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2 涼州大馬

類別:歷史軍事 作者:釣魚能手字數:3337更新時間:24/06/27 02:22:59
    第155章 涼州大馬

    桓熙急着離開,自然是因爲擔心關中的局勢,而他的擔心也並非多餘。

    此前苻健曾派遣使者王攸前往涼州,王攸在途經一個敕勒部落時,得知前涼使團也曾經過,是因爲桓熙伐涼,正往河東求援。

    王攸回身追趕前涼使團的同時,派遣三名隨從快馬返回虞國報信。

    正當桓熙在西平郡與吐谷渾使者接觸的時候,三人已經從漠南回到了晉陽。

    苻健得知消息,並沒有太過震驚,他對近臣說道:

    “此事,我早有預料,所謂隴南叛亂,處處透着蹊蹺。

    “如今關西人心歸附,以桓熙的才能,怎麼可能盡出關中精兵,卻到現在都沒有平定叛亂。”

    苻健之所以鎮定自若,是因爲在他的印象裏,前涼實力不弱。

    後趙幾次進攻前涼,卻都以無功而返,桓熙這才出兵幾個月的時間,怎麼可能輕易奪取張氏基業。

    因此,苻健哪怕知道自己被桓熙施放的煙霧彈拖延了時間,也能坦然接受,並着手調集軍隊,準備進攻蒲阪。

    直到王攸領着前涼使團來到晉陽,苻健終於知道了具體情況,他震驚地看着前來覆命的王攸,不敢置信道:

    “你說什麼!張重華已死?!謝艾叛國?!”

    此時的苻健,再也沒有了先前的雲淡風輕。

    苻健從未料想過年僅二十七歲的張重華會死得這麼突然。

    他之所以推測桓熙無法輕易奪取張氏基業,就是建立在張重華未死,而謝艾不可能背叛的情況下。

    如果謝艾真的歸附桓熙,桓熙不僅如虎添翼,平添一位帥才,以謝艾在涼州將士之間的威望與號召力,桓熙奪取涼州,也將不再是難事。

    雖然苻健不曾與謝艾交手,但他久在行伍,自然清楚涼州將士們對這樣一位常勝將軍,會是怎樣的擁護。

    王攸確認道:

    “此事千真萬確。”

    苻健喝道:

    “不可能!絕對不可能!謝艾怎麼會背叛張氏!”

    自從那首《代福祿伯擬節婦吟》流傳開來以後,謝艾的忠貞被世人所推崇,傳爲一時佳話。

    可無形中也爲謝艾背上了人設的包袱。

    哪怕張重華死了,苻健也不相信謝艾會背叛張氏,爲桓熙效力。

    畢竟桓熙在詩裏將你比作節婦來讚揚,謝艾卻在張重華死後,置他的子嗣於不顧,匆忙改嫁桓氏,足以使天下人恥笑。

    面對苻健的質問,王攸解釋道:

    “張重華死前曾留下遺囑,要讓謝艾輔政,都督中外軍事,但其生母馬氏、妻子裴氏因與張重華的庶兄張祚私通,於是在張重華死後矯詔。

    “張祚忌憚謝艾,想要謀害,被桓熙阻攔,使團離開前,謝艾已經歸附桓熙,與他在榆中縣共同舉旗,討伐張祚。”

    按理說,王攸不可能知道這些事情,但前涼使團人多口雜,王攸在漠南時,經常與人套話,倒也有人酒後口無遮攔,把前因後果都給抖了出來。

    苻健勃然大怒:

    “愚婦!愚婦!世上怎麼會有這麼蠢的婦人!

    “張祚眼高手低,着實該死!大敵當前,他們怎麼就敢逼反謝艾!”

    苻健氣得破口大罵,知道桓熙得了謝艾,這比苻健自己損失一員上將還要難受。

    他在接見過使團,確認此事後,立即出宮往丞相府與苻雄商議,要緊急出兵。

    苻雄也是大驚失色,他無奈嘆息道:

    “陛下,時間只怕來不及了。”

    張祚與張重華的母親、妻子私通,矯詔掌權,本就失了人心,如今面對桓熙與謝艾,又能堅持多久。

    桓熙此前佔據金城郡,可以直奔武威,使團千里迢迢從涼州趕來報信,只怕這時候涼州已經易主,桓熙踏上了歸途。

    苻健當然清楚這一點,可即便不能進攻關中,也得趁機奪回蒲阪,將桓熙的勢力徹底趕出河東!

    雖然正值春耕時節,但苻健還是決定,緊急徵調五萬將士,南下進攻蒲阪。

    此前桓熙在關隴大肆推廣曲轅犁,自然也包括了蒲阪等地。

    曲轅犁的出現,使得關隴地區的耕種方式由二牛三夫向一牛一夫轉變,能夠節約一牛二夫的勞動力。

    無需懷疑苻健對於關隴情報的重視,當得知關隴地區耕種方式的巨大變化之後,苻健不惜一切代價,終於弄來一些成品進行研究,隨即大量仿造。

    繼姚襄之後,苻健同樣白嫖桓熙的成果,也在自己的領地大力推廣曲轅犁。

    因此,哪怕苻健在春耕時節出兵五萬,也不會對河東地區的農業生產造成太大的影響。

    可以想見,要不了多久,曲轅犁便會越過太行山脈,傳入河北。

    而曲轅犁也註定會有很多的名字,在關隴,它叫桓公犁;在江南,它叫小桓犁;在淮北,它叫姚公犁;在河東,它叫苻氏犁;在河北,也必將被稱作慕容犁。

    當然,對於桓熙來說,能讓關隴、江南的百姓念着自己的好,就已經是額外的收穫,畢竟他的初衷只是爲了解決關隴地區勞動力不足的問題。

    苻健在晉陽徵召將士,很快也被桓熙麾下的河東太守沈勁所知曉。

    雖然不知道苻健是要進攻何地,但徵召將士進行備戰總不會錯。

    桓熙在河東留下了五千戰兵,沈勁徵召他們前來高王城聽用。

    欲攻蒲阪,必取高王,只要高王城沒有陷落,蒲阪就不會有危險。

    而沈勁的信使也在快馬趕往長安,向王猛報信。

    涼州,西平郡,西都縣。

    高王攻防戰正在醞釀的時候,桓熙也收到了吐谷渾送來的一百斤金銀,與五千匹良馬。

    桓熙對青海驄抱有極高的期望,但真正見到了實物才知道,吐谷渾送來的根本不是青海驄,而是原產自西平郡與武威郡交界處,通河流域的大通馬。

    當然,使者沒有欺騙桓熙,大通馬也是優良馬種。

    大通馬耐粗放、耐勞苦,無需精飼,善於翻山越嶺,可以作爲挽馬,拖運重物,也可以用來騎乘,可謂是挽乘兼用。

    唯一的缺點是體格中等,四肢不高,雖然騎乘起來很舒適,但只能作爲代步馬,而不適合成爲戰馬。

    好在桓熙如今是不缺優質戰馬的。

    西晉末年,涼州精騎曾經兩次救援洛陽,洛陽還有一首童謠流傳:

    ‘涼州大馬,橫行天下。

    ‘涼州鴟苕,寇賊消。

    ‘鴟苕翩翩,怖殺人。’

    所謂鴟苕(chī tiáo),意指威猛的鷂鷹。

    涼州大馬能有如此威名,吐谷渾也是出了力的。

    慕容吐谷渾在依附張軌期間,引進波斯馬種與當地馬種進行雜交改良,使得河西地區出現了新的馬種,也就是中國三大名馬之一的河曲馬。

    因此,河曲馬又被稱爲吐谷渾馬。

    河曲馬體大協調,骨量充實,筋腱強健,雖然神駿,但性情溫馴,正是優質的戰馬品種。

    而張重華的父親張駿又征伐龜茲、鄯善等國,降服西域各國,同時將與河曲馬並列爲三大名馬之一西域伊犁馬引入了河西。

    伊犁馬兼備力量與速度,體格魁偉,具有較強的抗病力,耐粗放,性溫馴,與河曲馬同屬於優質的戰馬品種。

    如今桓熙收取涼州,得到了前涼所繁育的大量河曲馬、伊犁馬。

    因此,吐谷渾人爲他送來五千匹大通馬,倒也能夠接受。

    在桓熙的軍隊裏,一名騎兵配置一匹戰馬,兩匹代步馬,桓熙對於代步馬也有着極大的需求量。

    而大通馬騎乘舒適,能夠負重,正是桓熙所渴求的優質代步馬。

    由於這五千匹大通馬已經被閹割,桓熙將它們盡數劃爲軍馬,養在河湟谷地。

    桓熙現有槍騎五千,涼州精騎一萬,匈奴弓騎八千,總計騎兵二萬三千人。

    按照一人三馬的配置,也就是需要二萬三千匹的戰馬,四萬六千匹的代步馬。

    其中,晉軍槍騎與涼州精騎的戰馬以河曲馬、伊犁馬爲主。

    當初桓熙向張重華索要三萬匹軍馬,其中就包含了部分河曲馬、伊犁馬。

    桓熙將這些優質戰馬留在北方,而將品相差一些的送去給了桓溫。

    畢竟桓溫只說要一半的軍馬,並沒有明說非得是優質戰馬。

    況且那些戰馬的品相雖然不如河曲馬、伊犁馬,但相較於桓溫軍中原有的軍馬,還是更勝一籌。

    比較起晉軍槍騎與涼州精騎的高頭大馬,匈奴弓騎的戰馬可就差了許多。

    他們的戰馬一部分是鐵弗匈奴自己培育的馬種,一部分來自桓熙在狼山之戰從苻雄手中得來的繳獲。

    當然,桓熙暫時並沒有給匈奴弓騎更換戰馬的想法。

    優質戰馬太精貴,需要精心照料,不可能跟匈奴弓騎的戰馬一樣,能夠被放養在西套草原。

    再給匈奴弓騎更換河曲馬、伊犁馬,財政實在負擔不起。

    至於代步馬,桓熙準備以大通馬爲主,淘汰軍中的劣質馬種。

    畢竟大通馬作爲優質的代步馬,又耐粗放,能夠有效降低養馬的成本。

    雖然不知道吐谷渾人會不會爲了王爵,再送五千匹大通馬來。

    但大通馬原本就是產自武威、西平二郡,桓熙完全有能力將大通馬引入軍中,作爲騎兵的主要代步馬。

    昨天碼了一萬三,凌晨三點才睡,今天又有點事情耽誤了,下一章會比較晚,第三章可能拖到凌晨,但我會寫完一萬字再休息。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