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0 謝艾抉擇

類別:歷史軍事 作者:釣魚能手字數:3323更新時間:24/06/27 02:22:59
    第143章 謝艾抉擇

    時值隆冬,風雪載道。

    桓熙帶着三萬晉匈步騎翻越隴山,終於來到了秦州。

    此前朱序在急報中提及隴南叛亂,說得聲勢浩大,彷彿桓熙不發兵,天水都得被叛軍奪了去。

    但在桓熙翻過隴山之後,又得朱序奏報,卻是叛亂已經平息下來。

    不過,既然來都來了,桓熙也不着急回去,他率軍西進,駐於狄道,由朱序組織民夫從天水往狄道運送糧食。

    對此,秦州百姓自然是一百個不願意,滿腹牢騷。

    畢竟外邊天寒地凍,留在家裏抱着妻子、孩子不好麼,誰又情願出門,去受這份罪。

    當然,別說是朱序了,如今正是奪取涼州的關鍵時候,就連桓熙也不會因爲民衆的感受,而耽誤大事。

    此次進軍狄道,對於桓熙來說,也算故地重遊。

    遙想當初,他就是在這裏大敗張重華,一戰奠定隴右此後數年的安寧。

    狄道縣,隸屬於秦州六郡之一的隴西郡管轄,爲隴西郡四縣之一,位置最北,與涼州金城郡相鄰。

    桓熙大軍壓境,金城太守謝艾如臨大敵,由於麾下只有數千將士,謝艾趕忙向武威求援。

    然而信使前腳剛走,張重華的死訊便傳來了金城郡。

    謝艾聞知此事,肝腸寸斷,他在榆中擺設靈堂,祭奠恩主。

    金城郡的治所並不在金城縣(今甘肅蘭州西北西固城),而在榆中縣(今甘肅蘭州榆中)。

    謝艾雖然人在金城,但在武威,卻也有不少好友,曾經奉命與桓熙議和的索遐就是其中之一。

    索遐也曾在張重華病危之際,被喚去叮囑後事,自然知道太王太后馬氏矯詔,張重華實際是以謝艾擔當託孤之任。

    但張祚手握重兵,又有太王太后、王太后等人的支持,索遐只得隱忍,他在暗中派人將此事告知了謝艾。

    張重華生前,謝艾就在感念他的知遇之恩,如今得知他對自己的信重,甚至讓兩個兒子父事自己,謝艾更是爲此悲傷欲絕。

    榆中城外,一名文士自稱遵奉其主之命,前來弔唁。

    來人正是桓熙的謀主權翼。

    權翼爲張重華的靈位獻上三炷香,問謝艾道:

    “不知福祿伯今後有何打算?”

    謝艾爲張重華披麻戴孝,他知道權翼的來意,也爲桓熙對自己的重視、欣賞而心生感激,但他還是正色道:

    “還請權先生轉告桓公,桓公厚愛,謝艾感激不盡,可謝艾之主雖亡,但是其子尚在,我自當扶保幼主,不敢生出二心。”

    謝艾直截了當的謝絕了桓熙的招攬。

    權翼對此也早有心理準備,他道:

    “我家主公希望能在秦涼邊境,與福祿伯見上一面,福祿伯無需擔憂自身安危,我家主公喜愛福祿伯的才能,又怎會加害於君。

    “只要福祿伯南下,讓我家主公能夠當面傾訴肺腑之言,無論結果如何,我家主公都願意引兵退去,不與福祿伯爲敵。”

    謝艾當然相信桓熙不會加害自己,但他並沒有答應見面的請求,因爲謝艾清楚,自己一旦南下,肯定會被桓熙說服。

    權翼見謝艾拒絕,倍感失望,但還是提醒道:

    “如今張祚執掌大權,將福祿伯視爲眼中釘,肉中刺,遲早會想辦法將你除去,還請福祿伯保重自己。”

    謝艾聞言,動容不已,在將權翼送出榆中城時,他欲言又止,終究還是沒有與權翼一同南下。

    權翼回到狄道縣,面見桓熙,慚愧道:

    “卑職無能,有辱使命。”

    桓熙搖頭道:

    “這並不是子良的過錯。”

    一旁的鄧遐忍不住,氣憤道:

    “主公誠心相邀,但那謝艾不識擡舉,主公,還請許我五千騎兵,待我攻破榆中,將他擒來!”

    衆將也紛紛附和,宣泄着對謝艾的不滿。

    他們承認,謝艾有資格讓自家主公耗費這麼多的心思去拉攏。

    畢竟謝艾曾經三次擊敗後趙。

    第一戰,石虎以大將麻秋、王擢、孫伏都等進攻前涼,謝艾被張重華啓用,面對數萬趙軍,謝艾請求張重華給他七千步騎,必能破賊。

    張重華很高興,於是給了謝艾五千步騎。

    但謝艾還是大破趙軍,斬首五千餘級,擒獲無數。

    第二戰,麻秋又以三萬大軍爲前鋒,與謝艾交戰,謝艾不穿戎裝,頭頂白色便帽,作書生打扮,在戰場上也不騎馬,就坐着交椅,指揮着三萬步騎與麻秋會戰。

    此戰,謝艾俘斬趙軍一萬三千多人,麻秋單騎逃回秦州,後方的數萬後趙大軍見狀,不敢前進一步。

    第三戰,便是枹罕之戰,麻秋爲雪前恥,集結十二萬將士,石虎擔心麻秋再吃敗仗,又爲他加派兩萬步騎。

    謝艾卻以兩萬步騎迎戰後趙十四萬大軍,先勝王擢,再敗麻秋。

    打得麻秋身敗名裂,石虎不敢再向前涼動兵。

    謝艾的戰績明明白白擺在所有人的面前,沒有人不服氣。

    畢竟,謝艾能被看做諸葛亮、周瑜、陸遜這樣的儒將。

    但謝艾屢次拒絕桓熙的好意,在衆人看來,正如鄧遐所言,實在不識擡舉。

    見麾下諸將羣情激憤,桓熙笑道:

    “我素愛忠義之士,桓某知道,諸君之所以義憤填膺,是出於愛我的緣故,爲我不值。

    “但謝艾不忘舊主,與諸君一樣,都是忠義之士,我又怎能因此對他心生怨恨。

    “至於攻打榆中,諸位無需再提,暫且與我靜待時機。”

    衆人聽桓熙這般說,心裏好受了許多,這才作罷。

    將佐們離開後,桓熙對權翼感慨道:

    “千軍易得,一將難求,像謝艾這樣的賢才,我深愛之,很想將他收爲己用。

    “但桓某自認用心赤誠,可他始終念着舊主。

    “子良,你說,莫非我就真的不能打動他?”

    權翼寬慰道:

    “人非草木,孰能無情,卑職料想,謝艾面對主公的盛情邀請,也是動心的,只不過舊主的知遇之恩不能辜負,故而爲難罷了。”

    桓熙聞言嘆道:

    “只恨如此賢才,卻明珠暗投,如果謝艾終不能爲我所用,還是得儘早將他除去。”

    怎麼招攬謝艾,權翼目前無計可施,但怎麼除掉謝艾,權翼有的是辦法,只是桓熙既然決定再等等,權翼也沒有立即進言獻計。

    然而,就在桓熙一籌莫展之際,張祚卻爲他送上了助攻。

    因爲那首《代福祿縣伯擬節婦吟》的流傳,世人都知道桓熙喜愛謝艾,求而不得。

    如今桓熙駐軍於狄道,張祚又如何不害怕謝艾引桓熙爲援軍,殺向武威。

    於是,張祚做了兩件事情,一件是遣使前往狄道,向桓熙表示恭順之意,願意年年進貢軍馬五千匹,就當是花錢買平安。

    第二件事則是徵召謝艾還朝,卻不許謝艾領兵同行,只讓他帶着少數僕從回去武威。

    榆中城內,謝艾已經收拾好了行囊,正欲離去,將佐們卻堵在了門口。

    “福祿伯,不能去呀!張祚狼子野心,必然要加害於你!”

    “是呀!福祿伯!此去斷然沒有生還的可能,以福祿伯之智,爲何非要應詔!”

    衆人都很不解,連他們都懂的道理,爲何謝艾卻想不明白。

    將佐們苦苦哀求,跪地泣拜,請求謝艾留在榆中。

    謝艾身上的孝服並沒有除去,他將衆人一一扶起,哽咽道:

    “幼主相招,艾不得不從,若是抗命,則形同叛逆。

    “身後無主,縱使留得性命,又將何爲?不過是行屍走肉,徒具形骸罷了。

    “大丈夫有所爲,有所不爲,謝艾寧死,也不願擔上不忠不義之名!”

    衆人聞言,知道他已經抱有死志,無不嘆息垂淚。

    謝艾在將佐們的陪同之下,來到榆中城外,與他們依依惜別,正要坐上馬車前往武威,卻見遠方有一騎奔來。

    哨騎撕扯着嗓門呼喊道:

    “敵襲!敵襲!晉軍北上!正向榆中而來!”

    將佐們無不變色,但也有心思敏捷之人趕忙拽住了謝艾的衣袖,急道:

    “福祿伯!晉軍犯境,伱身爲金城太守,怎可一走了之!莫非你是害怕了晉人,所以要丟下我們嗎!”

    衆人反應過來,紛紛附和道:

    “福祿伯當真要拋下榆中軍民,自己前往武威避難!”

    謝艾知道,他們這麼說只是爲了留下自己,看着衆人帶着懇求的眼神,謝艾內心天人交戰。

    許久,謝艾心中終於有了決定,他大聲道:

    “諸君聽我號令!速速徵召將士,守衛榆中!與我一同禦敵!”

    將佐們聞言,無不振臂歡呼。

    雖然他們兵微將寡,卻並不害怕來勢洶洶的晉軍,因爲他們的統帥是謝艾。

    謝艾在與後趙的戰爭中,創造了太多的奇蹟。

    榆中將士相信,只要是在謝艾的帶領下,他們能夠擊敗任何的來犯之敵。

    當天午後,桓熙統率五千槍騎、五千弓騎,率先抵達了榆中城外,此時城門緊閉,城牆上守備森嚴。

    桓熙已經知道謝艾因爲自己進犯金城郡,而留在了榆中城。

    他長舒一口氣,與身旁的權翼笑道:

    “總算趕上了。”

    張祚雖然願意每年進獻五千匹軍馬,但是對於桓熙來說,謝艾可不是這個價格。

    況且,等自己征服了涼州,涼州的軍馬不全都是他的,何苦再勞張祚每年進獻。

    下一章在晚上十二點前。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