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4 兵臨城下

類別:歷史軍事 作者:釣魚能手字數:3361更新時間:24/06/27 02:22:59
    第147章 兵臨城下

    有道是射人先射馬,擒賊先勤王,既然張祚據城而守,桓熙自當直撲武威姑臧(今甘肅武威涼州區),與之一較高下。

    但在確定了分兵圍困,主力輕兵疾進的方略之後,應該分出多少兵馬,攜帶多少糧食,也是衆人爭論的焦點。

    最終由桓熙拍板,分出一萬將士,分別看守倉鬆(今甘肅武威東南)、揖次(今甘肅武威古浪縣西北)、撲擐(今甘肅武威古浪縣東)、張掖(今甘肅武威涼州區)、鸞鳥(今甘肅武威南)等五座城池。

    此張掖並非如今的張掖郡,而是在後世與姑臧、神鳥(鸞鳥)並稱河西三巨頭之一的小張掖。

    西漢末年,王莽在各地掀起改名之風,將武威郡更名爲張掖郡,並在姑臧縣境內又起一座新城,爲張掖郡治,也就是如今的武威郡張掖城。

    桓熙以兩千將士看守一城,營中多樹旗幟,以迷惑城中守軍,使其不敢出戰。

    當然,張祚也不可能分出太多的將士守衛各城。

    翌日,桓熙自領步騎兩萬三千人,攜帶十五日之糧,直驅姑臧。

    正當姑臧之戰一觸即發的時候,漠南草原,苻健的使者王攸也尋到一處敕勒部落,暫時歇腳。

    部落酋長熱情接待了王攸,詢問其來意。

    王攸通過翻譯轉述道:

    “我奉大虞皇帝之命,將要出使涼州。”

    部落酋長驚訝道:

    “前些日子正好有一支涼州使團經過我們部落,就是要去往大虞。”

    王攸在聽過翻譯的轉述之後,急忙追問酋長是否知道涼州使團此行的目的。

    部落酋長回憶道:

    “據說是鐵弗匈奴的大單于正在進攻涼州。”

    王攸聽罷,大驚失色。

    鐵弗匈奴大單于,可不就是桓熙麼。

    果然!什麼隴南叛亂,純屬掩人耳目,桓熙的真實目的,就是爲了攻取涼州!

    王攸顧不得與部落酋長閒話,請他爲自己指明方向,而後匆匆告辭。

    他不再前往涼州,而是先派三名信使,快馬加鞭趕回晉陽報信,自己着則帶着其他人匆忙前去追趕涼州使團。

    與此同時,晉軍經過三日行軍,兵臨姑臧城下。

    張祚顯然沒有預料到桓熙會來得這麼的快,他還指望沿途各城能夠拖延住桓熙北上的腳步。

    當晉軍出現在姑臧城外,城中守軍稍有慌亂,但還是很快被張祚穩住了局面。

    桓熙留下步卒在五里之外紮營,只領騎兵繞城而行,此舉並非只是爲了耀武揚威,而是要就近觀察姑臧城防是否存在薄弱之處,也好作爲主攻方向。

    只是姑臧作爲前涼都城,涼州與武威郡的治所,城池堅固,城內守備充足,註定不會給到桓熙明顯的破綻。

    此戰,作爲攻城一方的桓熙在分出一萬將士看守其餘各城之後,麾下剩有晉軍步騎二萬,其中槍騎五千,步卒一萬五,還有謝艾帶來的兩千騎卒,一千步卒。

    至於五千匈奴弓騎,則與另外五千晉軍一同監視倉鬆、揖次、撲擐、鸞鳥、小張掖等城池。

    畢竟匈奴弓騎在攻城戰中,着實派不上用場,他們也就打一打順風仗的本事,但要碰着惡戰,實在指望不上。

    讓匈奴弓騎攻城,與驅趕着他們送死無異。

    士不教,不得徵。

    桓熙麾下的五千槍騎也不會參與攻城戰,他們同樣不曾接受過攻城演練,因而只是用來壓陣。

    真正將會投入到攻城中的,只有步兵。

    畢竟戰兵步卒的日常訓練科目,就包括了攻城戰。

    騎兵與步兵都承擔有自己的作戰任務,就應該各司其職。

    除非是有重要的戰略目標,同時確定城中防備空虛,比如桓熙在進攻弘農郡時,需要鄧遐帶領三千騎兵襲佔曹魏函谷關,打通道路。

    否則,桓熙可不會奢侈到讓騎兵下馬攻城。

    而此時的姑臧城內,守軍自然是充足的。

    根據從城中傳出來的消息,張祚在分派將士守衛各城之後,姑臧留有兩萬步騎,其中騎卒一萬,步卒一萬。

    姑臧與小張掖都屬於後世武威涼州區,二城相鄰,本應都駐紮重兵,互爲犄角。

    但張祚根基不穩,是通過婦人矯詔而竊據權位,知道姑臧城內有許多人不服自己。

    因此,張祚不敢往小張掖分去太多兵力,而是將大部分的軍隊都留在了自己身邊。

    桓熙能夠對張祚的兵力部署瞭如指掌,還得多虧了謝艾。

    謝艾此前鎮守金城郡,當然不知道自己歸順桓熙之後,張祚是如何部署兵力。

    但張重華執掌涼州這麼多年,並不僅有謝艾這麼一個忠臣。

    只不過張祚在馬氏、裴氏的支持下,掌握了兵權,控制了涼州,他們不得不選擇隱忍罷了。

    按理說,桓熙進攻涼州,他們應該與張祚一同保衛張氏基業,但張祚與張重華的母親、妻子私通,這件事情惹得人神共憤。

    主辱臣死,那些忠心於張重華的舊臣,又怎能不爲此而懷恨在心。

    桓熙在榆中休整期間,雖然道路難行,但謝艾還是派出親信,不畏艱險,與索遐等人取得了聯繫,告知衆人,桓熙已經當衆許諾,必會善待張重華的子嗣,立即贏得了不少人的暗中投效。

    如果沒有謝艾,只怕桓熙想要在姑臧城裏找內應,還得多費一番功夫。

    在桓熙逼近姑臧之前,城池並未戒嚴,索遐等人有的是辦法將情報送到桓熙軍中。

    只是張祚重用自己心腹的同時,也在防備着索遐等人,因此,他們也實在找不到機會爲桓熙打開城門。

    當桓熙率領着五千槍騎在繞城觀察時,張祚也在姑臧城頭,居高遠望,細數着晉軍的數量。

    尉緝率先估算道:

    “城外晉軍大概數千騎。”

    張祚微微頷首,認同了這一判斷。

    趙長聞言,進諫道:

    “長寧侯,我聽說桓熙攻城,常有繞城視察的習慣。

    “如今城外晉軍不過數千騎,兄長爲何不統御涼州精騎出城擊之。

    “若能擒殺桓熙,敵軍自潰,其子年幼,關隴必亂,涼州數年,乃至十數年內,都可高枕無憂。

    “甚至兄長未嘗不能出兵佔據關隴,爲長安之主。

    “即使讓桓熙僥倖逃脫,也能挫敵銳氣,振奮城中將士之心。”

    張祚聞言,大爲動心,他在姑臧城內,可有一萬精騎,完全就沒考慮過以衆凌寡,會有兵敗的可能。

    畢竟桓熙麾下的晉軍槍騎固然勇猛,但涼軍精騎同樣不是弱旅,他們也都是經歷過後趙步騎的考驗,在戰爭中歷練出來的精銳。

    以一萬對數千,優勢在我。

    衆人也紛紛附和,勸說張祚趁着城外晉軍兵少,出城襲擊。

    此前桓熙發佈的檄文,多多少少都對城中軍民造成了影響,正如趙長所言,哪怕不能擒斬桓熙,也能振奮守軍士氣。

    自古以來,死守城池,始終是下下之策。

    張祚沒有在同等兵力的情況下與桓熙會戰的膽量,但是以多擊少,他還是敢的。

    在衆人的勸說之下,張祚鼓足勇氣,下令道:

    “傳我將令,徵召城內精騎往北門集結,隨我出城迎敵。”

    晉軍步卒目前在城南五里外紮營,而桓熙正帶着騎卒在繞城觀察,張祚選擇城北交戰,自然是爲了能有更多時間絞殺晉騎。

    不多時,姑臧城內一萬精騎聚集在北面的甕城,張祚留下他的結義兄弟趙長、尉緝主持城防,二人與他是一根繩子上的螞蚱。

    此前桓熙在檄文之中,將他們斥爲奸佞,如今桓熙犯境,自然不必擔心他們背叛。

    待北面城樓上的趙長給到信號,告知張祚,桓熙已經行至姑臧北面,張祚隨即親率一萬精騎,由北門涌出,殺向晉軍方向。

    萬馬奔騰,聲勢浩大,桓熙望見涼軍出城,不驚反喜。

    假如張祚打定主意要死守城池,他還真沒有太多辦法,只能拼着巨大的傷亡,強攻城池。

    如今涼軍膽敢出戰,桓熙求之不得。

    但他並沒有急於驅使槍騎應戰,也沒有轉道向南,朝大營的方向而去。

    畢竟自己在北,而涼軍在南,若是向南,必將被涼軍截擊,桓熙呼喊着將士,指揮他們跟隨自己向北面退去。

    張祚見狀,以爲桓熙被他驚走,自己能夠追亡逐北,也趕忙率衆追了上去。

    畢竟晉軍步軍主力還在城南五里外的大營內,莫非還能悄無聲息前往。

    兩股騎兵一追一逃,在不知不覺間逐漸遠離了姑臧城。

    桓熙見涼軍精騎一直緊追在後,並沒有半道折返,退回姑臧的跡象,不由心中暗喜。

    沒錯,他的步軍主力不可能趕赴戰場,但自己帶來姑臧的騎兵,可不只有五千槍騎,還有謝艾的兩千騎卒。

    這支騎兵在謝艾的帶領下,晝伏夜出,先桓熙一步,繞過了姑臧城,埋伏在姑臧以北。

    桓熙繞城觀察,其實也存了誘敵的心思。

    如果張祚不上當,自己也沒有實際的損失,大不了另想法子,或者強攻城池。

    實際上,這場戰鬥的真實兵力對比,並非五千對一萬,而是七千戰一萬。

    當然,張祚依然佔據了兵力上的優勢。

    但桓熙清楚,只要將他誘出城池,自己的計劃就算是成功了一半。

    新年快樂,更新晚了半小時,中午喝了點酒,我先睡一下午覺,下一章在晚上七點之前。

    感謝書友茶憂往憶、何來因果、書友20220201174452271、崇愛阿修文的打賞。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