楚公千萬歲,假以時日,下官必能侍奉楚公左右。”

    桓溫聞言頷首,謝安所言倒也不假。

    只要桓溫能夠將洛陽經營穩固,逼迫晉室還於舊都,藉此專制朝廷,待桓溫着手整合父子二人勢力的時候,樑國的文臣武將,終會有在桓溫麾下聽用的時候。

    雙方在城西別過,各自啓程,奔赴目的地。

    與此同時,謝弈、謝安舉家搬來長安的消息,也爲桓熙所知,他當然欣喜謝安能夠出山輔佐自己,但是最高興的,還要數謝道韞、謝玄姐弟二人。

    能有父母、兄弟爲伴,自是一大喜事。

    尚書省內,桓熙則與王猛說起了謝安:

    “謝安石此人,有奇才,先生今後與他相處,便能瞭解他才幹。”

    王猛聞言,笑着提議道:

    “樑公素能識人,今日言之鑿鑿,可見謝安石絕非凡品,既如此,不如讓他入職尚書省,爲一僕射如何?”

    桓熙搖頭道:

    “謝安石在江南雖有盛名,但在北方,也不過是名不見經傳罷了。

    “其人初來乍到,怎可委以僕射一職,世人不明真相,必定以爲我在任人唯親。

    “只是其人確有大才,不可屈就。

    “這樣罷,我欲使他爲尚書左丞,輔佐先生處置公務,先生以爲如何。”

    漢獻帝建安四年,始分左右僕射,權位僅次於尚書令。

    而尚書左丞輔佐尚書令,總領綱紀,尚書右丞輔佐左右僕射,掌管錢穀等事。

    桓熙計劃等謝安在尚書左丞的位子上作出成績,再將他推上僕射之位,畢竟桓熙派人前往江東徵辟謝安,本就是爲了替王猛分擔政務。

    王猛自然不會反對桓熙的安排,讚道:

    “樑公行事周密,臣並無異議。”

    謝安並不知道桓熙與王猛在三言兩語間,就已經敲定了關於他在樑國的官職。

    桓熙對謝安的能力,自是心知肚明。

    雖然謝安不像王猛一樣全面,並不具備出衆的軍事才能,但是在桓熙麾下,最不缺的就是能征善戰的大將。

    永和十一年(公元355年)二月十二,楚軍南渡漢水,班師於襄陽。

    郗超身爲楚國尚書令,爲羣臣之首,帶領衆臣在城郊相迎。

    “恭賀楚公,得勝而歸,光復舊都,功在社稷。”

    郗超上前道賀。

    桓溫走下馬車,握住郗超的手,說道:

    “戰事固然兇險,可要是沒有景興爲我穩定後方,我安能放心於敵僵持。

    “景興坐鎮荊州,總攬後勤,調撥軍糧,從無短缺,此番收復洛陽,以景興功勞爲最。”

    事實上,桓溫在爲將佐們請封時,就是將郗超表爲首功。

    當然,最關鍵的是洛陽之戰雖然聲勢浩大,但是歸根結底,桓溫與慕容恪打的是一場後勤戰。

    因此,首功歸於坐鎮後方,總攬後勤的郗超頭上,也是順理成章的事情。

    郗超憑藉此功勞,獲封高平縣侯。

    按理說,以首功收復洛陽,做個縣公也是綽綽有餘,畢竟光復舊都的政治影響不容忽視。

    但郗超之父郗愔爲南昌縣公,魏晉以孝治天下,這個崇尚孝道的時代,桓溫、桓熙父子二人在官爵上並駕齊驅,終究只是特例。

    桓溫與郗超攜手入城,消卻了重逢的喜悅,二人必須直面楚國財政拮据的難題。

    桓熙通過改革商稅,增加財政收入,但這是因爲桓熙此前爲了鼓勵商業的發展,制定了較低的稅率。

    別看桓熙統治關隴的時間並不長,但在他的政策鼓勵之下,關隴地區的商業繁榮更甚江南。

    而在江南地區,商稅不可謂不重,除了十分之一的關稅以外,還有百分之四的交易稅,同時,徵牛埭稅、桁渡稅等等,商業上的雜稅名目繁多。

    桓溫、郗超繼續在商稅上面想辦法,用以補貼財政,只怕是要竭澤而漁。

    至於苦一苦民衆,向他們攤派苛捐雜稅,則更不可能。

    春秋時期,田氏陰謀篡位,廣樹私恩,用大鬥借米給百姓,用小鬥收回。

    齊國上大夫晏嬰就曾預言:

    ‘齊政卒歸田氏。

    ‘田氏雖無大德,以公權私,有德於民,民愛之。’

    因此,桓溫就算勒緊了褲腰帶,緊巴巴的過日子,也不可能加派稅賦,奪民以肥己。

    桓溫與郗超商討許久,終無所得,萬般無奈之下,嘆息道:

    “爲今之計,只能休兵養息,以待恢復國力,再作計較。”

    郗超自責道:

    “臣無能,不能爲主上分憂。”

    桓溫知道這件事情不能責怪郗超。

    “景興何必苛責自己,是我低估了北伐的難度。”

    桓溫曾以一萬精兵,數月間滅亡成漢。

    當他領着五萬步騎北上,面對周成這可軟柿子,誤以爲手到擒來的時候,偏生沒有想到,在周成與燕國並無交集的情況下,慕容恪居然會親領十萬步騎南下救援。

    以致事情的發展完全超出了桓溫的預料,北伐也成爲了消耗戰。

    雖然如願收復了洛陽,但是七年積累,幾乎揮霍一空。

    眼看桓溫帶着失望,起身將要離開,郗超猶豫再三,終於忍不住獻策道:

    “楚公何不推行土斷,增加稅戶。”

    無論是龍亢桓氏,還是高平郗氏,都是北方僑族,而土斷正是要損害僑族的利益,也難怪郗超此前一直閉口不言,直到確實無計可施,才向桓溫建言。

    桓溫說得容易,休兵養息,可燕、虞兩國難道真的會坐視桓溫控制洛陽。

    一旦慕容恪、苻建領兵南下進攻洛陽,桓溫救是不救。

    聽得土斷二字,桓溫重新坐回了座位,沉吟不語。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