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8 高山流水
類別:
歷史軍事
作者:
釣魚能手字數:3230更新時間:24/06/27 02:22:59
第131章 高山流水
自慕容氏奪取幽州以來,燕王慕容儁就將都城由平州龍城遷來了薊縣。
慕容恪特意由冀州中山郡趕回了薊縣,當面與慕容儁商議同冉閔開戰,全取冀州一事。
劉顯已經死了,當初在襄國稱帝,等同於是人生最後的瘋狂。
今年正月,劉顯再次進攻冉閔,冉閔領八千騎兵出戰,劉顯的大司馬王寧投降,劉顯戰敗逃回襄國。
其麾下大將軍曹伏駒見局勢不利,打開襄國城門,投降冉閔。
最終,劉顯及其麾下官吏一百多人被冉閔殺死,冉閔縱火燒燬襄國的宮室,將其百姓遷往鄴城。
冉閔終於除去了盤踞襄國的心腹大患,但此時的慕容鮮卑,已經做好了攻取河北的準備。
幽州,薊縣。
慕容恪正色道:
“王兄,冉閔無智,不過匹夫之勇,其麾下將士久戰,不堪驅使。
“臣弟請求南征,爲王兄奪取鄴城,討平河北各方勢力。”
慕容儁沉吟片刻後,答應道:
“玄恭(慕容恪)智勇兼備,才幹非冉閔所能及,既然你有此壯志,孤又怎會拒絕。
“冉閔有勇無謀,卻也是一員驍將,玄恭萬萬不可有輕視之心。
“等春耕以後,我爲你調集步騎十四萬,再行南征也不遲。”
這些年,冉閔雖然越打越弱,但一場場的勝利做不得假,慕容儁甚至覺得十四萬步騎還不保險,準備在慕容恪南下之後,再爲他調集增援,打算舉傾國之力,蕩平河北。
慕容儁之所以敢把軍隊全部交到慕容恪的手上,也與慕容恪的品行有關。
他們兄弟,就是翻版苻健、苻雄。
燕、虞兩國都是手足情深,再回頭看看桓家,着實讓人唏噓。
當然,這也不能全怪桓熙,給他一個苻雄、慕容恪當弟弟,他也能把對方看得和王猛一樣重。
慕容恪聞言大喜,獅子搏兔,亦用全力,如今兄長願意將傾國之兵託付給自己,正是慕容恪不敢請求的。
確認南征的時間之後,慕容恪匆匆返回了中山郡。
他雖然在嘴上貶低冉閔,但也知道,這是一位勁敵,擔心在劉顯敗亡後,冉閔會趁機收復被前燕攻佔的冀州各郡。
好在正如慕容恪所料,冉閔麾下將士疲憊,無力再戰,只得在鄴城休養生息。
河北的大戰正在醞釀,而桓熙也回到了他許久不曾蒞臨的漢中。
如今鎮守漢中的將領不是朱序,而是桓伊。
朱序已經被調去了秦州天水。
與過去不同,曾經那些與桓熙並不對付的梁州士族,如今一個個都在漢中城外等着,爭相迎接桓熙的到來。
今時不同往日,過去,人們只是將桓熙看做桓溫的兒子,能成爲梁州刺史,也不過是有一個好父親罷了。
如今,隨着桓熙收取關隴、降服匈奴,西卻前涼,北勝苻雄,又將張遇打得丟盔棄甲,而桓溫在江陵,卻受制於朝廷的羈絆,碌碌無爲。
再提起桓溫伐蜀時,桓熙起到的重要作用,人們不再說桓熙有一個好父親,而是說桓溫生了一個好兒子,能夠坐享其成。
這種說法老奴也有耳聞,自然氣憤。
但有司馬興男鎮着,怒火也引不到桓熙身上,畢竟此事本就與桓熙沒有多大關係,又不是他在散播這種輿論。
桓溫因此對殷浩等人恨之入骨,認爲就是他們給自己拖後腿,讓他荒廢了這幾年。
再說桓熙,他對待梁州士族的態度也有了明顯的變化,不再帶有對立的情緒,反而大加安撫。
說到底,梁州不同於秦、雍二州,並非桓熙領兵打下,他只不過是走馬上任,卻要大舉侵佔士族利益,這些士族反對自己,也是正常反應罷了。
但在他北伐期間,這些梁州士族並沒有藉機鬧事,也消除了桓熙心中的芥蒂,讓他不再對往日的過節耿耿於懷。
當然了,梁州沒有生出亂子,也與朱序的努力有關。
桓熙在漢中撫慰士人,也將選拔當地士族的優秀子弟,把他們留在身邊,量才錄用。
梁州士人們見與桓熙緩和了關係,無不爲之歡欣鼓舞。
實際上,桓熙與王猛有心打破階級壁壘,讓更多寒門子弟能夠躋身仕途,他們也一直是這樣做的,但北方歷經四十年的胡人統治,文教不興,也是現實存在的問題。
大興文教說來容易,但必須官府撥款支持。
對於桓熙來說,草創基業,每一分錢都得用在刀刃上,暫時無法全力支持教育事業。
不過他也沒有就此不管不問,至少他已經研發出了印刷術,只有書本多了,知識才能得到推廣與普及。
無論是雕版印刷,還是活字印刷,桓熙作爲一名文科生,都能輕易捯飭出來。
雖說知識無價,但桓熙爲無價之寶,定下一個並不昂貴的價格,也算是利國利民了。
在雍、秦、樑三州百姓生活富裕之後,桓熙販賣書籍,也是在滿足他們的精神文化需求。
不是所有人都想要子子孫孫去在田裏沒頭苦幹,總會有父母想要供孩子讀書,將來出人頭地。
畢竟,說到知識改變命運,此時的關中就有一個最好的例子,正是曾經當過貨郎的軍師將軍王猛。
不敢說向王猛一樣,能掌三州之政,對於平民百姓來說,哪怕是當個小吏,那都是光宗耀祖的事情。
士人們離開後,桓熙將桓伊留下,他笑道:
“叔夏,能否再爲我吹奏一曲《梅花三弄》?”
桓伊在後世有笛聖之稱,《梅花三弄》就是由他譜曲,本爲笛曲,後人改編爲了琴曲。
“敢不從命。”
桓伊應道。
他總是隨身都帶着笛子,閒暇時偶爾也會奏上一曲。
優美的旋律在笛管中奏響,不僅是桓熙,就連李媛、韓嫣,也陶醉其中。
一曲奏罷,桓熙嘆息道:
“當日與叔夏離開建康,曾有幸聽過一曲,餘音繞樑,三日不絕,自此之後,酒宴上的絲竹管弦,桓某只覺索然無味。
“唉!只恨上天爲何不能多給我一位叔夏,如此,一人委以方面之任,一人留在身邊,朝夕相處,效伯牙子期,爲高山流水。”
桓伊聞言,深受感動。
他自被桓熙招至麾下以來,桓熙總是在說欣賞他的笛音,卻不是把他當做一個樂師看待,而是委以重任,讓桓伊鎮守一州之地。
這樣的信重,舍王猛、朱序,也就是桓伊了。
其實桓伊看得出來,桓熙的音樂造詣不高,但並不妨礙桓熙將他看成自己的知己。
士爲知己者死,此生得遇這樣一位明主,受他重用,哪還有別的奢望。
夜裏,桓熙讓兩位愛妾守着空閨,而自己則與桓伊秉燭夜談,直至後半夜,二人抵足而眠。
桓熙在漢中期間,與桓伊食則同席,寢則同眠,對待這些外鎮的將領,必須放下身段與他們加深感情,包括朱序、沈勁。
哪怕二人之間分屬君臣,但彼此之間的關係,需要雙方一起去維護。
畢竟好不容易才能見上一面,時間久了,難免會淡。
桓熙出巡,也是與各地官員加深感情的機會。
在桓伊的陪同下,桓熙走遍了梁州八郡,也藉機從梁州各地的州郡兵中選拔勇士,共得一千三百人。
這些人都是桓熙逐一挑選,對於落選之人,他也會勉勵衆人繼續努力,畢竟想要平定北方,光有三萬戰兵可還不夠,等關隴地區的經濟狀況得到進一步的發展,再次擴軍也是水到渠成的事情。
新近被選拔的一千三百人,將被遷往京兆郡,統一接受嚴格的操訓,連帶他們的家人,也會被一同遷走。
至於他們的田地,官府自會安排人照看,等到秋收之後,再根據收成,扣除租稅,得出剩餘,再發函往長安,由長安官府補貼給他們。
他們在梁州的田地,也將被當地官府收走,分配給其他人。
而長安官府也會爲他們重新分田,得是空出來的肥沃良田。
與江南風氣不同,江南士人輕視武夫,而在北方,戰兵的社會地位還是很高的,否則也不會有那麼多的州郡兵踊躍參選,想要躋身其中。
謝道韞在歸途中與桓熙的信使錯過,直到進了武關,謝道韞才聽說桓熙已經出巡。
她也知道,桓熙這一走,只怕有半年時間都得在外面飄着。
既然丈夫不在關中,她又何必往長安去,謝道韞立即改道,徑直去往梁州,追夫去了。
桓熙聽說消息,特意在梁州多停留了幾日,專程等着謝道韞。
他又何嘗不思念自己的妻子與一雙兒女。
夫妻在漢中城外團聚,坐上回城的馬車,車廂裏,桓熙抱着阿滿,對謝道韞說道:
“不久前,周楚的妻子誕下一女。”
如果是桓溫與司馬興男提起這事,只怕司馬興男會當場質問:莫非是你的種。
但謝道韞可不是司馬興男,她將阿滿從桓熙的懷中抱了過來,打趣道:
“阿滿呀,伱快有未婚妻咯。”
阿滿不明白母親在說什麼,只是看着母親,一如往常的笑着。
第二章帶到,下一章在晚上十二點前。
(本章完)