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9 冉魏之殤

類別:歷史軍事 作者:釣魚能手字數:4383更新時間:24/06/27 02:22:59
    第132章 冉魏之殤

    桓熙在打什麼主意,謝道韞心裏門清。

    無論周楚的女兒生得什麼模樣,是國色天香也好,還是相貌醜陋也罷,只要對方不夭折,就是阿滿妻子的不二人選。

    哪怕周楚的女兒比阿滿大上三五歲,桓熙也會積極促成這樁婚事。

    說到底,出生在這樣的家庭,婚姻本身就是要從利益層面來考量,而非阿滿自己的喜好。

    真要是遇上了能使他動心的女子,大可納爲側室。

    周撫擔任益州刺史多年,也將在未來長期鎮守蜀地。

    雖然各郡太守多是桓溫親信,但這麼多年的時間,也足夠周撫在蜀地積累威望。

    桓熙覺得,在將周楚調到自己麾下聽用之餘,必須與周家結成更緊密的關係,將周撫一家徹底綁在桓氏的大船上。

    而阿滿的正妻之位,就是足以讓周撫動心的籌碼。

    只要穩住益州,將來桓家的權力交接,就不會產生太大的波動。

    當然,這件事情桓熙不能自作主張,他還得寫信與桓溫商量,但桓溫必然會同意此事。

    馬車還在行駛,謝道韞突然問道:

    “猶記年少之時,夫君非妾身不娶,不知是何緣由?”

    桓熙知道這是一個送命題,但凡猶豫,無論說什麼都是錯,他握住了謝道韞的手,不假思索道:

    “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這是我往謝府迎你時,說過的話。

    “陳郡謝氏,位列高門,但我們桓家也是一方諸侯。

    “我若是爲了與謝氏聯姻,就該求娶謝尚之女,而非令姜,畢竟豫州刺史不是岳丈,而是岳丈的堂兄。

    “我與令姜青梅竹馬,令姜何必相疑。”

    謝道韞聞言,內心升起一股暖流,她正要解釋,卻被桓熙吻了上來。

    夫妻二人分別數月,若非阿滿在場礙事,只怕桓熙是等不及回府了。

    而另一駕馬車上,李媛抱着洛娘不撒手。

    雖然數月不見,但也許是母女間的特殊感應,洛娘在她懷中也不哭鬧,分外乖巧。

    桓熙接來妻子、兒女,又在漢中逗留數日,終於在暮春時節啓程,帶着一大家子去往天水。

    此時,北方地區的春耕也已經臨近了尾聲,燕王慕容儁一如此前所承諾的那樣,正在爲慕容恪南征做着最後的準備工作,足足徵召了十四萬將士。

    這麼大規模的戰備工作不可能瞞得過冉閔的耳目,而前燕動員十餘萬將士,也不會是爲了討平冀州其餘割據勢力,只可能是衝着自己來的。

    鄴城,冉閔苦思許久,決定先行北上,察看地形,準備御敵於國門之外。

    此舉倒也無奈,鄴城周邊常年遭受戰亂,生產遭到嚴重破壞,如果繼續在鄴城周邊作戰,新種下的春苗必將毀於戰火。

    石虎剝削整個北方,給鄴城留下的家底再怎麼厚實,也經不住他們這麼揮霍。

    冉閔雖然攻陷了襄國,但襄國郡的情況也沒比鄴城好多少。

    現在的鄴城,早就沒有了糧食,城中軍民,都在殺馬充飢。

    曾經冉閔與襄國作戰,動輒出兵十萬步騎,鼎盛時更是擁衆三十萬。

    可如今,慕容氏即將南下,正是生死存亡的危急關頭,別人備戰,都是從各地徵調糧草,冉閔卻只能帶着一萬精銳步卒往常山、中山等地掠奪糧食。

    由於鄴城缺糧,冉閔基本沒什麼騎兵了。

    慕容恪此時已經回到了薊縣。

    他聽說消息,得知冉閔兵少,認定機不可失。

    慕容恪匆匆找到慕容儁,請求提前出兵。

    而此時,被徵召的十四萬步騎,還只有五萬騎兵集結在薊縣周圍。

    “王兄,如今冉閔孤軍北上,正是天賜良機,臣弟聞,兵貴神速,還請王兄準我速速發兵南下!”

    慕容儁同樣常年領軍作戰,當然知道這是千載難逢的機會,當即應允,他正色道:

    “若能擊敗冉閔,討平河北,易如反掌。

    “全取河北,則可成就帝業,慕容氏的興衰,都託付在玄恭的身上了。”

    慕容恪神情凝重道:

    “臣弟絕不辜負王兄的期望!”

    當天,慕容恪由燕王慕容儁執手送出薊城,拜別兄長之後,統率五萬騎兵南下。

    而此時,慕容儁的另一位兄弟慕容垂,正率兵攻打後趙舊將,並未參與此戰。

    相較於四弟慕容恪,慕容儁對五弟慕容垂可沒什麼好感。

    慕容垂本名慕容霸,由於年少時墮馬,曾經磕掉一顆牙齒。

    慕容儁在繼承燕王之位後,以此取笑慕容霸,將他更名爲慕容(quē),後因字犯了讖緯之說,又省去半邊,成了如今的慕容垂。

    按照慕容儁的本意,他當然不願意重用慕容垂,打小他就不喜歡這個五弟。

    但無奈,最喜愛的四弟卻很欣賞慕容垂,慕容垂十三歲就跟隨四哥慕容恪攻打鮮卑宇文部,立下戰功。

    慕容恪很清楚慕容垂的才能,時常在二哥慕容儁的面前舉薦他,慕容儁念在人才難得,也只能對他委以重用。

    此前,在後趙滅亡後,後趙立義將軍段勤集結羯胡將士一萬餘人佔據繹幕(今山東平原縣),自稱趙帝。

    慕容垂奉命領軍征討,至今未歸。

    當慕容恪與相國封奕領着五萬騎兵星夜南下,魏軍僅有一萬,基本都是步兵,燕軍雖有五萬,但全部都是騎兵,這註定是一場騎兵與步兵的正面交鋒。

    冉魏一方得知消息,大將軍董閏、車騎將軍張溫向冉閔建議道:

    “如今敵衆我寡,鮮卑氣勢正盛,應該避其鋒芒,待其將士驕惰,然後出兵與之交戰,方爲上策。”

    想不到有過那麼多血淋淋的教訓,居然還有人主動向冉閔獻策。

    冉閔勃然大怒:

    “我正打算趁機平定幽州,斬殺慕容儁,如今碰到一個慕容恪,我就要避開他,別人將會怎麼看待我!”

    這一次冉閔倒是沒有殺人,畢竟他一般都是在打了敗仗之後,才幹這種事情。

    衆人見冉閔執意要與慕容恪交兵,不敢再勸。

    冉魏司徒劉茂、特進郎闓走出帥帳,劉茂長嘆道:

    “君王此去,必定是回不來了,我們爲何還要坐以待斃,等着被鮮卑人羞辱。”

    郎闓早有死志,他正色道:

    “願與司徒同死。”

    二人雙雙在營中絕望自殺。

    古人雲,燕趙多慷慨悲歌之士,誠不我欺。

    冉閔並沒有將二人之死放在心上,他統率一萬步卒進駐安喜(今河北定州東),慕容恪則駐軍在與安喜僅咫尺之遙的中山(今河北定州)。

    二人暫時僵持,而慕容儁在其餘步騎集結之後,也正在南下,準備與慕容恪會合,將冉閔困死在安喜。

    冉閔聽說消息,心生懼意,終於決定向南撤兵,將燕軍引向魏昌縣(今河北定州東南邢邑)。

    魏昌多叢林,地形利於步卒,而不利騎卒作戰。

    冉閔此舉固然有揚長避短的用意,但只怕也想圖個吉利,畢竟他國號爲魏,選在魏昌作戰也是有說法的。

    就好像桓熙綽號雛鳳,他就絕不會往落鳳坡那種地方走,多晦氣呀。

    慕容恪得知冉閔南撤,連忙率兵追擊,冉閔終究沒有抵達自己預設的戰場魏興縣。

    而是在泒水南岸的廉臺(今河北無極東)被慕容恪截住。

    好在此處同樣有一片叢林,一萬魏軍步卒依託叢林與五萬燕軍騎兵在廉臺連戰十場,魏軍十勝,燕軍十敗。

    冉閔固然不懂得如何治國,但他在常年累月與襄國勢力的戰鬥中,練就了一支真正的強兵。

    面對慕容恪這樣的統帥,魏軍即使糧少兵疲,卻還是能夠以少勝多,十戰十捷。

    當然,冉閔擁有這樣精銳的士兵,是以將冀州南部打得破碎凋零作爲代價。

    連敗十場,要是換了冉閔過去的對手,要麼逃了,要麼就會向冉閔請降。

    但慕容恪在收兵回營之後,還是面色如常,甚至他還能重新鼓舞其軍中士氣,這可不是一件簡單的事情,如果不能得到將士們的尊崇,很難辦到。

    回到帥帳,燕將高開建議道:

    “冉閔有勇無謀,如今連勝十場,必然驕縱,我軍可詐敗,將其誘往平地決戰。”

    慕容恪微微頷首,實際上,以叢林爲戰場,也確實限制了騎兵的發揮。

    但想要戰勝冉閔,光是將他誘出叢林,還是不夠,好在慕容恪已經有了破敵之策。

    翌日,雙方再戰,一如昨日,燕軍再敗,冉閔連勝十一場,內心早已輕視慕容恪,居然真的被燕軍敗兵引出了叢林,來到了平地。

    而慕容恪早已等候多時,他斷定冉閔兵少,必會直衝中軍,以求斬將奪旗。

    慕容恪於是將燕軍分爲三部,自率主力爲中軍,其中五千槍騎的戰馬以鐵鎖相連,結成方陣,列在中軍之前。

    又分左右兩翼,等待戰局焦灼,伺機從旁合圍,絞殺魏軍步卒。

    不久,冉閔果然如慕容恪所料,身先士卒,率領魏軍直衝燕軍的中軍大陣。

    而燕軍的中軍也在發起進攻,冉閔一馬當先,左執兩刃矛,右執鉤戟,順風迎擊,大顯威風,其勇猛更勝桓熙麾下第一勇將鄧遐。

    正當冉閔能夠望見慕容恪的中軍帥旗的時候,慕容恪以鐵鎖將戰馬相連,也起到了效果,這些連環馬的存在,雖然使得槍騎不能靈活作戰,但也阻止和拖延了冉閔的突破速度。

    冉閔連殺三百鮮卑槍騎,卻始終不能殺到慕容恪的馬前。

    終於,燕軍左右兩翼圍攏上來,冉閔拼死衝出重圍,向東逃跑二十餘裏,胯下坐騎赤馬朱龍力竭而亡,冉閔被隨後趕來的追兵俘虜。

    此戰,燕軍斬首七千餘級,陣斬冉魏僕射劉羣,生擒冉閔及魏臣董閔、張溫等人。

    而燕軍同樣傷亡慘重,組成連環馬的五千槍騎,幾乎死傷殆盡。

    昨夜向慕容恪獻策誘敵的燕將高開,也在戰鬥中傷重而亡。

    冉魏一萬將士,最終七千人陣亡,這樣的戰死率,足以證明他們此前面對五萬騎兵,連勝燕軍十場,並非僥倖。

    這一萬精銳步卒,就是當下的步兵戰力天花板。

    當然,對於冉魏來說,皇帝冉閔被生擒,才是最大的噩耗。

    不會有人認爲,失去了冉閔,冉魏還能對抗前燕。

    當冉閔被押到了慕容恪的面前,依舊保持着自己的尊嚴,並沒有向敵人搖尾乞憐。

    慕容恪並沒有趁機羞辱冉閔,他派人將冉閔送往薊城,交由燕王慕容儁處置,而慕容恪則率兵進駐常山,止步於此。

    與冉閔一戰,燕軍損失的不僅是五千槍騎,還有此前十場敗仗的傷亡,可謂慘重,暫時已經無力再戰。

    當然了,如今生擒了冉閔,一切都是值得的。

    慕容儁得知前線大勝,不再南下,回師薊城。

    他也認爲冉閔如今被擒,大局已定,無需在耗費兵馬糧草,舉傾國之力南征,轉而派遣慕容評領騎兵萬人,前往圍攻鄴城。

    而慕容恪則留在常山休整。

    當冉閔被送來薊城,慕容儁迫不及待的然人將他帶來,以勝利者的姿態,指責道:

    “你不過是個奴僕下才,也敢妄自稱帝!”

    冉閔並不畏死,他毫無懼色道:

    “天下大亂,你們這些夷狄禽獸也稱帝,而我是中土英雄,爲什麼不能稱帝!”

    慕容儁聞言大怒,命人將冉閔鞭笞三百,以發泄自己心中的憤恨。

    期間,冉閔被抽得昏死過去,又被冷水澆醒,繼續行刑,但冉閔咬緊牙關,始終不曾開口向慕容儁求饒。

    三百鞭後,慕容儁命人將冉閔押往慕容氏的龍興之地龍城關押,他當然不是想要留下冉閔的性命,而是要等攻取鄴城之後,再將冉閔殺死,非得讓冉閔在冉魏亡國之後再死。

    至於押往龍城,自然是害怕冉閔脫困。

    慕容儁早已經知道了廉臺一戰的經過,自己四弟慕容恪的才能,沒有人比慕容儁更清楚。

    但冉閔能將慕容恪逼到那般田地,甚至只能仰仗兵多,才將冉閔制服,慕容儁的內心又如何不忌憚冉閔。

    而此時冉閔被擒的消息也已經傳遍了河北,衆人無不譁然。

    不曾想,冉閔自興起以來,就打了兩場敗仗。

    一場襄國之戰,被前燕、姚襄、襄國三方聯軍打得十萬步騎僅以身免。

    一場廉臺之戰,淪爲了前燕的階下囚。

    明天還是一萬字,第一章在下午一點之前。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